九年级语文下册19《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鄂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9《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鄂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邹忌讽齐王纳谏备课时间周星期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周星期需 课时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评价组别组长组员班级评价教师评价1 12 23 34 45 56 67 78 8展示次数终结评价展示质量一、阅读目标一、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二、了解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的方法。二、目标链接一、关于实词用法的基本知识1.1.实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A A、本义:一个词的取初意义。B B、基本义:一个词取常用、取普遍的意义。C C、比喻义:用本义打比方而得出的意义。D D、引申义:由原义产生出来的新义。例:高:本义一一由下向上距离大。如:咼楼大厦。基本义由下向上距离大。如:咼楼大厦。钟:本义古代的一种打

2、击乐器。如:编钟。基本义计时器具的一种。如:钟表。2.2. 实词的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 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2 2)一般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

3、”,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3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3 3 )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4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

4、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5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 这时它就活用作名 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 的本领”。(6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 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二、设喻说理设喻,也叫设譬,是一种说明事物或

5、问题的方法,是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 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 的道理。例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设喻和比喻不同。一般地说,设喻用于论事说理,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状物写景。不过二者有时也难以区别。懂得设喻的实际运用,对于说话写文章大有好处。本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设喻特点:1.1.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2.2. 设喻方式多样(1 1)正面设喻(2 2)正反设喻(3 3)反复设喻3.3.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

6、分灵活(1 1)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 (2 2)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3 3)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 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三、阅读过程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 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 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 某些统治集

7、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 故事作比,如3“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 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一)结合“十注”带疑初读(2525)分钟环节要求:细读默想用心十注整体感悟卒章反刍1.1. 识记理解下面的字词(1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昳丽(y y 1) 窥镜(kuku 1 )朝见(chchdo)纳谏(jiji a

8、n ) 间进(jiji a n n )期年(j j 1 )(2 2 )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修八尺有余(长) 孰视之( 同“熟”,仔细)方千里(方圆 )王之蔽甚矣(被蒙蔽) 面刺(指摘,批评)期年(满一年)市朝(集市)(3 3)解释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2. 结合注脚试译下面各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客从外来,与坐谈。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3 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

9、解释。(1 1)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 4)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 今义:(诽谤,讥讽)(5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6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7 7)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4 4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下面句子,并译述。(1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 2)文中写邹忌对“妾

10、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3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虽欲言,无可进者(4 4)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二)小组合作置疑探读(1515 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1 1 你认为作者写三个人“美我”的不冋原因,目的是什么?这种说话方式有什么好处?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 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

11、理。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2 2 细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2 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三)交流展示释疑导读(1515 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教师点拨1 1、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2

12、 2 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5(四)紧扣目标发展扩读(1010 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6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五)矫正评价能力测读(1515 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应证1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020 分(1 1)臣之妻私臣(偏爱)(2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3 3)王之敝甚矣(受)蒙敝)(4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