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直的文弱书生,无奈的心路历程荷塘月色主旨新探多年来人们公认荷塘月色文质俱佳,但对文章主旨的解读,特别是对于文中流露出的那种似乎置之世外、独自超然的情感,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披览朱自清的作品,联系朱自清的为人,确乎可以用“合乎温柔敦厚之旨”评价他。诚如朱自清的朋友孙伏园所说:“佩弦有一个和平中正的性格,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 但朱自清一生中又确实有些举动并不“温柔敦厚”。他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执政府大屠杀记(1926年)、论无话可说(1931年)、动乱时代(1946年)、论不满现状(1947年)等文章,只看题目就可读出作者的“硬气”。至于身缠重病、带头不吃美国粮,
2、更是洋溢着冲天的“豪气”。这“硬气”和“豪气”,足见其为人的正直和性格的刚强。使得文弱的朱自清做出这些超常举动的缘由很简单:专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他原本“宁静”的心难以宁静,使得他不得不起而抗争,做出令人敬佩的壮举。 荷塘月色的写作本意作者没有明说。近些年有人“独辟蹊径”,把作者“颇不宁静”的根由归结为家庭不和,这是非常荒谬的:一者朱自清并非庸俗之人,绝不会因家庭小事而浪费他杰出的文学才华特地撰写文章发泄对妻子的不满;二者作者在上海和北京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洞悉蒋介石在全国的暴行,他不会视而不见,泰然处之,至少家庭里的嫌隙不会比这更令他“颇不宁静”;三者将朱自清的“颇不平静”归之
3、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的是已故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而叶圣陶是朱自清的生前挚友。笔者认为,只有叶圣陶的观点才能最切近朱自清的写作本意,而某些人的所谓“独特发现”只会是主观臆断。 我们应该思考:面对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一个文弱的书生会如何做?而一个经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高唱过“创造光明”的外表文弱而又内心正直的书生会如何做?独自超然?一个人愁苦郁闷?一个人淡淡地忧愁?一个人淡淡地喜悦?如此猜测,对于一般的文弱书生,都是可能的;而对于朱自清,却是不可能的。不管多么文弱,正直的书生是勇敢的,决不威风逃避现实;正直的书生是愤怒的,决不会独自淡淡地忧愁,更不会独自淡淡地喜悦。 解读荷塘月
4、色,不能只看作者写了什么,更要看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只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找出最佳答案。而走进作者心灵的最佳办法就是抓住作品的情感这把钥匙。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一幕荷香月色景,毋宁说是一幅心路历程图: 文章开头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几天”说明“不宁静”时间之长,“颇”突出“不宁静”程度之深。开篇便是这么突兀的一句,披情入文,给文章定下情感基调,同时提醒读者寻思作者如此长且深的“不宁静”的根由。纵览朱自清的一生,面对反动派的残暴,他总是“愤然”,并非如某些人所认为的“超然”。既然“愤然”,也就决定了他内心的“不宁静”。情绪处于最忧。 情绪影响行动。不妨替“愤然”的朱自清做点假
5、设:投身革命,尚无全面认识;挺身而出,又有生命之虞、家庭之忧;不闻不问、钻研学问,于心难以安宁。终究想不出最恰当的办法,只能“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不宁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过程,时间之长、程度之深,足以让一个文弱书生身心憔悴。因而必须找出办法排遣心中的“不宁静”。“忽然”一词见出“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欣喜。情绪上升。 塘边小煤屑路的特点是:幽僻,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加阴森怕人。但这毕竟是作者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可以排遣心中“不宁静”的所在,所以“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却觉得“很好”,足见作者排遣心中“不宁静”之迫切。情绪再上升。 作者在小煤屑路上尽情享受“自由”,任何违心事、违心话“现在
6、都可不理”,因而可以尽情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情绪再上升。 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描写得细腻、雅致,足见作者此时情绪之怡然。在这静谧、清幽的环境中作者业已达到完全的“宁静”。怡然的情绪达到最高度且持续。 然而蝉声和蛙声将作者从静谧、忘我的境界又拽回到现实。“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一旦回到现实,原先的“不宁静”立即恢复,甚至加剧。蝉声和蛙声带给他羡慕和伤感:“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个“但”字,足见其羡慕之切;“我什么也没有”,足见其伤感之深。情绪陡落。 出门目的是排遣心中的“不宁静”。只享受了片刻“自由”和怡然,就被拽回到残酷的现实,于心何甘?只能再次努力,追溯时
7、光的轨迹,到远古的时代里去“怀古”。“忽然”二字,足见作者无奈之际的又一欣喜。作者饱读诗书,由眼前荷塘联想起远古的采莲旧俗及有趣的采莲场景是极自然的事。强调采莲的“热闹”,乃是突出自己的孤寂,暗示自己对“热闹”的迫切向往。情绪上升。 文章大篇幅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以前的课本曾将它删去,现在仍有人赞同删去,这是没有明白作者遥想远古采莲旧俗的用心。“怀古”是假,寻找慰藉是真。“可惜”一词流露出万般无奈:任你怎么“怀古”,躯体还在尘世。“无福消受”四字,哀惋之情溢于言表。情绪再降。 现实中难觅疗治心病的良方,“怀古”也只能片刻陶醉。“于是”一词足见作者深幽的无奈。文中引用西洲曲,
8、也让人们争论不已。孤立地理解这四句诗,那是偏颇的。西洲曲是一首160字的乐府诗。诗中女子盼夫夫不归,而“我”则是遣忧忧不去。两人的心境,尽管相去千百年,却又何其相似!作者通过巧妙的类比,曲折地反映了自己无奈、失望的心情。忧伤的情绪持续。 心中的“不宁静”难以排遣,无奈的心灵得不到慰藉。这就是荷塘月色的情感主旋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唐人诗句折射出无助游子的情愫,“不如归去”的宋人词句表达了无助游子的心声。作者想起远在南方的故乡江南是自然而然的事。这里的“江南”是一个温馨的意念,一个美好的象征;想到“江南”,心灵就如沐浴春阳般和煦而温暖。人们对“江南”有很多的解读。把它理解为“故
9、乡”,当更合乎作者的心境。只有故乡的感觉此时才能给作者心灵以真正的慰藉。心情上升。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中的“不觉”足见作者意外和无奈的心情。刚才还沉浸在“江南”的温暖中,片刻后又回到冷酷的现实生活,这使作者排遣“不宁静”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文章于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的只有空白。但这空白并非纯然的空白,而是贮满了丰富的想象,寓满了深刻的内涵。只要是陪他走过这段曲折无奈的心路历程,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他回家后情绪变化的趋势情绪下降,且是最低点。 所以说,荷塘月色坦露的乃是一个正直的文弱书生面对冷酷现实时的无奈的心路历程。越是这书生文弱,越说明这心路历程无奈;越是这心路历程无奈,越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越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越揭露反动势力暴行之恶劣!面对血腥屠杀,正直的人不会置若罔闻、选择逃避,正直的人会“敢怒”而“敢言”!(荷塘月色原载1927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7期) 如此看来,荷塘月色最成功之处,不是优美的景色,不是细腻的文字,不是巧妙的修辞,而是真挚的情感,那种来自文弱书生的最强烈的愤怒!不少人把这“无奈”看成软弱,看成超然的独处。殊不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一个文弱书生尚且对反动派的暴行“敢怒”而“敢言”,其他人不更应如此吗?因而作品中的那种“无奈”并非懦弱,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市场需求考察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与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水电工程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流程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市政工程考试复习资源利用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需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餐厅设备采购合同
-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的交付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协议
- 中级审计师考试精彩瞬间试题及答案
- 霍乱的预防和控制
- 2025-2030中国药品连续生产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投影与视图》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六一”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主持词
- 胃镜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总复习《语法填空》专项检测卷(附答案)
- 电子电路维修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死鱼赔偿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