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禁止转载】【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岐蝶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岐( ji &)蝶:蝴蝶。(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答案】(1)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2、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 “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 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
3、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考点定位】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一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一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一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一一周邦彦满庭芳夏日襟水无想山作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一一高骈山亭夏日漠漠水田飞白鹭,
4、阴阴夏木嘴黄鹏。一一王维积雨辆川庄作 阴阴夏木嘴黄鹏。一一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一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一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一一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一一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一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一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描写暮春景象的诗句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3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4 .
5、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5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暮春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江陵送马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暮春宜子规夜
6、夜啼楷叶,远道逢春半是愁。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暮春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暮春感怀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陌上暮春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暮春早起柳梢
7、暗露滴清晨,帘下偏惊独起人。H嘱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答案】(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 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 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衬托一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 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达到“烘云托月”效果的艺术表现手法。范诗的目的是想写出村中的安静和初夏农事繁忙、 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 要直接说村中安静和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那就不是艺术了,是大白话、拉家常,那范成大怎么写
8、呢?就运用了侧面描写和衬托的 手法,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 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的目的是想表现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怎么办呢,那就从菜花盛开这个侧面来入手,但是要直接单单写菜花盛开,那也不是艺术了,是大白话、拉家常,那 高启怎么写呢?他就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从而从侧面来表现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 的作品。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
9、,“满” 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 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 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 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 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考点解析】文学作品中的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 衬
10、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 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 配衬乙事物 (主),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分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托更好的。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
11、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1、衬"景"托"景"。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 树木及周围的名月4古迹等大的 "背景”作了描写和 介绍以后,在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2、衬"动物"托"动物"。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机灵的水中小鱼竟
12、敌不过翠鸟,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翠鸟)3、衬"明"托"暗"。"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那么到底黑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看见"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身上发出的许多微弱的光点。(海底世界)4、衬"景"托"情"。一位归国老华侨被家乡的一个卖柚子姑娘善良诚实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一句景色的描写,裨是暗示着老华侨对这位小姑娘的无限敬佩之感。 在老华侨的眼里,山乡因为姑娘的善良诚实而妩媚动人,故而使得他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
13、(苦柚)5、衬"声"托"静"。”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第一场雪)6、衬"喜"托"悲"。扁鼻子军官把雨来拉到怀乡河边枪毙,乡亲们非常难过,他们有的流泪、有的呆立在河沿上,有的喊着雨来的名字,悲痛极了。忽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啦?"这时,大家高兴得叫起来 &quo
14、t;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面对着亲人的"死”而复生,大家的惊 喜、高兴之情被"托”到了极点,从而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小英雄 雨来)衬托与对比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烘托与衬托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 者的手段方式不同, 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考点定位】鉴赏诗
15、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四)古诗阅读(3分)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 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答案】13. C理由: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
16、的春景;两首诗都写 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两点理由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景和情)的分析能力以及古诗词对比阅 读的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A B两项中的“江上秋风、儿童挑促织”“朔风秋冷黑貂裘”表明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与晓过鸳湖描写的春景(菜花香)截然不同,可迅 速排除。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和“菜花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物的诗歌,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岸欲平”和“菜花香过秀州城”可以看出秀州城的春光是美好而又动人的,诗人的内心是充满喜悦的。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一首
17、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
18、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从两首诗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所以答案选Co【考点定位】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考点解析】诗歌鉴赏口诀: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2 .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
19、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 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 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3 .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 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 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 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4 .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 象(人、物
20、、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 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5 .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6 .品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 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 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 约含蓄。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 要让学生体会出作
21、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 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 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 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 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三、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四)古诗阅读(4分)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
22、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薄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注释】 薄(hu)水:薄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 自号主父。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 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 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源水等自然界
23、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 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 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 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 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考点解析】古诗词炼字题答题模板:炼字题常见设问:1)某字历来被人称道,
24、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炼字题常考规律总结:1、炼动词居多。2、考查频率:炼动词、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皆有。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手法。点明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表现手法)第三步:联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四步:情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字题答题模板:(能理解,巧运用,绝对提分!)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 ;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的
25、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景象;着一 “ X”字,境界全出,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近年高考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字词层面,另一 个是语言风格层面。第一层面语言鉴赏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 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四、2018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四)古诗阅读(4分)恒息【唐】杜甫噬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14 .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嘴”字听来;“轻”,从 “(1)”字看
26、出。颔联中的“”对应着首联的“嘴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答案】14. (2分)(1)泛(2)野花落【解析】此题考查格律诗对仗和对应的特点及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 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文。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对仗的同时,也要讲究对应,如本题中,首联中的
27、“近”, 从“哦”字听来;“轻”,从“ 泛”字看出,因为“泛”的意思是:漂浮,轻才能漂浮。 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嘴枝”,因为是鸟在枝头造成花落;“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只因有春水,才能漂浮。【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 .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2 分)答:【答案】15. (2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解析】此题考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从诗歌中的“孤村”“交游绝"“幽居”不难看出作者诗人所遣之“意”,即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遣意二
28、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是一首五律诗。诗云“春水生”, 又云“更移橙”,当是草堂成后逢春而作,盖上元二年也。嘴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渐喜 交游绝,幽居不用名。首章,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哦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野花落,承噬 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 之思。末联,不唯笑倒结客少年,亦且唤醒虚声处士矣。申涵光曰:一径、孤村二句,高岑 秀句也。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邻人 有美酒,椎子夜能赊。次章,叙草堂春夜之景,皆堪遣意。首
29、联,将夜之景;次联,入夜之景;三联,久夜之 景。末点夜字,上文皆有关束。因影落,故见流斜;因船火,故见鹭起;月为云掩,故花香 暗传。六句语平而意穿。杜臆:雁当作鹭,盖因“建子月”诗句同而两误也。春来则雁 北向,白露降则鹭飞去,其两误无疑。【考点解析】 古诗分类-古诗情感分类:古诗情感分类我国是1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那 么多,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 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
30、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鞋勒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 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 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 始,国力衰弱,就不再
31、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 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称,如怀亲、送别、思乡、 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 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 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 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 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9 .描
32、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 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 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五、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17 .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17. “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作者简介】李梦阳
33、(1473年1月5日一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 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 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 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18 .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B
34、 .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C . “落红” “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D .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答案】18. C (3分)【解析】C项“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理解错误,应是“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热爱”。李梦阳才思敏捷,以诗文要恢复秦唐的风格而自命不凡,卓著闻名。明孝宗弘治时代,宰相李东阳以“馆阁体”领导全国文坛,天下文人都学习和崇尚李东阳的文风,只有李梦阳一人讥笑这种文体的萎弱。他提倡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 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如不按此风格作文吟诗,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诗歌;他 与何景明、徐
35、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为了与以后文坛中出现的 七才子相区别,称为“前七子”,他为魁首。李梦阳还说:“真诗在民间。”他要求诗歌 创作深入民间,联系实际,汲取营养。这个文学观点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 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 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36、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古代诗歌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时间、地点、时间、主旨等,是解读诗 作的重要切入点。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点明这首诗是送别诗;咏梅,题目点明这首诗是歌咏梅花的,属咏物诗;越中览古,题目点明这是怀古诗。二要注意作者,考试中选取的诗文, 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 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话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诗, 杜甫的忧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感情。比如:刘克庄 落梅,诗后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有
37、些解释相关语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 典或意境。还以刘克庄的落梅为例,注释中解释:“飘入迁客,坠似骚人”分别是指韩 愈“朝奏夕贬”和屈原“失宠被逐、投江而死”之事。或叙述别后的思四要看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边塞诗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或表现对穷兵黑卖武的统治者的不满。五要注意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枯藤、老树、昏
38、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 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踽踽独行于异地,倍思 故乡的情感。【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六、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四)古诗阅读 4分17.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4分)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 ,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 构成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程宿短亭疏柳映秋千,
39、马上人家谷雨前。几树枪旗茶霍靡,一溪鳞甲水潺漫。莺期别后闻余弄,蚕候归来见小眠。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注释】程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霍:疾速的样 子。弄:小曲。实景赏析 (1)虚景赏析(2)【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 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 的无限向往之情。【答案】17.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匀疏抑,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 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虚实相生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
40、”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三衢道中马上口占的实景即前三联写的眼前景:短亭匀疏抑,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 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如本诗中,尾联想象西湖夜景, 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考点解析】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学习者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 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
41、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 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忆昔(韦庄) 昔年曾
42、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 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 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 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夜泊牛渚怀古(李 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 朝持
43、帆席,枫叶落纷纷。诗歌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 虚绝不是无。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 有实,实中有
44、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要表现“竹林桥外锁酒家”的诗意,画家只需画“旌幌”;要表现“深山藏古寺”的画意,只需画打水的“和尚”。在这里,“旌幌” “和尚”是实,“酒家”、“古寺”为虚。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
45、桑感便油然而生。我们读李商隐的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要想象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打扮, 面对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顾影自怜的形象,从而体会男主人公对她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疼爱;想象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对月抒怀的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对他的牵挂之情。 没有这种虚的想象,就不能体会出抒情主人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九死不悔的执着。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文识象,由象悟道。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46、深”、“过尽 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诗句都是化情思为景物的例子。我们在欣赏时就要从意象出发,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 情感。形象为实,抽象为虚上面谈到的景物和情思的关系,也是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但抽象的东西不只有情感,一切难写之景、之事均为抽象。声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蝌蚪表现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境界;香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蜜蜂或蝴蝶表现出“踏花 归去马蹄香”的情景;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诗人能将春意“浓”之虚化为 红
47、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春意盎然之实,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 这就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者B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音乐旋律很抽象,但白居 易能将婉转之虚转化为“间关莺语”之实;韩愈能将悠扬之虚转化为“浮云柳絮”之实。愁 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笔下化成了 “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 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蠕舟, 载不动许多愁”;在贺铸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
48、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 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 无限之春意。以无胜有更是把虚实结合推向了及至,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里面包含了多少复杂难言的感情,那就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了。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上讲究疏密,园林上讲究掩映。处处实则板滞,处处虚在空无。侧面描写就能化实为虚,往往虚写想要表现的实的东西,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
49、想象空 间。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 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 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王建的“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桅子花”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以其温馨反衬人之 孤独、凄凉的心境;韩愈的“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碳置我肠”以听者冰碳置肠的感受反衬弹者技艺之高超。常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白居易有一首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
50、竹声。”诗人表现雪大之实,并非亲眼所见,处处从虚处落笔,尤其是末句写声,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 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句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 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o【七、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四)古诗阅读(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5题。雨夜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
51、老脖眠。4分)注释脖(z i ):母牛。漉:滤。15.这两首写了 “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5.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2分)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 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2分)评分标准:共4分。雨夜一诗,写出一种情感即可。意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 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 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得
52、分要点】 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 首先答出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解释。【考点解析】古诗词情感答题技巧著名诗歌研究家林庚先生说过,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
53、,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开古诗词神秘之门,走进它神秘而奇幻的世界呢?靠“科学考 证”,是行不通的;靠“胡猜瞎蒙”,也是不靠谱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四把钥匙。第一把钥匙一一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 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
54、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 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鹏”表达 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 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 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举个例子,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 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怎奈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这首词中写环境的意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可以想见气氛是冷清、
55、凄凉的, 而这种氛围又透出了主人公的心中的愁情。词中还写了凭阑和学念“粉郎”言语的鹦鹉等 意象,这正见得主人公独居的百无聊赖,心境极其凄凉。这样,以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 我们就可渐进全词所创造的意境,进而体会出词作所寄托的思想情感。第二把钥匙一一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 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 的“好”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 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 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例如,司空曙的一首
56、五言律诗云阳馆 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凝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这首诗中有很多能传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悲”字,颈联中的“孤” “寒” “湿” “暗”四字,尾联中的“恨” “惜”等字,这些字眼凄冷、暗淡,表达了诗 人与友人韩绅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凝为梦境悲凉、惨淡的心情,从中可以揣摩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三把钥匙一一标题。 古人写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面”,标题是“谜底”, 尤其是咏物诗、酬答诗等,阅读诗句不明其意的时候,一对照标题可能就豁然开朗。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听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句表面看,是写一个新娘子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闺意”诗。但是联系诗的标题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是一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诗,是诗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建设与管理考核试卷
- 海洋气候对海岸侵蚀影响考核试卷
- 自行车骑行健康风险评估考核试卷
- 石膏在石膏装饰品设计中的创意应用考核试卷
- 纸制品行业品牌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考核试卷
- 服务机器人的社交礼仪训练考核试卷
- 稻谷加工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提升考核试卷
- 智能家居广告媒体资源采购与市场推广协议
- 抖音火花支付实名认证及安全使用协议
- 气凝胶保温管道施工与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及认证合同
- (市质检)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瓷砖空鼓装修合同协议
- 中职生职业生涯课件
- 烟台2025年烟台市蓬莱区“蓬选”考选9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题库
- 入团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崇明二模)
- 化妆品公司生产部奖惩管理制度
- 家长近视防控课件
- 2025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 劳务公司与公司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