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第5题4分,第6题3分,第7题5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气氛(fn) 档案(dng) 机杼(zhù) 擢(zhuó)发难数B剽(pio)悍 模样(mú ) 稍息(shào) 插科打诨(hùn)C刽(guì)子手 犄(j)角 骨髓( su) 一哄(hng)而散D肖(xio)像 黑魆魆(x) 碑帖(tiè) 曲高和(hè)寡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福州“国五条”细则虽未直接提

2、及差额个税,但在细则落地首日,福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仍暴棚。不少市民直言,对20%差额个税的征收仍心存忧虑。 B蜂踊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要有宽洪大量的国民气度。 C刘备过于意气用事,张飞太过直接了当,关羽又过于感情用事,诸葛亮布署的军事、外交工作常常毁在这三个家伙手里,三国的故事给人太多的遐想。 D三山的钟鞍钢和杜晓玲夫妇来电话说,他们家养鸡场附近的排涝河最近被有关部门修成了景观河,河两岸、河底都被硬化,致使排水不畅,造成大批鸡的死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共有9个,总时长两

3、个多小时,其中郭德纲的加盟可以堪称最大的亮点,开心麻花今年备战春晚的两个作品都顺利入选。 B2013年的语文考试说明“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正确借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表述,表明对论语的考查似乎会更强调评判标准,杜绝考生所谓的“有个性”的评判。C在北仑最令人向往的就是瑞岩寺和九峰山,光看名字就觉得是个好地方,山高水长,景色宜人,呼吸到的空气也是绿色的。 D生命来去匆匆,犹如惊鸿一瞥,昙花转现,而且似乎往往越是那些美丽的东西,越总是得不到上苍的错爱和尘世的挽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举措为契机,浙江成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东部

4、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先行先试者。B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C在北仑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的倡导下,公共场所勿要吸烟已经成为全区公民自觉的文明意识。D日方所谓中国海军舰艇火控雷达瞄准日方舰机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日方舰机经常对中国海军舰机长时间、近距离跟踪监视,是造成中日海空安全问题的根源。5.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4分)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同时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

5、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国已有1.6万多个派出所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到今年年底将在全国全面铺开。6“正能量”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根据它在各句中不同的意思,仿照示例分别用一个短语置换(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示例多年来,宁波晚报见证着宁波的改革与发展,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赢得了社会广 泛尊重和赞誉。(健康积极的信念)(l)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政府要向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力争难有所助,解决民生问题,促社会和谐发展。( )(2)李娜微笑着带伤作战的形象长久地留在球迷心中,她用正能量征服了世界,成为中国网坛的巾帼英雄。( )(3)

6、中国好声音给明星大腕们的巨大压力,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点燃了他们的正能量,演绎了生 命的精彩。( )7下面漫画是反映大学招收保送生时出现的现象。请正确读图文,根据要求答题。(5分)(1)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内容。(2分) (2)针对漫画所涉及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随着“80后”、“90后”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年轻艺术家开始大量制造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后来,这些装置又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新美学所取代。当然,小清新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

7、神内涵。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

8、锋性”。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影像)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

9、为前卫的判断依据。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苦的现代性文化。小清新美学中不包含对痛苦的深度观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将自己塑造成接近宠物的可爱化,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新美学有其存在的权利,但它缺乏批判意识。先锋以有关艺术和精神史的探索为使命,这种探索是不可能在“小清新”状态中发生的。中国仍然处在一种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艰难进程中,人民在史无前例的历史变革中承受着改革阵痛,这一时代现实也不可能以一种小清新美学来承载,当代艺术需要继续在改革进程中扮演其

10、具有精神力量的先锋角色。(选自中国文化报,略有改动)8下列对“先锋艺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锋艺术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十几年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僵硬不变的“套路”。B先锋艺术具有小众性,当大多数人以流行风尚关注时,它已不再具有先锋性了。C先锋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所以无法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D先锋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时尚只追求愉悦而不直面过去年代里的痛苦记忆。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是产生小清新美学的一个原因。B因为大众文化具有“表皮”的特征,所以社会接受先锋

11、艺术,往往滞后于职业圈层。C当行为艺术这种形式已被艺术界普遍使用时,它是否属于“前卫艺术”就值得怀疑了。 D我们不能依据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就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小清新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的理由。(3分)                           

12、                                                   

13、0;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

14、114题。(20分)木鱼馄饨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

15、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

16、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

17、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

18、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11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

19、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1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 13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分)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养竹记 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

20、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21、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注】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摹(bng)茸:草木茂密貌。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

22、一体,安在其不辱也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

23、的部分断句。(3分)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 者 乎1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7分)江 城 子 段成己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注】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

24、,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游:即宦游,外出做官。20词的上阕运用 修辞描写出了 的环境。(2分)2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5分) 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2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请简要概括。(2分) 23.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3分)(四)古诗文默写。(分)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小题)(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 ,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