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_第1页
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_第2页
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_第3页
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_第4页
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柳州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扫描版语文旧人教版2012届高中毕业班三月份模拟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B(B“斥” chì,“拆”chi,“诉”sù,“坼”chè。A“痞”和“否”p,“杯”bi ,“抔”póu ;C“黜”和“绌”chù;“拙”zhu,“咄”du。D“裨”和“婢”bì;“脾”pí,“捭”bi。)2.C(A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B付之一笑:认为他人的攻讦刁难等不值得理会,不把它当一回事。这里当用“报之一笑”用一笑来回应、示意。C一得之愚:谦辞,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D如履薄冰:指做事极

2、为小心谨慎,生怕失误。)3A(B“年轻人重温了100年前的悲壮场景”搭配不当。C语序混乱,“尽管”当在“这两个事件”前。D中途易辙。“林书豪成为球队首发之后,ESPN的NBA频道就将他当做封面人物”当改为“林书豪成为球队首发之后,就被ESPN的NBA频道当做封面人物”,或在“林书豪”前加介词“在”。4.B二5.C(“在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黄帝时代与红山文化时代是一致的”误解文意。原文“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意思是:黄帝时代处于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内)6.D(A概念混淆。原文说“叶舒宪的观点根源于对东北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其中“对东北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是众多考古

3、工作者先前完成的,并不是叶舒宪及其同伴此次在红山文化区域做田野调查时实施的。他们做田野调查,是要对考古发掘成果作研究探讨。B误解原文因果关系。原文的意思是,人们在对牛河梁女神庙的发掘中,发现了真熊的下颚骨,泥塑的熊头残件,而牛河梁女神庙是红山文化最主要的代表。故此,叶舒宪把在牛河梁女神庙的考古发现看作自己观点的最有力证据。C误解原文观点与论据间的关系。叶舒宪提出“熊龙一体”的观点,其依据是多方面的,孙守道、郭大顺等人的见解只是其依据之一。)7.C(C夸大了叶舒宪观点的影响力。叶舒宪确实力图以“熊龙一体”说来解决“龙的形象从何而来”这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但这毕竟属一家之说,尚未得到更充分的论证

4、及广泛认可。故认为“熊龙一体”说是“龙的形象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的定论,不严谨。)三8.A(丈:丈量。“清丈”意谓“详细地丈量土地”)9.D(排除)10D(D 项“对典史动用了夹刑,致其死亡”误解文意。从原文“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看,知县给典史定的罪名是:故意判定一个平民为盗贼,并对该平民施用夹刑,致其死亡。冀亨经尸检发现平民的踝骨没有受伤,于是知道是知县诬陷了典史。)四11.(老百姓在)湖中芦苇荡偶尔开成田地,但并不能够长久保持,假如增加他们的赋税,朝廷所得到的才多少呢?老百姓的负担却没完没了。(成田、赋、累译对各1分,句意2分)案件移送到上级部门,遭到噶礼

5、多次驳斥责难。经过第二次、第三审理,最终是按廖冀亨的意见办理,因此,(廖冀亨)得罪了总督。(卒、以是、忤译对各1分,句意2分)12.此联描写自然亭:亭内不事修饰,野草丛生;四面少设遮拦,可见星斗。突出了其虽然简陋、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表达了对亭主清雅志趣的赞赏。(本联内容2分,亭的特点1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分)两人的共同志趣:热爱自然。崇尚高拔脱俗的品格。安贫乐道,不慕权贵。借读书写作怡情养性。(每点1分)13. 必先利其器 民亦乐其乐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三军可夺帅 先修其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便纵有千种风情五14.“警示”的含义: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

6、子。若破坏土地,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从正面说和从反面说各占2分)15.乡亲们精心伺候土地的过程是:犁开,耙过,耱两遍,撒种,最后坐在田头欣赏自己的劳作,期待收成。(2分)这样写的用意:突出乡亲们的勤劳质朴,更突出了乡亲们对土地的虔诚尊崇和悉心爱护。(用意4分,每点2分)16不离题。“破土”仪式与“谢土”仪式本质一致,都体现了对土地的尊重。“破土”是人与土地的冲突,写人们在此情形下如何尊重土地,尤为重要。写及“破土”的惨烈,使本文具有发人深思、批判现实的力量。所以,写“破土”扩展并深化了内容,提升了主旨。(谈及点理由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第点占2分)17.不认同。本文通过写乡亲们对土地虔诚的尊崇

7、,赞扬乡亲们勤劳淳朴,安天乐命,更赞扬他们尊崇土地,敬重自然;还强调了一条朴素的真理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若破坏土地,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并对当今社会一些人大肆破坏土地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要求从本文意旨角度说理由,每点理由2分)六18.在“备用水源”加“保护区”删“令人”删“根据”或“显示” 删“有” 删“还”“德国的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改为“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德国”删“近”或“左右” 删“因为”“造成的”(每改正一处1分,改正5处即可)19.内容:老一代乌鸦用向水瓶中投放石子抬升水位的方式,喝到水;而新一代乌鸦则直接用石块打破水瓶,来喝到水。(2分)寓意:讽刺

8、、批评新一代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急功近利乃至杀鸡取卵的行为。 (或:赞扬新一代乌鸦有创新意识、更加便捷有效地达到目标。) (3分)20.例:只有不惮在崎岖坎坷的山间小路上跋涉攀缘,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有不避无数次风雨的洗礼,才能喜见灿烂的彩虹。(每句3分)七作文参考立意:颂扬母爱颂扬无私忘我的品格品德即本能,崇高的行动出自崇高的心灵我们的社会从不缺乏崇高危难之处,最见人格高下爱的延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接受崇高的熏陶才会变得崇高参考译文:廖冀亨,字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康熙四十七年,被任命为江苏吴县知县。当年吴县刚好碰到旱灾,廖冀亨扣留

9、漕粮来赈济灾民,粮食还是不够,冀享就自己去借钱买米来赈灾。士人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于是一同捐助,赈灾粮食因此不再缺乏。吴中的赋税数额居全国之首,吴县更是繁重。廖冀亨减少了碎银熔化铸为银锭时的折耗,采用发放滚单的形式(来征收赋钱),百姓都说这种做法好。冀亨了解到在征收漕粮过程中弊端很多,于是他拘捕那些不守法规的人,严加惩治,但凡留难(无理阻止和故意刁难)、勒索、蹋斛(故意脚踢粮斛使斛面粮食沉降)、淋尖(故意淋水使斛面粮食沉降)、高飏(故意加大风谷机的风量)、重筛(故意将谷物重新过筛)等各种弊端,全部扫清。太湖中有一片芦苇地,有百姓在此开垦成田,有种百姓在此种荷养鱼,一些官吏就借着丈量土地、增加征

10、粮的名义,来为自己牟利。廖冀亨说:“(老百姓在)湖中芦苇荡偶尔开成田地,但并不能够长久保持,假如增加他们的赋税,朝廷所得到的才多少呢?老百姓的负担却没完没了。对百姓开发芦苇地事全都不作理会。冀亨刚开始到任时,有个吴县人对他说:“吴县人爱打官司,但是这里的百姓每天两顿吃粥,一顿吃饭,身体单薄瘦弱,所以,但凡处理案件,应当少而准,并迅速判决,再加上两个字 从宽。”冀亨严肃认真地听从他的话。冀亨曾说,处理诉讼关键在听;有充分的听,才有对案情的清楚了解,才能迅速判决而不制造冤屈。冀亨在吴县任职三年,如果不是对邪恶的盗贼或狡诈之人,施以杖责没有超过二十下的,原因就是他一直遵守这六字劝告。有个书生在某盐商

11、家教书,因故自杀而死,廖冀亨经调查得知事情真相。有人诽谤冀亨受贿,冀亨也毫不避嫌,最终释放了盐商,没有对他判罪。东山乡的巡检报告说,有个乡人本欲弑父杀嫂,没有成功,就自杀了。冀亨正点着两根蜡烛审阅案宗时,虽不起风但双烛齐灭,冀亨觉得此案必有冤情。次日渡湖到东山去查证,湖面刮起大风,船几乎倾覆,随从们吓得脸色全变。冀亨说:“我们这些县官是为伸冤理枉而来,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怕什么!”不久抵达湖岸。审讯后,得知了是那人的父亲故意杀死儿子的情况;巡检收受了贿赂,所以作了诬报。冀亨把这两人全按律令治罪。冀亨在吴县(治理)有声望以后,其他县里有疑难案件,常常也让他去处理。适逢宜州知县诬告说:某典史蓄意判定一个平民是盗贼,并动用夹刑,导致该平民死亡。冀亨接到命令前往查办验证。这个知县是总督噶礼的亲信,有人告诉冀亨应稍微查得宽松些,冀亨不为所动。他经检验,发现死掉的平民的踝骨没有受伤,得知知县原来是诬告。案件移送上级,噶礼多次对此反驳责问。经过二审,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