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去迎接春风悄悄的絮语;我缓缓地伸展腰肢,好慢慢地挤碎冰雪的妒忌。然后我要开出鲜艳的花朵,每一个花瓣都娇嫩而又稚气;蜜蜂会绕着我不倦地飞,说我比世上的一切都美丽。我愿意相信它的盟誓,醉心于它忙碌的许诺里,我把爱情倾心交付,把生活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风将摇落我的果实,把它送到另一片土地。于是我溶化在母亲的怀抱,并且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1)全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2)种子的梦是_,是_,是_,是_。2. 阅读理解。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2、,不是遮头是使风。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_的儿童。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_。(用原句作答)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

3、乐。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_3. 阅读理解。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_,诗中的“周郎”是指_。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3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不少于两个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_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_4. 阅读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 。这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   ,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   。大儿子在   ;二儿子在 ;小儿子在 。一个“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_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

5、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   。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   ,   ”,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   ,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   。大儿子在   ,二儿子在   ,小儿子在   。一个“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

6、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6.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是对_的描写。2“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落日挂在山头的形象画面,其中的“信口”的意思是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7.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 (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7、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8.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8、,不是遮头是使风。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都表现了儿童_的生活。(四字短语)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_3选做题(二选一) 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类似快乐经历吗?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 _ , _。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_9.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10. 阅读理解。暖色的梦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谦卑地开放了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沉默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那几片单纯的花瓣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开了又枯萎了路边的小花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1)路

10、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_11. 阅读与理解。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从“_”中可以看出将士们跋山涉水的艰辛,从“_”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象。2这首诗将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_(谁)_之情。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晚上风雪交加,行军中的词人无法入睡,想念起故乡的温暖、宁静。C.由

11、于行军劳累,词人很快进入美好而温馨的梦乡。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13.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不久归:_斗芳菲:_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_4请给诗配画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

12、衣卧月明。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静。 (多选)A、草场笛声   B、湖水 灯光 C、黄昏  月夜 D、明月  蓑衣2、对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理解正确的是( )A、田野上的草长了六七里那么远,笛子的声音响了三四下。B、放眼望去,田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C、草长得很茂盛,铺满了田野,晚风中传来三四声的笛声。3、这首诗按由_到_的顺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图。A、近、远;牧童晚归B、远、近;牧童晨起C、远、近;牧童晚归休息4、诗人吕岩在牧童一诗中先向我们展示了原野_的广阔画面,又让我们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通过描写牧童饭饱之后不脱蓑衣便躺在月夜的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