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而,拨动刻度尺使之振 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 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进耳朵,引起鼓膜,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而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 因是.【

2、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 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 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 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 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

3、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竹、耳 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而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 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 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

4、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 数据、。(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而积 (mm2)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而积 (mm2)A铜600.76F铜1000.76B铜600.89G铜801.02C铜601.02H尼龙801.02D铜800.761尼龙1001.02E铜800.76J钢【答案】A B C A D F 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为了验证猜想

5、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而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 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 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 而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 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 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网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

6、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 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3.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 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 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

7、横截面积(mn?)A铜600.9B铜601.1C铜80:0.7D铜E铜1000.7F尼龙1001.1【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 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 ;(2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 同,所以应选C、E选项;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 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 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

8、是:(1 ) A、B ; ( 2 ) C、E ; ( ( 3 ) 100 ; 1.1 .【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 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4 .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 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小丽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 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所示:琴弦的琴弦的横截编骂琴弦的材料长度/cm面积/加钢300.3钢300.6尼龙丝400.5铜500.5尼龙丝500.5(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小丽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9、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小丽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丽知道了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如果小丽 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答案】【解析】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粗细、长度相同而材料不 同,因此可用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而横截而积 不同,因此可用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3)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

10、同,而 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由图知,琴弦越长,音调越低,和相比,材料 和横截面积相同,较短,音调较高。5 .探究影响音调的高低有关因素:装置事实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米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 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 (4) ” “mi (3) ” “ri” “do (1) ”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 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 (1) ” “ri(2) ” “mi (3) ” “fa (4) ”四个音

11、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步骤(1)同样的瓶子,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 (4) ”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 击瓶身则发出“do (1) ”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不同,音调不同.(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 其中图(a)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b)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 不同,其中敲击瓶身的响度大(均填“丙”或“丁”)评价(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

12、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 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 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填“向瓶口 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答案】振动物体 频率 丙丁丁向瓶口吹气 向瓶口歇气【解析】【详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子 的外侧,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动发声,振动物体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 子的外侧,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图可知,丙比丁中水多,用橡皮锤轻轻

13、敲击瓶子外侧时,丙中水多,振动的频率低,由图可知,(a)的频率低,则(a)是敲击丙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理可知(b)是敲击丁瓶身的振动波形图;由图可知,(b)的振幅较大,说明敲击丁瓶身的响度大;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与 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时,随着水的灌入,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 高,与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

14、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 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 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而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而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 A 口。(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

15、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 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而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 题。【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 偏低,后而的燃烛是摆在桌而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而蜡烛的像完 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

16、比较像 与物到玻腐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 动;平而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 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 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而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实验中点燃蜡烛A

17、的目的是 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 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 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 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腐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完全相同 像与物的大小 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贴膜玻璃 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分析】【详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

18、 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 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 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 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腐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 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8.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 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

19、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 示.甲乙(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几乎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 窒,在 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或"”).(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 是:.(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u/cm3. 395. 116. 39像距v/cm5. 226.51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

20、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 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答案】有膜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3.50 B【解析】【分析】(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而:(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 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强:(4)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 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

21、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 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详解】(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因为成像更清晰,所 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因为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 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因为平面 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面对光的反射.(4)如图(乙)所示,第1

22、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因为像与物关 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像距 v:=3. 50cm.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 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 的.故选B.【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 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而 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9.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

23、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板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距离是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是 像;(4)如图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身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答案】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0不能虚甲乙【解析】【详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而都可以当作反射 而,会出现两

24、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而镜是不透明的,无 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2x5cm=10cm,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10cm+10cm=20cm:因为平 而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而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 能成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 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7,实际时

25、间为10:35.如下 图所示:10.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 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而值为1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 紫外线能使 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 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 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答案】荧光物质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

26、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 外线的反射能力等)【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 到"100"字样发光;(2) 2只要钞票上的"10CT发光,说明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照射钞 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摘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

27、璃对紫外 线的反射能力等).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 )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2 )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0(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答案】高92 98质量温度不变【解析】【详解】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8、受容器底部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将偏 高:(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92.(3)由图丙知,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8c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C,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腌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高;(2)92: (3)98:质量;温度不变【点睛】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温 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的影响: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判断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探 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也要掌握

29、;学会从图象上分析水的沸点,并 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能够应用进行分析.12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图1图2请你指出图1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图2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 的温度: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填物态变 化名称):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0【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甲 不变 液化 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解析】【分析】【详解】国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 损坏温度

30、计。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 裂,故甲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腌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 看到的“白气”。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也可能 是水量太多,适当减少水的质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是周 围的环境温度过低。13.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甲的温度/C70727476

31、7867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1)该组同学在记录物质甲的数据时,记录中有一明显错误的数据是:(2)在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3)该晶体的熔点是;(4)该晶体在76时,处于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5)从实验的数据可分析得出,固态物质在熔化时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答案】67: 甲:78; 固体: 吸收。【解析】【详解】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但第lOmin温度为67,明显降 低,所以是错误数据:(2)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甲是晶体:乙

32、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 升高,为非晶体: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78不变,所以熔点为78:(4)4晶体在76时,未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5)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e '' 二a b cde(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C。(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当水温接近90c时

33、,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而 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HU /023457800 / V90929495Q69797979T(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C,说明当地气压(大于或者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腌的过程中温度O【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烧杯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8 d 见解析97小于不变【解析】(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液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测量结果不准 确。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 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0+8=4

34、8。(2)d图中,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景:(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 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5分钟后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7,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说明当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 变。15. 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 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 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则是水沸腌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c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 记录了 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腌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t/m

35、in0123456789温度T/r90929496989898959898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时的数据;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 O【答案】蒸发b a内部表面7吸热水的沸点是98C【解析】【分析】【详解】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而破裂开来;图b是水沸腾 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

36、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 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将它们置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 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整光屏到 (填“4”、“8”或"C” ) 位置时,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成像原

37、 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燃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填“能”或“不 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 间,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填“靠近”或“远离”)凸透 镜。【答案】同一高度C投影仪能靠近【解析】【分析】【详解】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会成在2 倍焦距以外,所以光屏要调整光屏到。点。网生活中的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

38、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成清 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 会聚一些,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就要让光屏靠近凸透镜。17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 o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 小与原来像相比将 (变大/变小/不变)。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

39、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 o >10 20 30 40 SO 70 &0 <J0cm|【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倒立缩小的 实照相机变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 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解析】【分析】【详解】解:(1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 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 向上调)。(2乂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40、处, = 35。,V = 20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3a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 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 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 非常远。18 .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1、应将光屏向 移动,像的大小将变: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 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答案】确保燃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左变小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解析】【分析】【详解】三心同高的目的是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乂2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光屏左移,像变小。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像,即可证明。19 .如图a所示小王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凸透镑的焦距为20cm;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可将蜡烛向 (选填“左

42、”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原因是: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仍 接不到像,如图b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试通过光路作图确定蜡烛八8通过透镜L 所成的像。【答案】右 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时,2/>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0口>/时,v>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于时,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详解】田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

43、置不变,即像距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个 倒立清晰的实像,物距应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焦 距,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此时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 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乂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 焦距,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依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 作出蜡烛的顶点的光路图,即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 向不变,然后

44、反射延长两条折射光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蜡烛顶点的像,过此点向光轴作 出垂线,垂线段为蜡烛的像,如图所示:【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 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 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丙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别此时的水透镜是 (凹/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 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 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 (大/小)。如图乙

45、,在光具座上固定好燃烛和水透镜,此时物距为 cm,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利用甲图装置测量水透镜的焦距,并在乙图中进行透镜 成像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焦距77cm像距v/m1/m'1 V115.060.06.71.7212.030.08.33.3320.010.05.048.013.012.57.555.06.720.015.0A.表格中,第3次实验时水透镜的焦距是 emo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跟 有关。b.作出!和;的关系图像。 v J()C.根据上述数据和图像,写

46、出v和一的关系是匕【答案】凸大20.0放大10焦距丙/1-57【解析】【详解】(1)内由图甲知,该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小,可知焦距变小;抽出少许水 后,焦点右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可知焦距变大: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 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2)由图乙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则物距为20.0cm: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由第三组数据可知,y = 10m 则/=0.1m=10cm;由数据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像距改变,说明像的大小改变,可知当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

47、小与焦距有关:7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如图所示:lai丙1 1 1,1C.由图像可知,与:成正比例关系,设一=攵:+力,分别将3、5组数据代入得:5 = kxlO + b ,15Mx20 +。,联立解得:k=l, b=-5:可得1 = 1-5V /'进一步可得:v=t4五、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安装斜面时应保持 (选填“较大”、“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斜面总长s】二90cm,若秒表每格为1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

48、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O (选填“偏大”、“偏小”)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较小时间0.3 0.45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1,= 工。t安装斜而时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下落不会很快,方便测量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开始秒表的示数是最右边的读数,通过全程的时间是,= 3s,小 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s. 90cm -c ,八八,v = = 30cm/s = 0.3m/st 3s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 0下半程所走的路程是,1

49、.1s = s = x 90cm = 45cm = 0.45m22下半程需要的时间是/= I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s 0.45m 八” ,v = = 0.45m/st I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s。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时间是较小的,根据v = 3,路程是正确的,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是偏大的。2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 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己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1)纸锥从4下落到C的过程是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

50、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将其中(。)、(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 和 两个物理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0(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坡度较(填"大,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b= cm , tBC= s , Vac= m/so(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 平均速度偏一(填"大,小【来源】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上课堂阶梯达标一一1.4测量平均速度【答案】路程时间刻度尺秒表 T小5. 010.

51、 033大 t【解析】【详解】(1)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应分别测量出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用公式计算出速度。需 要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刻度尺和秒表。SS(2)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一乙即该实验是根据公式一£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当斜面坡度较大时,小车运动过快,时间短不容易测量,所以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而坡度较小,则小车运动时间较长,测量时间误差小。(4)请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可知:sab = l°0cm - 5.0cm = 5.0cmtBC= 15:35:23- 15:35:23= ls rSac = 10.0cm, 14c = 15:35:23 - 15:35:20

52、 = 35,则全程平均速度为:VAC =广二 33m/s(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量时间偏短,S u = 一 根据一工知,会使所测AC段平均速度偏大。【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而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 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24 .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 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 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 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

53、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 平而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上一;场飞机飞什邪离与士肥角盛昊#记耒,编号纸张大小城张材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串菖(米)0,15*30*45*18厘米X26崖米打印纸6.$15.815.08.918>*X13 匣米打印纸6.415-815. 18.Y'0181!XX2<)星米旧报纸5.614.213.27.6(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一中的实验序号 进行实验。(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 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4)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 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s丙,请预测 它们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排列)。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纸飞机象球大小纸张材医发射角度甲S公匣米打印纸S用米X白型米日报条丙8屋港X 庚米日报集is【来源】江苏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