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卷)金台区高中教师命题参赛试卷年级:高三年级 学科:历史 命题人:范红刚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
2、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3.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A B C D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
3、”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6.“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
4、绝”的著名艺人之一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7.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A中国将要进行改革开放 B中国音响制造业达到美国水平C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D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
5、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9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10.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A
6、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11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12一学者这样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
7、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A排斥、抵制 B怀疑、选择 C顺应、理性 D独立、自强13(37分)社会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休戚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
8、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 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太平无恙。工人真正获得了自由,并且通过不受外力控制或内部独裁者控制的强大工会,能与企业主和经理一起,在会议桌旁占有合适的一席之地。由于自身的力量和法律的保障,他们的尊严和安全得到了保证。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障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
9、1940年演说:美国的未来【材料四】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2)材料二中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简要评价其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
10、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保护劳工阶层而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具体主张?(6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的前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启示。(6分)选做题(15分)(下面二题考生任选一道)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曾写道:“因为正是我,为她们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们备受奴役,而今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梭伦改革
11、的核心措施之一是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棱伦曾在诗歌申写道:“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三恩格斯说:“棱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因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除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的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
12、“一视同仁。”15、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绥之以德,岂非上策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方略?(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出现了怎样的
13、结果?参考答案1 A 2 A 3 D 4 D 5 A 6 C 7 D 8 D 9 D 10 B 11 A 12 C13.(37分)(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4分)(2)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原则。(3分)进步性: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4分)(3).通过工业复兴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保护劳动者谈判等基本权利。(6分)(4).具体主张: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提
14、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分)。问题:“左”倾错误的推行,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4分)解决方法: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4分)(5) 启示: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革促发展,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物质基础。(6分,任答三点为满分。其它围绕民生答的,合理的也可给分。)14(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的债务和债务奴隶制。(4分) 解决的问题: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欠债平民被迫以土地为抵押,不少平民失去土地,沦为债务奴隶。(4分)
15、结果:废除平民的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2分) (2)意义:打破了贵族依靠出身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平民参与国家管理,但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财产资格的限制,说明由于时代局限改革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5分)15(1)以民为本(以农为本);以德选才、拔任用人才;正确、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5分)。(2)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科举制;名相、名将辈出(具体人物亦可)。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或在东突厥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5分)(3)出现贞观之治(或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为唐朝的强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资协议合同范本模板
- 合资销售公司合同范本
- 吊车搬迁服务合同范本
- 吊车随车出售合同范本
- 2025版饮食健康调理与护理要点
- 神经网络药物设计-洞察与解读
- 探索学术世界
- 合作投资入股合同范本
- 合作协议书与经营合同
- 厂房长期维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四川省公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县乡、普通选调卷)
- 锅炉环保脱硫措施方案(3篇)
- 《中学化学元素符号记忆法教案》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体外膜氧合装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护理
- (2025)营养指导员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西铁运校单招试卷及答案
- 202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一)(一模)英语+答案
- 重大危险源安全培训
-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案例1-5-国开-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