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易水歌陈子龙"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 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 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注释】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骊驹:诗篇名。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庆卿:即荆轲。博浪沙: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12. 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2、 )。(1 分)A. 咏史 B. 送别 C. 边塞 D. 咏怀13.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C. 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14. 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 5 分)【答案】12.A13.C14. 评分说明:只写沉郁(或顿挫)最多 4 分。(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 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变等)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 送别时悲壮的场面、
3、荆轲秦殿刺秦时悲壮的历史瞬间、 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 使内容深广; 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画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意思相近即可)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骊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紧接着“七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转又表现了对英雄 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情感从悲情转为悲壮,铿锵有力。(意思相近即可)诗用道、浩、旁、灭、绝、血、家、霞、沙等词使韵律起伏迭变,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意
4、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宝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题。(8分)赠韦记室黯别(南朝梁)何逊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水 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 。注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傥,同“倘”。排空:冲向天空。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B.第五六句今昔
5、对比,强化情感。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12. (1 分)A13. (2 分)C14. (5分)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 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 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徐汇】(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
6、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青袍,品级低下 的官吏所穿的服装。12 .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1分)A.山谷外集B .草堂诗余C .古诗纪D.唐诗别裁集13 .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B.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14.诗题中有一 “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5分
7、)【答案】12. (1 分)A13. (2 分)B14. (5分)系向牛头充炭直“怀” 在诗中是惦念,也是寄托心志之意。首句开门见山写友人李子先和自己一样作小官而不得志,为“怀”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颔联中以“心随汝水” 直写怀友,又想象友人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将“怀”字具象化;颈联以千里马比 喻友人,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及对友人与自己不遇的愤懑,深化“怀”字的内涵;尾联遥想故 乡的美景,呼唤朋友解官共游,引发友人共情,为“怀”字做结。(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 铁面骇骅疆
8、。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 不作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注:骅骚: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12 .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A.水龙吟 B. 生查子 C. 浣溪沙 D. 水调歌头13 .对本词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一一即昭君墓时
9、,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14 .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4分)【答案】12. (1 分)D13. (3 分)C14. (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愁”。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 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 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 后两句转回现实, “戎房和乐” “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黄浦】(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题。(8
10、分)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关头老马嘶看月,磺里疲兵泪湿衣。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注】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 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12 .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羁旅B.咏史C.边塞D.咏物13 .对本诗评价适合 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雄奇瑰丽C.平实质朴D.深沉悲壮14 .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5分)【答案】12. (1 分)C13. (2 分)D14. (5分
11、)答案示例:首联从半夜闻听角声写起,直接表现角声带来的凄厉悲凝的心理感受;中间两联通过“塞雁”绕空盘旋不下、“胡云”触草畏冻而飞、“老马”望月嘶鸣、“疲 兵”泪落湿衣,由物及人,侧面渲染角声的悲凉凄切,突出广大士卒因久戍不归,闻听角声 而产生的强烈的悲怨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在寒空中盘桓飘绕的角声,把“闻角”悲伤 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每联都紧扣“闻角”,层层渲染,弥漫着一种低徊哀伤的气氛,读之 令人悲怆。【嘉定】(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题。(8分)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
12、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树杪:树梢。井:即市井,村落;万井指千家万户。12 .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三联 B.四联 C.五联 D.六联13 .关于本诗以下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句清丽B.景象开阔C.情景交融D.体物精细14 .扣住尾联“山水趣”赏析诗歌二至五联的妙处。(5分)【答案】12. (1 分)C13. (2 分)D14. (5分)“山水趣”是全诗写景写人的总括。二至五联诗人选择了富有巴峡地区山水特点的景物(意象)人情逐一描绘。景物具有典型的江山之乡的地域特色, 以异乡人新奇视角赋 予景物以特殊的美感;描写调动视觉、声觉, 视角高低俯仰
13、远近变化, 生动再现山水之乡独 特的风貌;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活动交融,山水人情,浑然一体,充满了情趣。【金山】(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题。(8分)送崔融(唐)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注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河阙:河,黄河。阙,宫殿。指京城。军麾:军旗。烟尘:这里指战事。古北:指北方边境。12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A.诗余选集 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D.律诗集粹13 .以下评价 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
14、蓄委婉B.清新流畅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4 .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请结合本诗的内容加以赏析。(5分)【答案】12. (1 分)D13. (2 分)C14. (5分)答案示例:首联交代送别的原因,颔联实写送别的场景,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 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颈联和尾联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 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友人稳坐军中筹 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通过虚实结合,写出了送别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
15、祝愿,达到了情景和谐、韵味深 长的艺术效果。(虚实内容的分析各2分,效果1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题。(8分)酬范记室云南朝梁何逊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注:风光,指风中闪动的草木光色。12 .诗歌中与诗题的“酬”字紧扣的一句是13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明白晓畅B.意境宁静清幽14 .请对本诗的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1 分)(2 分)C.写景以景托情D.抒情凄寂哀婉【答案】12. (1分)高唱子自轻或继音予可惮。13. (2 分)D14. (5分)诗歌的
16、第二联进一步写初夏的美丽风光。“风光蕊上轻”写风中的草木之色从花蕊上轻快闪过的情状,其中的“轻”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通感),既写出了光色闪过之 快,又写出了光色的灵动(轻灵);“日色花中乱” 一句写出了初夏繁花盛开的情形,其中的“乱”字,视觉转化为主观印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之多,又写出了阳光照射下花色的艳 丽缤纷。作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蕊,日照花艳的美丽景象。本联与上联的阴暗之景形成对比,并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不独欢”、“空为叹”的愁绪,作 者借眼前之景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情感。【青浦】(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4题。(8分)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
17、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鹏鹊。【注释】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金明灭 :额上画的黄色 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罗襦 :丝绸短袄。鹏鹊: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 也哥哥”。12 .“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1分)A.八声甘州 B.水调歌头 C.滚绣球D.踏莎行13 .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B.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C. “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
18、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D.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14 .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鹊”的艺术效果。(4分)【答案】15 .C(1 分)16 .D (3 分)17 .(4分)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女子的孤独痛苦之情。(1 + 1分)女子在衣服上刚贴上绣好的一对鹏鹊。成双成对本是夫妻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然而女子是独守闺房,百无聊赖。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悲不自禁,痛苦不堪。(1 + 1分)【松江】(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题。(8分)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
19、念,诸峰霜露生。12 .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1分)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13 .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2分)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14 .若要评选出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你会推选哪一联,并说明理由。(5分)【答案】12.B13.D14.示例一:第二联最佳。作者描写了一幅拟想友人舟行水上的画面;平静的水面倒映山的 倩影,汲水扰乱了水的平静,感觉山在摇动;扬帆航行,不觉船动,反觉江岸在行走;从水
20、动疑山动,船行觉岸行的心理感觉呈现了景物的流动感;不从送行人眼见之景着笔,反从想象之景描绘,虚境拓宽了诗的意境;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抒发了对友人一路的牵挂与想 念;画面有灵动之美,景中含情,富有感染力。示例二:第三联最佳。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京口,是眼前之景;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 合,丰富了诗的意境;“云”和“雁”的意象有所寓意,而“离”与“入”两字体现了景物 从此地到彼地的空间转换,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画面富有层次,看似平常,实则别有趣 味,匠心独运。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选出句子不得分
21、,选第二联或第三联最多5分,选第四联最多 4分,选第一联最多 2分。)【杨浦】(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题 卷(明)唐寅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鹤迹松阴见,泉声竹里闻。山紫带斜璞。柴门掩白云。)。(1 分)寻隐不遇D.归隐春山)。(2 分)绚丽飘逸D.庄重典雅草青经宿雨, 采药知何处, 12.如果为本诗题名,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山叠翠B.春意寻踪C.13 .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 最准确的一项是( A.缠绵委婉B.清新淡雅C.14 .本作品作为题画诗,哪一联最能突破画面的视觉限制,将无尽的诗意传达出来。请选择 一联加以赏析。(5分)【答案】12. D (1 分)13.
22、B (2 分)14. (2)第2联,对画面无法展示的细节的描绘,如鹤迹;展现视觉无法描摹的声音,如泉声,刻画出春山的幽静与生机。(最多 4分)(3)第3联,对宿雨的想象。(最多 3分)(4)虚写/想象隐者采药,突破白云下柴门紧闭的实景。使寂静的春山有人的踪迹,有人的声响,静中有动,视角也由眼前拓展到整个春山,表现出作者对自然、 隐逸的由衷喜爱与向往。(最多5分)尾联:手法1分(虚写、想象、化用、用典),翻译 1分,引发读者对隐者行踪的想象(1 分),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颔联:手法1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想象),翻译 1分,凸显山间的生机/幽静(1
23、 分),表达了作者对山间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颈联:手法1分(想象),翻译1分,山中的生机,作者的喜爱。(满分 3分)首联:。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 14 题。(8 分)九日渡江 明 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闻官军
24、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杜甫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 听到这一消息, 遂作此诗。12. 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 两首诗有相同韵脚。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C. 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13. 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B. 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D.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14.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25、阳” 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5 分)12 .D (1 分)13 .D (2 分)14 .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 “更东下”和“即从” “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络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 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 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5分) 评分说明:如果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虹口】(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题。(8分)移居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 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 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注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纪:经营料理。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碑 的一项是()。(2分)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 “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 “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市政工程考试中常见用语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重温项目管理知识的有效指南及试题及答案
- 精彩呈现公共关系学的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先进经验试题及答案
- 校园大班学业职业规划计划
- 水利水电工程有害物质监测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学文化活动试题及答案建议
- 出境游客运协议
- 2025年经济法概论复习计划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血透管路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川老街改造规划设计
- GB/T 11606-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 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
- 拘留所教育课件02
- 11471劳动争议处理(第4章)
-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课件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表(可打印最全版本)
- 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简介课件
- 危大工程验收记录表(模板工程)
- 中班科学活动:风车转转转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