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_第1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_第2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_第3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_第4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知识:1.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品质, 衬托中心意思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 反映作品主题3. 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 揭示主题; 提示线索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

2、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5. 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7. 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 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8. 容易弄错的术语:(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

3、、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5)语言特点 =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9. 在哪儿找线索: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10. 引号的作用: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 人物; 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环境, 引出下文,

4、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快速浏览全篇文章。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标记号。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3、答题。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二、

5、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

6、地写出了 的 特点。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的语气。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

7、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提炼中心、主题: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

8、明、揭示、反映等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2)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3

9、)议论散文:借助形象描绘、事例简述以及直接抒情来达到议论的目的。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

10、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一读-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 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四述-整合答案: 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 合。 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二)散文阅读题

11、是怎样出的?(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5开放题(三)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了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 分析题目含义(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分析词语常见题型:1. 词语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2. 代词指代的内容3. 词语可否省略, 调换, 是否矛盾4. 动词, 形容词的作用5. 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代词的指代作用代词有:这, 这些, 那, 那些, 之, 此, 它, 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

12、. 代词一般代人, 事, 物.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 偶尔也在后文, 有近及远. 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 一般可以抄原句, 但有时要筛选概括.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 看是否符合文意.分析词语可否省略, 调换, 不矛盾分析步骤:1. 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 调换, 不矛盾.2. 分析词语含义.3. 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 不符合实际.4. 结论:因此, 原词搭配恰当, 不能省略, 调换, 不矛盾.例:黄龙洞绿得幽, 屏风山绿得野,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 为什么?答:不能调换. 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

13、, 与洞相搭配; 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 与山相搭配; 闲是悠闲的意思, 与溪水相搭配. 因此原词搭配恰当, 不能调换.分析动词, 形容词的作用分析步骤:1. 分析动词, 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 形象, 准确地描写了2. 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3. 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 联系全文.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 句子深意(表现了 , 突出了.例:联系上下文, 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1. 声音攀上楼来, 钻进窗内, 搅得我睡意全消.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 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 烦躁.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

14、, 是 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 褒贬之情. 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 情、仇, 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示例例:1.有一天, 我伏案写作时, 它(小珍珠鸟 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 扭头看,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 信赖感到喜出望外.(五)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1)重要句子指:(1)题目;(2

15、)开头;(3)结尾;(4)过渡句。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2)(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

16、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一例: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指出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含 义),突出了花港观鱼绿的茁壮的生命力(深层含义)。指出本文最后一节画线句的含义和作用。这一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说明文阅读: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

17、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二、常用的答题技巧:(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三)“××”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格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