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五编中考写作提升篇专题四热点题型指导方案素材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五编中考写作提升篇专题四热点题型指导方案素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41专题四热点题型指导方案、命题作文从作文训练情况来看,中学生比较害怕全命题作文,尤其对越是简单的题目(如家、责任)越感到难以下手,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只是就题目写题目停留于题目表象,出不了新,出不了彩。近年来全命题作文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从过去的简单机械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倾向,或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命题,或让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或让考生为社会承担责任如江苏南通市的命题作文题目“兴趣”,深圳市的“留下”,重庆市的“责任”等。二是形式上由以前的单一的题目向多元的形式转化,出现了下面两种形式:1 1 提示语+全命题,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2、如南通市的作文题有位名人说 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 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1)文体自选。 600600 字左右。(3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 2全命题+提示语,这提示语通常是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一个引导,使考生有话可说,如重庆市的作文 题(题目:责任)。提示: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是时代的需要。 有人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 我有责”。意思是说, “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 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

3、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 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 “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要求:(1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 发表议论。(2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 3)不少于 600600 字。(4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审查作文题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 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 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女口:

4、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一一我,内容一一趣事,数量一一一件,范围一一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其次要弄清楚题目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的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要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第三要准确把握要求,读懂提示语,看清限制,决不可出现跑题的现象,构思立意要新颖,唱出自己的歌。命题作文的限制使多数考生的作文保持了一致性,只有发挥自 己的个性,才能得高分。第四要充分发挥想象和

5、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 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全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构思还要注意几点:(1 1)在命题作文中,一般来说,如果题目当中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应写成记叙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一一人物 (我);如果题目中出现了“论”、“谈”、“评”、“小议”等字样,一般 要写成议论文。(2 2)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 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 “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

6、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3 3)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 春风等,则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2 / 41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一一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去审题。(4 4)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XXX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

7、大家生活需 要”,这时,题目“责任 (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 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二、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的基本程序外,关键在于运思在先、高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 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

8、。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填文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掌握了补题技巧, 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闪亮登 场,抢人眼球。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半命题变成自命题。具体操作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 则:1 1 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目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 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1 1)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例如:

9、在审读“_ 一把双刃剑”时,先要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其适用范围一般是指众所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一面。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 、“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2 2)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例如:在审读“第二次_ 时,我们要明白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独特的角度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告诉同学们“第二次”同样值得留心。所以,写作时我们要以第一次 为铺垫,突出“第二次”

10、的独特感受,描绘生活,写出真情。2 2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 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例如:审读“我学会了 _ 时,我们要注意文题中“学会” 一词虽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3 3.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 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 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

11、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例如:在审读“我同桌”时,补题一定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如果同桌是新来乍到的,交往不多,可补“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时有冲突,补“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 象;如果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感情强烈,不妨选补“敬佩”“恨”“同情” “羡慕”等。4 4力求创意新颖,又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让人看 后为之一震。要想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多向思维,让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例如:在审读“我因而自豪”时, 我们要紧紧围绕“自豪”这一主旨,进行多向思维,扩宽取材的

12、天地。具体来说,可以按照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这个体系由此及彼,把思维发散开去。从自身考虑,可以着眼于自尊、自 信等;从家庭考3 / 41虑,可着眼于父亲、母亲等;从学校考虑,可着眼于母校、班级等;从社会考虑,可着眼于国 家、时代等;从自然考虑,可着眼于物产、山河等。二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巧妙以大化 小。例如:面对“的滋味”这一文题时,如果不加思索,匆匆补上“咖啡”“芒果”“黄瓜” “肯德基”等,而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意,掘而深之,补上“打工”“得 奖”“当班长”“坐后排”,则既深且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写出“作弊”的心惊肉跳,“说谎

13、”的惶恐不安,“被炒鱿鱼”的憋闷委屈,那文章的新颖度、吸引力就不同凡响了。半命题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拟一个既切旨、切题,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至关重要。拟题方法常见的 有如下几种:1 1 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 ,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2 2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的时候”可以补上

14、“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也可以补上“唠叨”,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 受。3 3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 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文题“我好想 _ 补上“再看你一眼”“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文题“当我面对 _ 的时候”补上“心灵的抉择”“寒风凛冽”,文题“我梦见 _ 补上“范进参加中考”“妈妈下岗”等,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也可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 候”“当 我面对鲜红的5858 分的时候”等,便

15、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4 4 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 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 式和内容统一。如文题“当我面对 _的时候”,我们可以拟“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拟“当我面对 A A B BC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拟“当 我面对1 1(哆)、 2 2(来)、 3 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 目。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

16、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 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 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三、话题作文1 1.认真审题是前提。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认 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先看话题,后看材料” U U, ,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

17、误,写偏了 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 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例如:(2014(2014 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4 / 41有着不同的见解。请以“这样的衣着”

18、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代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不少于600600 字( (写成诗歌不少于 2020 行)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1)(1) 观话题。“这样的衣着”,衣着是核心词语,衣着是本次作文中的重要“道具”,它可以作为作文的线索,也可以作为抒情的附着物,还可以是作文的话题。“这样的”突出了衣着的个性特征,我们需选取某人独特的“衣着色彩、样式、风格”,表现其独有的个性品质或是闪光点。(2)(2) 读导语。话题作文前面往往给出几句引导性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思路,弓 I I 发我们展开想象与联想,构思文章。本

19、题的导语部分,我们要关注“个性”“爱好” “修养”“追求”“故事” “见解”等词语。另外,导语中的省略号还提醒我们,除了 “个性、爱好、修养、追求”等方面,我们还可以涉及其他方面,如情感、哲理、心态等。2 2 拟好题目是基础。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2)(2) 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3)(3) 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