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0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1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和老子被尊为“黄老思想”的创始 人。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 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屯田等事务,为国 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简称“乞 骸”。答案:C解析:掌管水利、屯田事务的是工部。2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
2、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 也称孝廉。B.服阕,指三年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守丧三年内 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优礼诸侯、大臣所赐予的九种物品,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 些物品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其使用价值。D.束发,古代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曾写道:“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可知归有光20岁时开始在项脊轩读书。答案:D解析:“20岁时开始”错误。古代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苟合”是一个古今
3、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B. “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C.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 “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答案:C解析: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耄耋”常用来指高龄、高寿。“耄”指八十到九十岁,“耋”指七十到八十岁。B. “从弟”指堂弟,“从”指堂房亲属,比如有“从兄” “从父”等。C.古代人都有名和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举行成年礼后起的。D.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答案:
4、C解析:在古代,一般是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很少有字。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衣”在古代有更换衣服的意思,也是上厕所的一种委婉说法。B. “山东”,在战国、秦、汉时指嵋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C.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D. “避席”,古人布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就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答案: D解析:“避席”指的是起身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错。6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E. “卑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指出身低微、为人粗野。F. “青庐”指青布搭成的帐篷,古
5、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常使用。G. “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H.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答案: C解析:“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免胄,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如“驾崩” “崩殂”等。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年号
6、纪年法。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答案: C解析:“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能力提升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礼,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B.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致死,俗称“五马分尸”。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D.阳,指水南、山北;阴,指水北、山南。如“华山之阳”指的就是华山的北面。答案: D解析: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9下列对
7、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B.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 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D.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咨询。答案:C解析:“在官府内闭门守孝”的说法错误。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孝。10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 赡养的人。B. “
8、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 “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还得以参与一郡的 政务。D. “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答案: D解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E.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 得到封赏或免罪。B. “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 称“中国”。C. “谏官”指掌谏铮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
9、失的官。D. “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该词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答案: D解析: “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宿”指年老的, 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1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B. “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来定赏罚。答案: A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1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
10、表致敬。B.锚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锚,一锚为六铢,后用“锚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 量。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答案: A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1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11、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 已高,指望儿孙赡养。D 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 项脊轩志 “妪, 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答案: C解析: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 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1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B.
12、夷夏,古代泛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古代汉民族自称“夏”,而将处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C.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佛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时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答案:C解析: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1文言翻译专练一1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
13、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 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 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说苑,有删改)(1)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译文:祥之兆吧?(2)到老虎的家,进入蛇的巢穴而看见了它们,为什么是不祥之兆呢?解析:(1)句,关键词为“猎” “泽” “殆”,句意准确。(2)句,关键词为 “如” “室” “曷”,句意准确。【参考译文】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时看见蛇。
14、齐景公回去后,召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去打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就看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之兆 吧? ”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这是 一不祥;知道(有贤能的人)但是不用,这是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这是三不祥。人们所说的不祥,就是像这三种情况。今天您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地看见蛇,(那沼泽地)是蛇的巢穴。到老虎的家,进入蛇的巢穴而看见了它们,为什么是不祥之兆 呢?”2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遣之曰:“鄙语岂不曰,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哉?”皆对曰
15、:“有之。”孟尝君曰:“文 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 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今赵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 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使赵王悟而知文也。谨使可全而归之。”(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 文:孟尝君的名。(1)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译文:(2)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使赵王悟而知文也。译文:答案:(1)赶着亲友的车子使劲儿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认为不能这样做。(2)希望你们去后,不要砍伐树木,不要破坏房屋,让赵王醒悟并了解我。解析:(1)句,关键词为“驰” “被” “以为”,句意准确。(2)句,关键词为“
16、毋” “发” “知”,句意准确。【参考译文】赵王把武城封给孟尝君。 孟尝君在他的门客中挑选了一些人去担任武城守吏,派遣他们时说:“俗语不是说借来的车子让它使劲儿地跑,借来的衣服把它披在外面吗?”他们都说:“有这样的说法。”孟尝君说:“我很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能借给你衣服和车子的人,不是亲友就是兄弟。赶着亲友的车子使劲儿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现在赵王不了解我无能,而把武城封给我。希望你们去后,不要砍伐树木,不要破坏房屋,让赵王醒悟并了解我。你们谨慎地完成使命我就可以把武城完好地归还他。”3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
17、一。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 即有他, 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 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1)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译文:(2)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译文:答案:(1)皇上认为这件事很为难,派遣中使告知赵雄,赵雄上奏说:“金国使臣一定 不敢不顺从,如果有其他变故,我就带使者一起回到驿馆。”(2)皇上思念赵雄不能忘记,就让
18、他改做江陵府知府。江陵没有险要地形可以依仗,赵 雄请求在江陵修建城防,城防建成,百姓不再被侵扰。解析:(1)句,关键词为“难” “即” “引”,句意准确。(2)句,关键词为“知” “恃” “城 (第一个)”,句意准确。 【参考译文】赵雄字温叔,资州人。是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名。金国使臣入朝辞行,按照先例应当演奏音乐,赵雄上奏说:“占卜郊祭不久要举行,天子正在斋戒,不可演奏音乐。”皇上认为 这件事很为难,派遣中使告诉赵雄, 赵雄上奏说:“金国使臣一定不敢不顺从,如果有其他 变故,我就带使者一起回到驿馆。”皇上大为高兴。王蔺担任御史,(赵雄)认为按照先例不可以,上书议论这件事。赵雄请求免官,改任泸南
19、安抚使。皇上思念赵雄不能忘记,就让他 改做江陵府知府。江陵没有险要地形可以依仗,赵雄请求在江陵修建城防,城防建成,百姓不再被侵扰。4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埴,字彦纯,合肥人。父闻,以义兵千户归太祖,累官都指挥同知。埴代父职。父 _ 坐事戍辽阳,埴伏阙请代,诏并原其父子。永乐十三年,埴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 及徐州、 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仁宗即 位之九月,埴上疏陈七事。帝览奏曰:“埴言皆当。”令所司速行。遂降敕奖谕,寻赐券, 世袭平江伯。(选自明史,有删改)(1)父坐事戍辽阳,埴伏阙请代,诏并原其父子。译文:(2)
20、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译文:答案:(1)父亲因事获罪被贬去守卫辽阳,陈埴趴在朝堂上请求代替,皇上下诏一同赦 免了他们父子。(2)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密长远。他亲自治理漕河三十年,都没有失策过。解析:句,关键词为“坐事” “伏阙” “原”,句意准确。(2)句,关键词为“规画” “身” “举”,句意准确。【参考译文】陈埴,字彦纯,合肥人。父亲陈闻,率领义兵千户归顺太祖,经过多次升迁官至都指挥 同知。后陈埴代替父亲的职务。父亲因事获罪被贬去守卫辽阳,陈埴趴在朝堂上请求代替, 皇上下诏一同赦免了他们父子。永乐十三年,陈埴在淮水边兴建常盈仓四十区,等到徐州、 临清、通州都
21、设置了粮仓,就转运过去。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密长远,他亲自治理 漕河三十年,都没有失策过。仁宗即位第九月,陈埴上书陈述了七件事。皇上看了奏疏说: “陈埴的话都是恰当的。”命令有关部门尽快实行。于是降下旨意褒奖他,不久赐给凭证, 世代继承平江伯爵位。5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刘璟,刘基次子,弱冠通诸经。尝与成祖弈,成祖曰:“卿不少让耶?”璟正色曰j“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成祖即位,召璟,称疾不至。逮入京,犹 称殿下。且云:“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下狱,自经死。法官希旨,缘坐其家。 成祖以基故,不许。(选自明史,有删改)(1)璟正色曰:“可让处
22、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译文:(2)下狱,自经死。法官希旨,缘坐其家。成祖以基故,不许。译文:答案:(1)刘璟严肃地说:“可以谦让的地方就谦让,不可以谦让的地方不敢谦让。” 成祖默不作声。(2)刘璟被投进监狱,自缢而死。司法官吏迎合旨意,连坐他的家人。成祖因为刘基的 缘故,没有答应。解析:(1)正色:严肃。默然:默不作声。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 (2)自经:自缢。希 旨:迎合旨意。坐:连坐。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参考译文】刘璟,是刘基的第二个儿子,二十岁左右通晓各种经典。曾与成祖下棋,成祖说:“你 不稍微谦让一下吗?”刘璟严肃地说:“可以谦让的地方就谦让, 不可以谦让的地方不敢谦
23、让。”成祖默不作声。成祖即位,征召刘璟,他称病不去。被逮捕入京,仍称成祖为殿下。 并且说:“殿下百世以后,逃不脱一个篡字。”刘璟被投进监狱,自缢而死。司法官吏 迎合旨意,连坐他的家人。成祖因为刘基的缘故,没有答应。能力提升6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 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 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选自韩非子,有删改)(1)居数月,有警,击
24、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译文:(2) “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译文:答案:(1)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却没有民众前来。于是重新申明号 令后民众才相信了他。(3) “要谨慎地戒备敌人,很快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 没有来。解析:(1)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2)谨警:谨慎戒备。旦暮:很快。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参考译文】楚厉王有用来报警的鼓, 和民众一起警戒。有一天喝酒喝醉了,就错误地敲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阻止民众, 说:“我喝醉了和身边的人开玩笑就误敲了鼓。”民众都散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
25、了,楚厉王击鼓却没有民众前来。 于是重新申明号令后民众才相信 了他。李悝警告守卫营门的军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很快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守卫营门的军士都松懈了, 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他们,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讲信用的祸患。7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道 遇术士曰:“君知世有化瓦石为黄金者乎?”就偕试之,既验,欲授以方。偕曰:“吾从吏 禄,安事化金哉?”术士曰:“子志若此,非吾所及也。”出户,失所之。(选自宋史,有删改)(1)偕少从种放
26、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译文:(2)偕曰:“吾从吏禄,安事化金哉?”术士曰:“子志若此,非吾所及也。”译文:答案:(1)杨偕年少时跟从种放在终南山学习,考取进士,脱去布衣任坊州军事推官。(2)杨偕说:“我要做官拿俸禄,怎么能做化石成金的事呢?”术士说:“你有这样的 志向,不是我能比得上的。”解析:(1)从:跟从。释褐:脱去布衣,做官。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 (2)安哉: 怎么能。及:比得上。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技巧点拨: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避免以下错误: 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如(1)中的“坊 州军事推官”为官职名,不用翻译;脱离语境,误译词语,如 (2)中的“化金”,根据前文
27、可知其指“化瓦石为黄金”,不能译为“融化黄金”等。【参考译文】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杨偕年少时跟从种放在终南山学习,考取进士,脱去布衣任坊州军事推官。路上遇见一个术士, 术士说:“你知道世间有把瓦石变为黄金的吗? ”到杨 偕那里试炼,验证之后,想把秘方传授给他。杨偕说:“我要做官拿俸禄,怎么能做化石成 金的事呢?”术士说:“你有这样的志向,不是我能比得上的。”出门,不知所终。8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 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观邪?”初,韩愈撰顺宗实录 书禁中事为切直,
28、宦竖不喜,詈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 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久之,辞疾,不听。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皆其非实,帝诏隋刊正。译文:(2)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译文:答案:(1)当初,韩愈写顺宗实录,写到宫中一些事情十分切要率直,宦官不满,指 责韩愈所写不是实情,皇帝下诏让路隋校正谬误。(2)并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请让我分条 指明特别错
29、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解析:(1)禁中:宫中。切直:切要率直。皆:指责。刊正:校正谬误。关键词译对, 语句通顺。(2)自出:出自自己。循:沿用。逮:至上条示:分条指明。关键词译对,语句 通顺。【参考译文】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穆宗即位,路隋和韦处厚一起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授予官职的命令出来,(常有)用金币来感谢他的人, 路隋拒绝他们说:“这是公事,怎么可以给私人赠送呢?”当初,韩愈写顺宗实录,写到宫中一些事情十分切要率直,宦官不满,指责韩愈所写不是实情,皇帝下诏让路隋校正谬误。路隋建议说:“史册,是用来褒扬劝勉的,平民的善恶尚且不可以说谎,更何况人君
30、呢?并 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请让我分条指明特别错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过了很久,路隋因疾病而辞职,皇帝没有准许。路隋死时, 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他为太保,谥号为贞。9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滨泳水,而初无使客之馆。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林木为舍以寓,去则撤之,既费且 陋。乃为之徙官之废屋,为二堂于深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齐之南山为历山, 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今浮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日历山之堂。今浮上之南 堂,其西南则深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日源源之堂。夫理使客之馆,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 事也,故为之识,
31、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选自曾巩齐州二堂记,有删改)(1)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林木为舍以寓,去则撤之,既费且陋。译文:(2)夫理使客之馆,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事也,故为之识,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译文:答案:(1)使者到了以后,(地方官)就经常征集百姓调运木材建筑馆舍来让他们居住, 使者离开以后就将其拆除,既浪费财物也不美观。(2)管理使者的馆舍,并辨别这里的山川,都是太守的事情,所以我将这些记载下来, 让此地的人还有所考证。解析:(1)发:征集。寓:居住。费:浪费。陋:丑,不美观。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2)理:管理。辨:辨别。识:记载。邦:地区。关键词译对,语句通顺。【参考译文】齐地靠近浮水,当初没有供使者休息的馆驿。使者到了以后,(地方官)就经常征集百姓调运木材建筑馆舍来让他们居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知识竞赛题230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价值解析试题及答案
-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共享出行市场投资策略与退出机制研究报告
- 工程设计的技术手册试题及答案
- 汽车扭转测试题及答案
- 社交媒体平台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舆情引导策略报告
- 爱卫办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适配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分析报告
- 基于大数据的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房地产广告效果的评测与分析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答案
- T-CASEI 015-2023叉车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首次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课件
- 血吸虫防急感课件
- 弱电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殡葬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7月27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