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设计依据要点_第1页
房屋建筑设计依据要点_第2页
房屋建筑设计依据要点_第3页
房屋建筑设计依据要点_第4页
房屋建筑设计依据要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房屋建筑设计依据1 .业主的要求。2 .本工程二OO七年五月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提供的资阳市我 弘新村高怪电梯公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3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输入技术条件。4 .建设单位有关初设的修改意见及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5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公类标准 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地基基

2、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冷轧带肋钢筋碎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国家、地方现行共它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6 .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3KPa。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2)基本雪压:不考虑。(3)冻土深度:不考虑。(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丙类。(5)地震基本烈度:6度(0.05g,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0.35s)。(6)场地土类型: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II类。(7)地下水抗浮高防水位按土 0.000考虑,以上部结构自重抵抗浮力

3、,须上部结 构自重大于浮力后方可停止降水(建议结构施工至 11.750后方可停止降水)。 地下水对碎无腐蚀性,对钢筋碎中钢筋、钢结构无腐蚀性。场地土对碎无腐蚀性,对钢筋碎中钢筋、钢结构无微腐蚀性。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防水等级、耐久性及结构环境类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3 .地下室防水等级除变配电间为i级外,其余为n级。4 .耐久性的规定:(1) 一、二、三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最小水泥用量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环境类别最大水灰比3/m/m 3 %)( (kg) (kg)

4、 0.65 225 1.0 不限制一 a 0.60 250 0.3 3.0二 3.0 0.2 0.55 b 2753000.500.13.0(2)其它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耐外性要求应符合有关标 准规定。5 .结构环境类别:-0.050米以上的结构构件的混凝土类别为 一类;-0.050少、米以下的与水土接触部份的结构构件及消 防水池的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二 a类,其余为一类。6 .未经技术鉴定或技术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 境。三、设计荷载1.各层使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大型设备按实际情况考虑):(单位 KN / m2)商场3.5阳台2.5公共卫生间2.5配电室、发电机器10.0地下车库4.

5、0消防车道20.0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风机房 7.0上人屋面2.0消防楼梯、走廊3.5不上人屋面0.5卧室、客厅、厨房 2.0有浴缸卫生间4.0无浴缸卫生间2.0(1)阳台楼梯栏顶部水平荷载0.5KN/m。(2)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上述荷载。2 .隔墙荷载:施工中应按霉菌科所示墙体材料、位置、高度 施工。不得任意增加隔墙或改变墙体材料,加大荷载。3 .施工中应采取妥善措施(如脚手架的支承、材料和钢模的 堆放等),防止结构的负载过大和集中造成的危害。四、材料1 .钢材(1) HPB235钢筋(以小表示) 强度设计值:fy=fy=210Mpa(2) HPB335钢筋(以表示)强度设计值:fy

6、=fy=300Mpa(3) HPB400钢筋(以 表示)强度设计值:fy=fy=360Mpa (4)冷轧带肋钢筋(以小表示)强度设计值:Rfy=fy=360Mpa (5)除建筑、设备所需预埋件的钢材采用 Q235钢板(热轧普通型钢)外,其余屋面钢结构、钢雨蓬等所需钢材详钢结 构设计说明。各种预制构件吊钩均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2356级钢筋制作,预埋件锚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6)连接材料:手工焊接:Q235钢的焊接(含I级钢筋之间及I级钢筋和II级钢筋焊接)采用E5 X X型焊条。焊条性能须符合 GB11 0GB5118的规定,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相匹配。自动焊条或兰自动焊:采用的焊丝

7、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适应,焊丝应符合 GB/T14957或GB/T14958的规定。(7)钢材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硅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 钢筋时,其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 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o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 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 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 的冲击韧性。2 .混凝土(除图中注明外):混凝土强混凝土强构件部位

8、构件部位度等级度等级地下室抗浮板、地地下室顶板、顶板梁 C30 C30C30 C20梁、挡土 墙混凝土垫桩基础 C25 C10层构造柱、圈梁等构楼梯及其他结构构件造构件上部剪力墙、框架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详相应图纸。注:地下室底板、外围墙防水混凝土添加剂见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3 .填充砌体及砌筑砂浆(具体墙厚及位置、要求详建施图)砂浆强容重 墙体 墙体材料 度等级卫生间、电梯间墙实心砖混合砂19.0体(KFM5 ) 浆页岩空心砖混合砂 11.0其余填充墙体浆M5KF ()五、地基及基础工程1 .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2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ak4000Kpao q桩基持

9、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3.地下室四周 的回填要求:(填料详建筑图)(1)基础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基坑回填前,必须排出积水,清除含水量较高的浮土和建筑垃圾。(2)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夯实的厚度及遍数,应根据所选用的设备,并通过 试验确定),压实系数不低于0.94。4 .地下室室内回填土要求:入C不采用砂夹石回填,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具压实系数小于0.94。施工宜采用振动碾和振动压实机,并应分层压实,每层厚200 300mm5 .其余基础设计说明详基础图中。六、主体工程1 .制图规则:本设计结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其制图规则按照国标图集混凝土结 构施工图平面

10、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中的要求。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件类别保护层厚度(mm)环境类别梁25一类柱30板、剪力墙15构造柱20箍筋15分布钢筋10梁、柱30二a类 地下室顶板、地20下室底板板面、挡土墙(室内)挡土墙(室30外)、消防水池独立基础底、地 50下室底板板底注: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并应符合下表注意,本表数值为50年使用年限3.钢筋的锚固要求:按标准图03G101-1页次3334页。0=30d。)现浇板;上部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110详03G101-11第33 (2)次梁(不包括悬挑梁):上部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015dlo 1页,次梁

11、下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aE详03G101-11第(3) 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纵向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4页。0aE)小于250 (300)时,按250)若计算的锚固长度1 (1300)采用。(44.钢筋的连接要求:(1)钢筋的焊接接头质量及验收符合下列规程要求: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受拉钢筋接头当采用机械接头时,接头质量及验收应符合下列规程要求: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带肋钢筋套简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2)受力钢筋在同一搭接长度内接头截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接头形式 受拉区受压区25%

12、50%绑扎搭接接头50% 不限焊接接头或机械接头注:柱钢筋接头数量无论受拉或受压区均不得大于50% o受拉区搭接接头不符合上表要求时:搭接接头面积小于25%(ll llE ) =1.2 la (laE)搭 50%则(ll llE ) =1.4 la (laE);搭 100%则(ll llE ) =1.6 la daE)(3)本工程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接头直径大于 25的采用机械 连接,其余采用电渣压力焊。其连接构造按 03G101-1第 36页中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柱构造执行。(4)框架梁的通长负筋及下部纵向钢筋接头直径大于25的采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16的可采用搭接,其余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梁的底部

13、纵向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或支座范围内接头;梁的上部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但不应在支座处接头。(5)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在楼层处分两次断开搭接,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应采用错位搭接的方法,搭接长度为llE,水平钢筋及竖向钢筋构造详03G101-1第47、48页。(6)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按03G101-1第49、50页。(7)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就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 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35d且n 500mm ,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 接头,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钢筋绑扎搭接长度11E按03G101-134页要求米用。(8)板中冷轧扭(带肋)

14、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搭接长度1.2la, 不可采用焊接接头。5.本工程结构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3G101-1页次3368页。6.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板的底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n 10d, 100mm伸至梁中 线;板面边支座、中间支座板顶标高不同时, 负筋伸入支座。 未注明时伸至梁外皮留保护层厚度下弯。(2)现浇板的底部钢筋摆放时,短跨钢筋放下排遣,和跨 钢筋放上排并尽可能沿板跨方向通长设置;板面钢筋摆放时, 短跨钢筋放上排,长跨钢筋放下排。(3)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弯折后置于下部纵向钢筋之上。(4)板上孔洞除结施已标注的大洞外,尚应配合各专业图 预留,当孔洞尺寸(直径或边长

15、)不大于 300mm时,钢筋 从洞边绕过,伸入支座锚固,不得在洞边截断;当孔洞尺寸 大于300mm时,应设加强筋每边 2中12且不小于被截钢筋 总面积的一半,锚固长度 45d。如图一。(5)板短向跨度n 4m时,模板按跨度的0.25%起拱。(6)现浇板分布筋详具体的结构平面图,具体做洋详图二。(7)现浇板阳角加大样详图三。(8)浇捣楼、屋面混凝土时,应支设临时马道,以保证板 面钢筋的准确定位,严禁踩踏负钢筋。(9)当内隔墙下未设梁时,应在墙下板内增设212加强钢筋,梁两端钢筋锚入梁中或墙中31do(10)需封堵的管井,板内钢筋不断,待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提高5MPa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板厚同周围

16、板。(11)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 12m时,应按图四设置控 制缝,控制缝间距w 12m。7.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及剪力墙(除满足03G101-1中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梁腹板高n 450mm时,均按图五配置附加纵向钢筋 (配 筋图中已注明配置纵向腰筋者按配筋图配筋)框架梁的构造腰筋应将两端锚入柱内或墙内15d ,抗扭腰筋两端应锚入柱内或墙内LaE。(2)当梁与柱、墙外皮齐平时,梁外侧的纵向钢筋应稍作 弯折,置于柱、墙主筋内侧,并在弯折处增设二道箍筋。(3)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n 10MPa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硅按柱混凝土强度

17、等级施工,如图六所示。(4)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焊接。(5)在梁上开洞应符合如下要求:直径 d不应大于h/5及150mm,洞的位置应尽可能的设置于剪力较小的跨中L/3区域内,梁高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构造详图七。(6)当梁净跨大于5m时,图中未门注明处,模板按跨度的0.25%起拱;当悬梁臂端大于2m时图中未专门注明处, 模板 按跨度的0.5%起拱。(7)墙上孔洞除结施已标注的大洞外,尚应配合各专业图预留。当孔洞尺寸w 150mm时,钢筋绕过洞口不截断;当也洞尺寸150mm时,其洞口补强构造详图八。墙中留洞待设 备安装完毕后,用大于 C40的细石混凝土填塞。(8)为

18、安装电梯显示器,暗柱被削弱处构造详图九。(9)墙拉结筋配置示意详图十。(10)凡柱、剪力墙与现浇过梁、圈梁、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带连接处均应按建筑图中的位置及相应图纸梁的详图及做法说明预留插筋,伸由柱外皮长度50d,且不小于墙长的1/5和700mm,锚入柱内30d,(11)当框架梁、梁与剪力墙对接处,纵筋锚固造详参 03G101-1第51页。8 .后浇带(1)后浇带位置见各层结构平面图,后浇带构造做法详见图十一。(2)布置图中沉降后浇带注:防沉降待主体结构封顶后封 闭;温度后浇带注;防收缩在该层浇筑混凝土两月后封闭。 后浇带采用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清除杂 物,冲洗干净。(3)梁板

19、后浇带所在跨以及相邻跨在后浇带浇筑并达到强 度以前不得拆模。9 .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位置见各层结构平面图,膨胀加强带构造做法为:膨胀加强带宽度2.0m,带的两侧铺设密孔换丝网,并用立筋(巾8300)加固(目的是防止带外侧硅流入加强带),施工 时应根据所选用的添加剂型号按专业厂家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带内、外的添加剂的掺量及配合比,加强带工旨度等级比 两侧高5MPa。七、填充墙1 .填充墙体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 置拉结筋、现浇带、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2 .烧结空心砖墙体的拉结(1)墙体应与剪力墙、框架柱、构造柱拉结,拉结钢筋 2巾6,设置于水平灰缝内,竖向间距600mm

20、。伸入墙内700mm 且不小于1/5墙体长度。详西南 05G701 (四)第2633 页。(2)当墙高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现浇带遇有洞口的 墙应设置在洞顶,现浇带间距不大于 4m。详西南05G701 (四)第2628页。(3)墙长不大于5m且墙高不超过4m时,墙顶应斜砌烧结 实心砖并逐块敲紧;墙长大于 5m或墙高越过4m时,墙顶 应与梁或板拉结。详西南 05G701 (四)第34页。3 .构造柱的设置(1)在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折设置构造柱。5m时,应在墙中设(2)当墙长可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大于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 3m。(3)当墙端部无柱时,内墙长度大于墙高时就在墙端设置构造柱;外墙长度不大于 1m时宜在端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边 框,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构造柱。(4)对洞口填充墙,洞口宽度大于1.5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宽度大于2.1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详西南 05G701 (四)第28页。(5)当外墙窗洞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