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 (2)_第1页
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 (2)_第2页
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 (2)_第3页
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 (2)_第4页
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中段语文词语教学例谈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有这种感受:很多词语,其词意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非要用语言符号注释一遍,感觉味同嚼蜡,反倒丧失了词语在文本中灵动的生命力。但如果就让学生读读说说,又总觉得没有把痒痒挠到位,周身不畅。如何让词语的理解既深入到文本,理解其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又让学生倘佯在氤氲的语言氛围中,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好体验呢?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总结出很多实用的方法,如:“直观演示法”、“换词比较法”、“引读法”、“同义词互释法”、“词素解释法”等等。新课程实施以来,把“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

2、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作为首要的方法。的确,在新课程深入推进,教学研究面临转型的今天,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词语教学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有机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让上下文语意之“水”与词语意思理解之“乳”相交融,更能成就词语理解的精彩。一 “联系上下文”与“生活体验”相交融【原文段落】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第一自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词语解读】段落中的“拮据”是文章发展的一块基石,正因为“我”家生活的拮据,才让一贯秉持“做人要活得

3、诚实,有信用”的家庭在中了一两辆崭新的奔驰车后面临“道德的抉择”,“拮据”的生活境况把后面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高潮。而且“拮据”是一个书面词汇,学生生活中很少听到、用到,理解掌握“拮据”也是对学生书面语言的丰富和充实。【教学故事】(这个案例发生在我在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期间。)“有谁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去翻词语手册(这儿的孩子人手一册)。我及时制止了他们:“别翻,用你们的脑子思考。”顿时,孩子们的小手停止了翻动,但同时,思维仿佛也静止了,集体低下了脑袋。我看他们理解确实有困难,启发道:“你们再读读这句话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怎样

4、呢?猜猜看。”这下,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情境中,因为这些民工的孩子对拮据的生活感受再真切不过了。“我猜想,可能他们家的米不多,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因为他们家有六口人吃饭,只有一个人工作。”“猜想得很合理。”我及时给予鼓励,“其他同学呢?”这下,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我猜想,他们的衣服可能是大孩子穿过了,穿不到了再给弟弟妹妹穿,因为他们家有六口人,有很多孩子。”孩子们的思维仿佛被打开闸门的流水,倾泻而出,独特、精确。“那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拮据了吗?谁能不举具体的例子,概括地说?”“拮据就是生活很困难。”一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来补充,拮据就是没有钱。”另一生站起来补充道。我边听边点头认可:“是呀,拮据的

5、意思就是把这两位同学说的结合起来,谁愿意再来说一遍?”“拮据就是没有钱,生活很困难。”孩子的声音自信、响亮、愉悦!“概括得多好啊!你们瞧,这样理解词语是不是很有意思?用得着去死记硬背词语手册吗?”孩子们纷纷摇头,眼神中流露着欣喜。【我来点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拮据”这个并不常用的书面语言,由学生初识时的茫然到最后同词典如出一辙的准确解释,在课堂中演绎得如此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其奥妙在哪里?是“拮据”这个词语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了共鸣。民工的孩子,很多对“拮据”的生活有深切的感受:少吃、少穿

6、、住房条件差这一切,都是没有钱,生活困难的具体表现。当老师用“猜一猜”架起孩子生活实际和文本语境的桥梁时,孩子的思维顺利地越过了深奥的文字鸿沟,来到可感可知的真实世界:“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将是怎样一种窘迫的生活状况!当学生真实的感受被充分唤醒后,教师又用“谁能不举具体的例子,概括地说?”一个问题,让具体回归到概括。这一来一回,学生已经在文本、生活、文本中走了一遭,有自己独特体验的理解怎能没有生命力呢?“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相结合,让“拮据”一词的理解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烙印,相信他们不仅理解了“拮据”这个词语,而且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 “联系上下文”与“

7、学科渗透”相交融【原文段落】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白鹅第五自然段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词语解读】“板眼”原指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三眼一板”又叫“一板三眼”,也就是四拍子。用在此处,一个词语四个字

8、,把鹅吃饭的刻板刻画得淋漓尽致。“板”在哪里,“眼”在哪里?显然,“板”是吃冷饭,“眼”是下饭的三样东西不可更改:“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顺序不可更改:“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可见,从“三眼一板”中走出来的是一只吃饭极具条理、极其讲规矩的高傲的鹅老爷。【教学实录】(课件出示段落)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鹅吃饭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段落,很投入。)师:谁来说说鹅吃饭有什么特点?生: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常常令我们发笑。师:它怎么三眼一板啦?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生(读句子):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师:这么一读,我们

9、很清楚地知道,鹅吃饭,需要哪些食物?生:冷饭、水、泥和草。师:它吃饭的顺序是生:先吃冷饭,再喝水,最后吃泥和草。师:这样的吃法就叫做生:三眼一板。师:来,我们一起写。(师板书“三眼一板”,学生跟着老师书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板眼”原指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三眼一板”又叫“一板三眼”,也就是四拍子。看老师“板眼”给大家看看。(教师打四四拍拍子,第一遍边打边说:强弱弱弱;第二遍边打边说:板眼眼眼)师:懂了吗?我们一起来打一打。(教师带着学生再打了一遍。)师:真好。这就是“三眼一板”本来的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生:鹅吃饭的东西不能少,顺

10、序不能乱。师:对呀,这样的吃饭,确实让人觉得梃可笑的。谁能有趣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非常有趣。)【我来点睛】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理性,怎样让理性的词语理解让学生可以触摸呢?“三眼一板”是本段落的一个关键词,入木三分的刻画了鹅老爷吃饭的刻板。如何指导学生理解“三眼一板”,紧紧靠读读,说说鹅吃饭的刻板体现在“四样食物缺一不可”、“吃的顺序中规中矩”,学生的体会还是很浅薄的。让词语回归本意,把音乐课程中的“板”、“眼”的知识有机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从本意出发,先了解什么是“板”,什么是“眼”,让学生看一看,打一打四四拍,在看、打拍子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鹅老爷吃饭的主次和节奏,凭借掌握的音乐

11、知识,来解决词语的本意,感受鹅老爷吃饭的内容、顺序和节奏。然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眼一板”的大致意思,再次回到课文,感受鹅吃饭的“三眼一板”。词语的理解依托学科知识,在上下文之间不断地来回穿梭,学生不但理解了词意,还感受到了鹅的有趣和滑稽。这样的学科渗透和上下文紧密联系,融音乐的节奏与语言表达于一体,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事物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是可以紧密结合的。三  “联系上下文”与“心理推测”相交融【原文段落】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争吵第九自然段 &#

12、160;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词语解读】    “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是指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有拖延的意思。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一方面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另一方面也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时间难熬,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一个“挨”字就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得非常精妙。【教学实录】师:你从这个“挨”里面读出了什么?生:小作者很难过。生:他觉得时间很长,放学的时间来得很晚很晚。师:“我”

13、为什么会觉得很难过,时间很长?生:因为“我”心里总是想着吵架的事。生:因为“我”害怕克莱谛放学后找“我”算帐。生:“我”也想着怎么才能对付克莱谛。师:我们结合前面的课文猜想一下,“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生:“我”会想:“克莱谛是个好人,他不会故意撞我的,可是要我先认错多没面子啊!”生:“我”会想:“万一克莱谛下课后找我算帐,打我一顿,我不还手,仅仅防御行吗?”生:“我”会想:“克莱谛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是什么意思呢?是要打我吗?”师:是呀,当“我”心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地慢。当时“我”的心情会怎样的呢?生:会很为难。生:会很痛苦。生:会很郁闷。师: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后

14、,就能体会到“挨”就是生:觉得时间很难过,很漫长。【我来点睛】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生阅读文章获得的感受,不应是孤立的、零碎的、僵死的,而应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本片段教学时,紧紧扣住“挨”字,先让学生说说从“挨”里面读出了什么,直接去触摸作者的心思因为与好友的冲突,不知该如何去面对;继而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世界,为什么“我”会觉得很难过,时间很长?根据前文合理推测“我”觉得“很难过,时间很长”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把词语的理解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紧密结合,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让词语“挨”拥有肥沃的土壤,为后面水到渠成地理解词义奠

15、定基础。最后让学生走进“我”的内心,把“我”左右为难、心神不定的心绪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教学环节,始终把上下文的语意联系和心理推测整合在一起,在猜想推测中,学生不但明确了“挨”的意思,而且深入体会到“挨”字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四  “联系上下文”与“画面还原”相交融【原文段落】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

16、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词语解读】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各种颜色。“缤纷”繁多而凌乱。段落中用银杏的黄色、枫树的红色、田野的金黄色、果树的橙红色、菊花的彩色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了秋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教学实录】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板书“五彩缤纷”),我相信大家读懂第二自然段后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学第二自然段,好吗?生:好。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

17、一想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生:送给了银杏、枫树、田野、果树、菊花。师: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了这么多好伙伴,它是怎么送的?生:秋天的雨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把红色送给了枫树;把金黄色送给了田野;把橙红色送给了果树;还把更多的颜色送给了菊花师:说得多好呀!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好吗?学生再次朗读。师:谁来?生:它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课件出示句子)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句子,缺少“黄黄的”、“扇

18、哪扇哪”。)生:老师,少了“黄黄的”、“扇哪扇哪”。师:这样写好吗?生:不好。没有“黄黄的”我们就看不见是什么颜色了。生:还有,没有“扇哪扇哪”,小扇子就好像不动了,小扇子摆在那里就不能扇走夏天地炎热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黄黄的”、“扇哪扇哪”可真不能少,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句子?(一生读句子,读得非常有感情。)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见银杏叶像我外婆的蒲扇那样一动一动的。生:我还看到银杏叶黄黄的,很多很多都在动,非常美丽。师:是呀,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们能像他一样读出来吗?生:能。(学生齐读句子)师:秋天的景色多美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播放flash配乐朗读课件)师:你们看秋天的景色多美啊,难怪书上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现在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吗?生:就是颜色很多很多,看都看不过来了。师:说得真好!【我来点睛】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在运用情境教育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分寸,因内容、因学生不断的变化,合理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当有学生提出“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时,教师并没有急着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