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江苏省丰县史店初级中学 王圣飞 (221700)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在不断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兴趣就慢慢消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可

2、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课改形势下,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课堂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每个教师都做过学生,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要想让学生“乐”之,必须做到学生“喜”之。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数学本身难学难懂,若老师经常对学生板着脸,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甚至不懂装懂,不但学不好

3、数学,更不会对数学感兴趣。所以,平时,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让他们感到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又是可亲、可近、可信的朋友。相信:“爱的耕耘,一定会桃李芬芳。二、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

4、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如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

5、简洁,整齐,和谐,使人产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产生美的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三、重视学生操作,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培养了

6、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操场上白杨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学生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能把树砍下来量了。”有人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的!”经过争论,大家达成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横截面积。下课以后,不少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到操场上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

7、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可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完全被调动起来。四、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将失败的阴影消除,将成功的喜悦放大,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8、、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五、重视教学艺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激发兴趣是内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

9、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高明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优化教育功能。G.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仅凭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上,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当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乐趣,在积极思维中培养了思维的坚韧性,在“无疑”处发现疑问,让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使学生从您的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