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老北京的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 要求 1.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 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 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 1. 了解春节开始 高潮 结束的日子。 难点 2.指导学生理解第六自然段,体会兀宵节的灯又多又美。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课文详解會 1老北京的春节 ,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1 2把加点的词语删去好不 好?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北京过春节的时间。 ? -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 些辣味,色味双美。把蒜就泡得色
2、如翡翠改为蒜就泡绿了好不好 ?3 段导读:腊八这天老北京的习俗一一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 ,4贴近年 ? ? 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段导读: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买爆竹和玩具 ,年根赶集买年画。 这句话在本段中有 什么作用?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 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 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 圆饭。必定一词说明了什么 ?5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1知识点详解 差不多是表示推测,删去了就太绝对了 ,表达不够准确。 ?
3、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纪念日 腊八粥的习俗。 不好。绿字不够形象具体,用翡翠作比喻使蒜的形、色兼具 ?年根:年底。 ?年画:过春节时民间张贴的表示欢乐吉祥的图画,一般线条单纯,色彩鲜艳。 这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 用家家 到处写岀了除夕热闹的景象。 说明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的重视。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 ,浸润着传统美德 承上启下,引岀下文对大年初一的描述。 ,在这一天寺院要举行法会,民间有喝 ,十分诱4 用孩子们骑毛驴看美景 买玩具来表现大年初一的热闹景象。 6 段导读:老北京除夕的风俗。 话有什么作用?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 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
4、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 ,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 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为什么突出孩子们的热心 ? 段导读:大年初一的风俗。 ,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 当?空。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加点词语有何表达 效果?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 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 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 ,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6作 者为什么重点写灯 ? 段导读:元宵节的习俗。 第二部分
5、(第 26 自然段):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住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在文中起 什么作用?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 7 自然段):春节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第一课对 ?当,在这里读 d a ng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 处处整条写岀了元宵节时一派热闹的景象。 看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因此作者具体写了元宵节花灯的数量、种类。 加重点句解析:快乐的日子一转眼就过去了 ,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句话还与课文的首句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相呼应 ,这样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锻学目标 1U 6
6、1.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 2. 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风俗。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数具准哥 n 生字卡片、 歌谣录音。 教学过程 1 _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民间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到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 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 板书题目:老北京的春节。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初读的要求。 (1) 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顺句子。 (2) 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
7、,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初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预习情况。 (1) 指名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纠正下面的读音。 炮:应读 p a o,不要读 p a 0。 差:多音字。在差不多中读 cha”。 (3)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提示学生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拜:左右结构。左边是 A|” ,右边是博。 用熟字比较法识记其他生字。 顶一预 包一泡 古一吉 未一示 扩词练习。 预:预习 预定预约 干预 吉:吉庆吉利吉日 择吉 (4) 理解词语的意思。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通宵:整夜。 吉祥:幸运;吉利。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
8、样。 三理清课文的线索 1. 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2. 集中汇报。 第一自然段: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第二自然段: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第三自然段: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 第四自然段:除夕真热闹。穿新衣,贴对联,放爆竹 第五自然段: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第六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 第七自然段: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 四巩固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 卡樂后反思 1.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 ,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
9、 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 量习俗,情趣盎然。教学时,教师应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 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2.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课前搜集 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课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课后延伸,资源 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 的来历,查找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的相关资料。 本课进行了扎
10、扎实实的读的训练 ,让学生初 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积极利 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1. 组词。 守(守护)(保守)(守财奴) 示(示范)(表示)(展示) 预(预习)(预见)(干预) 吉(吉利)(吉祥)(吉言) (答案不唯一) 2. 过春节时,你最喜欢做什么? 第二课时 1.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 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 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人们过春节、元宵节时的图片。 开始 腊月初 高潮 元宵节 结束 正月十九 敘学目标 一 检查复习 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学生甲:非常热闹。 学生乙:充满了节日喜庆的气氛。 学生丙:老北京的春节具有老北京的民俗特点。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 2. 小组内交流。 3. 集中汇报。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汇报。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品尝腊八粥和腊八蒜的感受。 学生甲:腊八粥里有八种豆类,还有大枣、桂圆、莲子等,特别好吃。 学生乙:腊八蒜又酸又辣,色味双美。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腊月十九日,学生们上街买爆竹和玩具,临近年底去赶集买年画。)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汇报。 (除夕可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
12、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家人怎样过除夕。 学生甲:全家人吃年夜饭。 学生乙:小孩子们穿上漂亮的衣服,给老人拜年,老人们给压岁钱。 学生丙:全家人包饺子。饺子馅儿里还包上花生、糖、硬币等。 (4) 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年初一,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一起去逛庙会。) (5) 学习第六自然段。 汇报。 (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灯,吃元宵。) 出示句子,口头填写。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 _ ,有的 _ ,有 的 _ ,有的 _ ,还有 _ 你从所填内容中体会出什么 ? (元宵节上的灯多种多样。) 指导朗读。 从处处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几百盏
13、灯引导学生读出元宵节的灯又多又美的感情。 (6) 学习第七自然段。 (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 ) 三总结全文 1. 了解春节开始 高潮 结束的日子。 学生甲:开始从腊月初到大年初一。 学生乙:高潮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学生丙:结束是正月十九。 2. 交流查找到的有关老北京过年习俗的资料。 (过年的由来;春节守岁的由来;福字为何倒着贴等。) 3. 教师总结。 老北京的春节热闹欢庆,老北京的春节有一系列习俗,使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2.老北京的庙会上都有什么 ? 板书设计* 膺八;揖n弹、匮八孫 膚月一二;买煨竹和厉具芒乗买年匡 除夕:吃团匿饭.穿新衣.贴对联.一. 老北泵的春节彳 初一:拜年,磁
14、直会 正月十云:養灯吃元育 1正月一丸;结束 课后反思 1.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如果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因此 教师需把落脚点放在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 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 例如学习除夕一段,有的学生在评价同学读书时这样说 :书上写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 的新衣,我在过年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时 ,特别高兴,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应该读得 高兴点儿。鞭炮声彻夜不绝,应该读得再热闹一些,因为鞭炮这一家响过之后,那一家又 放起来了,响声不断,所以要读得再热闹一点儿。家
15、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 觉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感到特别香,应该再读得香一点儿。学生的精彩发言, 充分体现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在感悟的同时 ,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北京春节的 热闹。 2.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的热闹 ,在教学春节的高潮 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 础上,教师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有学生会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 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 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烈讨论。汇 报时,学生会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
16、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处 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之后 ,教师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 ,效果 会很好。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 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1. 巧对春联。 (1)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2)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3)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4)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备课资料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 年创作话剧 龙 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 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 ;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 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2. 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国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古 时叫元旦。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北京地区流传的许多春节前后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鹰潭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防城港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语文1-6年级“根据偏旁写汉字”15个集锦
- 中国广电龙岩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邵阳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中国联通安徽地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自媒体创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手工黏土考试题及答案
- 淮南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天津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毕节威宁自治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真题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2025年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BIM 建模基础与应用教学教案
- 法院调令申请书范本
- GB/T 23451-2023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 驻足思考瞬间整理思路并有力表达完整版
- 第二章 盛唐诗歌边塞诗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滚筒干燥机设计毕业设计
- 真空包装机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