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_第1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_第2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_第3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_第4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6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一课外文言文浦东:一、文言文(39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问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者

2、也。【注】宥:原谅、赦罪。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端:古布帛长度名。闲年:隔年。推:推举,褒奖。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王烈嘉奖知耻恶者一一盗牛者行善受人敬。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别人。B、知耻恶者能从善。C、要勇于改正错误。D、行善意在图回报。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10 .(4分)(1)过错,过失(2分)(2)让(2分)11 .(2分)老人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12 .(2分)

3、盗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13 .(4分,各2分)AD宝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更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史以啮鞍闻。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注释】太祖:曹操。首罪:自首请罪。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闻:报告。听到。县:通“悬”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i) n主不吉基())(2)

4、今单衣见啮见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冲于是以刀穿单衣13 .曹冲说“忧戚”的原因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0(4分)14 .联系上下文,“”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2分)A.惊B.怒C.问D.笑(四)02分)11、(1)它的被12、(2分,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13、(4分)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14、(2分)D崇明:(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6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5、“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注释】姨妹:姨母的女儿0二子:两个女儿女弟:妹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小师皇甫颖少()(2)泰亟往还之还()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1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4分)1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

6、1)小时候(2)归还(每格2分,共4分)(每格2分,共412、B(2分)13、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归还了银灯台分)14、义2分)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成,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史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6于家。【注释】豕(shi):猪。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赍(jI):持有,携带。辟:召,征召。O终:死。11、解释

7、下列加点的词。(4分)相约不犯孙先生舍()期驱豕入草不顾()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B、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C、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D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13、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答)(2分)(用自己的话回14、根据本篇“传”的内容,完成下表。(4分)姓名:孙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母亲经济条件:品质特点:(至少写出两点)(四)(12分)11、(1

8、)侵犯,侵害(2分)(2)回头看,看(2分)12、D(2分)13、侍奉母亲(1分)拒绝做官(1分)14、(1)济阴成武(1分)(2)贫(1分)(3)孝敬长辈、仁爱谦让、淡泊名利等(2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11分)太宗罢朝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曰:“何人犯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上乃悦。注释: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田舍汉:即乡巴佬。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10 .解释

9、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 岂日魏徵()故魏徵得直言()11 .从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12 .文德后“贺”太宗的具体行为是,目的是(4分)(四)(11分)10、(1)超过(2)能够1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2、(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劝谏唐太宗做圣明的君主,听取直言(意到即可)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日:“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而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束缚:被捆绑。绮乌:城邑

10、名。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适幸:恰好侥幸。且:将,将要。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任命有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自鲁之齐()乌封人跪而食.之()12、对句中划线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反而大有用途。日(假如)恰好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可以被利用。C(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并且可以被利用。D(假如)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被齐国任用。13、结合上下文,封人暗地里问管仲“将何以报我”,可见他是个的人;而管仲用“我何以报”来回答封人,表现他的美德。(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2分)11

11、、(4分,每个2分)到去同“饲”,喂12、3分13、(共5分)对人示好却谋图回报;贪图小恩小惠3分,意到即可)没有私心、不贪小禾h秉公办事2分,意到即可)嘉定:(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策马驰驱,自矜便捷。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于前。因挟父兄势,控诸县官。官廉、得其情、谓之曰:“大车果撞小车,公子当仆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车撞大车也。”罚令出赞,为贾人修车费。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注】:矜:傲慢,夸耀。颠踣:跌倒:诸,相当于“之于”。仆:向前倒下,泛指跌倒。赞:“通资”,资财,钱财。10 .用现代汉语翻译线面的句子:官廉,得其情,谓之11 .县

12、官对这起交通事故的具体分析思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先举出正面例子,再对比反面例子。B.先从整体情况说,再分两方面阐述。C.先假设撞车情形,再推理得出结论。D.先概括主要原因,再论证次要原因。12.“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其“惭”是因为“忿”是因为(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10 .(3分)县官廉洁,了解了两车相撞的情况,对公子说:11 .(4分)C12 .(4分)公子的讹诈被识破(县官明察秋毫)县官不惧权势(不徇私情)静安-青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尻,搜罗画家。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二周曰

13、:“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牛.何贱先牛于此?谒贵游。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皿辱乎!”应供役而还。【注释】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供役,当差,服劳役。10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不山辱乎()(2)未供役而还()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止匕?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

14、得到礼遇。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分)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分)12、A(3分)13、C(2分)长宁-金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

15、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穆父不及见也。(独醒杂志)【注释】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涪陵:地名。10、基础二题(4分)(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2)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2分)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作()因借之

16、以归归()11、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A、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叙。日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洁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C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D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12、文中口和口这两个词,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态度。(2分)13、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些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1)(3)(四)(12分)11、(1)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另见细则)(2)书写回

17、家12、B13、疑信1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3)勤奋练习而顿悟闵行:(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杜环,庐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雨行至环家。环见张氏,大惊曰:“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母泣告以故()(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何为而至于此。13 .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

18、现在:(1) 。(2) 。(3)用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为张氏置办丧事等。(4分)14 .下列词语最能概括杜环品质的一项是()A.事必亲躬B.乐善好施C.仁爱重义D.孝敬长辈(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11、(1)2分)原因、缘故(2)(2分)具备、具有12、(3分)为什么会到了这种境地(地步)13、(2分)(1)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2分)(2)亲自为张氏烹药14、(2分)C(1分)D普陀:(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19、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咋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山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R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G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13、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认为“日近”的理由是(2分)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

20、?(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 .(1)又(2分)(2)不同(2分)12 .(3分)B13 .(2分)不闻人从日边来(1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分)14 .(3分)思考角度一:与失去旧都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重返旧都异常艰难”;思考角度二:与晋明帝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晋明帝对自己的宽慰”。两个思考角度均可。如果答”晋明帝很聪明”则不得分。松江:(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木啬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断然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

21、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注】丞:辅佐县令的从属官员。赋:赋税。系:关押。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唐临为万泉丞()(2)妥暮春时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令惧其逸,不许。11、“农事毕,囚等毕集县狱”的原因是(2分)12、从文中看,唐临的为官之道是()()(4分)A、为民着想B、精通农事C、勇于担当D、善于周旋(四)(12分)9. (4分)(1)担任(2)适逢,正好,恰巧10. 2分)县令担心囚犯们逃跑,不答应。(其、逸、许)11. (2分)对唐临怀有感恩之心,履行约定。12. (4分

22、)AC徐汇:(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4题(13分)齐宣王好谀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尹文子)【注释】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关:同“弯”。“中关”拉到满弓一半。11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左右皆引试之(2)宣王说其名(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三石,实也;九石,名也。13 .宣王周围人的

23、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2)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自己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确的认识)(2 分)B 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D 宣王对自己缺少正(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4题13分)11. (4分,每题2分)(1)拉,牵同“悦”,喜欢12. (3分)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13. (4分,每空2分)左右皆引试之(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14. (2分)D杨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11 .解释加点字(4分)(2)何异断期织乎异(1)以污其行行()()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13.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分)事件起因乐羊子妻子讲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