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课内阅读专项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课内阅读专项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课内阅读专项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课内阅读专项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课内阅读专项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

2、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

3、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

4、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读观潮第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

5、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 给下列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跨)江面。 (2)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3)依照课文例子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例:山崩地裂 ( )( )( )(4)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5)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6)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具体

6、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 景象非常壮观 所听到的声音所看到的样子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7)“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 说明 (8)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 )到(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 2.读课文鸟的天堂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文中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和 多。“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 2) “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 _ ,而是 。 3) 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

7、是因为 :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上。) 对大榕树的称呼 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3)根据课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 兴奋( ) 应接不暇( ) (4)写出文中的拟人句: (5)写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6)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二、 1.读爬山虎的脚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后面。 (2)写出句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均匀( ) 拂过( ) 舒服( ) (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 ,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 (4)作者分别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8、形状: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 动作: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颜色: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 (5)写出第三自然段中比喻句: 写出第四自然段中比喻句: 2. 读蟋蟀的住宅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写 ( )。 (2)文中的“它们”是指 (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 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3)这段话用了( )说明方法。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 (5)读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并写下来。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 简朴( ) 简单( ) 照样写句子。 例: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

9、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6)写蟋蟀的洞穴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 (7)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蟋蟀的住宅在(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 ), 就像( )。门口很( ),内部墙壁很( )。整个住所三 、 1. 阅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巨人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3)第二句话按 的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和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的特点。 (4)读第79自然段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 ) 训斥-( )写反义词。隆冬( ) 孤独( ) 荒凉( ) 漫长( )来当

10、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 是 (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5)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去年的树第1517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 第二个看仿佛在说: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 。四、 1. 阅读白鹅第2、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选填序号)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

11、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写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凡有生客进来,鹅(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如此。 今天(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又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2.读猫第1自然段, 回答问题。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又表现在: (3)造句。 任凭也 : 非不可 : (4)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12、 (5)“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 种说法。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7)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 )五、1.读长城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长城,特点是: (2)以下建筑有什么作用。 垛子: 城台: (3)近义词:坚固( ) 反义词:平整( )(4) 读句子,选择恰当的汉字(在正确答案上划“”)。 这样气(魄 魂)雄伟的工程,在世界(

13、历 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一段长城修在八达岭上,高大(坚 艰)固,是用(巨 具)条石和城(砖 专)筑成的。 (5)照课文原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 )地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人们。 长城的东头是( ),西头是( ),长( )多里。 (6)读一读,选一选,正确画“ ”。 你答应 (yn yìn)别人的事,就应 (yn yìn)该做到。 这数(sh shù)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sh shù)的肩膀抬上来的。要把这么重(zhòn zhn)的条石抬上山,真是困难重重(zhn

14、chón )(7)选一选正确的解释,填一填序号。 自然界 理所当然 自由发展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 站在长城上,很自然 地就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 既然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就听其自然吧。( )(8)“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使用( )说明方法。2. 读颐和园第二、三、四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写了长廊的 和 两个特点。 (2)写出课文中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过渡句。 (3)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写了( )、( )、( )、( )、( )、( )、( )、( )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 ),它的特

15、点一是“静”,作者用“( )”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 )”来比喻它。 (4)理解文中的句子填空。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运用( )的方法,突出长廊( )的特点。 2)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个三层建筑是( )。作者抓住了( )和( )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 (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吸引了我。 (6)课文中第四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7)“掩映”一词说明什么?对的打“” 1) 绿树十分茂盛,看不见其它景物。 ( ) 2) 绿树十分茂盛,只能看见景物的一角。 ( ) (8)写出文中词语的反义

16、词:隐约( ) 古老( ) 近义词:耸立( ) 隐隐约约(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杨柳 (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 (10)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率直、痛快; 舒服; 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将近; 东西的一头向下; 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

17、词中“垂”的意思是( )。 (11)从万寿山下往下望,作者依次写到的景色有( )、( )、( ),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来写的。 (1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中“滑过”改成“划过”好吗?为什么?六、 1.读搭石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中的“理所当然”指的是: (2) 造句:如果就 (3) 经常到山里的人,见过几种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课文围绕( ),不仅写了( )美,还写了( )。2.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最后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生命桥: 。 生命的火种: 。 (2)改变下列句式,

18、意思不变。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3)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 (4)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台湾青年说 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下来。 (5)在发生余震的时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什么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七、1.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八自然段。 (1)照样子写词语: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 左摇右摆 ) 得意洋洋 ( )( )( ) (2)反义词:惩处( ) 得意扬扬( ) 指望( ) (3)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4)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5)想像一下,周恩来还会遇上什么事,让他感受到中华不振?请你仿照这段话,写一写。 (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2.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最后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庆幸( ) 楷模( ) 非凡( )(2)与课文标题呼应的一句话是: (3)作者认为“我15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 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