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 期中检测题(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 )(3分)A.尴尬(gn) 掠取(lüè) 缄默(jin) 目光灼灼(zhuó)B.悠然(yu) 苋菜(jiàn) 招徕(lái) 龙吟凤哕(huì)楣(méi) 忌讳(wi) 淳朴(chún) 城隍庙(huáng)D.忏悔(qin) 粗鄙(b) 结籽(z) 藏污纳垢(gòu)( )(3分) 粗制滥造 无可置疑 轻而易举 含首低眉 深恶痛疾 折戟沉沙 沧海桑田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冥思遐想 翻来复去 油然
2、而生( )(3分)A.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洪救灾中,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支援灾区。C.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痴如醉。D.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4. 对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虽然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
3、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 B.C. D.5.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读书,是智慧的行为。愚昧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1)“”内应该加的标点是: 。(1分)(2)将画线句改成陈述句。(2分) 6.综合实践活动。(10分)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丽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4分)1月10日,连续的微
4、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1月12日“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到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1月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GDP产生的排放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2)同学们采访了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就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获得了如下信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
5、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要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增加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尽早推进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标准。上面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问题。(9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6、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7.对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8.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3分)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
8、答问题。(11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
9、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0.第1段摆出的敌论的三种事实根据分别是什么?由此得出了怎样的敌论点?(4分) 11.作者点明“公开的文字”有什么目的?(2分) 12.第3段中“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2分) 13.文中加点的文字是最初发表在太白月刊上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他们当初为何要删去这些话?(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背向大地的爱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之外的村子走亲戚。
10、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般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说:“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
11、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他觉得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的。他知道,此刻的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
12、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撑父女两人的重量。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
13、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呓语着。他笑了。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呀。”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着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有删改)14.文章第段运用了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
14、作用是 (2分)15.第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2分)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2分)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17.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18.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11分)百衲衣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
15、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着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
16、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其实,我们
17、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文章有改动)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0.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请分别找出来。(4分)(1)正面描写有: 。 (2)侧面渲染有: 。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2分) “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三、作
18、文(50分)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阅读下面材料,以“疼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生命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感觉;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经历。“疼痛”,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而生活中的“疼痛”亦是如此。在疼痛中,我们成熟、成长。正视疼痛,疼痛也美丽。要求: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八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B项中“苋”应读xiàn;C项中“讳”应读h
19、uì;D项中“忏”应读chàn。)(覆。)“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4. C(句点出对象种子,突出所处环境对它的敌意。句紧接句,说明种子勇敢面对压力,突出其努力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句承接句,再度强调其努力。句承接句,自然地道出种子努力的结果变成了嫩芽。句承接句,坚定信念,升华文意。)5.(1); (2)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6.(1)不利天气是因素之一,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质是根源。(第段主要从不利天气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连续的微风带来了“浓霾”。第段主要从排放污染物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可。)(2) 去掉“根本在于”(或去掉“是关
20、键”) 把“推进”改为“制定”(或“实施”)(第句是病句,病因是句式杂糅,“根本在于”和“是关键”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相同,所以选用其中一种即可;第句也是病句,病因是动词“推进”和宾语“标准”搭配不当,应把“推进”改成“制定”或“实施”。)(3)示例: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歌唱 示例:在洁净大地上诗意栖居(语意相关1分,句式相同、字数相等1分,共2分)(所写句子要突出“美丽中国”这个主题,要按照“在+四字名词短语+方位名词+偏正性的动词短语”的形式仿写。仿写句子如同旧瓶装新酒。基本步骤是:观察“旧瓶”,一定要看清被仿写句子,弄懂分句间的关系。赏“旧瓶”的特色,即赏析句式、语法、修辞、标点及内在的逻辑关
21、系。倒“旧”找“新”,即倒掉“旧瓶”里的“旧酒”,找仿写的“新酒”。装入 “新酒”。这一步最省事,却是门面活。)7.A(“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一样。)8.B(“与游”应是“与之游”,省略了代词“之”,“之”在句中指代“硕师名人”。)9.C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目的是勉励像马生这样的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之人。10.(1)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第1段揭示了敌方的谬误论据,分条陈述即可。敌论点在第2段,引用原文回答即可。)11.暗示下面引用的事实及观点来自统治阶层,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观点。(结合作
22、者的写作意图回答。)12.“这一点”指的是“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或:第1段内容)。(选文第3段抓住敌方谬误的环节,直接驳论点和论据。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一点”指代的内容在选文第1段。)13.因为这些话指出了求神拜佛的后果,击中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要害。(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一味”体现了万般无奈之下只有祈求鬼神的沉迷心理。“求神拜佛”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14.自然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也许马上就要发生。(该段描写了龙卷风来临前的天气状况,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23、。段中描写到:“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般”刺穿黑暗,雷声“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极力渲染龙卷风来临前阴森恐怖的气氛,为后文父亲与女儿被卷到龙卷风中作了有力的暗示。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主要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15.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镇定的父亲,一个对女儿充满浓浓爱意的父亲。(文段中父亲在被龙卷风卷到空中,生命面临危险的境况下,还能想到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可见父亲的勇敢、镇定;在自己生命面临危险的境况下,父亲也不想给女儿留下阴影,可
24、见父亲对女儿的爱是多么深沉。)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在龙卷风里的状态,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以及人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渺小、无助。(意思对即可)(句中把“他”比作“面团”,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写出了他自己在龙卷风中的状态,同时写出了龙卷风威力的巨大和人在这灾难面前的渺小。)17.电缆的出现,给了绝望的“他”一次生命的转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意思对即可)(第段中“电缆”是在前文龙卷风威力减小,“他”即将摔地而亡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就给了“他”一次生命的转机;“电缆”的出现,也引出了后文背向大地摔下这一情节,推动了
25、情节的发展;“电缆”的出现,还会让读者思考“他”的命运,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18.一是写出了父亲在这场龙卷风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挽救了女儿,使女儿安然无恙。二是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意思对即可)(解答此题,先要了解标题的字面义,标题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后背面向大地的爱”。读完全文我们会发现,全文写一位父亲在危急关头,用背部朝向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摔下,挽救了女儿的故事。最后,根据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联系文章中心,思考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即父亲对女儿的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19.通过叙述作者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
26、美德。(叙事性的文章,概括其内容应该从所叙事情及表达的感情两方面来考虑。)20.(1)冲进火中去抢百衲衣,珍藏百衲衣,让“我”将百衲衣带在身边。(2)民俗学家解释百衲衣的风俗。(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侧面描写是通过别的人和事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21.表现了母亲浓浓的爱。(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母亲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这件百衲衣而不去抢其他值钱的东西。)22.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答题区间锁定在第段,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即可。)23. 思路点拨:(1)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一、审题目。“生命中不
27、能没有你”这句话,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谁的生命?2.“生命中”,应该不是很短的时间,是很长时间,至少是要贯穿一个时期的。3.“不能”,点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4.“你”,第二人称,或者可以理解为用了修辞手法。“你”既可指物质的,也可指精神的。因此,这个“你”,可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有价值的人或物,也可指水、空气、阳光、食物,还可指亲情、书或者某种品质、素质等,它既可以是你生命中必需的东西,也可以是你所爱的、对你有用的东西你精神境界中必需的东西。所以,这个“你”是要点明的对象,要点出“你”的具体名称。二、定内容。这是文章的重点,或者说文眼,应该回答出“为什么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此句可以作为
28、线索串起全文。三、选文体。可以以小说、童话、寓言、散文及一般记叙文来呈现本文的内容;另外也可以写成说明文、议论文。(2)话题“疼痛”审话题范围。“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有时它对身体又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话题的材料中,“疼痛”由身体上延伸到了生活中、生命中,延伸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上。由此看来,本次写作的话题“疼痛”就应该侧重成长中的困难、挫折、苦恼、痛苦等。定写作内容。既然在我们的成长中、生命中、生活中有无数的疼痛,那么我们就把它写出来,以表现我们对它的认识,这点应该是我们这次写作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注意,疼痛,可以是肉体上的疼痛,也可以是精神上、心灵上的痛苦,相比较而言,精神上、心灵上的痛苦更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具行业的数字化营销与电子商务考核试卷
- 艺术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新材料考核试卷
- 网贷行业信用评级体系考核试卷
- 边缘计算应用开发考核试卷
- 纤维板防水处理考核试卷
- 炼油厂设备防腐与防护措施考核试卷
- 纸制品行业生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考核试卷
- 蔬菜加工企业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教育培训机构招生代理及就业指导服务合同
- 《新闻报道与写作技巧》课件
- 货币金融学课件-商业银行
- 2025年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及权属一级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培训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学期 期末测试卷(苏科版 2025年春)
- 浅析城中村改造业务实施的难点与思路
- 全国班主任比赛一等奖班主任经验交流《春风化为雨润物细无声》精美课件
- 2025年江苏盐城射阳县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人员10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以人为本的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 Rh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记叙文阅读(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