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知识点总复习_第1页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复习_第2页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复习_第3页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复习_第4页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总 复复 习习题型:题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第二章第二章 定量分析化学导论定量分析化学导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区别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区别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 答:答: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准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度的高低用误差误差来衡量。误差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来衡量。误差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度越高。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同一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是指用同一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定,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用用偏差偏

2、差来衡量。偏差越小,则精密度越高。来衡量。偏差越小,则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是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高的精密度也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只有精密度但高的精密度也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只有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高,结果才准确可靠。和准确度均高,结果才准确可靠。 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正负之分。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正负之分。偏差的表示方法:偏差的表示方法:niinxxnnddddd13211相对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100 xddr标准偏差:标准偏差:12nxxsi相对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

3、差(变异系数(变异系数)%100)(xsCVRSD或平均偏差:平均偏差: 2 2简述系统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简述系统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系统误差的性质:答:系统误差的性质: (1 1)单向性;()单向性;(2 2)重现性;()重现性;(3 3)可测性。)可测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1 1)方法误差)方法误差 它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它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 引入的误差。引入的误差。 (2 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 它是由于所用的仪器本身的缺陷或它是由于所用的仪器本身的缺陷或 未经校准造成的。未经校准造成的。 (3 3)试剂误差)试剂误差

4、 它是由于实验时所用的试剂或蒸馏水它是由于实验时所用的试剂或蒸馏水 不纯,含有微量的待测组分或对测定不纯,含有微量的待测组分或对测定 有干扰的杂质所引起的误差。有干扰的杂质所引起的误差。 (4 4)主观误差)主观误差 它是由于操作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它是由于操作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误 差。差。 3 3简述系统误差的减免方法。简述系统误差的减免方法。答:系统误差的减免方法有:答:系统误差的减免方法有:(1 1)对照试验)对照试验 选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进选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校正数据,消除方法误差。行比较,从而找出校正数据,消除方法误差。(2 2)空白试验)空

5、白试验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试样分析步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分析试验,所得结果称为空白值,从试样骤和条件进行分析试验,所得结果称为空白值,从试样的分析结果中扣除此空白值,就可消除由试剂、蒸馏水的分析结果中扣除此空白值,就可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误差。及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误差。(3 3)校准仪器)校准仪器 在实验前对使用的砝码、容量器皿或其在实验前对使用的砝码、容量器皿或其它仪器进行校正,消除仪器误差。它仪器进行校正,消除仪器误差。4 4 简述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的性质、产生简述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的性质、产生 原因和减免方法。原因和减免方法。

6、答: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答: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起的。例如,测量时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起的。例如,测量时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性质:(性质:(1 1)大小不定;()大小不定;(2 2)方向不定;()方向不定;(3 3)不可)不可 测定。测定。 随机误差不能完全消除,但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随机误差不能完全消除,但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随机误差。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随机误差。 5、有效数字位数及运算、有效数字位数及运算6 6、滴定分析滴定分析 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滴定溶液:已知

7、准确浓度的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滴定:滴定: 将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剂)滴加到被测物将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剂)滴加到被测物 试液中的过程。试液中的过程。化学计量点:化学计量点:标准滴定溶液与被测组分按一定化学反标准滴定溶液与被测组分按一定化学反 应定量完全作用的一点。或反应物间计应定量完全作用的一点。或反应物间计 量相当的那一点。量相当的那一点。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中,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即停止滴定过程中,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即停止 滴定的点,或指示剂变色的点。滴定的点,或指示剂变色的点。终点误差:终点误差:由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由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 差。差。

8、 7 7、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的表示方法 a. a.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c cB B):):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B B物质的物质的 物质的量。单位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Lmol/Lb. b.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B B ):): 物质物质B B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 B B是物质是物质B B的质量与的质量与 混合物的质量之比;混合物的质量之比;c. c.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 B B) ):物质物质B B的体积分数的体积分数, ,是物质是物质B B的体积与混的体积与混 合物的体积之比。合物的体积之比。d d体积比体积比 B B(稀释比):(稀释比):物质物质B

9、 B的体积比,是指物质的体积比,是指物质B B的的 体积与溶剂体积之比。体积与溶剂体积之比。e. Be. B的质量浓度的质量浓度:物质物质B 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其其SISI单位为单位为kg/mkg/m3 3,在化学中常用其分倍数,在化学中常用其分倍数g/Lg/L或或g/mLg/mL。f.f.滴定度: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每毫升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 表示方法表示方法:T T待测物待测物/ /滴定剂滴定剂 单位单位:g gmLmL-1-1二、基本计算二、基本计算1、数据处理:可疑值取舍(、数据处理:可疑值取舍(Q检验法)、平均值、

10、平检验法)、平均值、平 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例:测定某一热交换器水垢中的三氧化二铁百分含量,例:测定某一热交换器水垢中的三氧化二铁百分含量,进行七次平行测定,进行七次平行测定, 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数据为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数据为79.5879.58,79.4579.45,79.4779.47, 79.5079.50,79.6279.62,79.38 79.38 和和79.8079.80求平均值、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置信度为求平均值、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置信度为9090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并说明置信度、置信区间含义。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并说明置信

11、度、置信区间含义。解解45. 042. 018. 038.7980.7962.7980.79Q查表查表9-49-4,n=7n=7时时 Q Q0.900.90=0.51=0.51, Q Q0.90 0.90 Q Q计计 所以所以79.8079.80应保留应保留= =(79.38+79.45+79.47+79.50+79.58+79.62+79.8079.38+79.45+79.47+79.50+79.58+79.62+79.80)/7/7=79.54=79.54x、平均偏差、平均偏差= =(0.16+0.09+0.07+0.04+0.04+0.08+0.260.16+0.09+0.07+0.04

12、+0.04+0.08+0.26)/7/7=0.11=0.11d、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查表、查表9-2 P=90% n=7,t=1.949-2 P=90% n=7,t=1.941 . 054.79714. 094. 154.79、平均值、平均值第三章第三章 酸碱反应及酸碱滴定法酸碱反应及酸碱滴定法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 1、酸碱质子理论的主要内容、酸碱质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酸: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酸: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 碱:凡是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碱:凡是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两性物质:即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两性物质:即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2、酸碱反应的实质酸

13、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间质子的传递,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酸碱间质子的传递,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 结果。结果。 3、Ka、Kb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含义:含义:酸(碱)在水中给出(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酸(碱)在水中给出(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即酸(碱)的离解常数,表示酸(碱)的强弱。即酸(碱)的离解常数,表示酸(碱)的强弱。wbaKKKwbapppKKK关系:关系:4、分析浓度、平衡浓度、酸的浓度、分析浓度、平衡浓度、酸的浓度、 酸度酸度分析浓度:分析浓度:1升溶液中所含某种物质的物质量。升溶液中所含某种物质的物质量。 即物质的总浓度。用即物质的总浓度。用c表示,单位表

14、示,单位molL-1平衡浓度: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各种型体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各种型体 的浓度。用的浓度。用 表示,单位表示,单位molL-1酸的浓度:酸的浓度:酸的分析浓度。酸的分析浓度。 酸度:酸度:溶液中溶液中H+ 的浓度,常用的浓度,常用pH表示。表示。5 5、分布系数、分布曲线、分布系数、分布曲线分布系数:分布系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 度的分数,度的分数,符号符号 表示。表示。分布曲线:分布曲线:分布系数与分布系数与pHpH间的关系曲线。间的关系曲线。 6、正确书写正确书写PBEPBE两种方法:两种方法:一是通过

15、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结合写出;一是通过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结合写出;二是直接书写。二是直接书写。依据:质子转移个数相等依据:质子转移个数相等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直接书写要点有三直接书写要点有三(1)(1)选取质子参考水准物质(选择零水准):通常是溶液选取质子参考水准物质(选择零水准):通常是溶液 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一般是原始的酸、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一般是原始的酸、 碱组分和溶剂水分子。碱组分和溶剂水分子。 (2)(2)与零水准比较,找出得失质子的组分。与零水准比较,找出得失质子的组分。(3)(3)根据得失质子书相等,列出等式。根据得失质子书相等,

16、列出等式。 7 7缓冲溶液缓冲溶液(1 1)、缓冲容量与什么有关?)、缓冲容量与什么有关? 缓冲溶液的浓度、缓冲组分浓度比有关缓冲溶液的浓度、缓冲组分浓度比有关 (2 (2)、缓冲范围)、缓冲范围 pH=ppH=pK Ka a 1 1 (3 3)、如何选择缓冲溶液?)、如何选择缓冲溶液?a. .无干扰无干扰b.pHb.pH在缓冲范围之内在缓冲范围之内 pH pH 尽量接近尽量接近p pK Ka a,c.c.缓冲容量足够大(缓冲容量足够大(0.010.011mol/L1mol/L)如:(如:(1 1)选择)选择pH=5.0 pH=5.0 缓冲体系缓冲体系 HAc-NaAc HAcHAc-NaAc

17、 HAc的的p pK Ka a=4.74 =4.74 所以可以所以可以 (2 2)选择)选择pH=10.0 pH=10.0 缓冲体系缓冲体系 NHNH3 3-NH-NH4 4Cl NHCl NH3 3的的p pK Kb b=4.74=4.74, 求出求出NHNH4 4+ +的的 p pK Ka a=9.26=9.26 所以可以所以可以 8、 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 p pK KHInHIn 1 1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 = pKpH = pKHInHIn MO MO、MRMR、PPPP的实际变色范围:的实际变色范围: 9 、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

18、围的因素、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突跃范围突跃范围: 化学计量点前后,所加滴定剂的体积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所加滴定剂的体积在 0.1% 相对误差范围内相对误差范围内pH的变化值。的变化值。强酸滴定弱碱:强酸滴定弱碱: 与与c c可可K Kb b( (弱碱弱碱) )有关有关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弱酸: 与与c c可可K Ka a( (弱酸弱酸) )有关有关选择原则?选择原则?原则: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 突跃范围之内。突跃范围之内。 注意尽量使理论变色点注意尽量使理论变色点pKpKHInHIn与与pHpH计计相近。相近。10、准确滴定,分步滴

19、定的条件?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条件? 强酸滴定弱碱强酸滴定弱碱 c cK Kb b 1010-8-8 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弱酸 c cK Ka a 1010-8-8 H H2 2A A 若满足若满足c cK Ka ai i 1010-8-8 且且K Ka1a1/ /K Ka2a2 10105 5 能分步滴定。能分步滴定。 11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碱时,能由双指示剂法测定混碱时,能由V V1 1、V V2 2相对大小相对大小 判断混碱组成。判断混碱组成。 V V1 1 V V2 20 NaOH0 NaOH + Na + Na2 2COCO3 3 V V2 2 V V1 10 NaHCO0 N

20、aHCO3 3 + Na+ Na2 2COCO3 3 V V1 1 V V2 2=0 NaOH=0 NaOH V V2 2 V V1 1=0 NaHCO=0 NaHCO3 3 V V1 1 = = V V2 20 Na0 Na2 2COCO3 3二、基本计算二、基本计算1、分布系数、分布系数422OCH211aaa22HHHKKK42OHC 2111aaa2aHHHKKKK2、溶液、溶液pH的计算的计算 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简单的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碱)溶液,简单的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作业作业3、结果计算

21、、结果计算例:某一元弱酸试样例:某一元弱酸试样1.2500g,用水稀释至,用水稀释至50mL,可用,可用41.20mL0.09000mol/LNaOH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加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加入入8.24mLNaOH,溶液的,溶液的pH=4.30。(1)计算弱酸的摩尔质量。计算弱酸的摩尔质量。(2) 计算弱酸的离解常数计算弱酸的离解常数。(3)计算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选择何种指示剂。,选择何种指示剂。解解(1)设弱酸:)设弱酸:HAHAHAMn2500. 109000. 01020.413NaOHnNaOHHAnn化学计量点:09000. 01020.412500. 13HAM1

22、.33709000. 020.41102500. 13HAM(2) 加入加入VNaOH=8.24mL,构成,构成HA-NaA缓冲体系缓冲体系lgHANaApKpHa24. 800.5009000. 024. 80900. 020.4124. 800.5009000. 024. 8HANaA90. 409000. 024. 809000. 024.4109000. 024. 8lg30. 4lgHANaApHpKa51026. 1aK(3)化学计量点:)化学计量点:NaALmolNaA/041. 020.4100.5009000. 020.41105141094. 71026. 1100 . 1

23、awbKKK76. 825. 5/107 . 51094. 7041. 020500/610pHpOHLmolcKOHKKcKcbwbb,所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所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第四章第四章 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配位键:、配位键:双方共用的电子对由一方单独提供的共价双方共用的电子对由一方单独提供的共价 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 配合物:配合物:带电荷的配合单元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带电荷的配合单元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 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或者,凡是含有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或者,凡是含有 配位单元的

24、化合物都称为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为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CoNH3()6 Cl3中心离子配位数内界(配离子)外界离子配位体(中心体)原子配位2、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组成3、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含义。、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含义。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条件常数条件常数K MY是用副反应系数校是用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稳定常数正后的稳定常数 ,它反映了副反应存在下,它反映了副反应存在下M与与Y形成配形成配合物的实际反应程度,即表示了合物的实际反应程度,即表示了MY配合物的实际稳定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性。 稳定常数:稳定常数:它是衡量没有副反应时,配位反应

25、进行完它是衡量没有副反应时,配位反应进行完全程度的标志。稳定常数越大配位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全程度的标志。稳定常数越大配位反应进行得越完全,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它与稳定常数的关系是什么?它与稳定常数的关系是什么?lglgK K MYMY=lg=lgK KMYMYlglg Y Ylglg M M副反应系数:副反应系数:总浓度与游离型体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总浓度与游离型体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副反应的严重程度。副反应系数越大,表示副反应越严副反应的严重程度。副反应系数越大,表示副反应越严重。重。 4 4、配位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条件是什么?、配位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条件是什么?TE=0

26、.1% pM= 0.2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6lgMYspMKC5 5、分步滴定的条件(控制酸度)条件是什么?、分步滴定的条件(控制酸度)条件是什么?(1)lgcK MY6(2)cMKMY/cNKNY 105 若若cM = cN ,则,则lgKMY - lgKNY 5, 即即 lgK 56、 指示剂作用原理、指示剂作用原理、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配位剂,可与被测金属离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配位剂,可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其颜色与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不同。子形成有色配合物,其颜色与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不同。当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溶

27、液中的被测金属离子几乎完当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溶液中的被测金属离子几乎完全被反应,稍过量的滴定剂(全被反应,稍过量的滴定剂(EDTA)夺取与指示剂)夺取与指示剂配位的金属离子,使指示剂游离出来,呈现指示剂本配位的金属离子,使指示剂游离出来,呈现指示剂本身颜色。利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指身颜色。利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示滴定终点的到达。滴定前,加入指示剂:滴定前,加入指示剂: M + In(甲色)(甲色) = MIn(乙色)(乙色)EDTA滴定:滴定: M + Y = MY终点时:终点时: MIn + Y(稍过量(稍过量1滴滴 )= MY + In甲 色

28、乙 色 已知已知 紫红色紫红色 蓝色蓝色 橙色橙色 pH6.3 pH6.3pH11.611.6 pH11.6EBTEBT指示剂的适宜酸度范围?指示剂的适宜酸度范围? EBTEB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呈紫红色,在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呈紫红色,在pH6.3pH11.6pH11.6的溶液中,指示剂本身呈紫红色或的溶液中,指示剂本身呈紫红色或橙色,因此橙色,因此EBTEBT指示剂在指示剂在pH6.3pH6.311.611.6的酸度范围内有的酸度范围内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明显的颜色变化。 H2In-HIn2-In3-p K a2=6 .3p K a3=1 1 .6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

29、剂?7 7、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有哪些途径?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有哪些途径? (1 1)控制酸度)控制酸度 (2 2)掩蔽)掩蔽 (3 3)选择合适滴定剂)选择合适滴定剂8 8、 FeFe3+3+、AlAl3+3+、CaCa2+2+、MgMg2+2+系统分析中如何设计方案?系统分析中如何设计方案? (控制酸度、掩蔽)(控制酸度、掩蔽)二、基本计算二、基本计算1、副反应系数的计算、副反应系数的计算a. . 酸效应酸效应 酸度对配位剂的副反应称为酸效应。衡酸度对配位剂的副反应称为酸效应。衡量其副反应程度的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用量其副反应程度的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用 Y(H)Y(H)表示。表示。654

30、32YYHYHYHYHYHHYYYY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 Y(H) 156566aaa6aa2aY(H)HHH1KKKKKK6H62H2H1HHH1v b、配位效应配位效应 当当M M与与Y Y反应时,如有另反应时,如有另配位剂配位剂L L存在,而存在,而L L能与能与M M形成配合物,则主反应会受到影响。形成配合物,则主反应会受到影响。这种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这种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配位效应。降低的现象,称为配位效应。 MMLMLMLMMM2LMnM M(L L)=1+=1+ 1 1 L+ L+2 2LL2 2+ + +n nL

31、Ln n1)()M(L)M(LLMMn21n2、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lgK MY=lgKMYlg Ylg M3 3、适宜的酸度范围(最高酸度最低酸度)、适宜的酸度范围(最高酸度最低酸度)(1 1)pHpH最低最低(最高酸度)由(最高酸度)由lglgK K MYMY= lg= lgK KMYMY - lg- lg Y(H)Y(H) 8 8 lg lg Y(HY(H) ) lg lgK KMYMY - 8 - 8 查表求得查表求得(2 2)pHpH最高最高(最低酸度)(最低酸度) 由水解酸度求得(金属离子的浓度用原始浓度)由水解酸度求得(金属离子的浓度用原始浓度)例:为什么用例

32、:为什么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标准溶液滴定Ca2+时,可在时,可在pH=10.0而不是而不是pH=5.0的溶液中进行,但滴定的溶液中进行,但滴定Zn2+时,则可在时,则可在pH=5.0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进行? 解:查表:解:查表:pH=5.0时,时, lg Y(H)=6.45 pH=10.0时,时, lg Y(H)=0.45 根据根据lgK MY=lgKMY-lg Y(H) 则:则: pH=5.0时,时, lgK CaY=10.69-6.45=4.248 pH=10.0时,时, lgK CaY=10.69-0.45=10.248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pH=5.0时,时,EDTA标准溶液不能

33、准确滴定标准溶液不能准确滴定Ca2+,但可以准确滴定,但可以准确滴定Zn2+;在;在pH=10.0时,时,Ca2+可用可用EDTA标准溶液准确滴定。标准溶液准确滴定。4、化学计量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化学计量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lg21spMMYsppCKpM作业作业第五章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还原剂、氧化、还原、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氧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或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或化合价 升高的过程叫做氧化;升高的过程叫做氧化;还原:

34、还原:物质得到电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叫做还原。物质得到电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叫做还原。还原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失去电子的 物质叫做还原剂,它本身被氧化;物质叫做还原剂,它本身被氧化;氧化剂: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它本身被还原。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它本身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Cu(| )(Cu|)(Zn|)Zn(2212cc如铜锌原电池:如铜锌原电池: Zn+ Cu2+=Zn2+Cu负极: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正极:正极:Cu2+2e=

35、Cu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又如:又如:24322FeSn2FeSn 由其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表达式为:由其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表达式为:)Pt(| )(Fe,)(Fe|)(Sn,)(Sn|)Pt(43322412cccc2 2、正确书写原电池。、正确书写原电池。3 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4、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在在 氧化还原反应中,较强的氧化剂与较强的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较强的氧化剂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即根据有关作用,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即根据有关电对的电位,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电对的电位,可以判

36、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5 5、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电对电位大的氧化态作为氧化剂,电对电位大的氧化态作为氧化剂,电对电位小的还原态作为还原剂。电对电位小的还原态作为还原剂。用平衡常数来衡量反应的完全程度。用平衡常数来衡量反应的完全程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溶液酸度、溶液酸度的影响的影响。、生成沉淀的影响。、生成沉淀的影响。、形成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影响影响059. 0)(059. 0)(lgO2O121O2O1nnnK 0.4V 可认为反应进行完全。可认为反应进行完全。12331010nnK6 6、三种指示剂?、三种指示剂? 自身

37、指示剂自身指示剂, ,如高锰酸钾法采用高锰酸钾;显色指如高锰酸钾法采用高锰酸钾;显色指示剂示剂, ,如碘量法采用淀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如碘量法采用淀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如重铬如重铬酸钾法采用二苯胺磺酸钠酸钾法采用二苯胺磺酸钠 。7、 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简介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简介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主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反应。要反应。二、基本计算二、基本计算1 1、能斯特方程、能斯特方程2 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完全程度、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完全程度3、化学计量点电位、化学计量点电位lg059. 0oROn21O22O11spn

38、nnn059. 0)(059. 0)(lgO2O121O2O1nnnK4、结果计算、结果计算(1 1)KMnOKMnO4 4法法 (2 2)K K2 2CrCr2 2O O7 7法法 (3)(3)碘量法测定铜碘量法测定铜 测定铁测定铁 测定铁测定铁例、将例、将1.000g钢样中的铬氧化成钢样中的铬氧化成Cr2O72-,加入,加入25.00mL0.1000mol/LFeSO4标准溶液,然后用标准溶液,然后用0.01800mol/LKMnO4标准溶液标准溶液7.00mL,回滴过量的,回滴过量的FeSO4。计算钢中铬的含量。计算钢中铬的含量。解:反应解:反应:Cr2O72-+6Fe2+14H+=2C

39、r2+6Fe3+7H2OMnO4-+5Fe2+8H+=Mn2+5Fe3+4H2O关系:关系:2Cr Cr2O72- 6Fe2+31622FeCrnn反FeCrnn315124FeMnOnn45MnOFenn剩%24. 300. 100.52)00. 701800. 051000. 000.25(31)5(31100)(31100%4422GMVCVCGMnnGMnCrCrMnOMnOFeFeCrFeFeCrCr剩总第六章第六章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原理溶度积:溶度积: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 有关离子

40、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 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2、根据溶度积原理可以判断沉淀是否生成或溶解、根据溶度积原理可以判断沉淀是否生成或溶解 M+ A- Ksp时:溶液未达饱和,无沉淀析出。时:溶液未达饱和,无沉淀析出。 M+ A- = Ksp时: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沉淀和溶溶液是饱和溶液,沉淀和溶 液处于平衡状态。液处于平衡状态。 M+ A- Ksp时时: : 溶液是过饱和溶液,过量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过量的MAMA 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3、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41、MA型:型: MA M+ + A-K Kspsp= = M+ A-=S=SS SspKS MmAn型:型:MmAn mMn+ nAm-K Kspsp= = Mn+ m m Am- n n = (mS)= (mS)m m(nS)(nS)n nnmnmspnmKS二、基本计算二、基本计算沉淀溶解度的计算沉淀溶解度的计算作业作业4 4、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及效果?、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及效果?四大因素:同离子效应四大因素:同离子效应 酸效应酸效应 配位效应配位效应 盐效应盐效应第七章第七章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1 1、波函数、原子轨道、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的意义?、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42、的意义?波函数(波函数( ):代表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一个函代表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一个函 数,即代表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运数,即代表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运 动状态。动状态。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把波函数把波函数 称做原子轨道。称做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密度(| | | |2 2 ): : 它表示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它表示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 电子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电子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电子云:电子云: 就是概率密度的形象化图示,即就是概率密度的形象化图示,即| | | |2 2 的图象。的图象。2、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它们的可能取值?、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它们的可能取值?3、掌握、掌握13

4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4、元素的、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变化规律。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变化规律。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使某元素一个基态的气体原子失去一个使某元素一个基态的气体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一价的气态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叫做这电子形成正一价的气态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叫做这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符号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符号I I1 1表示。表示。规律:规律: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趋势上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趋势上 依次增加。依次增加。原因:原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而核电荷依次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原子半径依次减

44、小而核电荷依次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 子的约束力变强(吸引力),子的约束力变强(吸引力), 因此不易失去电子,电因此不易失去电子,电 离能越大。离能越大。反常:反常:B、N、P、As等等I1比后一个元素的比后一个元素的I1高。高。原因:原因:电子层结构的影响,等价轨道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电子层结构的影响,等价轨道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 是比较稳定的结构,失去电子较难。所以其电离能比相是比较稳定的结构,失去电子较难。所以其电离能比相 邻元素的大些。邻元素的大些。同一主族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

45、。原因:原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最外电子层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最外电子层数 相同,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相同,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 力越小,越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小。力越小,越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小。 反常:反常:第六周期各元素的电离能比第五周期各第六周期各元素的电离能比第五周期各 元素的电离能大(元素的电离能大(IIIBIIIB除外)。除外)。 原因:原因:受镧系收缩的影响,第五、六周期的同受镧系收缩的影响,第五、六周期的同 族元素原子半径相差很小,而核电荷数族元素原子半径相差很小,而核电荷数 却增加很多,因而第六周期各元素的电却增加很多,因而第六周期各元素的电

46、 离能比第五周期各元素的电离能大。离能比第五周期各元素的电离能大。电负性:通常把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电负性:通常把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 电负性。电负性。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 大。大。 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IIIA及及IVA除外)。除外)。第八章第八章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2 2、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的特点(1 1)、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2 2)、离子键的强弱常用晶格能()、离子键的强弱常用晶格能(U U)

47、表示)表示(3 3)、离子键没有方向)、离子键没有方向(4 4)、离子键没有饱和性)、离子键没有饱和性1 1、了解离子键的形成、了解离子键的形成3 3、价键理论、价键理论(1 1)、电子配对原理)、电子配对原理(2 2)、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3 3)、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1 1)、共价键结合力的本质是电性的)、共价键结合力的本质是电性的(2 2)、共用电子是绕两个原子核运动的,只不过)、共用电子是绕两个原子核运动的,只不过 这对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较大。这对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较大。 (3 3)、共价键的饱和性)、共价键的饱和性(4 4)、共价键的方

48、向性)、共价键的方向性5 5 、共价键的键型、共价键的键型 键键: 键是沿键轴方向,以键是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头碰头”的方式发生的方式发生轨轨 道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的道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的 对称分布。对称分布。特点:特点: 键的键能大,稳定性高。键的键能大,稳定性高。4 4、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的特点 键键: 键键是原子轨道以是原子轨道以“肩并肩肩并肩”( (或平行或平行) ) 的方式发生轨的方式发生轨 道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一个键轴的平面道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一个键轴的平面( (这这 个平面上概率密度几乎为零,称为节面个平面上概率密度几乎为零,称为节面) ),具有镜,具有镜 面反对面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