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5?无知能检测谛下期目找评烤n/I Ia I一、基础巩固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8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谢:道歉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偷偷地D.臣请就.汤镶就:接受【解析】间:抄小路。【答案】C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以勇气闻于诸侯A.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乃设九宾礼于廷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不如因而厚遇之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于是秦王不释,为一击缶【解析】D项,

2、为:介词,替,给。 A项,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因:副词,由此,趁此 /介词,经由,通过。【答案】D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舍相如广成传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乃使其从者衣,褐 毕礼而归 之 宁许以负秦曲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B./C./D./【解析】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B4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 臣尝从大王 与燕王会境上 秦自缪公以来 乃使其从者衣褐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乃设

3、九宾礼于廷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A.B.C.D.【解析】不,通“否”;庭,通“廷”;案,通“按”,审察、察看;缪,通“穆”;孰,通“熟”,仔细。【答案】C5 .下列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璧有瑕,请抑不王 秦王恐其破璧,乃呼啰 决煲”不偿 城 未尝有坚明约史.者 明年复攻赵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君不如肉袒伏斧 质请罪A.B.C.D.【解析】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辞谢,古义:婉言道歉, 今义:很客气地推辞不受;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明年, 古义:第二

4、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 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负约”和“请罪”古今义相同。【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 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 .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

5、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D.相如引车避匿弓I:调转【解析】顾:只是,不过。【答案】 B7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耻”字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D.且庸人尚羞之【解析】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答案】 D8 .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解析】 蔺相如并不是怕见

7、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所以 B项分析正确。【答案】 B9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译文:(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译文:【答案】(1)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2)两人终于和好,结成生死与共的好朋友。、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题。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 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 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

8、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 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 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 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 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与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从压邯郸,而责 璧与信,一胜而相如灭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阖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所

9、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0.1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 5()A.诈赵而胁,其璧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C.而责璧与信D.若其劲濯池,柔,廉颇【解析】柔:对温和。【答案】 D若其劲濯池,柔 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题第(2)小题】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胁:逼迫绐:欺哄责:诘责柔:温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 以明大王之失信 璧入而城弗予B. -一又设九宾,斋而受璧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今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D.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解析】A项,介词,“用” /连词,来”;B项

10、,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它”,指代驴; D项,都是连词,表假设。【答案】 D12 .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的观点是不一致的。B.王世贞认为“给秦国和氏璧还是不给”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着蔺相如所想象并且 确实又那样做的第三种方法。C.蔺相如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 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D.王世贞认为蔺相如能完璧归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天意,不是人为,所以表现了王世 贞消极的人生态度。【解析】D项,并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11、。【答案】 D1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译文:(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答案】(1)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他而又去激怒他呢?(2)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 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 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 知此 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他而又去激怒他呢?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

12、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 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 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 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

13、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 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 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 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濯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渐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 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四、语言表达14 .学校将邀请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将相和选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 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你根 据以上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要求:内容明确,特色突出;语言通顺,有感召力;不超过24个字。【答案】(示例)为国家,廉蔺尽释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 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 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 便找来 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 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思要考考年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