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是一种既相连又相区别的关系。一般地说,审美经验的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不仅是美的对象,甚至丑的、怪诞的对象也可以是审美对象。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一词已逐渐取代了“审美意识”和“美感”一词,美学的对象从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转到了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但是,人们仍感“审美经验”这个词太宽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是审美主体从无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

2、总汇。总而言之,审美经验有积淀性、被动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更注重历史沉淀性,更多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而审美体验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导向活动的,更显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鲜明个性特征,是审美动态过程论。审美体验是主体审美的张力场,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重叠、震荡、回流而出现各个不同形态。但审美体验又与审美经验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动态发展和激烈演进。审美经验更具有普遍性。如春日观花,人们大多心神怡悦:明月当空,人们皆悠然意远。而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郁,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对月当歌,体验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

3、暂,发出沉重的人生旅途的迷惘失落和人世阴晴圆缺难全的喟叹。所以,又可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是今人依据过去的审美经验,对当下的审美对象有感而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经验强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鲜明特征。人类体验形式远远不止一种。除了审美体验形式以外,还有非审美体验形式,如日常生活体验、实践体验、道德体验、宗教体验等等。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产生的对于审美价值的体验。在一定的条件下,非审美体验可以导向审美体验,或转化为审美体验。而且,一般地说,丰富的人生经验的积淀,将有助于审美体验的深化,换言之,审

4、美的深层体验,是以深度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杠杆的。屠格涅夫猎人手记中记述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牺牲性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写到“一阵虔敬(崇高美体验)的心情涌上我的·心头”,表明了作者从人生体验(生命和母爱)向审美体验(崇高美体验)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日常经验,像任何规范一样,具有双重特性,即显明和蒙蔽。如李清照如梦令,在“雨疏风骤”之后,诗人晨起问卷帘人风雨后的海棠花怎样了,侍女答曰:“海棠依旧”。而清照并没有去观察雨后的海棠,抛却了常识的浮光,获得深度的体验:“应是绿肥红瘦”。在侍女看来,雨

5、后海棠依旧原样,几无变化,双目似乎清晰却蒙蔽。而诗人以其“内在的眼睛”从风骤花落上面,体验到了人生短暂、如花青春易逝的真谛,完成了日常经验向深度审美体验的超越。(改编自胡经之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的核心)材料二金斯利·普赖斯(Kingsley Price)在什么才使一种经验成为审美的?一文中就主张审美经验是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他举出一个例子:假设琼斯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因而他获得了一种音乐的审美经验: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屋的平面图,他有一种想出售房屋的实践经验;布朗在教堂里跪着做祷告,他有一种宗教经验:鲁滨逊在读某先生的竞选演说稿,他有一种

6、履行公民义务的道德上的经验。那么是什么因素才能使得琼斯的经验是审美的而不是实践的、宗教的或道德的经验呢?普赖斯认为不能把一种经验的特点和主体的某种行为混为一谈。他说:“我不相信琼斯的音乐经验是由于他坐在音乐厅中睁着眼睛听音乐的缘故,我也不相信史密斯关于房屋的经验是由于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笔记上记下些什么的缘故。”他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是审美的,就象南瓜之所以是黄色的一样,是一种语义上能表明原因的力量在起作用。每种经验实际上都由两种因素所构成,一种因素来自客体,一种因素来自主体的感知,而那种使琼斯的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主体的感知,他的经验中的感知部分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因此“琼斯的

7、经验作为审美的经验,必然源出于对象之中。”但是普赖斯又说,至于对象的审美特质是什么,却很难在现在就找出来。“我的目的,只是提出这样一种观点那种造就一种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东西不是那种经验中感知的东西,而是它的对象的某种特质。”(改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各种因素的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美体验的意义范畴较之审美经验来说,一般相对窄小,但二者密不可分又有差异性。B审美经验是指在历史过程中被审美主体普遍认同和接受而积淀的一种审美感受的经验。C苏轼在特殊的境遇下对常见的月亮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感而发,产生了新的审美感受。D在普赖斯看来审美经验产生的根本

8、原因和审美主体的某种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体随着不同鲜明特征的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的交融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审美体验。B屠格涅夫在记述老麻雀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虔敬的心情,就不会产生审美体验。C被“蒙蔽”的双眼往往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常识性的表象上而影响人们对日常经验的获得。D普赖斯认为琼斯审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对音乐这个审美对象的某种特质的感知。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材料一“审美体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画语录)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9、3;庭院深深深几许)C“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D“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夏夷中咏田家)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论据使用上的共同特点。(4分)5面对春花秋月之美景,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却产生了极其沉痛的审美体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草原上的日出英多丽丝·莱辛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骄傲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男孩迅速起身穿衣,为了不吵醒父母,他只能赤脚出门了。现在可还是夜里啊:星星还在眨眼,树在身后静伫。他试图寻找天亮的迹象,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他在落满树叶

10、的黑色小道上疾行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了过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尖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突然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他跳到那片天空下,发出狂野的、意义不明的喊叫,然后像头野兽似的狂奔起来,疯了一般全不似之前那样谨慎:正在清醒的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是他自己的。血液在脑中升腾,他大声说道:“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突然,好像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他侧耳倾听,迷惑不已,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声音。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

11、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是只小鹿。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而,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

12、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

13、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

14、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选自现当代英国短篇小说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飞奔、喊叫,无拘无束,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加剧了他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幻想。B小男孩最终放弃了以“开枪”来帮助小鹿“结束痛苦”的想法,是“愤怒、痛苦和抗拒感”这一系列主观情绪使然。C小鹿垂死挣扎暗示着小男孩内心的天真自负与现实的残酷无情之间的矛盾冲突,只能给他带来心灵成长上的痛苦和恐惧。D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一幕,展现了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深刻揭示了人类应该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的道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草原

15、是主人公生活与成长的背景,作者通过对外部典型环境的烘托渲染,使小男孩性格得以逐步发展和完善。B作者将小鹿行走的姿态形容成“国王和统治者们”,此处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小鹿作为一个鲜活生命体的自豪骄傲。C小说以两个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可以引发读者关于生命哲理的思考。D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8小说在叙述人称的变化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9“草原上的日出”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

16、言文,完成10-14题。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

17、”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瘳,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

18、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B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C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D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宝,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

19、武帝即位后首创。B翊善,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安排到亲王府,掌侍从讲授。C薨,死的一种说法。一般针对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大臣。D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

20、者。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14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注】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

21、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B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C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D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1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

2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杜牧采用夸张的手法,说阿房宫磷磷的钉头“ ”,参差的瓦缝“ ”,以此来写出秦国统治者的奢靡。(2) 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关心民生疾苦,其中“ , ”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因捐税无法生存的贫苦妇人拾麦穗的形象。(3)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登临诗是古诗常见题材,诗人借登临所见之景抒发内心情感,有些诗句读来令人眼界开阔、胸襟开朗,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3、)(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传统文化被人为地披上神秘的面纱,放在高高的神坛上供人们瞻仰膜拜,引得一帮无识之士 ,几乎是人手一本易经,开口便曰“诗云”。成人世界的疯魔,引发儿童世界的癫狂,一群群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穿上不伦不类的“汉服”,行三叩九拜之礼, ,一脸成人的伪正经。不良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无良文人赢得 ,家长们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然而竟然有人将这种现象美其名曰“国学热”。谬矣,如果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那我宁可不要。欠缺了正确形式的传统文化传承,就只能是一阵风,有点动静,然而收效甚微。想真正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把它请下神坛让它变得亲民变得接地气变得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而然。令人欣慰的是经典咏流传的出现,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