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所见_,_振林樾。_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用诗中原句子回答)。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  )的牧童。A.聪明、有心计  B.天真、可爱  C.淘气、爱捣乱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_。_,_。(1)默写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   。   ,   。(2)解释下列词语。潋滟:

2、    方:   空蒙:    亦:   (3)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   ,描绘了西湖   时和   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   之情。3. 先把词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能不忆江南?1把词补充完整。2“谙”的意思是_。“忆”的意思是_。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之情

3、。4.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王维是_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_派代表诗人。2解释下列字。独:_。倍:_。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_”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4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思念家乡B.重阳登高的愉快C.喜爱家乡5.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

4、色,从第   、   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   、   、   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

5、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和_。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_比喻成_,把_比喻成_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_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怜:   幽草:   春潮: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

6、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老大:年纪大了。乡音:家乡的口音。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shoshào)   相(xinxiàn)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_8. 阅读理解。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俗称元日。2诗中写了_、_、_等一

7、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节日的气氛。3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爆竹声中一岁除(_)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2)千门万户曈曈日(_)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4“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_9. 课内阅读。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给加点的字注音。山行()白云生处()2.把词语和对应的解释连一连。寒山因为径    小路坐  &#

8、160; 指深秋时候的山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深山、人家、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4.诗中表示“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意思的诗句是。    5.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这首诗主要表现了秋天的严寒天气B.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令人赏心悦目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   。   ,夜深篱落一灯明。(2)“萧萧”是指   ;“促织”是指 &#

9、160;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   (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11.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轻”字体现了什么?12. 类文阅读。瀑 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0、1(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一共有_小节。作者是按照由_到_的顺序来描写瀑布的。2(品味语言)选一选。(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从(_)来描写瀑布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是从(_)来描写瀑布的。A视觉 B听觉 C嗅觉(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体现了瀑布的(_)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体现了瀑布的(_)美;“一座珍珠的屏”体现了瀑布的(_)美。A声音 B形态   C色彩3(摘抄积累)从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再回答问题。_这句话把_比作_。4(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瀑布真是_啊!从诗歌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之情。13. 诗歌阅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 )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补全诗歌。2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_的画面。3第一行诗中,诗人将_比作_,说明溪水很静、很平。4画“_”的句子的上文写了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画“_”的句子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