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城东中学201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广东普宁城东中学201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广东普宁城东中学201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广东普宁城东中学201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广东普宁城东中学201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学年度城东中学月考语文试卷(2012.11)注: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舟楫/编辑 暴晒/一暴十寒 大煞风景/煞有介事B翘首/翘尾巴 道观/洋洋大观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C熨斗/熨帖 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D伺候/伺机 呼吁/长吁短叹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席间杨六通意气风发,纵论时势,谈锋之健,无人可及,充分展示了他的纵横捭阖之才。B.小区后面也就是八、九、十号楼后面停放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的

2、车,小区日后的繁荣略见一斑啊!C.我和小李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我们的出生时辰双方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兴趣爱好又完全相同,我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D.当记者就更应当追求标新立异,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的一些记者却总是喜欢去当叫花子,干些拾人牙慧的事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 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C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

3、、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D三名航天员将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今年10月飞向太空,任务实施期间,将由一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字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字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 B.C. D.

4、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

5、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

6、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B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D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D以功授开府 以勇气闻于诸侯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

7、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

8、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3分)(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4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释】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

9、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钉头磷磷,;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历史

10、主义与当代意识历史主义的口号是:“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乍看起来,这个口号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在正是从过去演化而来的。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口号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从古代到当代,唯一活着的是当代人,而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他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简言之,回到“现在的过去”,而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过去。与历史主义的口号相反,当代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既然只有当代人是活着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当代人之所以去研究历史,并不是出于“思古之幽情”,而是出于当代人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既然现实生活的需要是当代人研究历史的根本出发点,那么,

11、道理不言自明,只有懂得现在的历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过去,才能在以往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合适的主题和相关的题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告诉我们:“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奇指出:“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实际上,马克思和克罗齐都启示我们,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那么,当代意识所要把握的“与当代现实生活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正在追求现代化。这些实事正是当代现实生活的本质,与这一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则是:珍惜生命、尊重人格、追求自由、倡导民主、维护平等、强调公正等等。当一

12、个历史学家自觉确立当代意识,并与这些价值观念保持一致时,他回过头去看历史资料,历史资料便以崭新方式呈现在眼前,他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现在的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之所以常常受到批评,因为大部分编导和作者缺乏当代意识。一旦他们不能以上述价值观念作为创作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他们的作品就会陷入价值迷乱的状态,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早已过时的价值观念,如王权至上、等级秩序、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等等理解为自己推崇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不但不能促进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充当了这一发展的消极台柱。尽管夜宴、无极、英雄、投名状这样的影视作品获得了较高票房价值,但蕴含在这些历史题材

13、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对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历史题材作品中,某些以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主导性价值观念的作品,如包青天、海瑞、神断狄仁杰等等,客观上对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既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最敏感的社会神经。所以,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收视率。这里提到“收视率”也不能单从票房价值角度看问题,而首先要从受众普遍关注这样的主题角度来看问题。这些作品对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有意义,但并不等于说,这些作品的作者和编导都已具备自觉的当代意识。事实上,夹杂在这些作品中的许多错误观念,如王权崇拜、清官

14、意识、为民做主、男尊女卑等等,也是随处可见。何况,这类作品也像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一样,加进去诸如性、暴力、好勇斗狠等等配料,以致在受众心理上造成这样的印象,即包公没有展昭就无法断案,狄仁杰没有李元芳也无法破案,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对侠士、武功和力量的过分倚重,给受众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社会公正只能通过超法律的“江湖力量”来维护。这就大大冲淡了这些影视作品原来主题的严肃性和感染力。综上所述,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确立当代意识,不仅是历史研究者,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理论自觉。 (选自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

15、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因为人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过去。B当代人去研究历史既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亦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C历史学家看历史资料时,比一般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的编导和作者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D编导和作者缺乏当代意识,则其作品票房价值较高;编导和作者确立当代意识,则其作品收视率高。E包青天、海瑞等作品的作者和编导未必具备自觉的当代意识,然而这些作品还是瑕不掩瑜。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主义口号中“不懂得过去”所说的“过去”,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就无法理解过去”所说的“过去”意

16、思相同。B历史主义口号中“就无法理解现在”所说的“现在”,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不懂得现在”所说的“现在”意思相同。C第一段中“纯粹的过去”与“真正意义上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D第一段中“当代人理解的过去”与“现在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14作者引用马克思的“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这一名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5根据文意,说说如何才能“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确立当代意识”。(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

17、的文字,完成1618题。老爸的难题吴明宇是一名公务员,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过着平淡的日子。最近这几天,吴明宇心事重重。原来,前段时间吴明宇在深圳的一个同学给他打来电话。同学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想高薪聘请吴明宇去做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接到同学的邀请,吴明宇是左右为难,去深圳吧,舍不得公务员这么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再说深圳离家那么远,他走了老爸、老妈将来谁来照顾?不去深圳吧,自己现在办公室里做后勤,也是前途渺茫,而且做技术也一直都是吴明宇的梦想。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吴明宇的老爸给他打来电话,说是晚上要请吴明宇吃饭。吴明宇心里暗暗称奇,老爸平时节俭惯了,怎么突然舍得要去奢侈一顿?老爸说:“咱爷俩不去大

18、饭店,就去夜市上吃麻辣小龙虾。”晚上八点,夜市上人头窜动。吴明宇和老爸对坐在桌子前,一人拿着一瓶啤酒吹“喇叭”。啤酒喝完后,老爸说:“明宇,老爸今天给你出道题。”老爸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他把钞票卷成一卷,塞进空啤酒瓶子里。钞票进入啤酒瓶子后,自然地伸展开。老爸让吴明宇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那伸展开的钞票,面积远远要大过瓶子口。吴明宇把一个手指伸进瓶口,想用手指把瓶子里面的钞票钩出来。可是瓶口长,吴明宇的手指头短,他尝试了几次,连钞票的边都碰不到。老爸看着儿子笨手笨脚的样子笑了笑,又说:“这样吧,允许你找一样工具,把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吴明宇从桌子上面拿起

19、一根筷子伸进酒瓶,尝试了几次也都无法成功。他又把一双筷子都伸进酒瓶,想把钞票夹出来,可是瓶口太小,那双筷子根本就无法施展。那张钞票让吴明宇捅来捅去的,很快就被残留在酒瓶里面的啤酒液体粘在酒瓶壁上,这一下想把钞票取出来就更难了。吴明宇摇了摇头,把装钞票的啤酒瓶递给老爸,想要看看老爸是怎么把钞票取出来的。老爸接过啤酒瓶后并没有着急取钞票,他左右环视了一下,发现附近有一个要钱的乞丐。老爸招手把那个乞丐叫过来,把酒瓶子递给乞丐。老爸对乞丐说:“你只要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乞丐不知所措的看了老爸一眼,然后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吴明宇来了兴趣,他倒要看

20、看这个乞丐能有什么本事!突然,那个乞丐举起酒瓶子“啪”的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后捡起地上的钞票,冲着老爸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跑了。吴明宇一下子愣住了,他结结巴巴问老爸:“把把酒瓶子摔碎这也算?”老爸“哈哈”大笑起来。老爸说:“我的儿子,人生有些时候就像那张钞票,想要出来就必须突破瓶颈。如果找不到突破瓶颈的办法,也许把瓶子摔碎就是最好的办法。”听完老爸的话,吴明宇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老爸的良苦用心。老爸对吴明宇说:“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吴明宇问:“我如果去了深圳,将来你和我老妈谁来照顾?”老爸得意地说:“我

21、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你前脚走,我们后脚跟着你去深圳,给你当管家、抱孙子去。”吴明宇的眼睛马上就模糊了,他被父母这份浓浓的、无私的爱所感动。老爸在吴明宇的肩头拍了一下,说道:“多大年纪了,还哭鼻子!快去找个扫把,把碎酒瓶子扫到一边,不要只图自己痛快,扎破了别人的脚。”(摘自上海故事2009年第02期作者:老妖)16第8段说乞丐“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17结合作品,请简析“老爸”这一人物形象。(5分)18文中说到:“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你认同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

22、你的看法。(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

23、3.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丁晓洁说。不过,一名

24、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

25、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59.1%的人觉得是由于“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此外,52.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51.7%的人感觉是由于“学以致用”能给人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34.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整个社会将关注

26、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实用”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不切实际”。“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空想,学以致用不过是附属品,学以致知才是学术根本。”“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

27、都非常多。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的束缚,做一些无用的思考。”调查中,55.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7日,有删改)19结合全文,学以致用过于功利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0新闻调查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简析本文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来达到这一要求。(5分)2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班会课上,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组所填辩驳

28、话语不得超过30字。(6分)第一组: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反方:(3分)第二组:正方:(3分)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23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在人们揽胜景、度佳节的同时,景区中 各种不文明的现象也集中凸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发出呼 唤文明的声音。请在以下范围内任选两点,各拟写一则倡导文明出游的公益广告。(分)范围:不乱丢垃圾;不攀摘花草树木;自觉排队轮候;遵守交通规则。 要求:内容贴切;语言得体、生动;不超过字。 示例:投入大自然怀抱,请不要弄脏她美丽的衣裳。踏破青

29、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六、作文(60分)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因此,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和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月考参考答案(2012、11)1、解析:B(A、j bo/p sh /sh B、qio/qio gun/gun q/q C、yn/y

30、 sh/zh yng D、c/s y/x po)2、解析:D(D拾人牙慧: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比喻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项纵横捭阖: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联合;此处用来形容谈话才能,不准确。项略见一斑:比喻从看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体,但小区现在停车的情况和日后的繁荣之间没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用在此处不当。项难兄难弟: ,形容两兄弟同样好,难分上下。今多反用,讽刺两兄弟同样坏; ,指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也指曾经共患难的人。此处两种读法和意义都不恰当。3、解析:A(B句语序不当,句中“下一批”不应限制在“湖北”前,应放在中心词“直航点

31、”才合句意表达要求。C句谓语“发生”与宾语“超警戒水位”搭配不当,可将“发生”改为“出现”,并在句末加“的情况”。D句“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说法不合逻辑情理,应是“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或理解为主谓搭配不当,将谓语“搭载”改成“搭乘”。)4、解析:C 宜从整体上把握,由熟悉的茶叶说起,即,之后说到“茶”字的最初写法,再具体说明怎样由“荼”省作“茶”。最后从下文的“如”字入手,衔接最近的应为。即可确定答案为C。5B薄:迫近6D(D都是“凭借”的意思。A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表被动;介词,替C代词,他;指示代词,这些。)7B(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写于仲文死里逃生,

32、无“谋略”可言;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8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二是分数“十之七八”)9、(1)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1分,“伪北”1分,句子通顺1分)(2)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加速)前进。(“简”1分,“伪建”1分,“倍道”1分)(3)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溃”1分, “乘”1分, “为”翻译为“因为”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

33、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

34、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

35、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

36、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10、(1)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1分)(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4分)11(6分)【(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每空1分,每错漏1字该空即不给分)12AEB.曲

37、解文意,原文说“并不是出于思古之幽情”;C. 撇开了“自觉确立当代意识”,两者无从比较;D.分类、归因有误不符合原文第4、5段意思。13A 前者意思同C,后者意思同D。14.本题最多给4分 这个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1分)作者引用这一名言是为了说明当代人去研究历史是出于当代人现实生活的需要,(2分)进而证明“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这一观点(2分)。15(1)要摒弃“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历史”等错误观念。(1分)(2)要理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当代人研究历史是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1分)回顾历史,是为了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合适的主题和题材为现实服务(1分)。(3)要把握与当代现实

38、生活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如珍惜生命、尊重人格、追求自由等等。(1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每点2分,最多给4分表明保全瓶子并取出钞票的确是个难题。表明对“取”的意思的理解受到惯性思维的制约,惯性思维往往是人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障碍。为解决问题蓄势,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启发力度。引发主人公和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使事情蕴含的道理更发人深省。17分析和举例并重,一点1分,二点2分,三点4分,四点5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老爸是一个机智、善于利用方法引导儿子的好父亲。如儿子陷入难以抉择的处境,老爸提出“难题”引导儿子排除顾虑。(2

39、)考虑周全。当儿子提出担心自己离开之后,父母无人照顾的情况时,老爸立刻表示支持并提出最佳解决方式。(3)关爱儿子、理解儿子、支持儿子,是儿子强有力的支柱。如结尾父亲排除儿子思想负担,决定跟这儿子去深圳。(4)善良,有公德心(为他人着想)。如结尾让儿子把碎酒瓶子扫到一边以免扎破别人的脚。(5)言而有信,堪为楷模。如父亲实现了乞丐取出钞票,钞票就归其所有的承诺。18(6分)【答案示例:认同。人生处处面临选择,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如果不懂得舍弃,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就如文中,乞丐要取得酒瓶中的钞票就打碎酒瓶,“我”要选择有助于自己发展的深圳就必须舍弃家乡安稳的公务员职务。所以,面临两难

40、处境时,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不悔人生。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观点和事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观点1分,理由2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有没有用”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很多年轻人只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不管有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学术以“用”为目的,脱离了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轨道;很多研究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解析】每点1分,答出或1分,共4分。注:亦是联系全文得出的。20列举数据(1分)。本文列举的调查数据(如百分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状况,具有说服力。(1分)引用(1分)。引用不同层面的人的说法,能全面反映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状况(1分),援引专家的说法更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1分)。21揭示目前存在的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现状、由此带来的后果以及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原因。表达作者对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现象及后果的忧虑。希望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多做一些真学问和真学术。【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每点2分,共6分。2223【答案示例】第一组反方:没有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