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台县语文中考模拟卷_第1页
2013年天台县语文中考模拟卷_第2页
2013年天台县语文中考模拟卷_第3页
2013年天台县语文中考模拟卷_第4页
2013年天台县语文中考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 天 台 县 语 文 中 考 模 拟 卷一、(本卷满分150分, 含卷面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书写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总分(一)(二)(一)(二)(三)分数一、书写(5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微笑,似蓓蕾初zhn(),聚真诚、善良而洋y(),感人肺f( );微笑,似兰仙幽草,并温xn、浪漫而色彩,不采而佩;微笑,似火焰风姿,赋热烈、温暖而奋发,集思广益。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

2、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B、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小巫见大巫。3、古诗词名句积累(8分)(1-5题必做,6、7题任选)(1)过尽千帆皆不是, 。(2) ,奉命于危难之间。(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4) ,载不动许多愁。(5)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

3、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 , 。(6)辛弃疾破阵子中表现诗人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 (7)请你写出古诗中与登高有关的句子: , 。(写出连续的两句)4、名著阅读:(6分)(1)水浒传从第三回到第八回主要写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 、和大闹野猪林等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格列佛游记充满想象与幻想,请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格列佛是如何从大人国里逃出来的。(2分) 5综合性学习。(9分)1、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经确定将莫言

4、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学校为此组织了热点专题讨论活动,请你参加。(1)讨论的前提是认真聆听。请你聆听以下声音,说说他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况一下。(不超过20字)3分声音一: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声音二:作品是否入选中学生教材,应根据教材收录原则确定,不能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就破例让其作品入选。教材一般与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不仅要看作品是否具有典范性,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还要看是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尽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莫言的作品仍存在很大争议,可怕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声音三: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

5、主义影响,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是否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值得商榷。此前对莫言作品及其成就视而不见,获诺奖之后却又心急火燎去“选修”,折射出了出版部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声音四:莫言是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怎能让中学生将其拒之门外?又怎能不在课堂上读一读他的作品?入选课本的,不过是莫言作品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又有何争议?焦点话题: (2分)(2)、以上声音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即赞同或反对莫言作品入选中学课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你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参加班上举办的“记者问答“活动。现

6、在,你的角色是读者肖楠。记者李静:你好,就上面这个争议话题,请你站在中学生读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读者肖楠: 3分记者李静:能否举个例子来谈?读者肖楠: 4分(一)西湖梦 余秋雨 (13分)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

7、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

8、,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

9、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

10、,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9、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内容。(2分)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做了志向。10、第段“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器中的零件”中的“一架僵硬机器”指的是什么?(2分) 11、第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作者说长堤“太狭小”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12、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持什么态度?(6分)(二)冷热不仅仅与温度有关 13分许多人习惯只以温度的高

11、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的感觉温度和实际温度有时相去甚远。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但翻开气象资料一看,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们之所以感到三伏天最热,是因为这时的“热”加进了“湿”,是闷热。同样,在寒冷的冬季,湿度会使人感觉更冷。由于南方湿度比北方大,所以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人会感觉特别冷。 天气炎热时,人体为了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就要不断地向体外散发热量,它主要是通过汗腺向体外分泌汗水,利用汗水蒸发吸收热量,将热量带走。汗液的分子从汗液表面跑出来成为水蒸汽分子,如果人处在一个空气相对静止的环境中,这些水蒸汽分子就会滞留在人体皮肤附近,形成一个

12、“保温层”。“保温层”中水蒸汽越来越接近饱和状态(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结果汗水蒸发速度越来越慢,使人感到闷热。有人测定,气温是178、相对湿度为100时,人体的冷热感觉与气温是286、相对湿度为20时是相同的。 而在冬天,温度相同时,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南方湿度大,因为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吸走身体表面的热量越多,所以人会感觉阴冷潮湿,非常不舒服。我们知道水的比热比其他物质大得多,同样体积的水和其他的物质,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所以当冬天环境中的水多时,水为了保持和环境一样的温度,它吸收的热量自然比其他环境中的物质吸收热量多,所以会感觉更冷。 这也可以解释为

13、什么同一气温下阴雨天比晴天更冷。 人们还有这样的体会:在旋转的电风扇下,我们往往感觉到电风扇吹出的风是凉爽的,但拿一根温度计放在电风扇前吹,就会发现温度计所示温度并未下降。夏天我们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感到凉爽,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人的冷热感觉除了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外,风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冬天,人们在刮风的天气里如果坐在敞篷汽车上时,似乎感觉到更冷一些,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一般风速越大,人体散热也越快、越多。 在大量医学气象科学试验中,人们找到了风速大小和人的冷热感觉的关系:如果气温为lO,3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为5;5级

14、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为0。如果气温为11,2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为-28;5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会降到155。根据实验,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速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时,风速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人的“体感温度”还会因肤色、年龄及体质的不同而有异。若从生理结构上考虑,如果一个人的皮下毛细血管的循环能力较好,那么他的皮表温度就较高,则他所感觉到的外界温度也应该较高,冬天也不至于感觉过于寒冷。13.人体冷热感觉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概括。(3分)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5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1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

15、意的一项是(3分) DA.温度相同时,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B.风速越大,人体散热也越快、越多C.肤色深的人由于皮肤含色素深,其耐高温的能力较弱D如果一个人的皮下毛细管的循环能力较好,那么他的皮表温度就较高16.喜欢游泳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尽管外面的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很冷,甚至要打一下寒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原因。(4分)古诗文阅读:从军行七首(其二) (5分)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景象。(2分)18“边愁”蕴含戍边将士丰富的情感,请分析其中的感情。(3

16、分)文言文阅读(25分)(一)(13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17、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A、 辍耕之垄上 ( ) B、扶苏以数谏故 ( )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D、固以怪之矣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 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谋略的一项是( )

18、(2分)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 (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22、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偶然性: 必然性: 景公知人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雨雪:下雪。霁:雨后或雪后初晴。狐白:狐腋下的白毛。陛:宫殿的台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