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独 ”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 “独”字好在哪里?【答案】 ( 1 )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3) “独”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解析】 【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

2、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 ”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故答案为: 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独”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

3、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 诗中所写 景物及营造的意境。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 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 传达出诗人的心境。2 古诗阅读兰明 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 , 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 一篮不值五文钱。【注释】 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1 )诗中的 “兰 ”比喻 , “野香 ”比喻 ;( 2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答案】 ( 1 )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4、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 ” ,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 )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

5、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 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3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6、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 )本诗通过 可以看出是季节。( 2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 )残花;暮春( 2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解析】 【分析】( 1) “残花落尽见流莺 ” :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从 “残花落尽见流莺 ” 中的 “残花” ,可见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把 “春风 ”拟人化。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

7、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故答案为: 残花;暮春;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

8、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 ( 1 )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 ”“频啼 ”把 “柳条藤蔓 ”“黄莺 ”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解析】 【分析】( 1 )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

9、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 )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系离情 ”进行分析。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 “黄莺久住浑相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欲别频啼 ”四个字表达出了 “惜别 ”的情感。故答案为: 柳条、藤蔓、黄莺。 运用拟人, “系离情 ”“频啼 ”把 “柳条藤蔓 ”“黄莺 ”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

10、答题时应注意,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柳条、藤蔓、黄莺。 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5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 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 果。( 2 )请结合全诗内

11、容,说说诗人“未眠 ” 的原因。【答案】 (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 、“冥冥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解析】 【分析】( 1)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承接首联, “风起波 ”“ 日沉夕 ”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浩浩 ” 、 “冥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12、。( 2)结合“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得出:漂泊异乡;结合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得出:景色凄凉;结合“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得出:孤独寂寞;结合 “独夜忆秦关”得出:夜忆秦关。然后综述即可。故答案为: 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 “浩 浩” 、“冥冥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从以下角度赏析: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

13、传情达意的形象性。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6 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为什么又以 “望岳 ”为题呢?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 )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 “诗圣 ”之称。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答案】 ( 1)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 “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看见泰山

14、时的惊叹仰慕之情。 “齐鲁青未了 ”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2 )是这样。诗中有 “会当 ”一词,意即 “一定要 ” 。( 3 )略【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诗歌的结构、内容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字里行间来揣摩诗人情感的能

15、力。从含当”表示-定要 ”可以理解诗人望岳而想象将来的登岳。 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并且要熟读记诵。如春望、春夜喜雨等故答案为:( 1)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 “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 “齐鲁青未了 ”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

16、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2)是这样。诗中有“会当 ”一词,意即 “一定要 ” 。( 3)略【点评】 考生要读懂诗歌,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考生要注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从关键字词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 考生要注意积累,在默写时注意不要记混,不要写错别字。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

17、(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 ”三字引出下文 “商女 ” 的出场。( 2 )真正 “不知亡国恨” 的是什么人?(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 1 )笼;近酒家( 2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

18、情。【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 “笼 ”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 “近酒家 ”三字引出下文 “商女” 的出场。( 2 )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故答案为:( 1 )笼;近酒家( 2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

19、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8 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答案】 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 “折杨柳 ”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武诗借用梦境(联想)

20、, ( “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解析】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 “柳”谐 “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 “闻笛 ”的题义所在。春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

21、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 “吹”一 “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 ,通过 “折杨柳 ”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武诗借用梦境(联想 ), (

22、 “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 ( 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

23、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 )寂寞。【解析】 【分析】( 1)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注意:描述画面不同于翻译句子,不能干巴巴地解说句意。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注意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2)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思是: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作者之所以敲棋子是因为诗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

24、,所以说 “闲敲棋子 ” ,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寂寞、苦闷。故答案为: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寂寞。【点评】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10 古诗阅读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注释】 背景:月

25、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困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则被困长安。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 )理解此诗时,小淇翻阅了明代王右仲在杜臆中对 “云鬓 ”、 “玉臂 ”二词的点评,王右仲认为其 “语丽而情更悲”。小淇联系了颈联的描写,认为从和两字中能读出杜甫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时间之长,更有助于理解王右仲所言的 “悲情 ” 。( 2)本诗题为 “月夜” ,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 、 “双照 ”为一诗之眼。试结合诗句,通过诗眼揣摩作者情感。【答案】 ( 1 )湿;寒( 2) “独看 ”写的是妻子 “独看 ”鄜州

26、之月而 “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解析】 【分析】( 1)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在这样雾气凝重,寒气逼人的情境之下,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故 “湿 ”“寒 ”更加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人,而又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 2) “独看 ”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而自己的 “独

27、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 ”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 “今夜 ” 的 “独看 ” ,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 “虚幌 ”、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 “何时 ”的未来,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内心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湿;寒; “独看 ”写的是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点评】 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

28、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1 关于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指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B. 颔联中一 “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 “入 ”字,写出了船达平原旷野时江水气势之博大,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C.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