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夺冠】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第一章 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1页
【金榜夺冠】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第一章 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2页
【金榜夺冠】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第一章 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3页
【金榜夺冠】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第一章 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4页
【金榜夺冠】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第一章 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必考内容专题二十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1年广州花都区调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

2、、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所以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

3、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

4、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含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1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经典文学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

5、的儒、道性根源。 B文学经典之道是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外化在文学作品的表现,通常是作者内在精神的体现与追求。 C文学经典之“道”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与感染读者,成为读者评判文学经典的一个重要的尺度。 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则和范式。 E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考验的,所以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B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批判无不受沉淀在人们内心的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追求的影

6、响。 C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评定经典的重要条件。 D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深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影响。3按顺序分点列出源于儒道家的审美意识成为评判文学经典的重要准则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答:_4根据文意,说说水浒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

7、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

8、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

9、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

10、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答:_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答:_三、(2011年湛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和危机 李翔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在鲁滨孙·克罗索扬帆远行之前,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安分守己成为一名中产阶层

11、。 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在学者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

12、、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他们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社会维系平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但是与此同时,在3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

13、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

14、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 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鲁滨孙的父亲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性以劝止儿子出行。 B作者引述鲁滨孙漂流记中的情节,意在说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 C中国中产阶层人数的迅速增长有利于当下社会的稳定和拉动内需。 D中国年轻人购房购车的行为是其进入中产阶层

15、的显著标志 。E还未迎来完全诞生,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崩溃。 2下列对中产阶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和购买力源泉。 B大前研一的三个问题实际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所陷入的困境。 C真正建立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D中国中产阶层和日本中产阶层遇到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同。 3根据文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说明了什么? 答:_4根据文意,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 答:_参考答案1解析:A项中国经典文学之道不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犹如” 。E项因果倒置。答案:AE2. 解析:D项,还有道家思

16、想影响。答案:D3(1)这种审美意识影响了文人审美人格境界的建构;(2)文人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3)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乃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4)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文学经典作品创作、接受与评判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4因为水浒传其内核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符合人们在评判文学经典时对“品”的要求,因而能穿越时空依然存在,成为经典。二、1解析: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

17、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并切实发挥作用。答案:B2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学术伦理缺失;学术功利化(浮躁和名利化);学术机制的扭曲;监管体系形同虚设。3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三、1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引述情节并非“意在说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而是引入话题并说明中产阶层的优势。E.“已经崩溃”言过其实,原文并无此意。A.信息来源于第1段;C.信息来源于第2、3、5段;D.信息来源于第4段。答案:BE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D.“遇到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同”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