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ⅰ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习题演练_第1页
历史选修ⅰ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习题演练_第2页
历史选修ⅰ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习题演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习题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材料二 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 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恩荫的机会有:大礼荫补,每三

2、年逢郊祀时一次;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达二十余人。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使用材料原句不得分)(2)材料三中的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后果和影响?2、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 “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

3、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4)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5)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

4、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3、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矣。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

5、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

6、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四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1、(1)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财政危机严重;官吏不思进取,不体察民生疾苦;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官僚机构重叠,官员人数多,出现冗官局面;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2)冗官增加,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2分);(3)皇帝:宋神宗(1分);措施:为了改变积贫局面,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2分)2、(1)是否应该实行募

7、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区别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为激烈严厉。(4)没有区别。因为三人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5)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坚定的改革精神。 建议:改革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尤其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 改革必须使措施行之有效,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特别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3、(1)现象:官员数量增加,人浮于事,形成“冗官”的弊端。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3)官府逼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他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