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月考.含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月考.含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月考.含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月考.含答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月考.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丰区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 0附用风雅自惭形秽.(su)B. 箴 言((xi n)断章取义强聒不舍(guo)C. 豢 养((hu cn)形销骨立恪守时间(ge)D. 佝 偻((gou)箪食壶浆囿囿厮觑 (qu)【答案】D【解析】【详解】A项有误,“附用风雅”应改为“附庸风雅”,应改为“附庸风雅”,王王瑟索恣睢阔棹诓骗“秽”应读" hu;B项有误,“箴”应读" zhen ;C项有误,“恪”应读“ k芭,“阔棹”应写为“阔绰”。故选 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A.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一代风流人物 ,他们的功绩将流芳千古,为世代人民所敬仰。B.对朋友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精神的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C. 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这项高科技项目终于不攻自破 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欢愉的笑容。D. 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 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答案】 C【解析】【详解】C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不攻自破”的意思是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与此处的语境不符。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3、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B.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偶而雕镂的诗文,竟能涂划河山,镌刻人心,永不漫游。C. 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D. 我们不能让某种嗜好侵蚀了我们的意志并主宰了我们所有的时间。【答案】 C【解析】【详解】A项缺宾语,应该在句末后加上"的基本条件”;B项有语病,应该改为“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D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主宰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并侵蚀了我们的意志”。故选 C。【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4、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 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 分析法。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 故

5、障。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施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A.B.C.D.【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本语段是说明太阳风暴的害处的,而第句是总说太阳风暴,所 以应放在首位;第句中的“首当其冲”四字表明应放在总起句之后,所以第句应紧承第句;第句 和第句都是通过举例具体说明其害处,而第句是总体上写,第句从小处写,所以第句后面应放第句和第句;第句是解释原因,所以紧接着句;第句的“此外”表明应放在最后。故选B。5 .下列填入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你愤怒,你就 ;如果你哀伤,你就 ;如果

6、你热爱,你就 ;如果你 喜欢,你就 。不自我贬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A.表达呐喊追求哭泣B.呐喊哭泣表达追求C.哭泣呐喊追求表达D.呐喊表达追求哭泣【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看清前面词语,注意所选词语与前面词语的搭配是否 吻合。如“哀伤”对应“哭泣”,“喜欢”对待“追求”,故选 R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范仲淹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

7、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注释】庆历六年,范仲淹贬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6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初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入得山去所见之美景。下片写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与黄莺、山蝶共处的隐逸生活的乐处。B.上片的“浦映芦花花映浦”句的两个“映”写出了洲岸花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的互相映衬。C. “恍然身入桃源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D. “莺解新声蝶解舞”意思是说,我此时的平和心态好比鸟儿在这大好春光里婉转歌唱,蝴蝶在这百花丛中翩翩起舞一般。7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确的一项是()A.上片表达了范仲淹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下片表达了旷

8、达的思想。8 .全词风格飘逸,有婉约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C.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D.本首词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完全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答案】6. A 7.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A项有误,应为暮春,从“春欲暮”可以看出来。【7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

9、情,并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分析。D项的表述不正确,应为:前者有点消极态度,而后者为积极态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瑞草溪亭张岱瑞草溪亭为龙山支麓,高与屋等。燕客相其下有奇石,发掘之,去三丈许,始与基平,乃就其上建屋。屋今日成,明日拆,凡十七变而溪亭始出。盖此地无溪也,而溪之。一日鸠工数千指,索性池之。无水,挑水贮之,中留一石如案,回潴浮峦,颇亦有致。燕客以山石新开,意不苍古,乃用马粪涂之, 又呼画工以石青石绿皴之。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凿石种之,石崩裂,不石不树,亦不复案。燕客 怒,连夜凿成砚山形。燕客性急,种树不得大,移大树种之,移种而死,又寻大树补之。见其一室成,必 多坐看之,至隔宿或

10、即无有矣。故溪亭虽渺小,所费至巨万焉。二叔业四五万,燕客缘手立尽。甲申,二叔客死淮安,燕客奔丧,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二万许, 燕客携归,甫三月又辄尽,时人比之鱼宏四尽焉。溪亭住宅,一头造,一头改,一头卖,翻山倒水无 虚日。有夏耳金者,制灯剪彩为花,亦无虚日。人称耳金为“败落隋炀帝”,称燕客为“穷极秦始皇”, 可发一粲。(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相:看。鸠工:意思为聚集工匠。潴:水积聚的地方。皴(CU1):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不石不树:石案没凿成又不能种树。隔宿:过了一夜。缘手立尽:随手 耗费立马就花尽了。甫:才,刚。时人比之鱼宏四尽焉:当时的人把他比为“鱼宏四尽”。

11、可发一 粲:这可以引发人们粲然一笑。8. 下面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一日 / 鸠工数千指B. 故/ 溪亭虽渺小C. 石/ 崩裂D. 所/ 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二万许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去( )池( )携( )10. 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1 )屋今日成,明日拆,凡十七变而溪亭始出。( 2 )种树不得大,移大树种之,移种而死,又寻大树补之。11. 燕客“穷奢侈靡,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是晚明时代文人士大夫的一个典型。作者记录燕客生活,淋漓尽致,是褒还是贬?请说明理由。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答案】 8. D 9.(1). ( 1)去:离开(文中指挖进去) 。(2). ( 2)

12、池:挖(成)水池。(3).( 3 )携:携带。10. ( 1)房屋今日修成,明日就拆除,一共经过十七次变更,溪亭才现出。( 2 )栽种的松树不等迅速长大,就把大树移栽过来,移栽的松树死了,又寻找大树来替补。11. 作者的态度是贬。 ( 1 )写燕客修建瑞草溪亭的过程花费巨万。 ( 2)结尾以“时人”的评价,把燕客的所为说成是“鱼宏四尽”与“败落隋炀帝”“穷极秦始皇”,可见作者对燕客的批评与厌恶。【解析】【 8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

13、等。 D项的停顿有误,应为: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 二万许。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9 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池”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挖成水池”;“燕客携归”的意思是“燕客把它们带

14、回来了”,“携”的意思是“携带”。【10 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凡”“始”“得”“补”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从“时人比之鱼宏四尽焉”“败落隋炀帝”“穷极秦始皇”可知,作者对燕客的奢靡生活是持否定态度的。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年

15、代:清参考译文:端草溪亭是龙山的支麓,亭高与房屋相等。燕客看到它的下面有奇石,挖进去三丈左右,才与地基相平,然后在地基上修建房屋。房屋今日修成,明日就拆除,一共经过十七次变更,溪亭才现出。大概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溪流,因而开引溪流。一天, (燕客)聚集民工数千人,索性耙它挖成水池,没有水,就挑水贮藏起来,中间留有一块石墩如同案桌,山峦在回水中浮出,也很有一种景致。燕客认为山石是刚刚开采出的,着意还不太苍古,就用马粪把山石涂抹起来,又叫画工用石青石绿来表现山石峰峦的脉络纹路。又用高价购买了五六棵天目山青松,凿开石缝把它们栽种下去,石案被崩裂了,石案没凿成又不能种树,也不再像石案了。燕客因此发怒了,连

16、夜把它凿成砚山形。燕客性子急躁,栽种的松树不等迅速长大,就把大树移栽过来,移栽的松树死了,又寻找大树来替补。看见一室完成了,必定有很多人来坐下看一看它,等到过了一宿或许又没有了。所以溪亭尽管渺小,所花费的钱多至巨万。二叔的家业有四五万,燕客随手耗费立马就花尽了。甲申年,二叔客死在淮安,燕客去奔丧,二叔所积蓄的薪水俸禄及玩好币帛这类又有二万左右,燕客把它们带回来了,才三个月又快要花尽了,当时的人把他比为“鱼宏四尽”。溪亭住宅,一边造,一边改,一边卖,像翻山倒水一样没有停过一天。有一个叫夏耳金的人, 制灯剪彩为花, 也没有虚度过一天。 人们称耳金为“败落隋炀帝”, 称燕客为“穷极秦始皇”, 这可以

17、引发人们粲然一笑。12.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了却君王天下事, 。( 2 )苟全性命于乱世, 。( 3 ) ,不知饴阿谁。( 4 ) , 坐断东南战未休。( 5 )春蚕到死丝方尽, 。( 6 )行人莫问当年事, 。( 7 )寂寂江山摇落处, 。( 8 ) ? 英雄末路当磨折。【答案】 (1). ( 1 ) 赢得生前身后名 (2). ( 2 ) 不求闻达于诸侯(3). ( 3) 羹饭一时熟 (4). ( 4 )年少万兜鍪 (5). ( 5 ) 蜡炬成灰泪始干(6). ( 6) 故国东来渭水流(7). ( 7 ) 怜君何事到天涯(8).( 8 )俗子胸襟谁识我【解析】【详解】

18、“赢”“侯”“鍪”“襟”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豆酥糖苏青我的桌上常放着四包豆酥糖,我想想不要吃,却又舍不得丢掉。那豆酥糖,是和官哥上星期特地赶近路给我送过来的。他见了我,也不及寒暄,便小心地把豆酥糖递到我手里,说道:“这是大毛婆婆叫我带来给你的。”“和官哥,我祖母近来身体还好吧?”“大毛婆婆身体倒好,不过年纪大了,记性总差些。”于是,这四包豆酥糖便放在桌上,一直到现在。见了豆酥糖,我便容易想起祖母来了。我的祖母是长挑身材,白净面庞,眉目清秀但牙齿太坏。到我六岁那年从外婆家回来就跟她一床睡时,她的牙齿便只剩下门前三颗。但是她还爱吃甜的东西,在夜半醒的时候。我们睡

19、的是一张宁波大凉床,挂着项益复布帐子,经年不洗,白的帐顶也变成灰扑扑了。在床里边,架着块木板,板上就放吃的东西。我睡在里边,正好钻在木板下面,早晨坐起来一不小心,头顶便会同它撞击一下,害得放在它上面的吃食像乘船遇巨波般,颠簸不定,有时跌下来。然后,我便与祖母分而食之了。夜晚,等她睡熟了,有时候我暗中摸索起来,伸手去偷取板上的吃食。板上的吃食,总是豆酥糖居多。于是我捏了一把,重又悄悄地躺下,拆开包纸自己吃。豆酥糖屑未散满在枕头上,被窝里,有时还飞落过眼里,可是我不管,我只独自在黑暗中撮着吃,有时连包纸都扯碎了一齐吞咽下去。半夜里,当我祖母鼾声停止的时候,她也伸手去模板上的吃食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的

20、本领可是真大,从不碰撞,也从不乱模,要什么是什么。有时候她摸着一数发觉豆酥糖少了一包,便推醒我问,我伸个懒腰,揉着眼睛含糊回答:“阿青不知道,是老鼠伯伯吃了。”可是这也瞒不过她的手,她的手在枕头旁边摸了一下,枕头被窝里都是,于是她笑着拧我一把,说道:“就是你这只小老鼠偷吃的吧!”我给她一拧,完全醒了。于是我们两个便又在黑夜里吃起豆酥糖来。她把豆酥糖撮一些些,放进我嘴里,叫我含着等它自己溶 化了,然后再咽下去。“咕”的一声,我咽下了,她于是又提起一些些放进嘴里来。这样慢慢的,静静的, 婆孙俩是在深夜里吃着豆酥糖。我们从不整理床褥,豆酥糖屑末以及其他碎的东西都有,枕头上,被窝里,睡过去有些沙沙似的

21、,但 是我们惯了,也决不会感到不舒服。次晨起来,也只不过把棉被略略扯直些,决不拍拍床褥或怎样的,让 这些屑未依旧散布在原地方。有时候豆酥糖屑末贴牢在我的耳朵或面孔上了,祖母在第二天发现后便小心地把它取下来,放到自己 嘴里,说是不吃掉罪过的。我瞧见了便同她闹,问她那是贴在我脸上的东西,为什么不给我吃?她给我缠 不过,只好进去再拆开一包,撮一些些给我吃了,然后自己小心地包好,预备等到半夜里再吃。有一天,我的父亲从上海回来了,他们大家谈着,直谈到半夜。我一个人醒来,不见祖母,又摸不着豆酥糖,心想喊,却怕陌生的爸爸,心里难过极了。等了好久, 实在忍不住,只得自己在枕头旁,被窝里,摸索着,拾些剩下来的豆

22、酥糖屑吃吃,正哽咽时,忽然听见他 们的声音进房来了,于是我便不敢作声,赶紧连头钻进被中,一动不动的假装睡着。“阿青呢?”父亲的声音,放下灯问。“想是钻在被中了。”祖母回答。“夜里蒙头睡多不卫生!”父亲说着,走近来像要替我掀开被头。我心里一吓,幸而祖母马上在拦阻了: “孩子睡着,不要惊醒她吧。”豆酥糖含在嘴里,溶化了的糖汁混合着唾液流进喉底去了,喉头痒痒的,难熬得紧。我拚命忍住不肯 作声,半晌,“咕”的一声终于爆发了,父亲马上掀开被头问:“你在吃些什么,阿青?”我惊了,望着摇曳的灯光,颤声回答道:“我没吃一一老鼠伯伯在吃豆酥糖屑呢。”“豆酥糖屑?哪里来的?”父亲追问着,又掀起被来,拿着灯瞧,我赶

23、紧用手按住那些聚屑较多的地 方,不让他抢了去。但是父亲拉过我的手,拿油灯照着这些屑末问道:“哪里来的这些脏东西?床上龌龊得这样,”说着, 他想拂去这些豆酥糖屑末。这时祖母却脱好衣裳,气呼呼的坐进被里来了,她向父亲唠叨着:“好好的东西有什么脏?山北豆酥 糖,有名的呢。还不把灯台快拿出去,我睡好了,吹熄了灯省些油吧。看你这样冒冒失失的,当心烧着帐 子可不是玩。”她的唠叨愈来愈多,父亲的眉头也愈皱愈紧了。现在,我与祖母有六七年不见面了。她的仅有的三颗门齿也许早已不在了吧?这四包豆酥糖正好放着自己吃,又何必千里迢迢的托人带到上海来呢?我不忍吃一一其实还怕吃它们。想起幼小时候在枕头上,被窝里取屑未吃时的

24、情形,更觉恶心,便没 有勇气去拆它们的包纸了。我是嫌它脏吗?不!我怎么可以放着不吃?又怎么能够吃下去呢?犹豫着,犹豫着不到十来天工夫,终于把这些豆酥糖统统吃掉了。它们虽然已经潮湿,却是地道的山 北货,吃起来滋味很甜。一一甜到我的嘴里,甜进我的心里,祝你健康,我的好祖母呀!(选自苏青文集)13 .从记叙的顺序看,文章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文章开头交待祖母的“记性总差些”好像与本文内容无关,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14 .说说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特点及作用。她把豆酥糖撮一些些,放进我嘴里,叫我含着等它自己溶化了,然后再咽下去。“咕”的一声,我咽下了, 她于是又提起一些些 放进嘴里来。这样慢慢的,静静

25、的,婆孙俩是在深夜里吃着豆酥糖。 15 .写出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我怎么可以放着不吃?又怎么能够吃下去呢? ”的理解。16 .文章最后三段独立成段,请谈谈它们的作用。13. 插叙。不可去掉。祖母虽然记性差些,但祖母却不会忘记“我”喜爱吃豆酥糖,所以还托和官哥带给“我”豆酥糖,表现了祖母对“我”的爱。14. “撮一些些”“放进”“提起一些些”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写出了吃豆酥糖的过程,其中“些些”点明豆酥糖的少,但“我”却很满足的心理;“慢慢的,静静的”用叠词的形式,写出了祖孙俩夜里吃豆酥糖的美好温馨的场面(过程) ,体现了祖孙俩生活的美好幸福与和谐以及外婆对“我”的爱。15. 整个句子由两个

26、小分句构成,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前半句强调“我”不能不吃,因为豆酥糖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在我的记忆中是很美味的,所以必须吃,否则就可惜了。后半句强调“我”清楚地知道这是外婆对我的关心,是外婆的爱,所以不忍吃没了。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怀念以及对外婆的感激之情。16. 内容上,写出了祖孙俩之间的相互的挂念以及“我”对祖母、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由回忆回到现实,照应前文,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解析】【13 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记叙的顺序和重点句子的作用。“插叙”指的是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这篇文章就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祖母记性差是因为年龄

27、大, 但她时时刻刻记得“我”的喜好, 可见她对“我”的疼爱和关心。【14 题详解】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加点词语是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我”对豆酥糖的珍惜和喜爱;“慢慢的,静静的”突出了吃豆酥糖时的温馨,体现了外婆对“我”的宠爱以及“我”的幸福。点睛: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

28、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写出了“我”对豆酥糖的爱惜,“又怎么能够吃下去呢”说明豆酥糖凝 聚着外婆的爱,“我”很怀念外婆,不忍心吃下去。【16 题详解】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内容上来看,这几段话表现了祖孙之间亲密的

29、感情;从结构上来看,与前文相照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三上成文”闲说陈鲁民在河南巩义市康百万庄园里旅游时,我看到一个门上题名“三上成文”的房间。导游介绍说,这曾是昔日康家主人的厕所,典故取自于欧阳修归田录的“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后人又因此作了一副厕所读书对联:“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已十年。莫道轮回输五谷;可储笔札赋三都。” 所指即为欧阳修和左思在厕所里的文字生涯。因而,酷爱读书的康家主人就把自己的厕所命名为“三上成文”。我进去转了转,果然是半书房半厕所,可谓别有情趣,令人遐想不已。欧阳修的“三上成文”,以今日之眼光来看,其实都是不大科学的。马上看书,就相当于

30、今天的车上看书,摇摇晃晃,颠簸起伏,既不安全,肯定还会影响视力;枕上看书,也对眼睛不好,久之容易近视;在厕所里长期看书就更不可取了,现代人从健康的角度认为,这样容易引发痔疮等疾病,所以并不提倡此举。我们今天之所以还在提欧阳修的“三上成文”,其实就是提倡他那种抓紧一切时间随时随地读书学习的可贵精神。古人说,人生有涯学而无涯,读书学习既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更是工作事业之需要,读书可以使人聪慧睿智,使人通古博今,使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孔子古稀之年“读易 ,韦编三绝”;高尔基,“看见书,就像饿汉看到面包一样”;茅盾说过“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学可惜,此日闲过可惜,此身一败可惜。”人生苦短,学海

31、无涯。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长度都差不多,只要不是早夭、横死等意外灾难发生,不过长则三万天,短则两万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人能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成为学问大家,权威泰斗,有的人则胸无点墨,愚不可及,一事无成,蹉蹈终生。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以读书为生的,他都要有一份自己糊口谋生的饭碗,大块时间要去挣自己的口粮钱,那么,八小时以外,马上、枕上、厕上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就成了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了。欧阳修于做官忙于正事之余,利用“三上”进行读书创作,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名列“唐宋八大家”;左思也是公务繁忙的官吏,抓紧“三上”时间,历时10年,写出著名的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32、可以不夸张地断言,人与人的境界和成就的区别,仅从业余时间的如何利用就能看出高下优劣了。生活节奏加快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似乎每个人都显得很忙,读书学习也就很自然地在有些人那里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了。我看过一个在部分人中关于“一年读几本书”的调查,其中有5噱访者选择 0 本,19%的受访者选择1 3 本, 3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年读书的数量在3 6 本,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10 本以上书籍。 (中华读书报 2009 年 6 月 3 日)如果按黄庭坚的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於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名言来判断,那部分人是到了 “面目可憎”的地步了,可惜自己还感觉

33、良好。若是批评他不读书学习,他一定会以忙为理由,这也可能是事实,忙工作,忙家庭,忙应酬,可无论如何不会连“三上”的时间都没有吧?如果能利用“三上”的边角时间翻翻读读,也不至于一年不看一本书吧。“三上成文”成就了欧阳修,也成就了左思,其做法未必照搬,其精神大可继承。17. 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18. 文章第段是如何“闲说三上成文的"?请写出其过程。19. 作者在第段中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20. 谈谈你对“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於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一句话的理解。【答案】 17. ( 1 )解题并说明“三上成文”的出处; ( 2)引出本文的论题;(

34、 3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8. 首先对“三上成文”的字面意思作出解释, 并点明其不合科学性, 所以不提倡, 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说。接着表明作者的态度,即今天提倡“三上成文”的目的:“提倡他那种抓紧一切时间随时随地读书学习的可贵精神”。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读书的重大作用。19. 观点: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就成了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欧阳修、左思利用“三上”时间读书,最后欧阳修成为了“唐宋八大家”、左思写成三都赋例子,充分论证了“边边角角的时间”是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关键,增强了说服力。20.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

35、止缺乏修养,给人的感觉很差劲。从而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这与“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是一样。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列举了事例(或引用了名言),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段话解释了题目的含义,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同时能够吸引读者注意。【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36、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作者首先否定了“三上成文”的做法,然后指出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最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强调要重视读书。【19 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第段提出了 “抓紧点滴时间读书,才能有所成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欧阳修、左思等人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具体生动地突出了业余时间的重要性,让读者容易理解。【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中心论点入手,结合上下文,品味语句的含义。“便 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是不读书的感受,说明读书能够使人的语言富有文采,内心丰盈。

37、21.某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从下面所提供的小说人物中选取一个,仿照示例,写出你对所选人物的评价和感想。 ( 50 字以内)提供的小说人物:杨二嫂(故乡) 、杜小康(孤独之旅) 、菲利普夫妇(我的叔叔于勒) 、范进(范进中举)刘姥姥(刘姥姥进大观园) 、杨志(智取生辰纲) 、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走,从中我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 2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90 字以内)【答案】 ( 1)示例:杨志,一个梁山泊的好汉,提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

38、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2 )示例:提起小说,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引领着我们去了解丰富的大千世界,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片天地吧。【解析】【详解】 (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作答时说明人物出处及主要特点,介绍一个情节,指出此情节表现的人物性格。如:杨二嫂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她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从“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可以看出来。( 2)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作答时首先要写出小说的特点,然后指出小说对我们的帮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