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提纲!(非常全)_第1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提纲!(非常全)_第2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提纲!(非常全)_第3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提纲!(非常全)_第4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提纲!(非常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上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在同年7月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作者简介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第一段 【文言现象】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居住。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而:连词,并且。卒:终,最后。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名:命名,动

2、词。 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碑文, 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 【文言现象】 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o)然:幽深的样子。 问:探究,追究。深,形容

3、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虽:即使。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 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十一:十分之一的简称。 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更加。 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

4、既:已经,以后。其:助词。 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责怪。其:那,那些。 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受尽。夫:这,那,指示代词。第二段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二层(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第三段 【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焉:句末语气词。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动词作名词 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

5、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 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怠:懈怠。 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ng):帮助,辅助。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

6、略了“而不至”。 于人:在比如人(看来)。为:是。 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 得:心得,收获。 【内容分析】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怎样才能达到呢?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

7、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完成一种理想追求的道理,说得相当清楚、完备而透彻。三个“不能至”的三层意思,是按照三个条件的重要性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这一段议论,归结到作者思想上的收获,回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议论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终,前后呼应。 第四段 【文言现象】 于:对于。 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悲:感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以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 后世

8、:后代的人,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以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其:指“古书”。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而:因而。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没有任何人。名:动词,说出,说明,指识其本名。这是“名”在文言中的通常用法,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何可胜道:那能说得完。胜:尽。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固定格式,在这里表示原因。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学者:做学问的人。现在说“学者”是指学有专长的人,古今不同。慎取:谨慎地采取。 【内容分析】 第二部分(第三

9、、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二层(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这一段与第一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这段议论一正一反:从反面加以否定,批评“谬其传而莫能名”;从正面加以肯定,强调“深思而慎取”。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

10、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 这两个观点。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

11、,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文言现象整理 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

12、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昏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12.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

13、词,说明白。 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判断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5.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七)重点翻译句 1.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予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

15、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词义解释】 3既

16、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zh 嘱):倾注,引申为劝酒。 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一会儿。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 13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通凭。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15羽

17、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7桂棹(zho 赵)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9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人。 21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22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26嫠(l 离)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18、27愀(qi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9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lio 了),盘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 l 逐

19、卢):战船前后相接。 38酾(sh 师)酒:斟酒。 39横槊(shu 硕):横执长矛。 40侣:以.为友,这里为意动用法。麋(m):鹿的一种。 41扁(pin 篇)舟:小舟。 42匏樽:酒葫芦。 43寄:寓托。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4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5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6长终:至于永远。 47骤:突然。 48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49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1卒:最终。消长:增减。 52曾:竟然。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20、 53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 葬):无穷无尽的宝藏。 54适:享用。 55更酌:再次饮酒。 56肴核: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7狼藉:凌乱。 58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知识窗赋 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 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注:在粤教版教材中,“冯”被改为“凭”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

21、、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歌 唱 扣舷而歌之 下 攻下 下江陵 东 向东进军 顺流而东也 渔樵 捕鱼砍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白 显出白色 不知东方之既白 2、名作状 南 向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 向西 西望夏口 东 向东 东望武昌 匏 用葫芦做 举匏尊以相属 桂 用桂树做 桂棹兮兰桨 兰 用木兰做 桂棹兮兰桨 3、名词作意动 侣 把.当做伴侣 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 把.当做朋友 侣鱼虾而友麋鹿 4、使动用法 舞 使.舞动 舞幽壑之潜蛟 泣 使.哭泣 泣孤舟之嫠妇 危 使.端正 正襟危坐 5、

22、为动用法 哀 为哀伤 哀吾生之须臾 6、形作动 正 整理 正襟危坐 尽 吃完 肴核既尽 横 笼罩 白露横江 适 享用 吾与子之所共适 破 攻破 方其破荆州 东 向东走 顺流而东也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丽的人) 4、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四、一词多义 1、如 往 纵一苇之所如 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于 在 苏子与客泛舟

23、游于赤壁之下 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在 徘徊于斗牛之间 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给 托遗响于悲风 3、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凌万顷之茫然 音节助词,无义 扣舷而歌之 代词,指“歌” 倚歌而和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 4、而 连词,表承接 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修饰 扣舷而歌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转折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连词,表 因果 耳得之而为声 5、然 .的样子 其声呜呜然 这样 何为其然也 6、乎 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助词,无意 郁乎苍苍 7、夫 无解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 8、歌:

24、扣舷而歌(唱) 倚歌而和之(歌声) 9、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10、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2、省略句 省略主语 (苏轼)举酒属客 省略介词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3、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5、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6、介词结构后置句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25、间 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之悲风 7、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6、羽化登仙: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 7、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8、旌旗蔽空: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9、横槊赋诗:指能文能武的

26、英雄豪迈气概。 10.水波不兴: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11.冯虚御风:意思是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 12.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13.山川相缪: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秋水 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 思想:唯心主义。正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 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生活态度:顺应自然。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中心

27、内容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段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 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从开头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海神的大却自以为 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 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 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 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

28、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 ,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 ,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 ,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 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

29、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 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文章内容 它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文章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动形象; 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尽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存乎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