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学习教案_第1页
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学习教案_第2页
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学习教案_第3页
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学习教案_第4页
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生态系的物质生态系的物质(wzh)循环循环第一页,共39页。三、物质循环三、物质循环(xnhun)类型类型第1页/共39页第二页,共39页。碳的循环碳的循环(xnhun)过程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体干重的49,碳是,碳是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骨架骨架”,没有碳就没有,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生命(shngmng)。碳。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落之间是以CO2的形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式进行循环的。第2页/共39页第三页,共39页。碳的循环碳的循环(xnhun)(xnhun)过程过程 第3页/共39页第四页,共39页。第4页/共39页第五页,共39页。

2、循环循环(xnhun)的图解的图解化石化石(hush)燃料燃料无机无机(wj)环境环境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作用燃烧作用分解作用分解作用摄食作用摄食作用形成石油、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等。形成石油、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等第5页/共39页第六页,共39页。第6页/共39页第七页,共39页。(1)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

3、生物体之间传递)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chund)途径: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绿色植物(ls zhw)的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食物食物(shw)链和食物链和食物(shw)网网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有分解作用分解者有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要点第7页/共39页第八页,共39页。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dn xin)的、不是的

4、、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不会消失。第8页/共39页第九页,共39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qdo)实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现的,二

5、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第9页/共39页第十页,共39页。(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xnhun)的关系 联系范围特点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1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xnhun)(xnhun)的动力的动力生物群落生物群落(shn w qn lu)与无机环境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往复循环、全球性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流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

6、有机物形式流动第10页/共39页第十一页,共39页。 1、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yngxing)? 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思考(sko):破坏破坏(phui)碳循环的碳循环的平衡平衡大气中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含量增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第11页/共39页第十二页,共39页。1 1、温室、温室(wnsh)(wnsh)气体气体:CO2过多(u du)2 2、COCO2 2增多的原因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7、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 3、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第12页/共39页第十三页,共39页。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大气中的CO 2丙甲乙练习练习(linx):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ru

8、sh dn w) D.绿色植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gun x)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第13页/共39页第十四页,共39页。(3)图中)图中D C过程是通过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作用实现的, C D过程是通过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过程是通过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形式储藏在地层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形式存在。CDBA(1)此生态

9、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之间的流动是以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为 ,B为为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为大气,请据图回答:图回答:C生产者生产者有机物有机物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光合光合呼吸呼吸(hx)分解分解(fnji)能量能量(nngling)石油、石油、煤炭等煤炭等CO2第14页/共39页第十五页,共39页。识图作答识图作答(zu 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第1

10、5页/共39页第十六页,共39页。(1)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 CO2的方式的方式(fngsh)。 _ _ _ _ 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形式进行循环。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gungh-zuyng)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h x zu yn) 微生物分解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燃烧燃烧 CO2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第16页/共39页第十七页,共39页。能力能力(nngl)训训练练某农户有如下(rxi)经营模式:肥

11、料(买) 水稻 猪 肥料(买) 桑 蚕饲料(买) 鱼请你根据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建立(jinl)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减少投入,从而增加收入第17页/共39页第十八页,共39页。蚕水稻(shudo)猪鱼桑叶粪粪尿茎叶加工(ji gng)物粪塘泥(tn n)粪尿粪尿鱼粉能力训练能力训练第18页/共39页第十九页,共39页。1.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化(zhunhu)起重要作用的是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生物化能自养生物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动物和微生物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绿色植物和动物( C )第19

12、页/共39页第二十页,共39页。2.连接生命连接生命(shngmng)世界和无机自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D )第20页/共39页第二十一页,共39页。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gun x)最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线粒体和内质网( B )第21页/共39页第二十二页

13、,共39页。第22页/共39页第二十三页,共39页。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huy)通过 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第23页/共39页第二十四页,共39页。第24页/共39页第二十五页,共39页。1、碳循环、碳循环第25页/共39页第二十六页,共39页。大气中的大气中的SO2土壤或水体中的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降水降水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吸收吸收摄入摄入分解者分解者吸收吸收燃烧燃烧 燃烧燃烧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石油等化石燃料石油等化石燃

14、料2、硫循环、硫循环(xnhun)第26页/共39页第二十七页,共39页。3、氮循环、氮循环(xnhun)第27页/共39页第二十八页,共39页。大气中大气中CO2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动物动物动、植物遗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体和排泄物化化石石燃燃料料呼呼吸吸分解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燃烧摄食摄食碳循环碳循环第28页/共39页第二十九页,共39页。硫循环硫循环(xnhun)火山火山爆发爆发化石化石燃料燃料吸收吸收(叶)(叶)酸雨酸雨燃烧燃烧分解分解摄入摄入动植物遗体等动植物遗体等消费消费者者分解分解大气中的大气中的SO2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分解者吸收吸收(根根)土壤或水体中的土壤或水体中的SO

15、42第29页/共39页第三十页,共39页。氮循环氮循环(xnhun)第30页/共39页第三十一页,共39页。四、物质四、物质(wzh)循循环的模式环的模式1、环境、环境(hunjng)与群落之间的循与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环形式2、从环境进入群落、从环境进入群落(qnlu)中的方式中的方式3、在群落中的传递情况、在群落中的传递情况4、从群落中如何回到环境中、从群落中如何回到环境中环境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1234第31页/共39页第三十二页,共39页。1234碳碳循循环环氮氮循循环环硫硫循循环环CO2N2SO2光合作用光合作用(gungh-zuyng)和和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含碳有机物经含碳有机

16、物经食物链(网)食物链(网)传递传递(chund)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作用;化石燃料(rnlio)的燃烧的燃烧生物固氮;生物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电离固氮和含氮、电离固氮和含氮物质由微生物分氮物质由微生物分解后经硝化细菌的解后经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工业固硝化作用;工业固氮生产的氮素化肥氮生产的氮素化肥。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经食物链(经食物链(网)传递网)传递分解者的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作用直接进入;降水直接进入;降水后形成后形成SO42。含硫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经食物链(经食物链(网)传递网)传递分解

17、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山爆发。第32页/共39页第三十三页,共39页。例例1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由固氮生物固定由固氮生物固定B由光合作用固定由光合作用固定C由草食动物采食由草食动物采食D由肉食动物捕食由肉食动物捕食例例2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A食物中的碳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2C燃料中的碳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非生

18、物环境中的碳例例3、形成酸雨的原因是不正确的是()、形成酸雨的原因是不正确的是()A化石化石(hush)燃料的燃烧燃料的燃烧B火山爆发火山爆发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动植物的异化作用动植物的异化作用五、例题五、例题(lt)精选精选ABD第33页/共39页第三十四页,共39页。第34页/共39页第三十五页,共39页。第35页/共39页第三十六页,共39页。例例5、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各种含氮物质经过复杂的新陈代谢和化学变化实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各种含氮物质经过复杂

19、的新陈代谢和化学变化实现氮元素的循环现氮元素的循环(xnhun),维持自然环境中的氮平衡。下图是自然界氮,维持自然环境中的氮平衡。下图是自然界氮循环循环(xnhun)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答: (1)参与过程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参与过程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 _型。型。(2)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_(用(用图中序号表示)。图中序号表示)。(3)如果在细胞内)如果在细胞内H的含量增多,而的含量增多,而ATP的含量减少的含量减少(jinsho),则很可能是控制合成则

20、很可能是控制合成_的基因发生了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自养自养(z yn)需需氧氧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 第36页/共39页第三十七页,共39页。(5)写出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总反应式)写出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总反应式: _ 。(6)微生物在氮循环中有重要)微生物在氮循环中有重要(zhngyo)作用,例如生活在大豆根作用,例如生活在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参与上图中的哪个过程?部的根瘤菌能参与上图中的哪个过程?_(填序(填序号)。它属于哪种固氮微生物?号)。它属于哪种固氮微生物?_ 。C6H12O6+6H2O+6O2 酶酶 6CO2+12H2O+能量能量 共生共生(gngshng)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 第37页/共39页第三十八页,共39页。例例6农业上大量使用农业上大量使用(shyng)化肥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化肥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生生物固氮物固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固氮就是利用某些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固氮就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如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