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16_第1页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16_第2页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16_第3页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16_第4页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练基础】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慨叹(ki)诓骗(kun)舍身求法(sh)B.诬蔑(w)省悟(xn)前仆后继(fù)C.搽粉(chá)麻醉(zhuì)拐弯抹角(mò)D.脊梁(j)玄虚(xuán)状元宰相(zi)【解析】选A。B项“仆”应读p;C项“醉”应读zuì;D项“脊”应读j。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实何尝筋骨求神拜佛B.渺茫茏罩失掉怀古伤今C.假使摧残倘若不足为据D.依赖黑暗脂粉日见其明【解析】选B。“茏罩”应为“笼罩”。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2、.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自欺欺人。B.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不惜花重金请家教或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可以说是无所不为。C.从领土面积和资源总量来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D.在残酷的战争中,他和战友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解析】选B。“无所不为”是个贬义词。指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解析】选C。“正史”是否定和讽刺,应加

3、引号。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摆出对方论点和论据,驳斥对方论点和论据,提出中国的希望。B.文章列举事实证明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从而驳倒对方,这叫直接反驳。C.从文中摆出的事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批驳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D.文章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解析】选B。B项的说法应为间接反驳。6.课内阅读。阅读课文59段(“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至结尾),回答(1)(4)题。(1)选段中作者的中心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

4、和论据的提炼能力。论点是围绕论题并表明作者看法或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一般在论点的后面,是比较鲜明的事例或名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中心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我们从古至今,有无数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的脊梁”。(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这一类人的现状如何?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文中的关键词句综合解答。答案:“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民,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底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现状:从人数上看:

5、何尝少呢?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5、6、9段中三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B.选段运用了间接批驳的写法,通过确立自己的观点,来批驳敌论点。C.“那简直是诬蔑”一句表明作者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确信无疑,也揭示出敌论点的荒谬。D.“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鉴赏能力。选段三个“中国人”的含义不同,依次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广大人民;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4)

6、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你认为这对我们的自信力有影响吗?答:      答案(示例):我认为没有影响,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更激起我们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的愿望,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练能力】一、美文品析(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百无一用非书生孙亮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

7、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

8、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选自格言·2013增刊,略有改动)1.阅读文章段,简

9、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答:      【解析】此题考查驳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思路。本文首先指出错误观点,然后进行批驳,最后推出自己的观点。答案:首先指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2.文章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答: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中过渡段的作用。第段在文章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把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到论述书生在现今的作用上。在

10、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3.请为第段画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答:      【解析】此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补写。解答此题一要明确补写论据所要证明的道理,二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答案(示例):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4.你怎样理解第段中“寻章摘句”一词?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要写出原含义,二要结合上下文写出其在文中的含义。答案:“寻章摘句”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11、。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抠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5.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真正有用”,回扣原文,摘录答案。答案: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综合运用6.综合性学习。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班上准备举办一场“走近鲁迅·学习鲁迅”的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对联。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下联:民族英雄  答案(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2)在本文

12、中,鲁迅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颂”,下面一段话也写到了“中国的脊梁”,你知道是赞美什么样的人吗?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选自鲁迅这个和那个)答:  答案:赞美的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地进行韧性战斗的人。(3)下面是网名为“幽暗月影”的网友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题为“再谈鲁迅和中国人的脊梁”,请阅读文中的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鲁迅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中国的脊梁,代表了有思

13、想、有良知的所有中国知识分子,鲁迅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浓缩!中国人不讲鲁迅讲什么?答:    答案(示例):这段话对鲁迅及其文化做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把鲁迅文化发扬光大的愿望。三、写作练笔7.【写法借鉴】作者采用了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写法,全面而深刻地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片段仿写】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针对文段的观点,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段驳论文字。(300字左右)目前,部分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他们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许多专家和教师呼吁要禁止中学生上网。答案(示例):我认为禁止中学生上网是错误的。首先,上网是我们成长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烦恼不期而至,我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向人倾诉,使心理的压力得以缓和,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