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专题: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地理专题: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地理专题: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图片从左到右(从西到东)顺序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第1课 古代埃及古埃及文明1.发源地: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2.兴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吞并、占领,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3.文明成就: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

2、为突出。(1)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3)金字塔:法老陵墓,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1.地理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2.政权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出现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3.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

3、,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2)巩固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楔形文字书写)目的: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九上P9材料)内容:(九上P8)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3)法典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

4、传统源远流长。第3课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文明成就:(1)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2)建立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等级名称从事职业婆罗门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刹帝利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首陀罗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创立: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教义:反对婆罗

5、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1.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2)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后进入荷马时代。(3)城邦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斯巴达和雅典是著名的城邦。(4)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

6、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他们没有政治权利。2.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为保证贫苦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3)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4)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3.亚历山大帝国(

7、1)兴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建立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3) 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消极性: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兴起:罗马城邦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位于南欧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实行奴隶制君主专制

8、制度。二、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奴隶制民主共和制度)法律建设: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三.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实行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1.背景: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并成为终身独裁官。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2.建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掌握罗马最高统治实权,这标志着罗马由这标志着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

9、的时代。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4.帝国的文明交融: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交通发达,“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促进了帝国内部的文化经济交流。同时,通过丝绸之路和东汉王朝互通有无,对外交往也十分发达。5.罗马帝国衰亡(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内忧外患,内部陷入奴隶制危机,导致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外部:“蛮族”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2)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3)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结束,进入封建社会。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文学和

10、雕塑(1)文学:希腊神话特点: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古希腊古罗马出现前20世纪,爱琴文明;前12世纪,荷马时代;前8世纪,城邦时代前1000年,罗马城邦建立;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前27年建立帝国文明成就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高峰。元老院、公民大会、十二铜表法等灭亡前4世纪被马其顿控制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文化荷马史诗、宙斯像、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

11、神庙、十二铜表法、“儒略历”关系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其继承者,两者构成了欧洲地中海文明。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2.建筑艺术(1)希腊:特点是廊柱;体现在神庙建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3.公历的缘起: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一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基督教的兴

12、起:1、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创立者是犹太人。2、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二.法兰克王国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蛮族王国”。2、建国:481年,克洛维建立了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3、统治:(1)皈依基督教: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2)土地分封: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4、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三.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

13、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2、关系: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封君封臣关系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具有契约性。4、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5、封君封臣制度的地位: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四、查理曼帝国(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

14、西欧最大的王国。(3)统治: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向教会贡献“什一税”。(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查理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第8课西欧庄园一、庄园的概况1、含义: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2、来源:来源于封君封臣制度,接受封地的大小封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庄园,方便管理自己的土地。小贵族

15、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往往又十几个庄园。3、发展过程: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农村)各地,14、15世纪庄园逐渐瓦解。4、居民: 领主:庄园所有土地的主人。 管家:帮助领主管理庄园; 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乏自由的农奴。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农奴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也有一定财产,但可以被领主买卖,缺乏自由。5、土地类型:(1) 庄园内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

16、的自营地。(2) 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共用地”;二、庄园法庭1、权利:有司法权,只涉及庄园内司法事务。2、特点:形式简单。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3、法官: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5、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6、作用:(1)庄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2)维护了领主的利益(3)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保护佃农的利益。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城市出现:10世纪,西欧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17、3)城市的地位:西欧的城市是国家的商业中心。 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集散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4)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拜托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二、大学的兴起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兴起了。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发展:大学获得自治权: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

18、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4.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称为“七艺”),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大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5.大学兴起的意义:为西欧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基础。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首都是拜占庭,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一.查士丁尼及罗马民法大全1、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背景:(1)国力强盛:拜占庭帝国地跨三洲,囊括东欧的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经济活跃,社会稳定。(2)版图扩大: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2、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