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保护环境在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但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它却是唯一的。我们在享受地球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用心去呵护这颗美丽的星球。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像山野老农那样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像三黑那样珍惜和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请珍爱我们的家园吧,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本单元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永恒的主题。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依托文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底,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描绘了或雄伟,或明媚,或清新的自然景观,在自然之美中融入了诗人特别的情感。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2课时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3、的意识;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说明文的特点。2课时青山不老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课题的作用。1课时三黑和土地诗歌表现了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感受三黑的形象,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1课时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就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问题的看法。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的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1课时习作学写倡
4、议书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倡议的内容要写清楚、有条理。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概括段落的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信息;了解古代文化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课时词句段运用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学会提炼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日积月累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18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
5、“”。1.会写“涯、莺”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其一)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教师播放朗读
6、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着重正音:九曲()浪淘风簸()南朝()净无苔()畦()绕()闼()着重辨形:“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4)齐读,读出节奏。朗读示例: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7、烟雨中。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2.教师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3.板书:浪淘沙。(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
8、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其一)。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预设一:“九曲”“万里沙”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给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
9、(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预设二:“浪淘风簸”明确:“淘”指水流冲刷,淘洗;“簸”指颠动摇荡。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和河水的汹涌澎湃。预设三:“自天涯”思考:“自”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自己;自然,当然;从;由。第三种释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预设四:“牵牛织女”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
10、座名。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回答。)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句诗。(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思考:品评“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生:不能。“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效果。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
11、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提示:男耕女织、互敬互爱。(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交流示例:生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景。生2:我喜欢第二句。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3:我喜欢最后两句。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银河,银河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2.拓展阅读。朗读浪
12、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预设: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出恰当的气氛。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进行小评比,看哪位学生读得最好。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3.延伸拓展,丰富积累。(1)课外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名诗,读一读,背一背。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
13、点展现出来的。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2.自然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江南春。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2)简介作者。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14、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画面。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3)检查学习效果。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
15、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
16、心情还是愉悦的吗?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
17、忧。(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1)欣赏谱曲的江南春。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初读
18、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古诗,明意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接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2.知作者,解诗题,明背景。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
19、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4.再读诗歌,明意悟情。(1)教师复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师: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
20、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2)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B.本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
21、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继续引导: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出作者愉快的心情。(指名朗读。)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
22、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5.熟读诗歌,感悟诗韵。(1)指名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
23、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许多学生能把学过的诗歌背得滚瓜烂熟,就像唱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但是如果让他们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却很少有学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种古诗词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甚至说没有意义。因为学生并没有领悟诗歌的情感,过不了多久,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就没有达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记住诗歌,同时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教学是重要的一步。因此,我在进行本课的诗歌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1.范读诗歌,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我用优美的
24、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2.创设情境,感受诗美。在这个环节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人的心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语调、停顿的变化,读出美感来。如朗读浪淘沙,前两句要读出豪情,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3.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在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如引导学生讨论“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上”字,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护”“绕”“排”“送”等字。二、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如学习浪淘沙(其一)时,我让学生看了九曲黄河的俯瞰图;教授江南春时,我
25、给学生出示了江南的春景图,还引导学生为诗歌配图。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想象画面,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在描述想象画面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三、用美的意境唤起学生的美感。诗歌中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或表演艺术中的形象,只能借助语言做媒介,由学生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时,我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诗意,让学生闭目冥想,从而感受到景色之美,而在这美景之中又蕴含着庭院主人的高洁品质。古诗中的“美”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悦耳再到悦心,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保
26、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
27、常识。阅读理解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一段话的主要观点。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口头表达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书面表达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实践活动能从公交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需要选出最佳乘车方案。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
28、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涯”字。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同学们
29、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4.学生齐读课题。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现存诗800余首。【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
30、,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课件出示:曲:q q 九曲黄河万里沙(q)簸:b b 浪淘风簸自天涯(b)(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学生练读。(3)指名读,齐读。3.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
31、汇报、交流不懂之处。(3)疏通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气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指名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提问:“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3)教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
32、呢!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交流。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啊!(4)指导朗读。教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指名读,齐读。(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板书:气势雄伟)“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2)引导: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补充
33、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5)指导朗读。指名读。教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
34、,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说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方法,积累古诗1.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预设:直接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学生
35、默写。4.拓展阅读。(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课件出示: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提问: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点拨: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精准落地。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交流平台的教学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第2课时【课时目标】“莺”字。2.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教学过程】板块一 赏景读诗,导入诗题1.赏图入境:课件出示伴
36、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2.联想诗句: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3.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4.导入诗题: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5.理解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6.了解诗人
37、。课件出示: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设计意图】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欣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教师指名读。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把这些
38、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3.学生交流。预设:(1)景物: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相机指导写“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稳定。(2)诗的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设计意图】由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法迁移能力。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1.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老师读诗歌,
39、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交流反馈。(1)预设: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声色美。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质疑:诗人能看见“千里”之外的景物吗?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鸟鸣吗?明确:“千里”是虚指,它是一个虚数,表示看上去很远。引导理解:莺在哪儿啼?“绿映红”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千里”稍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指名读,齐读)(2)预设:读“水村山郭酒旗风”,想象其动态美。(指名读诗句)引导想象:“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都在动)指导朗读:莺
40、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指名读,齐读)(3)预设:读“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象朦胧美。指名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引导想象: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发思考: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明确:这也是一个虚数,它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很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补充资料。(指名读)课件出示: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寺庙,据南史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即今南京)附近,就建有寺庙500余座,香火很盛。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
41、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朦胧之美。所以在读这句诗时声音可以舒缓些,轻柔些。(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中的声与色、动与静、虚与实,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适时补充南朝的相关资料,增加课堂的厚重之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回归整体,感悟诗情1.小组讨论: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预设: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神往。2.熟读古诗,背诵古诗。(1)指导朗读:读出地域的辽阔,读出景色的明丽,读出色彩的斑斓,读出烟雨迷蒙的美感。(2)教师引读,男
42、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布置作业:课后查找有关春天的诗句,背一背。【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古诗表达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揣摩诗人写诗的意图,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直至熟读成诵,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江南春第3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之美。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读诗导入,理解诗题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古诗。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题
43、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谈话: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叫“题壁诗”。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提示学生读准节奏:书/湖阴先生壁)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谁?(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等。【设计意图】
44、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导入诗题,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根据题壁诗的特点,读准停顿,借助注释,理解诗题,为读懂诗意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1)提示字音:“畦”读q,“闼”读t。(2)理解字义。提问:“畦”“排闼”各是什么意思?指名读注释。出示插图,指名学生指出“畦”“排闼”在图中的位置。3.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4.感知诗意: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预设: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
45、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图片,读准字音。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首诗中来,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感知诗的大意。板块三 想象画面,发现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3.品读第一、二句。(1)点拨:“长”是指经常、常常;“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2)提问:湖阴先生的院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从庭院的清洁幽雅,能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4.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三、四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学生交流。预设:对仗的运用。a.对对子:“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b.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明确:上下句一一对应。c.学生说类似诗句。想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恋爱补偿协议书8篇
- 安全法定培训课件
- 安全法制教育培训课件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市场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供需关系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
- 安全法人培训课件
- 2025-2030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选型对比与运营成本优化策略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框架设计报告
- 灭火器培训课件
- 口令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 PRO-3M-教材教学课件
- 护理重点专科评审解读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题目含答案
- 内科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承诺及保障措施
- 牛顿课件教学课件
- 2025民乐辅警考试真题
- 2025年吉林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综治中心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生物石脑油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动态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