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学习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2、调动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关于作者:巴金,原名

2、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预习自测重点字词: 旸谷( ) 撮( ) 皓月( ) 姮娥( ) 轰轰烈烈: 撮: 皓月: 露台: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

3、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把两文贯通起来,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2、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质疑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日一文,作者引用了哪两个故事?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3、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们。这与太阳有关系吗?谈谈你的看法。4、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

4、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5、在月一文中,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找出具体的句子来朗读。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6、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7、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8、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9、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

5、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10、重点句子分析(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主题归纳: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

6、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写作特色:1、日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在一起。既成功地塑造了“飞蛾”亦即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美学理想。运用象征手法,使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2、月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语言,寓情于景,写出了月光下别具一格的感受,从“冷”中感受到“热”,借姮娥奔月来写自己的理想追求。作者批评月光是一种“死的光”,反

7、衬出自己对光和热的渴求。当堂检测1、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_,原名_,字_,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分别为_ ;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 。2、掌握下列字形并给加粗字注音:旸谷_ 姮娥_ 皓月_ 浸_ 3、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日:_,_。月:_,_。4、课外语段阅读。繁星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

8、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

9、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927年1月(1)文中共有几处描写星星的句子?(2)第二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都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3)第四节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成“闭上”好不好,为什么?试说出理由。(推敲词语)(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b.课

10、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c.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菜园海上舱面。d.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5)“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看繁星的感受中,都写到了“母亲的怀里”,这两个“母亲”蕴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词语的语境义)6、在一般人的眼中,繁星是静止的,无生命的,而作者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繁星?请说出你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感情是关键)课后反

11、思课后训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第八课参考答案预习自测 旸谷(yáng) 撮(cu) 皓月(hào) 姮娥(héng)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撮:量词。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 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光和热。2、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3、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4、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

12、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5、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的确,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1)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

13、2)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

14、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7、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8、日和月都是在世纪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9、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

15、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10、(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2)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3)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

16、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4)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当堂检测1、龙·虎·狗 巴金 李尧棠 芾甘 家 春 秋 雾 雨 电2、yáng héng hào jìn3、答案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4、(1)四处。(a)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b)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c)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2)因为当时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