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 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 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 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 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 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

2、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 “袅 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 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 一词早在先秦 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 代“杨” “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

3、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 “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 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 士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 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兼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 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 “柳絮”又常被诗人 们借以言“愁”。冯

4、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 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 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 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 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 征。唐代刘杳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 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

5、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 表达。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 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 留“谐音, 丝”与 思谐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 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 史轨迹。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 的文化气息。D.文

6、中引用许浑 兼葭杨柳似汀州 ”诗句,意在证明 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 妥之处。B.隋炀帝 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 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 不无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材料一 2684亿元! 11月12日零时,这个

7、巨大的数字出现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 园区天猫“双11”媒体中心的数据大屏上。16时31分12秒,成交额超过 2135亿元,已超过 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在京东,“超越”同样是关键词。11日14时37分,“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 1794亿元,超过 2018年同期。在苏宁,1分钟,苏宁家电数码类产品销售破10亿元。截至11日12时,苏宁易购线上订单总量同比增长86% 。“双11”电商大促展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也显示着消费升级的强大动力。随着人、货、场关系的重构,强劲的新消费浪潮扑面而来。(经济日报)材料二 “双11”电商大促,是对消费互联网包括物流、支付乃至供应链、生

8、产 制造、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一年一度的大考,每一年的峰值成为下一年的常态,新技术不仅成为数字经济推陈出新的“土壤”,也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支点。物流是其中最鲜明的写照,“今年截至 11日下午4时33分,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已经突破了10亿。”菜鸟网络总裁万霖表示,应对物流“大考”,堆资源早已过时,现在的核心是如何利用数字化让整个物流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升级。在云集华中智能仓,80余台智能化仓储机器人为“双11”提供服务,它们依靠二维码视觉+惯性导航,自如地穿行在仓库中工作,比人工拣选效率提升两倍。在菜 鸟,新的物联网设备帮助快递仓里的库工们“鸟枪换炮”,在单量翻倍的情况下,出 库时效

9、可以缩短 1.5天。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这样评价:“千亿订单和流量洪峰背后体现的是高度复杂又协调的操作系统,“双11”电商大促展现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产业支撑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基础。(经济日报一中国经济网)材料三 消费者想买什么,企业就造什么,两者高效对接,催生出海量商机,推 动中国制造不断创新升级。有趣的创意产品、有料的高科技新品、有品的个性定制纷 纷涌现,成就一片生机勃勃的市场蓝海。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商经济,正在日益促使新 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满足海量消费需求,需要完善的产业能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激发出更

10、大的内需空间。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百姓满足消费需求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双11”走过11年,中国市场也在不断进化,消费与供给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经 济过程,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线上 消费与现实生产连通,进而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高品质消 费需求。数字化变革,让供需对接的效率极大提升。科技应用创新,为构建中国内需驱动型经济赋能。 科技赋能消费的优势在中国日益凸显。今年的天猫“双11”订单峰值超54万笔/秒,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云操作系统,成功支撑了这一全球最大规模的流

11、量 洪峰。“物流天眼”,移动闪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防伪溯源等创新应用,让交 易更加便利和安全。未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型零售,智能 消费、绿色消费都将成为新趋势,助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从两端施力,拉动消费,优化供给,不断激发消费潜能;从中间施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让供需对接更加便利精准“双 11”所折射的,是中国内需为经济带来 的澎湃动力,体现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深刻转型,彰显出中国市 场的蓬勃生机和中国人驾驭发展的智慧与创新。(新华国际时评)4、下列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双11”当天,天猫、京东、苏宁的销售额都

12、超越了2018年 双11”全天成交额。B. 双11”电商大促展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也显示着消费升级的强大动 力。C.中国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双11”电商大促展现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产业支撑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的基础。D.消费者想买什么,企业就造什么,而满足消费者的海量消费需求,则需要完善的 产业能力支撑。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一系列数字表明,今年的 双11”当天,各大电商的成交额再创新高,展 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B.材料二说明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成为数字经济推陈出新的土壤”,也成为释放内需 潜力的支点。C.材料三

13、表明消费和供给只有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 数据分析,才能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D.双11”所折射的是中国内需为经济带来的澎湃动力,体现出中国从 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深刻转型,彰显出中国市场的蓬勃生机和中国人驾驭发展的智慧与创新。6、请结合材料分析,满足消费者的海量消费需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 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 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14、"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 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 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 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 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

15、希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 个月,昼夜守着我, 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直留神呀! ”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 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 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 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 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 登门采

16、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 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 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有一年,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却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 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

17、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 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 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 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 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 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

18、 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 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 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 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 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母亲为了治愈 我”的腿持一种 知其不可

19、为而为之 ”的心态,希冀万一的可能出现。8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这一句表明老太太们从不提及母亲,从不提”是因为怕 我”伤心,这次 提”是因为她们担心我忘了母亲。C.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这两句写 我”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中,独自咀嚼悲伤,品尝回忆中的母亲的一点一滴的爱。D.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借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表现情感的牵念,母爱的深远,虽物是人非,母爱却恒在。8.同样是谈到 我”在作文竞赛中得第一的事,为什么母亲两次的反应完全不同? (6分)9.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含欢树”?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分)4小题,25分)1013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 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 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缥继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骏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 越石父请绝。晏子恨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缥继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缥细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

21、 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 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 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 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 大夫。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 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 /相齐国/名

22、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B.晏子长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C.晏子长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 /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1 .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主以下的最tWj爵号。 B.缥细,缥”是捆人的绳子,细”是捆着或系着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C.太史,古代把家臣或小官的职位加一个太”字表示国家的

23、大臣,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撰史。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左丘明撰左传时首创,一般用以记述帝 皇以外的人物事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晏婴 节俭力行”危言危行:在齐国受到尊重,他辅佐齐灵公、庄公、景 公三代,名显于诸侯。B.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在沼泽中解救出他,然而越石父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绝 交,晏子感到很惊讶。C.文章选取晏子以囚犯为知己和以车夫为贤能两件事,写其知人和谦逊,表现齐国 名相晏婴的风范和品质。D.结尾为论赞,作者赞美了晏子成礼而去、犯颜直谏的品行,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 情,寄寓了无限的感慨。13 .把下列句子翻

24、译成现代汉语。(16分)(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课内翻译:(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江头五咏丁香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注:兰麝:she,指兰与麝香,是名贵的香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丁香外形,体形纤小柔弱,参差错落,倚靠枝头,惹人喜爱。B.颔联细笔描绘

25、丁香花叶,叶带浮毛,花朵扶疏,色泽淡雅,圣洁美丽。C.颈联写丁香处境,深栽在书房背后,靠近幽居之士,显得寂寞而凄清。D.本诗描写细腻,让人对雨巷中提到的丁香之美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15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样写丁香,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2)在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3)在沁园春 水沙中,词人用 二"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

26、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4)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 与诗意融合,更能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 ,“垂直森林”的建筑

27、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令参观者心情放松,对搜查人体奥秘不仅充满了兴趣,更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相辅相成熏陶水火小容精巧B.相得益彰陶冶水火小容不目天C.相得益彰熏陶格格不入不目天D.相辅相成陶冶格格不入精巧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术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B.技术不应是坚硬的存在,而应是一种艺术C.技术和艺术二

28、者相结合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D.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B.不仅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更解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C.解脱了不仅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D.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20.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一天瑞雪遍地笙歌中天皓月万户春灯明世界 报元夜 乐团圆 兆丰年元宵节:上联下

29、联 中秋节:上联下联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由于论语的内容以为主,而说话人言谈往往有特定的对象、语境,所以。如在谈到什么是 孝”时,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等人,就有不同的回答。但总的精神并没有矛盾,只是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阅读论语,不 仅要注意孔子说了些什么,。22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具有表音表意特征,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古文字及字义,参考示例,描述其形体结构与字义。(2分)从:示例:形体结构:一人前行一人后 字义:后人跟随前人走旦:形体结构:字义:

30、23、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3分)事实上,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 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 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思路点拨 A. “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

31、代表性的一个”B. “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 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2 .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 展轨迹也不明显。3 .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思路点拨逻辑关系错误。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4、C (“双11”电商大促展现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产业支撑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基础*5、C (消费与

32、供给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经济过程,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线上消费与现实生产连通,进而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只有才能”以偏概全*6、需要完善的产业能力支撑,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进行数字化变革,让供需对接的效率极大提升; 需要创新科技应用,为构建中国内需驱动型经济赋能; 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让智能化技术推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B( “老太太们从不提及母亲”应为“老太太们很少提及母亲”,从“又”字可以看 出来。)8 .(6 分)对于年少的急切期待表扬

33、的“我”来说,母亲一瓢冷水可以让“我”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 (2分)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我”来说,母亲旧话重提,这是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彳#生的尊严和勇气。(2分)对同一件事,一抑一扬之间,反映了母亲的用心良苦。(2分)9 .(6 分)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 的写照。合欢树是情感的载体,既寄托母子合欢的情感,又寄托了作者对母亲依恋, 思念,感激,愧疚。合欢树象征了母爱,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合欢树折射作者对命运对生命的叹渭与感悟。人生或许并不完美,而生命 总会因因相陈而生机蓬勃。合欢树承载了多方情感与期待,象征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好,也表达了作 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念。(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4分)(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