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1页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2页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3页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4页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语文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

2、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组图片,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二)课文学习3、同学们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生一:介绍1.2:同学们,在

3、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座落在建于路易十四年代,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看!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宫更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师问: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刚才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方位、艺术价值外部:建筑时间、面积、特色)4、师: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生二,介绍3。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这里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已有17、1

4、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这里还陈放着来自。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400多块镜片组成。我们一块儿看镜廊拱形天花板。板上是。我们漫步在仿佛。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点缀景物也充满着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师问1: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板书:内部:陈设装潢(镜廊)师问2: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师问3: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5、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

5、我们去游览。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生三4: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这座花园风格独特。园内。站在这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近处。师问: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空间顺序:远近)(三)1、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板书:历史轶事)指名朗读问: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历史轶事呢?(讨论)(归纳:点到趣味性即可)2、文中的6、7介绍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67(板书:今昔地位举例子作比较)三、研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板书,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

6、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分析: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这种“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2、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写法。(结合说明方法)(1)、第一段交代了

7、凡尔赛宫的,并用了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的方法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和两大部分。(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4)、第三段用了和和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5)、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五、课外语文活动(创造性阅读)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面对这一切,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思绪万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那份不平静写出来

8、吧!语文教案 篇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全文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第36段),分

9、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三、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明确: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四、学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明确: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

10、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小结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犹豫、斑斓、颟顸、渊薮、情愫、侥幸、惆怅二、学习第三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几

11、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这一部分分三层。第一层(第78段):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第二层(第911段):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第9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10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也形成了正反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1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那种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现象。第三层(第1213段):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这一层是对第三部分的小结。三、学习第四部分思考: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讨论、

12、交流。明确: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四、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板: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五、探究活动1、文章中说

13、: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明确: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六、小结这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14、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的】: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插图,理解诗意,初步体会长大的意义,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长。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个生字。4、背诵课文。【教具】:多媒体制作【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提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吗?【本课教学时间大约在十二月中旬,课件出示:日历(每日一页)】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数一数(20xx年

15、12月24日、20xx年12月25日20xx年12月31日)应该怎么说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引出新年,大家都长大了一岁)(课件:我长大了一岁)(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就有意识的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溶入课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二、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借助拼音,同桌合作学习生字,会正确拼读生字:找出老朋友,学拼新朋友,不懂的作记号,请教同桌或老师。同桌互读,互评,以自己的方式表扬对方。(点评:评价不再是老师的权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能力。)2、(课件:根据三幅插图制作

16、成的动画片)观看动画片,自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点评: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运用你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3、小组合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视小组的互评)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一)读读课文,看看插图,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讨论:读了丁丁的诗歌,你知道了什么?(通过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丁丁长大了一岁后,有哪些进步?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你们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点评:这一

17、过程,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二)读一读,想一想,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教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子向学生提问,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哪些毛病?(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大的意义)(三)感情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师:长大了一岁,丁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心情如何呢?(高兴、开心)你们平时遇到高兴、开心的.事情时,是怎样的呢?表现给同学看看。你能不能这样高兴、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全班读)(点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进行语言积累。)(四)指导背诵,内化积累1、观

18、看动画片,自由尝试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小节:2、指名背:3、加上动作,进行配乐表演。(点评:熟读成诵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并使之内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机淀语感经验。再加上音乐渲染,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四、想一想,议一议:你进步了吗?师:丁丁在这一年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那你自己是不是也进步啦?1、想一想:自己有那些进步?2、议一议:班级哪些同学有哪些进步?3、夸一夸。(点评:学会评价、欣赏别人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精神。深化学生对长大的理解,能为自己、

19、他人的成长惊喜、高兴,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五、自编诗歌,展示自我:(例如:小花猫,小花猫,看见我不要乱跑。再也不拔你的小胡须了,我长大了一岁。)(点评: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学着创编诗歌,这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六、小组合作,练习写字:1、自学泪;2、同一学习小组研究讨论:这八个字每个字都有几笔?这些笔画是怎样搭在一起的?笔顺是什么?3、比较学、长、要、看、爸、眼几个字的撇哪个长哪个短?哪个斜?哪个平?要上面的西上面的西怎么变形?4、师范写、5、学生练习。(点评:写字教学是

20、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总评】:本设计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始终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过程。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而为师的在一边旁敲侧击。实实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效地保护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1、能随文认识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

21、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体会本文与猫相比,不同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回顾课文猫,导入新课。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3、检查预习,正音: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可恶、一撮儿毛(回忆旧知,为感知写作手法的差异埋下伏笔。)二、理清脉络,尝试分段1、找一找: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2、评议。(从作者的情感主线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感知写作线索。)三、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母鸡令人讨厌?找到重点词、句划下

22、来,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试用12个词概括原因。第一段:抓“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无病呻吟。(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第二段:抓 “忠厚”、“趁其不备”等词,概括:欺软怕硬、暗箭伤人第三段:抓“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自大、爱炫耀。(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教师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深理解。分层要求,兼顾差异。)随机理解句子:“母鸡下蛋的时候可爱叫了,就是聋(lng)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照样子说一说:这道题太简单了,_去少年宫的路我太熟了,_(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夸张手法的生动幽默。仿照句子说话,

23、进行迁移创造。)四、自主探究,围绕主题研读课文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出示:它负责、慈(c)爱、勇敢、辛(xn)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三句话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意义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敏锐度,也为学生解读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提供了依托。)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划词句,说说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

24、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引导学生紧密围绕主题研究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教师协助,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4、感情朗读48段:体会母爱改变了母鸡,深入理解中心句。5、“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研究“不敢”,读出敬意。(自主研究、讨论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带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读,提升情感体验。)五、体会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1、

25、引导理解作者对猫和母鸡情感的不同,造成写法的差异。对比优缺点能更突出转变的不易。(抓住情感线,大致感受写作手法的差异。)2、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感兴趣的试完成三星题:改写课文第一段,写出“喜欢”的情感。(机动,视课堂时间,可安排回家完成。)【板书设计】无病呻吟 勇敢欺软怕硬 母爱 负责拼命炫耀 慈爱辛苦语文教案 篇5教材分析: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文。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很难出现,更难为人们所见。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的。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这是一片自读课文,如果学生了解了山市这

26、种现象,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和自己手头的资料自己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分小组讨论,互相沟通,最后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叙事线索。2、积累文言词语。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仪器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查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2、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行解决

27、生字,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第一课时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导人。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引出海市蜃楼: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区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山市,蒲松龄用他的笔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奇妙。(问:蒲松龄是什么人呢?)请同学来介绍作家作品,教师作适当补充: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

28、,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同学一起纠正,然后大家齐读。2、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停顿、读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齐读,读出感情和气势。5、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什么?疏通文意小组讨论交流,共同翻译课文,划出难懂的字词句。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提问,请老师讲解不懂的词语。2、老师提问重

29、点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学生回答:然:可是恒:常常同仁:友人孤:独。青冥:青天、天空。冥:深远。顾:看念:心想近中:附近无何:不一会儿甍:屋檐。始:才。悟:明白,醒悟。高垣:高强。睥睨:城墙上呈现凹凸性的矮墙。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特殊句式判断句: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省略句: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3、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一部分,师生共同纠正。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来当小老师。由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做老师,由学生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作为学生,随时以提问题的方式加以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把握。没有完成的内容可以放到下一节课。)1、重点字词:若

30、:像历历:清楚地莽莽然:形容挂起的尘土迷茫无边。依稀:隐隐约约,模糊不清。既而:一会儿定:安定,停息。乌有:没有。乌通无。霄汉:云霄与天河。窗扉:窗户。洞开:大开。指数:用手指指点着数。裁:通才。只:仅。黯然缥缈:昏暗的分不清楚。屑屑:忙碌的样子。凭:靠着。状:姿态。逾:超过舍:房屋倏忽:突然人间:人家、住户市肆:集市。2、特殊句式倒装句: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楼五架词类活用: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3、一词多义然:可是(然数年恒不见)的样子(尘气莽莽然)数:几(见宫殿数十所)点数(层层指数,楼逾高。)4、指名请同学翻译,大家

31、共同订正。5、指导朗读。作业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第二课时导入偶见山市奇观,引人惊异。请你概述山市出现的情况。(复述学过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提问上节课学过的重点的字词句。探究思考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忽见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从中可以看出山市的变化是怎样的?(快)2、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3、这是谁看到的?孙公子禹年以及同人。请找出目击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惊疑悟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