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皖江名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 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科的创立,至今尚不到百年。进入20世纪初期。无论是对于中国哲学文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方法的探索,还是基于传统的现代转化而尝试构建中国哲学体系,均取得一定进展,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哲学学科最初的建立,可以说是学习和依傍的产物。一方面,它所
2、研究的材料和对建文中国的:另一方面。它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框架主要是外来的。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延续着,只不过问题意识和思想框架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进一步丰富了国人对世界的理解,对传统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一个活跃时期。比如,冯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描述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又如,汤一介思考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试图构造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等等。在通史之外,无论是断代史还是学派和人物的研究都向纵深发展。以出土文献为代表的新材料发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带动了人文学科内部的知识互动。这一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日益形成中国哲学主体
3、性自觉。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体现在更加重视中国思想文化的固有格局,而不是依赖西方的哲学定义或者既定的思想框架来择取材料、肢解原有的知识体系。经学传统重新被关注就是一个例子。冯友兰晚年特别强调,要重视周易哲学研究。其弟子朱伯昆所著的易学哲学史,不仅系统梳理了易学中的哲学问题,而且确立了传统经学在中国哲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后来的学者除继续探索易学哲学之外,还进一步讨论诗书春秋等的哲学思想,丰富了对中国哲学的整体理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自觉,还体现在更加注重对中国哲学独特价值和普遍意义的发掘。21世纪之初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是对中国思想传统内在价值的一次系统反思,也是对长期简单以西方哲
4、学框架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的系统反思。经过此次讨论,中国哲学研究者增强了对哲学多样性的认知,认识到不应把欧洲哲学或者美国哲学看作哲学的唯一形态。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更加自觉地关注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和普遍意义。当然,这不等于不去寻求与外部世界的会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更加急迫。新时代构建中国哲学学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传统,更加平和地处理与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世界的对话,更加从容地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和世界的会通中
5、确立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继承和借鉴、知识和话语创新来呈现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已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王博增强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2019年7月8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入20世纪初,中国哲学学科多个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为新中国成立后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 在建立初期,中国哲学学科所研究的材料和对象是中国的.但它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框架却是外来的。c. 断代史及学派和人物研究的发展推动以出土文献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发现和人文学科内部的的,知识互动。d. 更加重视本国思想文化固有格局,摒弃西方哲学定义或既定思想框架,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
6、自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站在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史的高度,分析了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的形成原因。b. 文章以冯契和汤一介为例论证了中国哲学学科最初的建立是学习和依傍的产物。c. 文章在阐述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的具体表现时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d. 文章不仅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还揭示了具体的构建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一个活跃时期,与国人对世界的理解更丰富、对传统的态度产生变化有关。b. 冯友兰晚年重视周易哲学研究,其弟子朱伯邕撰写易学哲学史,这些都证明了经学传统重新被关注。c. 自觉关
7、注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和普遍意义,不是与外部世界隔绝,而是不把西方哲学看作哲学的唯一形态。d.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只要客观理性地认识传统,加强与世界的对话,就能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学科。【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曲解文意,“它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框架却是外来的”不正确。原文是“主要是外来的”,该项说是“却是外来的”。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在通史之外,无论是断代
8、史还是学派和人物的研究都向纵深发展。以出土文献为代表的新材料发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带动了人文学科内部的知识互动。”所以正确表述为:应是“以出土文献为代表的新材料发现”,推动了断代史及学派和人物研究“向纵深发展”,“带动了人文学科内部的知识互动”。d项,“摈弃西方哲学定义或既定思想框架”不正确。原文,“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体现在更加重视中国思想文化的固有格局,而不是依赖西方的哲学定义或者既定的思想框架来择取材料、肢解原有的知识体系。”所以原文说的是“而不是依赖”,选项说成“摈弃”。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9、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以冯契和汤一介为例,论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传统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一个活跃时期”。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只要客观理性地认识传统,加强与世界的对话,就能”,充分条件不成立。原文只是说“新时代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
10、求更加急迫一方面,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传统,更加平和地处理与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世界的对话,更加从容地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和世界的会通中确立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悬”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11、,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可以说,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时,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徘徊不前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毋庸置疑,在数字经济这一领域,中
12、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经上海社科院研究分析,预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而美国则会保持在6%左右。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场始于信息科技革命的时代变革正在从技术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成为重塑经济模式、社会治理模式甚至国际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力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早已不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理论模型,而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和共享设备。以电子商务为例,10年前,中国的零售电商交易额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已经超过40%;目前中国的零售电商交易额已经超过法、德、日、英、美五
13、国的总和。(摘编自王法治发展数字经济,中国不止步)材料二:(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统计局)材料三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有待克服的障碍、有待消除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有待各方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重。数字鸿沟既包括基础设施接入层面的鸿沟,也包括数字素养方面的鸿沟。在接入方面,至今全球仍有40亿人不能上网,很多国家也制定了各自的普遍服务计划,但短期内仍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字素养方面,各国普遍存在数字技能不足的情况。欧盟2014年的统计表明,高达47%的欧盟人口缺乏足够的“数字能力”,成为欧洲数字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相对于欧洲,发展中国家数字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各国
14、急需加强数字素养教育。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高危漏洞数量有增无减,网络攻击越演越烈,关键基础设施面临严重威胁,金融领域、能源行业成为重灾区。据互联网监控公司arbornetworks的数据,2011年至2014年短短三年内,全球ddos攻击量增加了30倍以上。一项研究估计,每年各种网络犯罪、攻击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安全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数字经济进展。数据是教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数据的极大丰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洪灾泛滥”的现象,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挑战。例如,在数据产权方面,数据所有者、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如何确定?在知识产权方面,一
15、些国家致力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但也有不少国家和研究机构认为,技术的变革已经打破了传统知识产权的界限,原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已与数字经济发展脱钩,造就了一个由专利流氓和专利持有人构成的寄生系统,阻碍了创新。目前,知识产权的调整仍在缓慢进行中。又如,在用户隐私保护、“被遗忘权”等方面,各国也未达成共识,这些问题导致目前各国数字经济监管政策千差万别,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冲突不时出现。相关法律建设的滞后对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摘编自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崛起:未来全球发展的新主线)4. 下列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显著,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已走在世
16、界前列。b. 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其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c.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预计在15%左右,大大领先于美国。d. 2016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的规模占gdp比重接近三分之一。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由信息科技革命引发的时代变革正从技术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重塑经济模式、社会治理模式,改变国际竞争格局。b. 2003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始终高于同期gdp增速: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超过20%,高于同期gdp增速约10个百分点。c. 我国数字经济虽然近年来
17、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各方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健康而稳定地发展。d. 无论是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是在用户隐私保护、“被遗忘权”等方面,世界各国都未达成共识,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停滞不前。6. 根据材料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4. d 5. d 6. 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努力跨越数字鸿沟;提升防范能力,打击网络犯罪,确保数字安全;明确权责,加强沟通,完善法律法规。【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
18、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d项,“接近三分之一”错误,读材料二可知,2018年的规模占gdp比重超过34%,所以是超过三分之一,而不是“接近三分之一”。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错解文意,“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停滞不前”不正确,原文说“目前,知识产权的调整仍在缓慢进行中”。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
19、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首先要阅读材料三,了解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有待克服的障碍、有待消除的不良影响,这对这些问题各方要采取措施,才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重。数字鸿沟既包括基础设施接入层面的鸿沟,也包括数字素养方面的鸿沟”概括为: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努力跨越数字鸿沟。“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高危漏洞数量有增无减,网络攻击越演越烈,关键基础设施面临严重威胁,金融领域、能源
20、行业成为重灾区”“安全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数字经济进展”概括为:提升防范能力,打击网络犯罪,确保数字安全。“数据是教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数据的极大丰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洪灾泛滥”的现,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挑战。例如,在数据产权方面,数据所有者、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如何确定”“一些国家致力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但也有不少国家和研究机构认为,技术的变革已经打破了传统知识产权的界限,原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已与数字经济发展脱钩,造就了一个由专利流氓和专利持有人构成的寄生系统,阻碍了创新”“在用户隐私保护、被遗忘权等方面,各国也未达成共识,这些问题导致目前各国数字经济监管政策千差万别,传
21、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冲突不时出现。相关法律建设的滞后对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概括为:明确权责,加强沟通,完善法律法规。据此分析,本题从以上三个方面分点回答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
22、。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钓者逸云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岸。寂静无声,像画。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
23、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他觉得可以坐坐。钓者旁边有石凳。石凳有些热乎。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但这里他并不陌生。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是为钓者准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那里水是动的。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他们神采飞扬,
24、一边瞅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也有围观的。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太阳很耀眼。阳光无私覆盖大地。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曾经
25、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他摇摇头。这时他发现了那几个钓者。他坐在钓者旁边的石凳上。钓者似乎没有注意他,只是眯眼瞄着湖面的浮子,像做梦。远处的亭台倒映在湖面,像揉皱的画布,变换着风云。他脑子里一时涌来许多形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天苍苍,野茫茫,独钓寒江;花白胡子,器宇轩昂,心不在焉,直钩垂钓风云在他眼前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这时,钓者前面的浮子剧烈地抖动起来。钓者眉毛一挑,眼光一闪,手腕突然一抖,却什么也没有。钓者没有显出丝毫的失望,一切都像很正常。接着从饵料盒里重新上饵,抛竿,压水,浮子又稳稳当当垂直竖立在钓点。钓者的神态又恢复了刚才的样子,像睡着了。他
26、记得有次他举过钓鱼的例子。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譬如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鸳。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那天,掌声很热烈、很真诚。他眼角湿漉漉的。有鱼咬钩了。钓者眼光一闪,持钩的右手向前一推,鱼贴着水面带着“刷刷”的声音来到他面前。只见他左手拿出抄网,将鱼收入网中。一条鲫鱼,腹部肥嘟嘟的。钓者拿在手中,像看一个婴儿。鱼在他手里扭动,似乎不太情愿。钓者把鱼放进身边的水桶。桶红色,崭新。重新上饵,抛竿。一切又恢复宁静。他扭头看远处那几个钓者,一样有条不紊,悄无声息。
27、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像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没了。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钓者起身,收拾钓具。他想,钓者收获应该不少。钓者俯身看看水桶,面露微笑。继而转身,桶中所有尽倾,湖中湖面泛起一片细密水泡,有小鱼跃起。水纹不断地荡漾,交织。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也退了?”他笑了笑。“来钓鱼吧!”钓者笑着向他伸过手来。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选自金山2019年第7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轻人在桥边流动的水中钓鱼时神采飞扬、大声说话的样子,与老年钓者隐身湖岸、安静专注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28、,生动地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b. 平日里“他”是在晚饭后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这天却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就是因为“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即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c. 小说语言简练而隽永,如描写“他”面对湖面产生的联想时巧妙化用古诗文,典雅优美;“风云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颇富哲理,耐人寻味。d.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借助“他”的视角集中刻画了钓者的形象,从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将这个通达睿智的退休老人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跃然纸上。8. “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29、忐忑不安:看见太阳很耀眼时,他感到忐忑,心里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甚至“害怕遇到人”;空虚落寞:走到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的心空了,心情也“落寞到极点;安定愉悦:看到钓者时,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渐渐充实起来,最终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获得新生。 9. 插叙这段回忆,使小说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更曲折,内容更丰富;交待了人物情绪转变的基础,促使了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助这个例子,表现“他”的志趣情操,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将钓鱼与钓者进行对比,表达对抛却功利、淡泊宁静的崇高精神的追求,有助于凸显小说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30、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对原因的分析不够准确,更因为“他”退休了,“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了。另外,“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理解也较片面。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鉴赏能力。这道题要求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全文,找到描写“他”的语句或段落,根据“他”的言行提取或分析其心理变化。要分点回答,每一个答案点都要先准确答出心理变化,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种心情的表现或原因。本题,“太阳很耀眼。阳光
31、无私覆盖大地”“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概括为:忐忑不安。他看见太阳很耀眼,心里不踏实,心悬着,放不下来,甚至害怕遇到人。“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概括为:空虚落寞。他走到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心空了,心情也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概括为:
32、安定愉悦。他看到钓者时,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渐渐充实起来,最终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获得新生。综上分析,小说中的“他”心理变化过程:忐忑不安空虚落寞安定愉悦。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分析小说的叙述方式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的作用。首先要准确判断出文中“他”举过钓鱼的事情在叙述方式上属于插叙,然后要了解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结合文章分析小说插叙这件事在文中的作用。所以,小说插叙他举过钓鱼的这段回忆,“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骛
33、。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可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交待了人物情绪转变的基础,促使了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表现“他”的志趣情操,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使行文更曲折,内容更丰富。“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可见艺术手法和主题安排方面的作用是:将钓鱼与钓者进行对比,表达对抛却功利、淡泊宁静的崇高精神的追求,有助于凸显小说主题。【点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
34、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
35、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翊人。高祖公略,官洪州都督。晋末,举进士不第,州将刘继勋辟为户曹掾。汉乾佑中。本府节度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旧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历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授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兼监察御史,以祖母老解官归养
36、。未儿,改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并为节度使赵赞所礼。累加朝散大夫兼殿中侍御史,连以家难去职。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即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乾德六年,知果州。上言愿毕襄事,特赐缗钱,许葬毕赴任。开宝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蜀民怀其善政,玺书褒美。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事见陟传。征南唐,命克让知升州行府。升州平,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就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会钱俶、陈洪进来归疆土,以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啸聚为盗,克让在福州,即率其屯兵至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讨平之。四年,徒知广州,俄兼转
37、运市舶使。明年,卒,年六十九。克让少好学,手写经籍,盈于箧笥。历官廉谨干局,所至有声。每视事,自旦至幕,或通夕,断决如流,无有凝滞,当时称为能吏。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选自宋史.杨克让传)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箋疏/皆希闵所为b. 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c. 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历耳辄不
38、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d. 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祖:曾祖父的父亲,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也常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文中为后种意思。b. 都督: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c.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为北宋所灭。词人李煜即为南唐后主。d. 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尚书”。12. 下列对原
39、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克让重情重义,受人称赞。张彦成对他有知遇之恩.病重时还曾上奏举荐,后彦成去世,他因彦成尚未安葬,不忍就职,退居别墅,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b. 杨克让颇有名声,深受器重。太祖本已知道其名,在他入朝觐见时再次称赞了他,并起用他为官。他上书请求办完丧事再赴任,太祖不但同意,还特赐缗钱。c. 杨克让政绩良好,治盗有功。任西川转运副使时,他的善政受到百姓怀念、朝廷褒奖;任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时.他率军从福州往泉州,与他人起平定盗贼。d. 杨克让爱好学习,擅长断决。他少时好学,亲手抄写经书装满箱子。为官视事,从早到晚,有时通宵,裁决事情如同流水般毫无延滞,因而获得“
40、能吏"之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2)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太祖召他上殿,赐给座位并慰问他,将要重用,被侯陟阻止。(2)赵普要上奏举荐他代理本府属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赵普优厚地增加他的供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
41、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事件。句意是:儿子杨希闵字无间。生下来就失明,让几个弟弟诵读经史,一经过他的耳朵就不会忘记。写文章擅长写书启,赵普镇守西洛,府中的条奏,都是杨希闵所写。然后结合关键词以及词语间语法关系等判断。“失明”说的是杨希闵生下来就失明,所以应在“失明”后停顿,排除b、c项。“一历耳辄不能忘”说的是一经过他的耳朵就不会忘记。句意完整,所以应在此句的前后停顿,排除a项。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42、、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文中为后种意思”不正确。文中为前种意思,即曾祖父的父亲。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b项
43、,“在他入朝觐见时再次称赞了他”不正确。原文为“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意为太祖平素知道他的名声,恰逢赵赞入朝觐见皇帝的时候,又称赞他的才能。原文说的是他入朝觐见皇帝的时,而不是觐见太祖时。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大用”,重用;“沮”,阻止;“为所”,表被动,被。第二句关键点:“署”,代理官职;“固”,坚决;“辞”,拒绝,推辞;“
44、优加”,优厚地增加;“给赡”,名词,供养。【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
45、翊人。高祖杨公略,任洪州都督。后晋末年,考进士不中,州将刘继勋征召他为户曹掾。后汉乾佑年间,本府节度张彦成上表授任他为掌书记。后周广顺初年,张彦成移调任镇守安阳、穰下,杨克让以旧职随行。张彦成入朝为执金吾,病重,上奏称赞他的才能可以任用。杨克让因张彦成死去没有安葬,不忍心就职,退居别墅,等候张家儿子授官外地。当时的舆论称赞他。历任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任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官兼任监察御史,因为祖母年老解除官职归家奉养。不久,改任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一同被节度使赵赞所礼遇。多次升官为朝散大夫兼殿中侍御史,因为接连发生家难而离职。太祖平素知道他的名声,适逢赵赞入朝觐见皇帝,又称赞他的才能,就
46、起用他为左补阙,掌管蕲口专卖事务。乾德六年,任果州知州。上书请求希望办完丧事,特别赐给缗钱,同意安葬完毕后赴任。开宝三年,就地任命为西川转运副使,蜀地百姓怀念他的善政,皇帝下诏予以褒扬赞美。任满回到朝廷,上书陈述十件关于百姓利弊的事情,符合皇帝旨意。太祖召他上殿,赐给座位并慰问他,将要重用,被侯陟阻止。事见侯陟传。征伐南唐,任命杨克让为升州行府知府。升州平定,就地任知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官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年,就地加官刑部郎中、大名府知府。正值钱俶、陈洪进来归附,任命杨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百姓呼啸聚集做强盗,杨克让在福州,立即率领那里的驻军到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同征讨平定他
47、们。四年,调任广州知州,不久兼任转运市舶使。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杨克让年少时爱好学习,亲手抄写经书,装满了箱子。历任官职廉洁谨慎,有才干器量,所到之处有名声。每当办公,从早到晚,有时通宵,裁决事情如同流水,没有延滞,当时称赞他为能干的官吏。儿子杨希闵字无间。生下来就失明,让几个弟弟诵读经史,一经过他的耳朵就不会忘记。写文章擅长写书启,赵普镇守西洛,府中的条奏,都是杨希闵所写。赵普要上奏举荐他代理本府属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赵普优厚地增加他的供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岑参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
48、装。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注本诗作于乾元二年(759)五月,时岑参任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市)长史。天平何丞:即天平县何县丞,生平未详。关:指潼关,在岑参任职的魏州西边,处通住长安途中。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郭隗曾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承标题,“晚”和“夕阳"点明送别时间,晚树苍苍、夕阳西下勾画出苍茫的远景。b. 颔联描写近景:阵阵旋风吹醒别酒,蒙蒙细雨打湿行装。虽不言“送”而“送
49、”自在其中。c. 颈联揭示何承入京市马目的备战防秋,“边尘黑”“塞草黄"渲染出边关的紧张形势。d. 本诗虽为送别之作,但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以及早日跨上骏马、驰骋边疆的愿望。15. 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本诗为用典抒情,由何丞“市骏马”联想到“学燕王”,借昭王真心求贤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希望为国效力却无人赏识的苦闷之情;白诗结尾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武判官离去后迂回曲折的山路、雪地上马蹄的痕迹,寄寓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以及别后的孤独、怅惘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50、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蕴含了诗人早日跨上骏马、驰骋疆场的愿望”不正确。诗人虽有为国效力的意愿,但并非有“早日跨上骏马、驰骋边疆”的愿望。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比较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两句的不同抒情方式。回答时,首先要指出两者是抒情方
51、式的不同,然后结合诗的意思分析两者蕴含的不同情感。首先要读懂本诗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两句。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前两联写景,巧妙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颔联转写此行意义,表明诗人心系边塞;尾联,点明“市马”,并联想到“燕昭市骏”的典故,此两句用典抒情,包含着诗人“丹心亦未休”,却又无人赏拔的苦闷叹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景抒情,写诗人送武判官出军门时,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凝望友人,以至于身影消失,唯见雪上马蹄 的遗迹,不见友人的踪影,诗人伫立不归,其依依惜别的诚挚情谊
52、和别后的孤独、怅惘之情溢于言外。【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两句
53、,向氓解释自已没有立即答应他求婚的原因。(2)在出师表临结尾时,诸葛亮谆谆告诚后主应当自谋,以“_,_”,“深追先帝遗诏”。(3)在虞美人中,李煜运用对比手法,遥想明月之下故国景象的语句是_,_。【答案】 (1). 匪我愆期 (2). 子无良媒 (3). 咨诹善道 (4). 察纳雅言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
54、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匪”“愆”“媒”“咨诹”“察纳”“雕栏”,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信医师信“大师”,盲目减肥饿出病,饮酒之后吃头孢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55、,缺乏健康素养,常常会做出一些_科学 常识的事情。本想得到健康,反而失去健康。这说明,( )。提升健康素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更好理解医生、_ 医患信任。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疗也有风险,不可能包治百病。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尽管现代医学_ ,但仍然有很多疾病尚无法完全治愈。只有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层出不穷 违犯 增进
56、日新月异b. 层出不穷 违反 增强 突飞猛进c. 屡见不鲜 违反 增进 突飞猛进d. 屡见不鲜 违犯 增强 日新月异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b. 整个社会都需要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健康素养c. 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才能建设健康中国d. 整个社会都需要提升健康素养,才能建设健康中国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只有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b. 只有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才能
57、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c. 只有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d. 只有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答案】17. c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说的是在生活中,类似的这些荒唐事情经常可以看见,不新奇,所以此处选用“屡见不鲜”。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语境说的是“科学常识”,所以根据使用对象看,此处选用“违反”。增进:增加并促进。增强:增进;加强。语境说对象是“医患信任”,所以此处用“增进”与“信任”搭配好。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语境是说现代医学的进展迅速,所以此处选用“突飞猛进”。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课件讲解
- 民法学课件内容
- 并条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 安全小故事合集讲解
- 新质生产力的“四新”核心要素
- 民族课件内容
- 民族节日课件
- 《统计学-SPSS和Excel实现》(第9版)课件 第4章 概率分布
- 幼儿园的工作方案汇报
- 2025年环保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附答案)
- TCTBA 001-2019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 《挠曲电理论及应用》笔记
- 薄弱科目的攻克策略
- 2024年山东省国家安全主题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小学生倾听课件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物业服务标准》
- 初级招标采购从业人员《招标采购法律法规》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