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精品教案【最新】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精品教案【最新】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精品教案【最新】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精品教案【最新】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精品教案【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课文,了解特点1.引导: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请结合单元篇章页,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2.预设:这三篇小说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课件出示:环境 人物 情节虚构 生活3.引出话题:我们也可以

2、以生活中的人或事为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试着根据提示创编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回顾和梳理,渗透学生本次习作时要注意的要素,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板块二 确定要素,构思故事,明确要点。引导:看一看教材提供的三组材料,你有什么发现?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淘气包张明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志愿者徐明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2.引导发现。(1)材料提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2)材料提示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特点。如,第一组材料中张明的

3、特点是淘气,班长的特点是雷厉风行,班主任的特点是充满活力;第二组材料中陆天的特点是充满爱心,从志愿者的身份推测徐明的特点也应该是充满爱心;第三组材料中铁蛋是农村孩子,其特点应该是纯朴、憨厚。(3)材料提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材料一是师生三人,材料二是爱心少年与志愿者,材料三是表兄弟。,构思情节。(1)构思情节。请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材料,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快速、简要地写下自己能想到的故事情节。材料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一春日校园师生三人(张明趁班主任不注意偷溜出教室)(王寒冰要“抓回”张明)(张明赖在丁香丛中不愿离开,还巧言为自己辩解)(李老师赶来了解情况)(

4、李老师决定在丁香丛中为同学们上课)(这节课上得很精彩,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二冬日街头爱心少年与志愿者(冬日黄昏,天气恶劣)(环卫工人还在忙碌)(陆天和徐明深受感动)(号召全校学生为环卫工人送温暖)(学生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围巾)(爱心接力不断,城市的冬夜不再寒冷)三月下村庄表兄弟(城里来的表哥惊为“天人”)(玩电子游戏不亦乐乎)(提议捉蟋蟀)(铁蛋大显身手)(两人打成一片)(铁蛋和表哥的父母若有所思)(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评价:情节是否来源于生活,过程是否清楚;情节是否曲折;情节的设置是否能突出人物特点。,丰富情节。(1)引导:请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是怎样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学生交流)出

5、示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小说的情节示意图。课件出示:引导:看了这三篇小说的情节示意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a.三篇小说都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板书:故事完整)b.三篇小说都通过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桥设计了四次人物冲突;穷人设计了渔夫是否平安回家和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冲突;在柏林设置了出乎意料的情节引出人物的悲剧形象。(板书:情节冲突)(2)启发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吸引人?学生交流。明确:设想故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设想解决冲突的办法。制造冲突解决问题,再次完善情节示意图。6.交流评价。本环节将本单元课文中的情节示意图作为构思的支架,引导学生读中悟写,学会在构

6、思完整故事的基础上,设置情节冲突,使自己编写的故事情节曲折,更吸引人。板块三 聚焦冲突,练写片段,诊断学情。(1)要求:抓住一次情节冲突,写一段话,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这一情节吸引人。(2)学生练写。(3)交流评价:所写的情节中有冲突吗?是否能吸引人?,学习方法。(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使情节更吸引人。思考:默读例文一,想一想:片段中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

7、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交流并引导发现:这一片段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突出了桑娜的善良。(2)学习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使情节更吸引人。思考:默读例文二,想一想:片段中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

8、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交流并引导发现:这一片段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丰富形象。(1)思考: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和材料中相似的人物,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又有什么独特的表现。(2)交流中引导发现。启发思考。雷厉风行的班长会是什么样的说话风格?淘气包又会是什么样的行事风格?年轻有活力的班主任会有什么标志性的动作、语言或习惯?有爱心的人一般会有哪些行为表现?4.梳理方法:为了使自己设计的情节更吸引人,可以加上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还可以在生活中找人物的“原型”,使自己笔下的人物描写得更真实、形象。,修改习作片段。6.交流、分享修改后的习作片段。【设

9、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聚焦冲突,练写片段,从学情出发,链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唤醒、整合学生已有的表达经验,尝试写片段,并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使自己故事的情节更吸引人,刻画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板块四 运用方法,独立习作,创编完整的故事。2.提示习作要求。(1)围绕主要人物创编完整的故事。(2)情节曲折,设置合理冲突。(3)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教学过程】板块一 根据标准,评价习作1.谈话过渡: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写了“笔尖流出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用了哪些方法创编故事。,评价自己

10、的习作。课件出示:习作评价单评价标准自评互评是否围绕主要人物创编了完整的故事是否情节曲折,设置了合理冲突有没有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梳理主要问题。教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便于自评和互评。学生运用自评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更符合学情。板块二 聚焦环境,学习方法,感受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1)出示桥穷人这两课的环境描写,说说自己的发现。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

11、的折回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

12、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2)学生交流。两篇小说的故事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板书: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形象有关系。桥这一篇小说中,雨、洪水和桥的句子串起了整个故事,环境描写营造了危急的形势,衬托出了老支书的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穷人这篇小说,通过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用上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环境描写更具有感染力。2.发现教材提供环境的作用。(1)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春日丁香花开冬日黄昏街头月下村庄思考:你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这些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2

13、)思考:为什么教材要设计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环境呢?你打算怎么设计环境描写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呢?(3)交流中引导发现。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可在文章的首、中、尾部分描写丁香花进行点缀呼应,用花香来比喻人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冬日黄昏的街头:陆天和志愿者的爱心与寒冷的冬日黄昏形成对比,感受到他们的爱心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丝温暖。月光下的村庄:铁蛋和远道而来的表哥讲述着各自生活中的趣事,如水的月光见证了小哥俩纯真的童年。【设计意图】教师再次以本单元课文为学生提供范例支架,引导他们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方法。同时聚焦材料中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内化支架所蕴含的写作思维策略,使表达

14、更有质感。板块三 修改习作,交流分享1.修改习作。引导:想想自己的习作当中可以在哪些地方加入环境描写,使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作用。2.交流评价。(1)同桌互评。课件出示:互评分享·读:和同桌交换读习作。·勾:用红笔勾画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评:对照评价单,评价同桌的习作。(2)分享佳作,全班评价。【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经历“模仿体验实践”的学习过程,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运用评价单进行同桌互评,既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又在评价中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方法将习作写得更精彩。板块四 对比反思,誊写习作1.召开班级故事会。(1)小组

15、交流自己的故事,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推选小组代表。(2)小组代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故事。(3)全班交流:推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并说说这些故事好在哪里。2.修改、完善习作,工整地誊写。【设计意图】召开班级故事会,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给更多的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并在自主对比、自主思考、自主发现中实现自主修改。【板书设计】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环境描写【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次教学主要做法如下:,搭建习作支架。在本次习作教学中,从单元整体出发,勾连阅读教学

16、中学到的方法:用起伏曲折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整体到局部,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使表达方法可视化、功能化、明确化。,突出交流意识。在本节课中,教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让学生在自评中发现优点和不足并借助有效的支架,修改习作;然后在分享交流环节,再次利用评价标准对二次修改的习作进行同桌互评,让学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最后在班级故事会中,再次为学生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成就感。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本次习作的话

17、题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人、事为基础,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本次习作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习作前的回顾,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入手,强调了小说的文体特征。第二部分是习作内容,设计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思路和方向。第四部分是习作后的交流,建议在班里开一个故事会,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三年的习作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完整。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想象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有多次安排,所以本单元习作虽是故事创编,但学生并不感到陌生。用故事

18、情节表现人物形象,但实际就是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所以学生可以理解,不会成为难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认真阅读本次习作所提供的素材,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回顾单元课文阅读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选择一组素材或自己创设一组来写。【知识与技能】1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展开习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重点1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

19、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难点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构思情节。2课时第一课时1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2学会运用生动的环境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行完整的故事情节创编,表现人物形象。重点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难点学会运用生动的环境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行完整的故事情节创编,表现人物形象。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带给我们三个动人且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的故事。这次习作,我们也来试着创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这

20、些故事在我们的笔尖流淌。1默读教材第68页的内容,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学生反馈。(1)习作内容:从教材上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任选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想象编故事。(2)习作要点: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二、回顾内容,感悟写法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三篇课文有哪些共同之处。(三篇文章的文体都是小说。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都取材于生活,且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吸引人的情节。)2感悟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1、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2)制造冲突,设置悬念,刻画人物形象。(3)借助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三、联系生活,试写情节1借助表格,选择一组或创设一组,快速、简要地写下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材料,故事环境,故事中人物关系,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第一组,春日校园,师生三人,1.因淘气引发矛盾2因误会引发矛盾3第二组,冬日街头,爱心少年与志愿者,1.救助流浪狗2帮助摔倒的老奶奶3第三组,月下村庄,兄弟,1.讲述各自的生活趣事2第四组,2指名发言,说一说自己创编的故事。示例:第一组: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里,淘气包张明上学又迟到了,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批评了他,张明不服气,两人找班主任李军老师评理第二组:冬日

22、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志愿者徐明正在组织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活动,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看到了,也来参加第三组:月光下的村庄里,铁蛋和远道而来的表哥一起坐在场院里看星星,聊着各自生活中的趣事。(1)全班讨论:你觉得这些故事是否想象合理,符合现实生活?(2)对自己创编的故事进行修改完善,做到想象合理。3结合自己创编的故事,思考:怎样的情节能让故事更加吸引人?(1)结合故事列出习作提纲,明晰故事脉络并确定习作的重点情节。(2)第一组:题目:美丽的误会开头:淘气包张明又迟到了,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批评了他。中间:张明不服气,和王寒冰争吵起来。两人找班主任李军评理。(重点情节)事情真相大白。结尾:班长在全班表

23、扬了张明,两人和好如初。(3)第二组:题目:找回的温暖开头:冬日黄昏时,志愿者徐明正在车来人往的街头组织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活动。中间:充满爱心的陆天来参加活动。整理捐赠的书籍时,意外发现了夹在书中的一封未寄出的信。两人分头寻找书信的主人。(重点情节)结尾:找到了书信的主人。(4)第三组:题目:好朋友开头:暑假里,表哥远道而来看望铁蛋。中间:月夜,铁蛋和表哥坐在场院里,聊着各自生活中的趣事。在聊天过程中,两人发现居然认识同一个孩子。(重点情节)两人联系了这个孩子。结尾:三个人成为了好朋友。(5)思考:情节是否吸引人?怎样才能吸引人?先小组进行讨论,再全班交流:第一,故事中的重点情节要围绕着主要人物

24、展开,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第二,可以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也可以尝试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4师:有了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如果想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尝试着运用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1)以一组故事为例,试着写一写故事发生的环境。示例:冬日的黄昏,寒风凛冽,路上结了冰,车辆都像蜗牛似的慢慢往前挪动,走在路上的行人们大都冻得裹紧了大衣,把脑袋埋进了厚厚的毛衣领子里。尽管天气这样冷,志愿者徐明却仍在车来人往的街头组织着为贫困地区献爱心的活动。(2)全班评议,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5结合习作提纲试写重点情节,班级评改。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想象合理故事完整,确定重点情节试写环境第二课时1创编出合理、有新意、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2根据习作要求,评价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习作的重要性。3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体验想象的丰富。将写好的故事读给同桌听,分享习作的快乐,激发写作的兴趣。重点1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2评价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习作的重要性。难点让学生通过写故事,感受写故事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总结习作要点:(1)想象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