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疯狂的战车·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掌握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等基本知识。通过识读德国进攻波兰示意图“巴巴罗萨”计划要图日本空袭珍珠港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教材有关材料的学习和分析,增强处理材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直观形象地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2、。学习从史书、网络、影视等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故事。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注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的主题有认同感。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依据慕尼黑协定内容,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并掌握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史实及大战从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的基本线索。难点之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难点之二是如何
3、综合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的原因。设计构思1新的历史课程观念启示我们:历史是一门可解释的学科,它以史实依据来架构知识,它也是能引起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从教材内容来分析,绥靖政策是本课结构的一条主线。“慕尼黑阴谋”“白色方案”“进攻苏联”“偷袭珍珠港”这些事件发生的本身不是孤立的,既是绥靖政策的具体的连续性表现,也是其消极影响产生的必然结果。为此,我尝试从整体出发、从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探求本
4、质和规律,用“绥靖政策”这一知识链条把教学板块重新组合并艺术性地串起来。“慕尼黑阴谋”以启发式谈话法实施,“白色方案”“进攻苏联”“偷袭珍珠港”采用发现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概念、原理的探究欲望。3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放在感官内。”情境教学法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实物、图片音乐、语言情境等一步步展现,具有真切的历史感。故精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片段,进行剖析,通过图片感染、音乐刺激,寓教于乐,寓理其中,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教学过程板块一 凭借谈话法,初步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和实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本插图,中间挥
5、手者就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你们能看出什么道道来?生(七嘴八舌):张伯伦得意洋洋,一副救世主的样子。师:有小说家曾这样描绘“当飞机停稳,舱门打开,瘦长细高的张伯伦高举着文件,挥手步下舷梯。顿时,机场上欢声雷动。张伯伦原本有些佝偻的腰背此刻挺得笔直,他面对在场的千万群众,忘情地高呼:到手了,我把它搞到手了。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走上前去,拥抱了首相:阁下,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打来的电报,你能猜出他写些什么吗?哈利法克斯激动地说:好人!机场上原本狂热的欢呼变成了有节奏的呐喊:好人、好人、大好人!(教室里一片笑声)连英国国王也在白金汉皇宫给他举行酒会。当日出版的泰晤士报评论说
6、:这一刻,整个英国都在向他祝贺并感谢他!”师:我刚才朗读的时候,有同学在窃窃私语,还发出会心的笑声。谁来说一说,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张伯伦高举着文件”表达的是一种极度的兴奋。师:英国人在机场称呼张伯伦为“好人”,“全国都在向他祝贺并感谢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老百姓不愿意打仗。生:在一战中英国伤亡了上百万人,它给人们带来的这种精神创伤至今难以愈合。师(赞许):某某同学还用小说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非常好!下面的这段影视资料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适时播放多媒体,德国军队庞大整齐的阵容,伴随着舒伯特进行曲阔步前进)生: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政府看来更害怕战争,一战时期德国军队旺盛强大的战斗力
7、使他们记忆犹新。师(再造悬念):德国军队不弱,难道西方国家的实力很差么?正如德国现代史(19181945)中提及“德军当时只能部署55个师,而且其中5个作战师和7个后备师必须放在西线,因而只有43个师可以部署在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而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有45个师达百万人的武装力量加上当时法国有100个师的兵力。捷、法加在一起,兵力超过德国人一倍以上。在兵力对比上,德国实际上处于劣势。”因此,德军参谋本部得出结论说:“纵使小小的捷克斯洛伐克单独作战,也能抵抗三个月;假如它得到外援,则德军实在无力两线作战。”生(疑惑):西方国家仍占据上风,怎么会?师:张伯伦为自己签订慕尼黑协定百般强辩:“不管怎样看待这
8、件事情,一场欧战无可置疑地被阻止了。想想看吧,前些日子,我们的人民在干什么?在挖战壕,在修防空掩体,在准备战争为了海峡对面几千英里之外的一块土地纠纷,值得我们整个改变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吗?让国家和人民经受战火弥漫的苦难,更何况还要付出无数年轻人的鲜血”生1(议论纷纷):简直是狡辩,推卸责任。生2:这才是他们的心里话。师(趁热打铁):老百姓自然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可当侵略者的战刀即将举起的时候,我们仍然能无动于衷吗?生:不能。师(话锋一转):难道英国国内就没有人持不同看法吗?不,不是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在议会辩论中就清醒地指出:“一纸空文能消灭战争么?这恐怕只是首相阁下的一厢情愿。回过头来看
9、看吧,希特勒上台后的几年间,没有一天不在战争的轨道上加速运行。不错,现在的确还没有爆发战争,可是我们的政策,却把一只饿得发慌的野猫喂养成了老虎,它要吃人只是早晚的事情,这难道还值得庆幸吗?”但是,这样的呼声毕竟太微弱了,议会以多数票表决的方式批准通过了张伯伦的政策。师:那么,英法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反而纵容德国侵略呢?生:它们为避免战争爆发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又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所以不惜出卖他国利益。师:捷克斯洛伐克被叛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一己之私“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生(质疑):老师,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
10、峰?师(提问):法西斯在欧洲肆无忌惮之前,有没有侵略别的地区?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师:对。受到外敌入侵的国家要求英法控制的国联说些公道话,他们根本不予理睬,而是对法西斯做了妥协。当时,被英法牺牲的大多是被压迫民族,是小国。但是捷克斯洛伐克是英法的盟国,英法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为虎作伥,直接参与肢解盟国,手段极其卑劣。因此,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生(顿悟):难怪了。师: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他国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围绕“苏台德问题”前前后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充分反映了当时世界上欧美国家的什么心态?生:英法等西方大国心惊胆战,捷克斯洛伐克悲愤无
11、奈,法西斯德国喜不自禁,苏联深深忧虑。师:总而言之,主宰世界的大国事不关己,各怀鬼胎,冷眼旁观。同学们是否能尝试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刻画他们的形象?签约众生相(课本短剧)旁白: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代表从会议之初到最后结束,像热锅上的蚂蚁踱来踱去,已经在大厅隔壁的一间客房里苦熬了两天了,就像被出卖的奴隶和牛马,卖出的价格高低是无须同被卖的对象商量一样。英国人毫无表情地把文件交到他们手里,根本不理会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心思。捷克斯洛伐克外长(泪流满面,痛苦地):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德国希特勒(手舞
12、足蹈,歇斯底里):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他们会这样做的,他们肯定会向我们屈服。如果他们想反击的话,早在我们进军莱茵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那时他们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我们撵走。现在,嘿嘿,他们更不可能了。苏联斯大林(手拿烟斗,沉思):法西斯德国的讹诈又成功了,这帮帝国主义分子,想给希特勒甜头,让他们来进攻我们苏维埃国家。我们的外交策略必须要应对新形势。师:同学们刚才的表演非常生动形象。英法的一片“真诚付出”得到的又是什么回报呢?(停顿)以损害他国利益来讨好希特勒,并没有如张伯伦想像的那样给英国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战火越烧越烈。法国告急,英国同样面临灾难,德国不可遏止的侵
13、略野心彻底砸碎了张伯伦的绥靖梦。1939年9月,英国被迫对德宣战,张伯伦哀叹地说:“我曾为之奋斗过的一切,我曾希望过的一切,在我公务生活中我曾奉行一切,都毁灭了。”他最终只得“引咎辞职”。板块二 通过发现教学,进一步认识绥靖政策的表现及其危害性师:同学们事先已经熟悉了课文,准备了不少相关资料,就请大家把自己准备的一些资料展示出来,根据例证进行假设,并围绕假设的依据展开讨论。第一环节 展示多方例证,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引起问题意识和培养观察能力恶魔的谎言(主题一)1938年9月,希特勒曾说:“我对捷克斯洛伐克其他的州没有进一步的兴趣,这个可以保证:我们不需要捷克。”1939年5月,希特勒也说过:
14、“德国和波兰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我们应该遵守这个协议,必须无条件地遵守。”1939年11月,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三个月后,希特勒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竟厚颜无耻地说:“我们与俄国之间是签有条约,但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他还说:“在我们占领了整个欧洲之后,俄国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这是一个充满了布尔什维克的国家,与这样一个国家,与布尔什维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是日尔曼民族的耻辱,我们必须把他们从地球上彻底清除掉。”1941年12月,一名美国记者忧心忡忡地问:“请问阁下,日美谈判已陷入僵局,您对自己此行打破僵局是否抱有信心和希望?”“如果不抱希望,我何必不远万里来谈判呢?”日本特使来栖三郎振振
15、有词地回答:“我们应该对日美会谈的前景不失信心。”战略战术与实力对比(主题二)德国用于进攻的有70个师,包括5 000辆坦克、6 000架飞机,而波兰只有步骑兵为主的30个师、600辆杂牌坦克和不足1 000架飞机。波兰元帅西米格威的战役思想是:用重兵守住第一道边界,顶住德军的首轮进攻。英法盟军在西线开辟新的战场。当德军腹背受敌时,波军再从正面进攻。盟国谍报人员分析:在飞机、坦克和步兵协同下,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排山倒海之势让整个世界惊呆了。他们以装甲部队在前开路;紧随的摩托化部队两翼展开,像两堵墙壁一样护卫着大军;中间通道是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线。法国戴高乐少量装甲部队的对敌进攻,只像用一根针去刺
16、一条大的响尾蛇。据苏联外交政策史(19171985)一书披露,当时苏联政府和斯大林虽然十分清楚地知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对战争爆发的日期推测却犯了错误,斯大林“错误地认为希特勒不会在近期贸然破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未经斯大林的许可,依据隐蔽计划的规定,我们是绝对禁止部队向边界前沿做任何调动的。”德国的策略是以精锐装甲部队进行钳形攻势,合围苏军,将猎物吃掉。苏联充分利用国土辽阔的特点,组成多道防线;前一道防线被突破,剩余部队集结到下一道防线。德国的每一次前进都消耗部分有生力量,苏军防线俨然是一堵坚硬的墙,尤其是城市巷战把德军从惯用的运动堡垒中拉出来,德军失去了集团化
17、闪电战优势。德国方面的历史学家总是喜欢把自己军队的失败归咎于俄罗斯的冬天,这种态度无疑是不现实的,列宁格勒900天围困战的事实驳斥了这一点,德国军队在三个夏季里同样没有攻入列宁格勒。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利·哈特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写道,德军入侵苏联时,“俄军极端顽强的抵抗阻碍了德军的进展。德军往往出奇制胜,可是不能打败敌人。被围俄军有时被迫投降,不过往往经过长期的抵抗才投降”。原纳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也承认:“敌人的顽强是令人信服的这是具有钢铁意志的敌人有一点很清楚:这里根本谈不上通过迅速突击摧毁纸造楼台的问题。这个战局不能像以往战局一样有计划地进行。”催人泪下的瞬间(主题三
18、)身穿鲜艳军服的波兰波莫尔卡骑兵旅挥动着长矛马刀,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逼近德国的坦克部队。忽然,数百辆坦克的火炮霎时喷吐出照亮天宇的光芒,马在凄厉地哀号,人在绝望地悲呼。不消片刻,曾在一战中威名远震的皇家骑兵灰飞烟灭。过后,希特勒视察战场,试图将一名波兰士兵手中的马刀取下来,但没有如愿,刀柄被死者仅仅地握着,手上的皮肉虽然都已经烂掉了,可他的手骨却如同焊接在刀柄上一样难以剥离。一位名叫克罗柯夫的战士有句名言:“苏联虽大,但已没有地方可退,后面就是斯大林,就是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牺牲前对着德军官兵大声喊道:“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你们不能把我们全绞死,有人会替我报仇。士兵们
19、!趁着还不晚,赶快投降吧。胜利迟早是我们的!”在日机轰炸之时,不少官兵和市民迅速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他们或抵抗或救援,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飞行员艾伦上尉听到爆炸后,立即挂断远在美国本土的妻子的电话,冲向机场,爬上一架飞机,发动引擎,试图升空与敌机决一雌雄空袭过后,夏威夷的民间防卫队立即行动,他们顾不上自家的损失、亲人的安危,协助驻军灭火和进行沿岸巡逻。檀香山医院内,排满了献血的群众,其中有华侨,有白人,有黑人。他们争先恐后,纷纷卷起袖子,献上自己的鲜血,以救助受伤的官兵。与幸运之神擦身而过(主题四)1940年5月30日,苏联情报人员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出如下电报:“再次重复:170个师组
20、成的德国9个集团军将于6月22日不宣而战,向边境发动进攻。”搜集了英国官方对希特勒可能对苏发动进攻的各种情报后,苏联驻英大使梅斯基于1941年6月21日即希特勒发动进攻前一天在给莫斯科的电报中说:“我依旧相信德国进攻苏联是极不可能的。”华盛顿时间12月6日晚(东京时间为7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军官休尔兹上尉走进书房,呈给罗斯福总统一份刚截获的重要情报。“这就是说要爆发战争了。”罗斯福说着,便把情报递给密友哈里·霍普金斯看。霍普金斯建议总统先发制人,但被拒绝了。“不,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很好的历史。”罗斯福不容置疑地说。闲着没事,标图员埃利奥特随手打开了雷达,突然
21、发现屏幕上闪现出一堆堆光点。“莫非机器出了故障?”二等兵洛克哈德慌忙检查,确认机器没有毛病,便急忙与埃利奥特一起标出了这些光点的方位:北三度偏东,距离该岛220千米。“一个庞大的机群正向我们飞来。”他们向谢夫堡陆军总部做了紧急报告。“别担心这件事。”值班的泰勒中尉不以为然地告诉这两个大惊小怪的士兵,他知道,计划中有一批从美国西海岸转场来的B17轰炸机群将飞经此地。“雷达屏上的信号脉冲不是它们,还能是谁?”战争的深远影响(主题五)就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当晚,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讲:“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坚决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今天这一切,在我们眼前所展
22、现的情景之下,都已黯然失色。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还将向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和盟国呼吁,请他们采取同一方针,并且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坚持到底!”1941年11月17日,山本五十六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进行勉励话别:“这次作战的成败将决定我国今后整个战争的命运。各位将士务必做好充分的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切勿掉以轻心。”珍珠港遭袭击的第二天中午,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我们不仅要捍卫到最后一刻,还要确保这类背叛绝不会再次使我们蒙受危险。”当天下午4时40分,美国在对日宣战书上签了字。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提到,“有了
23、美国在我们这一边,这对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情。我知道美国已经完全和拼命到底地投入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终于赢得了胜利!”第二环节 逐一分析讨论,提出多种假设。要求学生将零散的例证加以改组,概述假设的理由,培养分析能力假设A:与希特勒等恶魔谈判、签约,无异于与死亡亲吻。假设B:德国进攻波兰、苏联,是以庞大的优势兵力,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术,运用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合围当面之敌人。假设C:法西斯都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假设D:波兰准备不充分,姑且不说这1 000多千米的国境线如何防守,单就把命运的赌注押在英法盟军的西线进攻上,这本身就已经铸成了亡国的悲剧。假设E: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
24、苏联避免马上被卷入战火之中,争取了准备反侵略战争的时间。这是在当时与英法结盟无望的情况下,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来保全自己的成功外交。但也使苏联领导人优柔寡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德国解除了两面作战的危险和顾虑,客观上加速了希特勒发动欧洲战争的步伐。假设F: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辽阔的国土,使得“以空间换时间”成为可能,最终挫败德国法西斯,这是希特勒所始料不及的。假设G:波兰骑兵固然英勇,却是“匹夫之勇”,新的军事理论和新战术的应用,让堂·吉诃德式的进攻完成了悲壮的谢幕。假设H:珍珠港遭袭击的时候,不同种族、民族的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很大的团结性和民族性。假设I:罗斯福总统等
25、美国领导人不相信日本敢贸然进攻强大的美国。假设J:士兵的责任心不强让美国人在珍珠港付出了血的代价。假设K: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孤注一掷,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战术上看是成功的,从战略上看失败则是必然的。假设L:苏德战争的爆发,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被侵略的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它们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第三环节 适当引导综合,形成科学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体现综合能力假设E和假设K是“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假设A、假设D和假设I则充分反映了“绥靖政策”的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结合课本的相关插图,假设B和假设C概述了法西斯“闪电战”的特点,即用优势的战
26、略力量,实施战略突袭和快速进攻,谋求战略速决的一种作战样式。其基本原则是:秘密完成战争准备和战略展开;不宣而战,保障达成战略行动的突然性;以战略轰炸和空中突击配合陆战、海战,实施快速进攻;把主要战略力量用于首次战略突击,谋求初战决胜;集中优势力量于主要战略方向,以双钳突击,围歼敌重兵集团;以外交活动、“友好”往来,隐蔽其战略企图。闪击战旨在于迅速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求取战争速胜。假设F、假设G和假设H生动再现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各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生深入讨论、挖掘归纳出“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的原因”:第一,军事思想观念陈旧。苏军在研究战略问题时,忽视了对战略防御尤其是在强敌突击下的战略退却、反合围和遭遇战的研究,而是脱离客观实际地偏重于奉行后发制人的反攻战略。第二,军事装备落后。由于对战争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咨询合作方案
- 高速涂布优化-洞察及研究
- 黏附靶向纳米粒开发-洞察及研究
- 气候变化对农地健康影响-洞察及研究
- 电池梯次利用协同模式-洞察及研究
- 加油站定点加油合同7篇
- 跨文化语境技术适应-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2-2018 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
- 第二章 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