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2.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

2、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教学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2.学习生字,写好“宽、孩、跳”三个字。教具准备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2:小蝌蚪找妈妈图文):我是小蝌蚪,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

3、书:小蝌蚪找妈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设计意图:设计“寻人启事”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和解疑的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预习检查,学习字词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课件出示3: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读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哪些地方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学

4、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1)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4)两条 宽嘴巴 哪里 眼睛 肚皮 孩子 跳上来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注意读准后鼻音“两、睛”,重点指导轻声“孩子”。(课件出示5)池塘 脑袋 黑灰色 游哇游 教学 捕食 欢迎 阿姨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2)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读准后鼻音“塘、迎”等。重点指导多音字“教”,

5、本文中读“jio”,还有一个读音是“jiào”,组词为“教室”;还要读准易错字“捕”等。 (3)多元识字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睛、哪、肚”。如“睛”,“目”加“青”就是“睛”。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皮”:“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用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孩、跳”。如,“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认识“顶、袋、塘”,如“顶”中页字旁表意,“丁”表示读音。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

6、眼离书本一尺)(2)指名朗读课文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大家看这两个词(脑袋 快活),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里有一个带有轻声的词(游哇游)能读准吗?(课件出示6)长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能读通顺吗?朗读时读准节奏,注意“鲤鱼妈妈、小鲤鱼、捕食”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7)长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朗读时注意读准节奏,注意“乌龟、四条腿、游”重读。 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读准节奏和停顿。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

7、自然段来看看这几个带有轻声的词(课件出示8)(蹲着 披着 露着 鼓着 衣裳 ),练一练,读给同桌听。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强调重读,突出青蛙的特点。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连动句(课件出示9)“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体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内心无比激动、高兴之情。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这一段注意读好带有轻声的词“尾巴、时候”,放到句子要能读准。(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4.指导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10):

8、田字格课件出示。 宽 孩 跳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教师范写“宽、孩、跳”,用田字格课件出示。(3)指导书写“宽、孩、跳”,(课件出示11)“宽”字第十笔是竖弯钩。“孩”字第七笔是撇,不是撇折。“跳”字第十一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右边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4)认真读帖,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5)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复习巩固,学会运用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课件出示12): 披着 露着 甩着 鼓着 1.小蝌蚪(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9、2.青蛙妈妈(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2.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统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lin kun dn jiù ( )个 ( )嘴巴 头( ) ( )是

10、dù hái tiào ( )皮 ( )子 ( )上来 2.扩词。 袋( )( )( )( ) 迎( )( )( )( ) 塘( )( )( )( )3.选择其中一个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1.两 宽 顶 就 肚 孩 跳 2.口袋 脑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3.迎上去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高兴地迎上去,说:“妈妈,您可回来啦,我的肚子正咕咕叫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

11、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1认读生字新词。2听写: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孩子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新课教学(   )分钟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1.导读第1自然段(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大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尾巴)。(2)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小蝌

12、蚪的脑袋很大很大)(3)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很长)文中那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1自然段。2.导读第2自然段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来读读他们的话。(1) 小蝌蚪见了鲤鱼阿姨是怎么做的?(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表演“迎上去”。(2)(

13、课件出示14鲤鱼图片) 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3)交换,学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小蝌蚪。(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4)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正确读“宽嘴巴”。(课件出示15:遇见鲤鱼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圆脑袋、长尾巴,长出了两条后腿。)(5) 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号和感叹号。 3.导读第3自然段过渡:我们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1)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

14、黑板上) (2)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追上去”是什么意思?(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3)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小蝌蚪太想念妈妈了,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4)从乌龟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头顶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课件出示16:遇见乌龟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5)朗读第3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

15、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板书:大青蛙)(课件出示17):蝌蚪妈妈: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正确朗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夸夸这只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5.齐读第5自然段。过渡: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1)从以下两个感叹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妈妈!”(感受到小蝌蚪见到妈妈的惊喜之情。)“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体会到妈妈见到孩子很高兴,充满慈爱。) 练习读出小青蛙找到妈妈的惊喜之情和妈妈见到孩子的高兴和慈爱的感情。(2)读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请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跳、蹦”) (

16、3)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青蛙一连串动作轻盈、敏捷的特点。6.教学第6自然段。(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小青蛙很勤劳。)(2)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课件出示18)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三、提取信息,叙述故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 2.朗读找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说说蝌蚪变成青蛙

17、的过程。(课件出示19图文): 小蝌蚪变青蛙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长尾巴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读写生字新词。2仿写句子。(课件出示20)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 鹅, , , , 。 有 鸡, , , , 。 有 猴子, , , , 。【设计意图: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设计意图:给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机会,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起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能完整地说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8、0;)分钟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课文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很大帮助。板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变青蛙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黑灰的身子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长尾巴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大青蛙鼓着两只( ),宽嘴巴,披着( ),露着( ),四条腿蹲在荷叶上。2仿照课文,用动词“披着”“鼓着”“露着

19、”“甩着”分别写一个句子。 披着: 鼓着: 露着: 甩着: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 【答案】1.大眼睛 绿衣裳 白肚皮 2.用词语写句子: (1)披着:今天下雨了,我披着雨衣上学了。 (2)鼓着:青蛙鼓着两只大眼睛。 (3)露着:小企鹅穿着黑大褂,露着白肚皮。 (4)甩着:黄牛正甩着尾巴赶蝇子呢! 3.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接着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不久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大青蛙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遵循统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结构”的方法识记生字。2.读、说、贴、讨论学文,丰

20、富语言的积累。 a.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b.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c.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

21、、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得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

22、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青蛙繁殖季节,雌蛙将卵产在水中,雄蛙随即排出精液。精、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膜内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从膜内孵化出来。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

23、,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2.青蛙,庄稼的守护神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庄稼保护神”。它是一个捕虫能手,专门吃一些害虫,比如小飞蛾、蝗虫、蚊子、苍蝇等。青蛙的眼睛锐利,速度敏捷,它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分泌有黏滑的液体,可以把昆虫粘住。更妙的是,它的舌根不像其他动物那样长在口

24、腔的喉部,而是长在下颌的前面,舌尖翻向咽喉。捕虫时,舌头像弹簧一样向外一翻,灵敏地粘住昆虫后便迅速弹回,昆虫转瞬间就成了腹中餐,整个过程大约0.15秒,肉眼几乎无法看清楚全过程。 一只青蛙一天可以吃120只害虫,6只青蛙8天就可以吃5760只害虫,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青蛙的捕虫能力和食量相当惊人,每只青蛙平均一天可捕食50120只昆虫,且多半以上为蚊子、苍蝇、螟虫、蝼蛄、椿象等农业害虫。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捕食 b 披着 p 迎接 y 池塘 t 山顶 d 灰色 h 乌龟 w 宽度 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n l hái zi dù p&#

25、237; tiào go jiù 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 在寻找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 ,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1. 照样子,写词语。游哇游 2. 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 从这段话中,你

26、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小练笔。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小蝌蚪说:“ 。”答案一、 íng áng ng u un二、哪里 孩子 肚皮 跳高 就是三、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 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示例:我已经长大了。五、 小蝌蚪 妈妈 青蛙 捉害虫六、1.走哇走 跑哇跑 跳哇跳 2.游 蹲 披 露 鼓 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七、示例:妈妈,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啊!你怎么长这个样子呀?1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

27、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要从小就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识字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课文是连环画的形式,设计教学时,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知识

28、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仔细看图,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师:1. 生字词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2有关蝌蚪和青蛙的科普片段。

29、学生: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和青蛙。2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展示)。2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生字新词。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眼睛,绿衣裳,四条腿,宽嘴巴,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2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读课题。(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3)小蝌蚪找谁?小

30、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哪儿去了?)3初读课文解疑。你们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纠正错误读音。5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6看课件:动画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最后看见青蛙妈妈。三、抓住重点段落,品读感悟1看图: 课文写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3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

31、你们能帮帮我吗?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噢,我看见鲤鱼阿姨了,我去问问她。(指导读第2自然段)小蝌蚪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的?(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急切)看谁读得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同学们扮小蝌蚪读一下。5遇到鲤鱼的部分,指导朗读的语气。(1)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这部分要用急切的语气读。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阿姨能发现自己。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找妈妈 鲤鱼(迎)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表演。2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