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1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2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3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4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第1页,共32页。陋 室 铭刘刘 禹禹 锡锡第2页,共32页。作者及背景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他半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他

2、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陋室铭一文。一文。第3页,共32页。4文体链接文体链接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第4页,共32页。刘禹锡故居与塑像刘禹锡故居与塑像第5页

3、,共32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朗读、背诵全文。朗读、背诵全文。2.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类比的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类比的表现手法。现手法。3.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质。第6页,共32页。朗读课文,理解积累朗读课文,理解积累 u自由朗读,读准停顿,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自由朗读,读准停顿,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德德馨馨( ) 苔苔痕(痕( )鸿鸿儒儒( ) 案案牍牍( ) xnxntitirrdd第7页,共32页。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4、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第8页,共32页。9(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往来:往来无白丁 ( )其中往来种作 ( )(2)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倒装句倒装句表示交往的人表示交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有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扰乱受到扰乱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感到劳累第9页,共32页。u翻译下面语句,注意红色词语的意思。翻译下面语句,注意红色词语的意思。

6、1.斯是陋室,惟吾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2.苔痕苔痕上上阶绿,草色阶绿,草色入入帘青。帘青。3.无无丝竹丝竹之之乱乱耳,无案牍之耳,无案牍之劳劳形。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读懂文意读懂文意第10页,共32页。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 不感不感到简陋了)。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使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使身体劳累。身体劳累。 4.4.正如孔子所说: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有什么简陋的

7、呢?” ” 第11页,共32页。12山不一定要高,有了神仙就可以出名。水不一定要深,山不一定要高,有了神仙就可以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主人的品有了龙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给台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给台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谈笑是学问渊博者,跟我往来的没有平帘内映得碧青。谈笑是学问渊博者,跟我往来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闲时闲时)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

8、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劳神伤身。(我的陋室真比得上我的陋室真比得上)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古蜀的屋舍。孔子说,扬子云在古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有什么简陋的呢?” 全文翻译第12页,共32页。1.“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结合文中词句分析体会。陋在何处?结合文中词句分析体会。2.“山不在高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水不在深”类比什么?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暗喻什么? 3.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概括。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概括。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理解文意理解文意 景致少

9、、来人少、摆设少。景致少、来人少、摆设少。景致,只有景致,只有“苔痕苔痕”、“草色草色”,往来的只有,往来的只有“鸿儒鸿儒 ”, “苔痕苔痕”都都“上阶绿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简单,其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简单,其“少少”一目了然一目了然。前二句类比前二句类比“陋室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后两句暗喻自己。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第13页,共32页。4.4.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5.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6.6.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作

10、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理解文意理解文意 有鸿儒,无白丁(雅)。有鸿儒,无白丁(雅)。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静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静闲逸)闲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第14页,共32页。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陋”室不室不“陋陋”,表现室主品德高,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尚的?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诸葛庐”

11、“”“子云亭子云亭”?用意何在?用意何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用用“山、水山、水”来比来比“室室”;用;用“不在高、不在深不在高、不在深”来比来比“陋陋”;用用“仙、龙仙、龙”来比来比“德德”;用;用“名、灵名、灵”来比来比“馨馨”。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自己的高雅脱俗获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第15页,共32页。16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一句妙在何处?

12、 6.“往来无白丁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包含什么感情? 7.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作用何在?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作用何在?8.文章借写文章借写“陋陋”室不室不“陋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这是什么写法法? “上上”“”“入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清高自赏。(

13、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首句用了比兴(比喻寄托)写法,尾句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首句用了比兴(比喻寄托)写法,尾句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不以为陋的品质。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第16页,共32页。17拓展延伸奥运铭奥运铭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星如云。队员现绝技,

14、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一心破记录,论输赢;有情。一心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西方苍鹰鸣。国东土雄狮吼,西方苍鹰鸣。国人云:人云:“看我北京!看我北京!”学生铭学生铭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惟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惟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

15、行捷径,吾辈云: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何乐不为?乐不为?”第17页,共32页。第18页,共32页。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字茂叔, 他任职南康郡时,他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口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口十余丈宽的莲池十余丈宽的莲池( (后被称为后被称为“爱爱莲池莲池”) ),池中建,池中建“赏莲亭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写下爱莲说爱莲说,借花述志。,借花述志。 第19页,共32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朗读、背诵全文。、朗读、背诵全文。 2

16、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衬托的表现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衬托的表现手法。法。3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德、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德。第20页,共32页。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甚甚蕃蕃( ) 淤淤泥(泥( ) 濯濯清清涟涟( ) ( ) 不不蔓蔓不枝(不枝( ) 亵亵玩(玩( ) 鲜鲜有闻(有闻( ) 噫噫 ( )fn fn yy zhuzhu linlin mmn n xi xi xinxin yy第21页,共32页。22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17、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22页,共32页。2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18、)一词多义鲜鲜:鲜有闻:鲜有闻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之之: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外外:中通外直:中通外直 ( )遂与外人间隔遂与外人间隔 ( )出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不复出焉不复出焉 ( )远远:香远益清:香远益清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少,读xn艳丽,读xn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面,外表以外从出来出去远播距离长第23页,共32页。24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不蔓不枝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香远益清 ( )

19、蔓、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第24页,共32页。文体链接“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爱莲说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第25页,共32页。翻译下面的语句。翻译下面的语句。 2.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20、不妖。3.3.莲之爱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第26页,共32页。27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

21、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沾染,经过清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里,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

22、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对于牡丹的爱好,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翻译全文翻译全文第27页,共32页。读莲读莲品读感悟品读感悟1.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喜欢莲花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喜欢莲花的什么?2.2.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3.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

23、不蔓不枝枝,香远益清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写物是为了写人。为了写人。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第28页,共32页。4.4.请将匹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请将匹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莲的特征人的品质人的品质) )A.A.君子君子 B.B.自尊自爱自尊自爱 C.C.仪态庄重仪态庄重 D.D.美名远扬美名远扬 E.E.不同流合污不同流合污 F.F.独立高洁独立高洁

24、 G.G.不攀附权贵不攀附权贵 H.H.内心通达行为正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莲莲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A AE EC CH HG GD DF FB B第29页,共32页。深入探究深入探究1.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2.“2.“菊菊”和和“牡丹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先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先写它们?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可爱者甚蕃) )、菊、菊( (陶渊明独爱陶渊明独爱) )、牡丹、牡丹( (世人甚爱世人甚爱) )。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