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答案】( 1) 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 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
2、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垫。(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后,联系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内容上,形容场面非常的盛大,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情态蓄势,为抒发“行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垫(反衬)。读懂诗句
3、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答出诗句对抒发诗人情感的意义。(2)“闲来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忽复乘舟梦口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了自己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则化用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一种不服输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出李白自己乐观、豪迈的气概。故答案为: 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
4、的感激。 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理解诗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 果。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
5、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春望一诗紧扣“望 ”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答案】( 1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 )示例一:“破 ”字用得好,一个“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 ”字用得好。一个“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 ”对 “城春 ”, “国破 ”的颓垣残壁同富
6、有生气的“城春 ”对比强烈。“城春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 ”,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望 ”,既指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 ”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 ”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一方面是看到了“
7、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示例一:“破 ”字用得好,一个“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 ”字用得好。一个“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 ”对 “城春 ”, “国破 ”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 ”对比强烈。“城春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 ”,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
8、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二作用是 ,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请赏析词首句中“狂 ”字的妙处。(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 ) “狂 ”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
9、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解析】【分析】(1)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用“狂 ”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故答案为: “狂 ”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表达了词人
10、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句意,揣摩用字的妙处。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的理解和写作背景的把握,明确包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进行简要赏析。【答案】( 1 )杨花、子规、明月。凄凉伤感。( 2)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的担忧之情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解析】【分析】(
11、1)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子规(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所以这句诗写了杨花和子规鸟两个事物,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这句诗是寄情于景,对友人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把“明月 ”人格化,通过想象让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所以此句抒发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故答案为
12、: 杨花、子规、明月。凄凉伤感。 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的担忧之情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及意境的能力。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因此,此题第一问只需在诗句中找到描写的景物即可。理解诗歌的意境,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 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 展开联想想象; 明确答题思路。只有在掌握了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考场不慌,心中有数。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
13、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 ”, 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表达效果。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14、足鸡豚 ”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 颈联中,诗人在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同时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D. 尾联描绘的意境是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 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格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格调高远意蕴悠长B. 明快抒情富含哲理C. 意境辽阔基调低沉D. 豪放洒脱轻松愉快【答案】( 1 ) C( 2) B【解析】【分析】(1) ABD 赏析正确。C “颈联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错误的,这首
15、诗陆游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第二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故B 正确。 ACD 不正确。故答案为:C; B【点评】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格调
16、的能力。格调就是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解答是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6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 “ 眉峰聚 ”“ 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2)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2)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
17、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 “送 ”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解析】【分析】(1)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2)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下片“
18、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 ”,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 ”一个 “又 ”,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 ”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
19、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 ”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本义之外,还要注意其比喻义、引申义,注意其对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境遇、时代背景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7 古诗词赏析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
20、诗中“决眦入归鸟”中 “眦 ”的意思是,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 1 )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眦:眼角。“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
21、笔生花,用一个“割 ”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故答案为: 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
22、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答案】( 1)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 ) 思念家乡,思
23、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24、。 ”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 ”的背景。“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故答案为: 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的清寒
25、,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点评】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赏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 的感情。9 阅读下面
26、的诗歌,回答问题。太阳的话艾青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四日1 )诗中的“我 ”指 , “你们 ”指 。2)诗中的“太阳 ”象征什么?( 1 )太阳;当时社会的人民2 ) “太阳 ”就是光明、温暖,是希望的象征。【分析】(1)联系题目“太阳的话”可以推断“我 ”的所指,联系全诗的内容、诗人“你们 ”的所指。(
27、 2)要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撤满你们心的空间 ”等关键句可知,这里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且根据相关内容可以提炼出“太阳 ”的象征意义。故答案为: 太阳;当时社会的人民; “太阳 ”就是光明、温暖,是希望的象征。【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诗中的“你们 ”指人类“我 ”指太阳。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村晚 (宋)雷
28、震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注】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 陂be指山坡。漪y i指细细 的水波。 腔:曲调。( 1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2)有人提议,把“衔 ”不如换成“连 ”字贴切,而“横 ”字又不如“跨 ”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2)前一个动词,用“衔 ”而不用 “连 ”,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
29、,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 ”而不用“跨 ”,因为 “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解析】【分析】(1)本题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抓住这几样景物:青草,漫上岸边的池水,落日,山,充满寒意的水面。(2) “衔 ”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更形象贴切。“横 ”则更能表现牧童的随意、可爱。(3)这首诗的题目是“村晚 ”,第 个注释交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30、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整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的悠然宁静。因此表达的情感是: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希望归隐的愿望。故答案为: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前一个动词,用“衔 ”而不用 “连 ”,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 ”而不用 “跨 ”,因为 “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
31、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即可,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牧童横牛背”中一个 横”字,则写出了在农村傍晚时的美景中,牧童悠然自在,天真无邪。意对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 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仁 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毂弓弩
32、,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矢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也 。"居_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至:吾欲入如。”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节选自史记)【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廉.得赏赐辄分其摩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j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 十步之内,度不
33、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军士吏被甲 被:居无何 居:吾欲入劳军 劳:广不尝食尝:(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iB.不闻天子之诏C.介胄之士不拜D.乏绝之处见水(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A.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李广被誉为 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 但使龙城飞将在C.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 拜",可见其刚正不阿。D.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4)用现代
34、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答案】( 1 )同 “披 ”,穿着;居住;慰问;曾经( 2) A( 3) D( 4)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解析】【分析】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被:同 “披 ”,穿着。 居:经过。劳:慰问。 尝:曾经。A:接着往细柳军营;之:至U。 B: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C: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之:的。 D:每到缺粮
35、缺水的地方。之:的。故选A。 D 项有误,梁山好汉花荣被称为“小李广 ”。 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上,皇帝;乃,就;使,派;使,使臣;诏,下诏。句意为: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廉,廉洁;辄,常常;麾下,部下。句意为: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故答案为: 同 “披 ”,穿着 ; 居住 ; 慰问 ; 曾经 。 A; D;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
36、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和相关知识,结合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附参考译文】【甲】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37、。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
38、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乙】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 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 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 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 弦倒下。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便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升日以还。大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弟之怠。危录毕,走送之,不散耕逾约。
39、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热经叩何。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鬲身俯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发;俟其欣悦,则又请 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
40、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 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每假借于殿书之家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负箧曳展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3)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作者家贫无书,却能 遍观群书”,离不开他“:的勤奋刻苦精神,离 不开他“的诚信守时品质。(4)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上联:先达 传上联:弟子 成【答案
41、】(1)明;宋濂(2)借,求借;拿;背着;破旧(3);( 4)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5)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填空即可。注意“宋濂 ”的 “濂 ”字不要写错。(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其中“假 ”和 “借 ”两个词都是借的意思。 “执 ”,拿着。(3) 意思是天气非常寒冷了,砚池里的墨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也冻僵了,但我还是不放松抄书,因此这句话表现宋濂刻苦学习的精神。 句意
42、思是我抄好之后,跑着去给人家送书,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时间。这句话表现宋濂的诚实守信。据此理解答题即可。(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选文前两段主要写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第三段里面虽有自谦的意思,但我们能看出宋濂如今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其实就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由此看出其目的是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5)解答本题,注意拟写对联的要求,再根据题中提示拟写即可。由文章内容可知,“德隆望尊 ”“ 色恭礼至”是形容弟子的,先达向弟子传的是“圣贤之道”,弟子最后成就君子之名。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明;宋濂; 借,求借;拿;背着;破旧; 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
43、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本题非常简单,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蕴含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意选择合适
44、的语句即可。 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45、,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旦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吉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至若春和景明 宠辱上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古仁人”能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理
46、由。(4)有人认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2)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4)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 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 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解析】【分析】(1)、
47、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璧:玉璧;忧:以 为忧;乐:以.为乐,据此进行翻译。(3)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以此证明。(4)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故答案为: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
48、,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
49、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 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考生要正确对待观点,表明态度,阐述要合理,论述 要清晰。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摘自过庭录)【注】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 贻:遗留。 隙:时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位人言其意盖在速故人耳(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
50、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答案】(1)少;规劝(2)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3)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解析】 【分析】(1)句意:很少听人劝。 罕”,少。 句意: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谏”,规劝。(2)根据 爱其才,恐后贻祸”的意思 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可解答此题。(3)根据文意,范仲淹亲写岳阳楼记,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来宽慰悲愤郁闷的滕子京,可
51、知范仲淹是一个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的人,同时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抒发远大的抱负,可知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故答案为:少、规劝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在文 中找到答案,按照要求作答。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
52、解意思,注意对 人物的描写语句和事例的分析理解。【附参考译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 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 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 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15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 患之,告其父
53、日:何不去之乎?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 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答案】 这不是他期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是“:这。若“:你。患":担忧,忧虑。乎”:于。故答案为: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 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 的正确理解。【参考
54、译文】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 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 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 ”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 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 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 走那只猫呢? ”1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卯者,横豆石璧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 稣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 、漳水、滹沱、涿水 、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 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注释】 湮:积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带动效应实证研究报告
- 2025年市场前景评估报告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植物蛋白对肾功能的保护-洞察及研究
- 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社交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识别-洞察及研究
- 基于AR的音乐教育创新-洞察及研究
- 证件照拍摄行业远程工作模式探究-洞察及研究
- 膜分离技术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供基本建设借贷合同5篇
- 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与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5KW储能电源作业指导书
- (2024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命题趋势分析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历年真题
-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 CREO基础培训教程
- 食品保质期检测记录表
- 诗化小说示范课
- (17)-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 04质量奖(现场)评审报告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中药商品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