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_第1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_第2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_第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_第4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在传受两端间的传递与流动。2:内向传播;人的内向传播是“主我”(I)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内向传播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电话、书信等)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包括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的信息互动。5:文化维模原理;即模式的维护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 由于文化的这种

2、功能,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当外来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容易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之中,如果外来文化对原有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时,维模功能便会起到一种“守门人”的作用,竭力阻止破坏性文化的侵入,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维模原理。6:文化增值原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重新界定和认识文化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估价和确定某种文化的价值,而且还要增殖和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 7:文化融合原理;大唐西域记中,大唐玄奘曾如此描写巴基斯坦名城塔克西拉,该城有2500年的历史,也是唐玄奘西游取经的最后一站,西游记中“西天”

3、的原型。在塔克西拉,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古城曾历经波斯、希腊、佛教三种文明的冲刷,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见证者。8:信息饱和;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接受严重“超载”。9: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形式:可以感知的。意义:人赋予的,约定俗成的 。10:聚谈;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面对面地交换意见与信息,或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它又可以分为街谈巷议和清议两种。11:近体;近体就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沟通时的空间距离。分为四个区:亲密区、

4、熟人区、社交区、公众区。12:舆论领袖;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者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舆论领袖数量少,但是具有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与受其影响者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特点。舆论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形成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13:传播效果;所谓传播效果,依据传统的传者中心说,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所引起受者的思想和行为变化。14: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个体系、

5、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二:解答题1: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正:获取信息、社会化途径、知识教育、.舆论监督与引导、文化传承与交流、调节身心 。 负:媒介情景非真实化、信息庸俗化、文化殖民化、思维行为惰性化。2:人际传播的特征;A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B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C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D反馈迅速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传受双方

6、都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如有中间媒介,反馈的速度和数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E速度可以控制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更;3:组织传播的特点;A.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区别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看受传者是在自由状态下还是在受到不同程度强制的状态下选择和接受信息。B.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和有界的。组织传播内外有别,成员要严守准则。C.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4:艺术传播的特点;A.艺术传播的过程是创作者灵感迸发的过程,是自觉性和非自觉性、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B.艺术作品中的未完成性和艺术传播中的对话任何作品需要受众的接受才能使艺术传播完成。C.艺术传播对

7、物质载体的依赖性有关艺术媒介 5:新闻传播特征;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动态性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中介性、工具性、商品性新闻传播活动具有现实性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大众性6:传播着的权利和义务;权利:A采访权传播者利用各种合法手段向有关的对象收集、寻访信息的权利。B.传送权C.编辑权D发表权E著作权F安全权义务:A保护国家利益B.遵“纪”守“法”C遵守社会道德D.忠实于客观事实E保护信源秘密7:信息的污染与饱和;信息污染(1).分类:色情信息、暴力内容、失实信息、图象信息、信息泛滥(2).危害:A 对青少年毒害严重B 降低受众的文化意识水平(3).对信息污染的不同认识与对策:A 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加以控制

8、B 承认信息污染有害,但还未采取有效的措施C 理论上认为有害,实践上认为是社会“稳定剂”,缓和政治、经济危机信息饱和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5.个人接受严重“超载”影响:1.观念更新迅速2.一元化的观念被多元化的观念代替3.更具不安定感与奋争感4.信息相对饱和状况下人的主观能动性8: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P289294)n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到30年代 超强效果论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

9、他们的行动。代表性理论 :“子弹论”.缺陷是: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n 第二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初 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众多的中介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是强化受众的既有态度,而不是改变。缺陷:A、就效果而言,只注意态度、行为的变化,而忽略信息的功用;B、从时间看,只注意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C、从出发点看,除使用与满足研究看,只注意传者的意图,而忽视受者的需求。总之,有限效果论过于低

10、估了大众媒介的影响。n 第三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 适度效果论观点:1 认为有限效果贬低了大众传播效果, 2 以往研究注重大众传播对于态度和意见的影响,如果探求其他方面,也许就会发现大众传播具有更大效果。 3 以往研究只着眼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4 摆脱了“传者中心论”的局限,开始以受众为中心进行研究,并着力研究长期效果。适度效果论包括:信息寻求(创新与扩散)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等 n 第四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强大效果论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德国学者纽曼./观点:以往的研究低估了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强大效果,实际上

11、大众传媒的累积性、普遍性、和谐性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有力影响或塑造社会舆论。代表理论: 沉默的螺旋强大效果论的重要原则:1.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境况中,如果能够顺应事态的客观发展和公众的普遍的内在需要。2.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控制局面,轨导受众感知、认识和行为.3.如果能够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谨慎地筹划传播运动,妥善重复有关讯息,大众传媒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n 第五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谈判效果论是指传受双方互动的意象建构过程中,大众传媒产生其效果。一方面,大众传媒建构关于现实的意象,并且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受众在接受和应对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意象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关

12、于现实的景象和见解。(受传双方所建构)传受双方相互应接,彼此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有了“谈判”的性质。如,专制的国家,民主的国家谈判效果论的特点:一是传受双方积极的编码和解码活动;二是传受双方的社会权利关系;三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批评与反批评)9:二级传播,个人差异,文化规范论的观点;文化规范论:其实是一种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大众传播不一定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变化了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之观念发生变化。如,三菱、雪铁龙、吉利两级传播论: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

13、响的追随者。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 个人差异论: 媒介讯息包含着特定的刺激,这些刺激与受者的个性特征有特定的相互作用,由于每个人在需要、信念、价值观、态度上不同的认知结构,世界上没有完全同样和一成不变的传播对象。相同的大众传播内容在受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不同效果,是由于受众的个人条件、社会关系不同,而其中个人差异最为重要。个人差异论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注意:事实上,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人们总是选择那些为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选择性理解:信息传播是一个“编码”与“译码”的过程。即,传者将一定的意义“编制”成一定的符号,受众则把以符号为载体的信息回译成“意义”。这个翻译过程,不是简单的还原,因为符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