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1956年,国内三大改造完成,整个中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针对人民要求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愿望与中国的现实的矛盾,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并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国际背景:1956年,赫鲁晓夫掀起反斯大林主义运动。中共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反斯大林主义实质上是修正主义的行动,又承认斯大林的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个人崇拜。 2、 3、保卫延安红日描绘战争的宏大图景,确立了十七年文学对宏大题材、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 1.战争叙事共同点:在规模、气魄上都努力

2、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战争的伟力;取材于两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 保卫延安以陕北战场为背景,通过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上的运动战以及沙家店歼灭战等不同类型的战斗,表现各种类型战争的特点,以一个连队的军事活动为主线,从其撤出延安到返回延安的半年的战斗生活,展示延安保卫战的历程。 红日以山东战场为背景,以一个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通过描写涟水战役受挫、莱芜战役大捷和孟良崮歼灭战的胜利,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殊死决战<陕北战场:敌34个旅,23万兵力;我西北野战军主力6个旅,2万多兵力。山东战场

3、:敌50多万重兵,包括蒋亲信、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十倍于我。> 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图景;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的伟大胜利“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撤退”,“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战争叙事的差异 (1)红日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了中国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故事。三个大的战役、一个军的行动;叙事中心是以一支“常胜英雄军”与一支王牌军之间的对立角逐展开大规模战役的描绘。 保卫延安追求史诗、宏大图景,其主线是周大勇连队脱离大部队之后的孤军作战,出现诸多传奇情节(沙漠迷路、打粮站等) 叙事的节奏上,保卫延

4、安更强调“打”,从一个战斗转向另一个战斗,显得极其激烈,视野集中于战场。 红日视野比较开阔,战争叙事有张有弛,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从军队到地方,前方与后方,战场与医院,战争与和平、爱情,有较生动的结构安排。 (2)塑造典型英雄人物十七年文学创造英雄人物的范例 (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保卫延安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英雄形象从惨烈的战争、残酷的环境和生死考验的战火中锻造出来的人物,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造原则。其特征是:a.“钢铁战士”,无所畏惧、勇猛顽强,表现人民解放军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b.“集体主义的英雄”,永远和自己的战斗集体联系在一起,个体的生命价值溶解于集体的胜利之中;c.在战斗中成长的

5、英雄。 红日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同样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造原则,基本特征、基调一致。但有更丰富的揭示 其一,从军一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的人物群像: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班长秦守本、机要员姚月琴; 其二,注意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身份的揭示。刘胜团长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石东根胜利后的醉酒纵马,带着农民出身的性格弱点。 (3)保卫延安表现的是敌我矛盾,红日除了敌我矛盾之外还写了我军的内部矛盾。 4、革命传奇 林海雪原 描写一支智勇精悍的小分队剿灭东北土匪的斗争,一场特殊军队所进行的一场特殊战斗。利用民族文学的传奇因素表现战争,属革命传奇类小说。这一类小说还有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6、、平原游击队等。 1.受到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与水浒108条好汉模式的影响。 “五虎将”模式:古典武侠或历史演义中以五种性格<忠诚、勇毅、胆识、粗犷、朴实耐劳>构成主要英雄人物的基本人物模式;又同好汉模式一样,各怀绝技,各俱个性。 2.在结构上,既注意运用“两军对垒”的模式,突现双方的强烈对比,还注意通过紧张惊险、曲折多变的情节,以增强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 3.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基调。 5、成长小说的典范青春之歌与红旗谱(一)青春之歌1.关于成长叙事这一般“指的是描写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小说”。因此也可以说,它们写的是关于革命精神起源和继承的故事。用叙

7、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的成长“母题”是西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于18世纪的德国。其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意味着人物从某个设定的点上的水平向某种理方向的提高,人物是动态的,时间注入人的性格发展中。 青春之歌 红旗谱 是以成长的方式来表现革命的成长。2.自叙体小说:中国小说的现代形态 所谓自叙体小说就是把自我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作为讲述对象的小说。这是中国小说又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跨越的一个标志。6、一个国家的寓言林道静成长中与三个男性的隐喻实际上,林道静是被动的,在小说中,是处于被看、被改造、被男性愿望改造,其成长过程是在被三个男性的拯救、唤醒、肯定中完成的。 余永泽骑士英雄,拯救了林道静的

8、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人性、人道主义; 卢嘉川革命知识分子,精神英雄,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阶级意识(斗争),精神的拯救; 江华工人阶级,革命的英雄。林道静的并肩战斗者,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 林道静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每个阶段都是通过男人来界定、建构和阐释的。三个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林道静,要在精神上占有她,但所使用的方式和话语又有所不同 余永泽西方的人道主义话语,如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女性独立; 卢嘉川、江华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 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

9、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在中国现代史上,充满着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矛盾,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基本的冲突。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 7、红旗谱生平与创作: 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建国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

10、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文革后,197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塑造了一个由传统的颇具侠义精神的“农民英雄”逐渐转变成有政治抱负的现代意义上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朱老忠形象(从传统侠义到革命正义)“出水才看两腿泥”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韧性战斗精神;“为朋友两肋插刀”重团结,讲义气,患难与共,舍己为人。 巴赫金的命名:“人在历史中成长”。 朱老忠是一个处于动态的时间关系中的不断个人复仇,起初共产党对于他具有的成长的新的形象。朱老忠的成长动因只是“靠山”意义,与“一文一武”的复仇理想如出一辙。按照无产阶级的阶级理论,阶级意

11、识的建构意味着对个人意识的超越,阶级斗争终将取代个人复仇。他的典型意义在于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交织着历史和现实的深度。 民族化成就A、浓厚的地方色彩B、继承了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较少使用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而是着重以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C、结构布局上,采取短章节手法来组织故事、安排人物,使全书故事连贯,层次分明。D、采用了大众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来朴实、通俗、生动浑厚的8、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

12、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愿坚后代(一)峻青和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他们强调的是创造“幸福的路”的斗争的艰苦和残酷,并在这样的背景上塑造经过血与火检验的英雄形象。1、峻青:黎明的河边、 老水牛爷爷、 党员登记表。小说着力渲染的是生活环境的险恶,在情节上,偶然因素的安排,为人物布置接连不断的严峻境遇的磨难。酷刑、死亡等情节常用来突出英雄的“超人”式意志。2、王愿坚:党费、 七根火柴 、粮食的故事。单纯清晰的叙述更接近于故事的形态。(二)茹志鹃百合花 1.作者:茹志鹃(19251998) “从微笑到沉思”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祖母,世上唯一的爱孤寂中寻求,不自由毋宁死。“家”终生的抉择1958年在延河发

13、表成名作百合花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文革中中断写作(苦闷、迷惘、搁笔)新时期:出山、草原上的小路、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 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王啸平霓虹灯下的哨兵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的真实感的体现(1)写作背景:1959赵树理看到农村大跃进实际情况,写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委婉提出己的认识,未发表庐山会议提出的反右倾开始,被当作右倾思想代表被批判。1962政治宽松,在大连会议上着树理发言说60年简直是天聋地哑。锻炼锻炼写于1958,大跃进高潮,正是天聋地哑的前期。反右刚过,不可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认识。 (2)人物:小腿疼、吃不饱、王聚海、

14、杨小四 (3)主题主题1(文本表层)通过两个落后的农民形象说明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以后,在思想和意识上还严重地残存着小农和私有观念,对集体经济产生削弱和倒退的作用。小腿疼、吃不饱落后、被批判;王聚海和事佬,被批评;杨小四先进,受表扬主题2(正话反说)陈思和观点 在农村干部横行霸道欺辱农民,农民消极怠工、自私自利,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觉悟性和劳动积极性,只能以的强制的手段对付农民,造成农村经济破败。小腿疼、吃不饱应被同情可怜的农民;杨小四仗势欺人的干部9、创作特点(1)取材:赵树理:各个历史时期农村社会变革中的社会问题。孙 犁:既充满时代斗争气息,又充满人性美和人性美的社会风俗画。(2)创作方法

15、:赵树理:强调细节真实。孙 犁:在真实描写的基础上,还重抒情和诗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3)章法结构:赵树理:强调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性。孙 犁:灵活、自由,散文化结构方法。(4)语言:赵树理:质朴无华,风趣、幽默。孙 犁:清新、凝练,富于抒情意味和诗美特征。10、铁木前传“前传”即背景和前奏小说创作于1956年,写铁木两代人友情缔结和破裂的故事。傅老刚(铁匠) 黎老东(木匠)九儿 六儿生活不会风平浪静,历史的河流终归是奔腾向前的。 梁三老汉(双重性格) 郭振山(个人奋斗党员)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梁生宝 郭世富(富裕中农)精明谨慎、老谋深算(社会主义新人) 姚士杰(富农)心狠手辣、诡计多端

16、主要事件活跃借贷、买稻种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新法栽秧11、创业史与同时代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作品的不同:(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2)“写命运”和“写政策”(3)“群众运动”和“运动群众”12、艺术成就 创业史(1)生动的人物塑造(2)恢宏的艺术构思(3)浑厚凝重的艺术风格(4)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13、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14、李双双的创作特征李双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所鼓励的浪漫主义精神,它歌颂的是普通老百姓中间的美好人性,提倡的是敢于与社会上的自私行为,特别是干部的自私自利作斗争,这就是这部影片在今天还能使我们感动的艺术力量。 人物性格及其冲突,体现了民间对美

17、好理想的追求,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二人”对戏的模式。 李双双的结构模式及人物原型“二人”的结构模式:“夫妻打架”“双双荐夫”“约法三章”“喜旺出走” “双双迎夫”“再次出走”“夫妻和好” 由于隐形结构来自二人模式,所以除男女主角的戏外,别的角色都是扁形人物,只起了跑龙套的作用。人物原型:李双双: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快嘴李翠莲的性格遗传,大胆泼辣,无所顾忌,敢笑敢哭,活脱脱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快嘴形象。喜旺:民间文化人的身份,诙谐有趣,他精通民间乐器,喜唱河南梆子戏,还粗通兽医技术。15、1.大胆干预生活如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蓬帆等。2.打破表现人

18、情、人性的禁区如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等。洪子诚称之为“百花文学”,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重放的鲜花。“干预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模式: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为例1.情节构成方式要得到的改善改善过程看到改善的希望2.人物模式进取型(林震):年轻,有理想有热情有激情,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过渡型(赵慧文):林震成长的催化剂。保守型(刘世吾):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压抑了他的理想与激情。浮华型(韩常新):工作脱离实际,喜欢形式主义。3. 问题小说还是成长小说?小说叙述的重点在林震置身其中的态度与心理反应。 故事的结尾,“问题小说”的解决模式以矛盾的一方的胜利另一方

19、的失败化解矛盾。 “成长小说”的解决模式主人公林震通过自省自审而成熟。 16、特立独行的人物塑造江玫林道静青春之歌艺术格调及美学特征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的人情味倒叙手法感伤美比较分析林道静与江玫的形象江枚与林道静是不同的。成长与生活的经历决定了性格和思想的差异,也决定了她们革命道路上的不同。她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但是由于林道静复杂的地主家庭生活而给她带来了比江枚更加强烈的个体反抗意识,而她的小资本质也给她的革命道路带上软弱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在对待爱情上,江枚显得真挚,而林道静的爱情更加现实。江枚在革命的道路上开始是迷惘的,她沉浸在爱情带来的美好里不可自拔

20、,但着爱情却与理想和自我生命价值背道而驰,所以她需要在爱情和理想做出抉择。林道静是在走向革命的道路上邂逅爱情的,在她的世界里,爱情与革命事业并不是完全相悖的,她最终在江华的身上找到了爱情与革命事业的融合,也许那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但那至少是精神与物质的实现。其实,江枚这个形象更突出的是她由内而发的爱国热情,而林道静的形象所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个体的革命历程。在红豆里的好几处都写到了江枚对祖国的祝福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而林道静则是在不断反抗与探索的道路上融入革命队伍,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她更趋向与忠于党和人民。17、生活的赞歌:写实与叙事诗潮流李季被誉为“石油诗人”,主要作品玉门诗抄、

21、杨高传等。 傅仇 “森林诗人”闻捷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通过对景物、人物情节的铺叙,展示生活的情趣。如:赛马、苹果树下,把爱情与创造新生活的劳动相结合。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18、散文三大家风格比较1、从作家的气质和创作态度来看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秦牧学者散文知识小品2、从艺术手法来看(1)选材杨朔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刘白羽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秦牧丰富多彩,涉笔成趣。(2)构思杨朔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刘白羽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秦牧触类旁通,左右逢源。(3) 语言杨朔清新委婉 刘白羽刚健绚丽 ,气势雄浑 。秦牧自然亲切,讲究文采19、1.19491957年 (

22、1)多幕剧:老舍龙须沟、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 夏衍考验。 (2)独幕剧:崔德志刘莲英、鲁彦周归来。 (3)第四种剧本: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19581965年(1)历史剧: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田汉关汉卿。 (2)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 三、歌剧的发展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20、茶馆的人物与艺术(1)鲜明生动、富有深刻主题内蕴的人物形象王利发(顺民):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而又胆小怕事。“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 “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为什么就不叫我活呢?”常四爷(个人奋斗):

23、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秦仲义(改良):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一心走“实业救国”的路。(2)独特的构思和别开生面的戏剧结构独特的场景选择茶馆结构严谨统一的外部因素:“茶馆的变迁”是茶馆的情节主干老舍:“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三个时代的精心编织茶馆结构严谨统一的内部因素:“葬送三个时代”别出心裁的人物安排“图像展览式”的结构和“回叙”的表现艺术 a、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b、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由同一演员扮演。如大小刘麻子、大小唐铁嘴、大小吴祥子、宋恩子、二德子等。c、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

24、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样既写了人物,又表现了时代。如说书的,名厨师等。d、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如众多的过场人物。(3)极其精炼而又十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首先,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其次,老舍的语言极为精炼、简洁而又生动。 “将,你完了!”“你完了” (4)悲剧故事、喜剧样式和民族风格茶馆是悲剧与喜剧巧妙结合的珍品。深沉的悲剧内容通过幽默的喜剧形式加以表现。老舍:“用幽默的话,写出了令人辛酸的事儿”。 一曲带笑的葬歌,一出含泪的喜剧。

25、 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味 ,写出了北京味,写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这突出表现在对北京方言的运用和北京风俗人情的描写上。 典型环境 曲艺形式21、郭小川在诗体建设上有一定贡献。在投入火热的斗争等“致青年公民”的诗中成功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并作多种尝试与探索:在将军三部曲中采用散曲体,在厦门风姿等诗中采用辞赋体,在白雪的赞歌等诗中采用半格律体,在致大海中采用自由体,在海岸哨兵等歌词中采用宋词节奏的自由格律体,秋歌采用信天游民歌的变体。这种探求形成了他颇为独特的“郭小川体”。22、梁三老汉形象分析 人物分析: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

26、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反对互

27、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梁三老汉的形象:最精彩的形象:他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共产党,给他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

28、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既有小生产者意识,又有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23、朱老忠形象分析 朱老忠是一个跨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的觉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朱老忠有一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其中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表现了他敢于

29、“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运涛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严志和家遭到灾难,朱老忠挺身而出,带领江涛千里迢迢去济南探监。名词解释1、 “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总是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2、 新辞赋体:融汇古代辞赋的艺术传统,大量运用

30、排比、对偶的手法进行铺陈,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形成整齐、对仗、押韵的长句体。如:甘蔗林青纱帐、秋歌等。3、 文代会: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和总方向,提出了文学发展的新的目标,这一切也就是支配着后来文学发展的规范系统。 4、艺术的隐形结构:所谓艺术的隐形结构,是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现象。作家们沟通了民间的文化形态,在表达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民间形式,这时候的民间形式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它把作品的艺术表现的支点引向民间立场,使之成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民间读物。这种艺术结构上的民间性,称做艺术的隐形结构。5、 政治抒情诗

31、: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经出现,这一概念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吟诵、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6、 伤痕文学: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它是新时期第一批写悲剧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深化的文学,是人道主义的文学。 7、 朦胧诗: 它兴起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等。诗作往往通过感

32、觉和心灵去理解和表现世界,创作中广泛地使用隐喻,象征和通感手法,诗风朦胧。8、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 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开拓者家族:开拓者家族是新时期以来改革小说家蒋子龙作品中的一系列人物。包括:乔光朴乔厂长上任记和车篷宽开

33、拓者、解静赤橙黄绿青蓝紫、牛宏锅碗瓢盆交响曲、武耕新燕赵悲歌等。山药蛋派 起源于二十纪四十年代,形成于50年代延续到新时期,代表人物赵树理,主要成员西戎,李树为,马峰,胡正,孙谦。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具有问题小说的特征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浪漫的民族风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形成共同的特点.“三突出”创作原则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

34、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1. 选择题1.双桅船是哪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A.顾城 B.北岛 C.舒婷 D.杨炼2.下面不属于“归来者”作家的是(       )。A.王安忆    B.王蒙   C.张贤亮   D.高哓声 3. 下列属于五六十年代反映解放战争的四部长篇小说之一的是()。 A.林海雪原 B.三里湾 C.党费 D.百合花4. 属于“十七年”的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的作家是( ),他的作品有黎明的河边等。A.马烽 B.李准 C.峻青 D.杜鹏

35、程7.( )是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A、创业史 B、山乡巨变 C、红旗谱 D、三里湾10.( )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具有英雄史诗精神。A、红旗谱 B、播火记 C、保卫延安 D、红豆12.五六十年代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诗风格的作品是( ) A.红旗谱 B.许茂和他的女儿 C.创业史D.赖大嫂14. 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叙述革命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小说是( )A. 红旗渠 B. 青山保林 C.青春之歌 D红岩16.下面哪部作品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A.放声歌唱 B.回延安 C.雷锋之歌 D.南泥湾17.茶馆中受维新思想影响的

36、民族资本家,一心走“实业救国”道路的是( )A王利发 B 常四爷 C秦仲义 D宋思子20.“伤痕文学”因下列哪位作家写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A、刘心武 B、卢新华 C、张洁 D、王蒙 21.新时期以其巨大震撼力和自剖精神震动文坛的巴金的随笔集是( )A 、随想录 B、新声集 C 、巴金近作 D、创作回忆录22.桂林山水歌的作者是( )。A.贺敬之 B.闻捷 C.李季 D.公刘23.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A.绿原的重读<圣经> B.郭路生的相信未来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公刘的哎,大森林27.“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

37、对人物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句话出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 )A. 杨朔荔枝蜜 B秦牧蜜蜂的赞美 C刘白羽日出 D杨朔茶花赋 28.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之称的诗人是(C ) A.郭小川 B.贺敬之 C.闻捷 D.艾青29.1959年,郭小川的真实地揭露了自己思想感情上的矛盾。A A.望星空 B.昆仑行 C.林区三唱 D.投入火热的斗争31.作为台北人的首篇,并表现了台北人的价值取向的作品是( )。 A.孽子 B.永远的尹雪艳 C.金大奶奶 D.孤恋花32.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叙述革命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小说是( C )A. 红旗渠 B. 青山保林 C.青春之歌 D红岩3

38、3.下列哪部不是王安忆的作品? ( )A.荒山之恋 B.长恨歌 C.小鲍庄 D.风景 34. 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的优秀长篇是 (D)A.红岩 B.红日 C.林海雪原D.保卫延安35. 以下不属于“第四种剧本”的是( )。 A.布谷鸟又叫了 B.同甘共苦 C.还乡记 D.杜鹃山36.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叙述革命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小说是( )。A.红旗渠 B.青山保林 C.青春之歌 D.红岩37在香港作家中,首次大胆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是( )。A.黄春明 B.孙甘露 C.刘以鬯 D.西西38“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39、出自北岛的哪一首诗?( C )A.同谋 B.结局和开始 C.回答 D.履历39.腊月正月的作者是( C)。A.张贤亮 B.郑义 C.贾平凹 D.靳凡40、被称为“一部民族的秘史”的小说是( )A古船 B绿化树 C北方的河 D白鹿原41、以下革命军事题材小说中,富于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是( B )。A.红日 B.林海雪原 C.保卫延安 D.百合花42、在反思文学创作中,往往以革命干部为反思主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进行理性反思的作家是( A )。 A.王蒙 B.汪曾祺 C.高晓声 D.王安忆43、“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 C )A秦牧 B刘白羽 C杨朔 D、吴伯箫45、余华、苏童、格

40、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D )。 A .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46.莫言“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是()。 A.檀香刑 B.丰乳肥臀C.蛙 D.官人 一、填空题1. 文艺界中十分出名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龙江哨红色娘子军海港和 奇袭白虎团 。八大样板戏包括有现代京戏红灯记等六部,以及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2.当代文学开始的标志是(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3.五十年代,在诗歌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对诗体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诗人是 郭小川 。 4. 1951年文艺界对电影 武训传 的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大规模群众政

41、治文艺斗争的先河。或1951年对 武训传 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5.1957年春,杨履方的 布谷鸟又叫了 的在南京上演,该剧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部打破话剧创作陈规陋习的抒情喜剧。6.建国初期,文艺界展开的“四大批判”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 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批判。7.在寻根小说阶段,王安忆的力作是 小鲍庄 。8. 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这次大会被称为“ 中国 当代文学 的伟大开端”9.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三种叙事模式为子夜模式、死水微澜 模式 、财主们的女儿们模式。10.被称为“

42、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的作品是 百合花 。11.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总体特色可以概括为“颂歌”与“ 战歌 ”。12.赵树理的 三里湾 、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1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 田汉 )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等。 14.在17年小说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的八个长篇小说简称为:“三红一创”、 “青山保林” 。15.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政治抒情诗的普遍结构是中国式的“铺排”和苏俄式的 楼梯体 。16.贺敬之的诗歌分为两类,一种是抒情短诗,另

43、一种是 长篇政治抒情诗。 17 我国的第一部民族新歌剧是 白毛女 。 18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善于采用“ 楼梯式 ”,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郭小川 是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突出代表,因其诗歌充满昂扬向上的战斗精神,而被誉为“战士诗人”。郭小川被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思想者、战士诗人 19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 茶子花派 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 20. 被誉为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铁笔圣手”和“语言大师”的作家是(赵树理 )。 21. “十七年文学”中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 罗

44、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曲波 的林海雪原等。22. 新辞赋体 是郭小川吸收、改造、发展楚辞、汉赋中的有益因素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被称为“郭小川体”。诗人闻捷的成名作 天山牧歌 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诗人 闻捷 的爱情诗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23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是老舍的_茶馆_。 24_第四种剧本_指的是一批敢于突破禁区大胆表现人情和人性,大胆地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剧作。 25十七年散文著名的“吴南星”是 吴晗 、 邓拓 、 廖沫沙 的集体笔名。 26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是杨朔、_秦牧_和刘白羽。 27.五六

45、十年代的杂文创作中,较值得关注的是由_邓拓_、吴晗和廖沫莎构成的“三家村”杂文。 29.被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的话剧是( 茶馆 ) 。 30.田汉的作品_关汉卿_中突出了主人公“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不屈不挠性格。 31.描写抗美援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杨朔的_三千里江山_。 32.王安忆的“三恋”是( 小城之恋 )、( 荒山之恋 )、( 锦绣谷之恋 )。 33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 舒婷 )、顾城、北岛为代表 34. 在“文革”的地下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知青诗人是 食指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诗歌组织是 白洋淀诗群 ,而传抄最为广泛的小说则是张扬的 第二次握手 。

46、35. 中国先锋小说潮流在语言形式、叙述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在小说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是 马原 。 361977年11月( 刘心武 )的短篇小说( 班主任 )在人民文学发表,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发端。 37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茹志鹃创作的( 剪辑错了的故事 ),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38改革文学是80年代初期的又一主题,开改革文学之先声的作品是 蒋子龙 的( 乔厂长上任记 )。 39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被解放出来的汉语的特质,使 汪曾祺 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受戒。 40_韩少功_的爸爸爸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

47、41. _马原_是先锋派小说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马原广泛地采用_“元叙述”_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表现为_反传统_ 。 42.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当属陈忠实的白鹿原 。 43.余华的活着和 许三观卖血记 集中体现了从先锋叙事到现实关怀的转型。 44.十七年著名的红色经典“三红一创”,其中是“一创”指的是 创业史 。 45. 谪仙记 是白先勇发展期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描写了国民党官宦后裔李彤漂泊美国的人生遭际。 46.80年代诗坛,最具美学价值的是 朦胧诗 ,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中国传统诗歌不同的美学原则。 47莫言的 红高粱 ,是继白鹿原之后出现

48、的另一部重要的新历史小说 48王安忆的 长恨歌 填补了传奇半生缘以后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 49西川、海子 、骆一禾一起被誉为北大诗人“三剑客”50鹿鼎记的作者是 金庸 53.“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 “革命样板戏” 是官方提倡最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54.茶馆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满族人是 常四爷 。55.冯雪峰誉为 “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作品是 保卫延安 。56.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 人到中年 57、路遥的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

49、文学奖。58. 80年代最具先锋意义的戏剧探索者是 高行健59. 1953年,青年作家 李准 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60.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批判,是对 俞平伯 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61. 新时期,巴金的 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62. 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63. 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 青年知识分子 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64.是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主要人物。65.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是用 信天游 写成的一首抒情诗。66. 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 梁三老汉 。67. 茶馆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满族人是 常四爷 。68. 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69. “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 姚文元 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70.的小说 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 是“干预生活”类小说中的代表作。71.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