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7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1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7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2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7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3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7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4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7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历史卷(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B.历史的客观结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 D.历史的客观结果,往往超越当事历史人物的估计2.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以下两种观点。据此可知观点1: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观点2

2、: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A.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存在争论 B.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存在分歧C.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有待考证 D.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应不容置疑 3.“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美洲的发现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有限 B.人类及动植物的混合主要表现为单向性C.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利大于弊 D.人类

3、的迁移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的混合4.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 B.货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 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5.全球通史称:“1600至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与文中的“首要意义”相符合的是A.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由此开始确立 B.西北欧各强国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C.西北欧成为世界上唯一有影响的地区 D.西北欧国家的实践和制度逐步引领世界潮流6.“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属殖民地的人

4、口不少于200万,即相当于操英语的世界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大规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763年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和20年后美利坚共和国对英国的胜利。”可见,移民人口A.是影响英法殖民争夺结果的重要因素 B.直接决定了英法殖民争夺的结果C.是左右英美殖民争夺结果的重要因素 D.直接决定了英美殖民争夺的结果7.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授予作为股份公司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进行贸易的特权。关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不列颠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建立的商业机构 B.作为垄断性贸易公司,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外贸易C.它的建立促进了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D.作为垄断性贸易公

5、司,它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8.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述工业革命时说:“我们迄今所握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他强调的是A.科学开始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 B.科学研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科学家的研究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 D.技术发明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9.全球通史写道:“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890年期间增加了3倍,在1860至1913年期间增加了7倍。世界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4100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400万英镑、1900年的404500万英镑和1913年的

6、784000万英镑。”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B.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C.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10.法国通史简编写道:“工人们在平时不再穿工作服装,在节日里工人的服装与资产阶级的穿戴已很少有差别。19世纪80年代时兴的高礼帽和礼服,到20世纪初,改为圆顶礼帽和礼服,更多的人开始穿西服。”这里法国社会服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服饰潮流示范的作用B.工业文明的进步 C.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D.民主政治的健全11.对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状况,小说西比尔曾这样描述:“它们像是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

7、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段话反映出A.工业革命后英国殖民扩张加剧B.工业革命开展激化了民族矛盾C.工业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D.工业化割裂了文明之间的交流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贪得无厌的要求,一种新的市场经济被引进。”据此判断,材料中“新的市场经济被引进”最早出现于A.18世纪末期B.19世纪初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晚期13.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中写道: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

8、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这说明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C.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D.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14.下图反映了1760-1829年期间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概况。(单位:银两)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形式是 指数:1780-1784年平均为100年份进口指数出口指数1760-1764年47028636.197958647.01765-1779年124747195.8196877194.51785-1789年3612763277.55491508263.61800-1804年7715556592.67556473362.71825

9、-1829年7591390583.110215565490.3A.用鸦片换取丝茶B.用鸦片换取白银C.用白银换取丝茶D.用白银换取棉布15.下表节选自轮船招商局开创的“中国第一”,其历史影响可以概括为时间事件1876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876年12月“和众”轮首航檀香山,载客400余人,次年开航北美,7月30日到达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成为中国航海史上一大壮举A.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加剧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经济矛盾D.取代了外轮航运在中国的统治地位16.历史的裂缝写道:“光绪皇帝颁

10、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更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光绪帝的这一诏书A.适应了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清廷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C.适应了民族工业兴起的需要D.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据统计,1858-1911年期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仅1901-1911年期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下列可作为这十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是A.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C.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 D.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18.1902年,盛宣怀鉴于上海出现“洋商会如林,日夕聚

11、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的局面,奏请朝廷设立了上海商会。据此可知,上海商会设立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B.华商分散,而洋商经济侵略加剧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D.清政府借鉴西方商业立国的经验19.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资本家投资实业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20.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

12、品分类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在此期间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国际市场的拓宽范围有限B.中国仍是世界原料产地C.手工制品质量优于机器产品D.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21.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这表明A.当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C.当时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

13、国工业布局的调整22.1877年,申报刊文记述了上海租界有一美国妇人控其夫不给赡养之资,并已有外室,因而请求离婚,领事准其所请,“并令其夫给妇五百金,以贻讼费”一事。上海一位论者对此大不以为然,撰文反对离婚诉讼。这表明A.美国妇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上海人开始摒弃中国传统的婚俗C.大众媒体对西方婚俗持肯定态度 D.西方婚姻观念与中国传统婚俗相悖23.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变化一览表。这一变化时期概况1850年到1899年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科学、应用

14、科学类著作,比例为二比一1912年到1940年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著作多两倍A.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加深有关B.反映了中国近代对科技重视不足C.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程度有关D.反映了民众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24.1905年以来,大公报每年举行纪念征文活动,都以“立宪”为题。1908年的征文题目是“实现立宪之政体如何?”1910年的征文题目是“立宪国之要素,一曰国会,一曰宪法,然当预备立宪之时,究应先开国会后定宪法欤?亦应先颁宪法而后开国会欤?”这表明当时的大公报A.对革命一直持观望的态度 B.反对清政府统治,但不支持共和C.同情革命者,劝其放弃暴力 D.力促清政府进

15、行立宪政治改良25.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对比表。它可从侧面解释运输方式运费(分/公里·吨)运输方式运费(分/公里·吨)肩挑34.0分驴车18.0分公路汽车30.0分轻便铁路2.4分独轮车19.2分铁路2.0分A.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影响 B.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C.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D.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第卷26.新航路的开辟预示着新兴的西方世界的来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扩张的智力背景比起其宗教背景要模糊不清得多。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

16、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有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7、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6分)27.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摘编自高步德、王珏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二重商主义的各种学说理论,皆强调各民族国家不要从国外输入商品,鼓吹要尽最大的可能用自己的商船向外输出商品。这些学说既是新的世

18、界体系的反映,也激励着这种新体系的发展。各国奉行的关税政策压抑了殖民地制造业的发展,但却刺激着本国制造业的成长。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材料三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主义学说的历史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根

19、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经济政策的认识。(4分)高三·历史卷(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解析:A项与材料相悖。B项观点片面,也不符合材料。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没有提到。材料表明,哥伦布的计划是向西航行,他认为这是从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但这个“错误的估计”使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是他不曾想到的,故D项正确。答案:D2.解析:观点2与A、C两项无关。两种观点都认为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排除B项。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A、C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B项观点错误。材料表明,伴随着美洲的发现,其他各大洲的动植物也传入美洲,故D项正确。答案:

20、D4.解析:材料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结合时间“1549年”可以判断,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得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涨。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够买能力大不如以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故B项正确。C项属于衰落的表现。A、D两项与材料现象无关。答案:B5.解析: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于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1600至1763年期间”处于工业革命前夕,西北欧各强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能力和条件有限,主要是抢占战略据点,“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主要出现于工业革命后,B项错误。C项观点错误。“1600至1763年期间”,西北欧

21、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逐步领先于世界,日益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材料认为,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国在北美的移民人口数量众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英国取得了对法国的胜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移民人口的影响。C、D两项中的“英美殖民争夺”与“美国革命”不相符。答案:A7.解析: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之前就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它不仅是英国的商业贸易机构,还是英国的殖民机构,排除A、B两项。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即已纷纷出现,具有商业贸易职能的东印度公司则有利于其发展,故C项正确。D项夸大了事实。答案:C8.解析:从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期

22、间,各种技术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而主要是由技工完成的,即科学开始时对工业影响不大,故A项正确,排除B项。C、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A9.解析:1860-1890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相对缓慢,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此期间世界贸易也同步增长,而1851-1913年期间正是工业革命持续深入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B项“世界经济制度化”不符合史实。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推行,也正是工业文明进程持续发展的结果,而且在此过程中世界文明的交流既有融合也有对抗,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主要由西

23、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推行,C、D两项错误。答案:A10.解析:材料表明,法国工人的服饰与资产阶级的服饰没有差别,而且之后法国民众流行圆顶礼帽和礼服、西服,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法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由此推动了服饰的变迁。A项仅是现象描述,C、D两项都是形成材料现象的原因之一,比较片面。故B项正确。答案:B11.解析:题干材料已点明描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故要正确理解材料中“两个民族”的含义。综合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可知,这里的“两个民族”并非是指具体的民族,材料说的是,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C项正确。A、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B项与英国实际不符。

24、答案:C12.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市场经济”应该是“自由贸易主义”。本题容易误选A项。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主义,之后自由主义演变成市场经济理论。这种演变是“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而发生的,结合“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出现于19世纪初期,即可确定B项正确。答案:B13.解析:B项观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D项不符合史实。C项观点正确,但不是马歇尔阐明的中心。“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材料表明它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A项正确。答案:A14.解析:图片表明,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当时丝茶是中国出口的大宗,故

25、C项正确。答案:C15.解析: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D两项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轮船招商局的开创性业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权利,并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故A项正确。答案:A16.解析:“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更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说明清廷不再重视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而是倡导官督商办企业向商办企业转变,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廷推行鼓励商办企业发展的政策,而民族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即已兴起,C项错误。“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意指官办企业向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这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相悖,故A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

26、17.解析:材料实际上表明,1901-1911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对较快。而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民族危机空前加深。A项表述与这一时期民主革命运动酝酿与高涨的史实不符;题干材料统计正是这一时期实业救国思潮推动的结果,B项符合史实;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最终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D项也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18.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借鉴西方商业立国的经验”与材料不相符,D项错误。由材料“洋商会日夕聚议,讨论研求”“华商互分畛域,涣散不群其势恒不能敌”可知当时华商与洋商竞争时的情形,故B项正确。答

27、案:B19.解析: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并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从而激发了资本家投资实业的热情,故C项正确。B、D两项夸大了事实,A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20.解析:图表表明,中国原料出口增加、手工制品出口减少、机器出口增加,原料出口增加说明中国仍是世界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机器产品出口增加与引进外来技术以及这一时期海外市场相对拓宽的刺激有关,A项错误。手工制品出口减少与列强侵华导致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有关,虽然手工制品出口比重一直高于机器出口,但手工制品与机器产品并无可比性,材料也不能体现,C项表述错误。D项与这期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等史实不符。答案:B21.解析:该报告表明,抗战时期,中西部地区工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出于持久抗战的需要,将沿海企业内迁,从而调整了中国的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抗战期间,日本或毁灭或吞并中国民族工业,排除A项。B项观点错误。抗战期间,中西部地区成为抗战的后方基地,而“全国经济重心”仍然是东南沿海地区,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