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1) 数的整除如果整除a除以不为零数b,所得的商为整数而余数为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叫b能整除a。如果a能被b整除,那么,b叫做a的约数,a叫做b的倍数。数的整除的特征:(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2、4、6、8、0,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被2整除。(2)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个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被3(或9)整除。(3)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能被4(或25)整除。(4)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
2、或5,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被5整除。(5)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能被6整除。(6)能被7(或11或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整数分成两个数,末三位为一个数,其余各位为另一个数,如果这两个数之差是0或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7(或11或13)整除。(7)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能被8(或125)整除。(8)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那么它必能被11整除。1、 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一个六位
3、数2356是88的倍数,这个数除以88所得的商是_或_.思路导航:一个数如果是88的倍数,这个数必然既是8的倍数,又是11的倍数.根据8的倍数,它的末三位数肯定也是8的倍数,从而可知这个六位数个位上的数是0或8.而11的倍数奇偶位上数字和的差应是0或11的倍数,从已知的四个数看,这个六位数奇偶位上数字的和是相等的,要使奇偶位上数字和差为0,两个方框内填入的数字是相同的,因此这个六位数有两种可能23 0 56 0 或23 8 56 8 又 =2620 =2711所以,本题的答案是2620或2711.例2. ,这个十一位数能被36整除,那么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最小是_.思路导航:因为36=94,所以
4、这个十一位数既能被9整除,又能被4整除.因为1+2+9=45,由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可知+之和是0(0+0)、9(1+8,8+1,2+7,7+2,3+6,6+3,4+5,5+4)和18(9+9).再由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可知是00,04,,36,72,96.这样,这个十一位数个位上有0,2,6三种可能性.所以,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最小是0.例3. 下面一个1983位数333444中间漏写了一个数字(方框),已 991个 991个知这个多位数被7整除,那么中间方框内的数字是_.思路导航:333444 991个 991个=33+3+444 990个 990个 因为
5、能被7整除,所以333和444都能被7整除,所以只要 990个 990个34能被7整除,原数即可被7整除.故得中间方框内的数字是6.例4. 有三个连续的两位数,它们的和也是两位数,并且是11的倍数.这三个数是_.思路导航:三个连续的两位数其和必是3的倍数,已知其和是11的倍数,而3与11互质,所以和是33的倍数,能被33整除的两位数只有3个,它们是33、66、99.所以有当和为33时,三个数是10,11,12;当和为66时,三个数是21,22,23;当和为99时,三个数是32,33,34.所以,答案为 10,11,12或21,22,23或32,33,34。注“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必能被3整除”可
6、证明如下:设三个连续自然数为n,n+1,n+2,则n+(n+1)+(n+2)=3n+3=3(n+1)所以,能被3整除.2、 巩固训练1. 有这样的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能被4整除,而且比这个两位数大1的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也能被4整除.所有这样的两位数的和是_.2. 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它的每位数字都是奇数,并且它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自然数是_.3. 任取一个四位数乘3456,用A表示其积的各位数字之和,用B表示A的各位数字之和,C表示B的各位数字之和,那么C是_.4. 有0、1、4、7、9五个数字,从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如果把其中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7、第五个数的末位数字是_.1. 118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和能被4整除,而且比这个两位数大1的数,如果十位数不变,则个位增加1,其和便不能整除4,因此个位数一定是9,这种两位数有:39、79.所以,所求的和是39+79=118. 2 195因为这个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两位数的积,而且1515=225>200,所以其中至少有1个因数小于15,而且这些因数均需是奇数,但11不可能符合条件,因为对于小于200的自然数凡11的倍数,具有隔位数字之和相等的特点,个位百位若是奇数,十位必是偶数.所以只需检查13的倍数中小于200的三位数1313=169不合要求,1315=195适合要求.所以,答案
8、应是195.3. 9根据题意,两个四位数相乘其积的位数是七位数或八位数两种可能.因为3456=3849,所以任何一个四位数乘3456,其积一定能被9整除,根据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可知其积的各位数字之和A也能被9整除,所以A有以下八种可能取值:9,18,27,36,45,54,63,72.从而A的各位数字之和B总是9,B的各位数字之和C也总是9.4. 90+1+4+7+9=21能被3整除,从中去掉0或9选出的两组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能被3整除.即有0,1,4,7或1,4,7,9两种选择组成四位数,由小到大排列为:1047,1074,1407,1470,1479,1497.所以第五个数的末位数字
9、是9.3、 拓展提升1.找出四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使得对于其中任何两个数,它们的和总可以被它们的差整除,如果要求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尽可能的小,那么这四个数里中间两个数的和是多少?2只修改21475的某一位数字,就可知使修改后的数能被225整除,怎样修改?3500名士兵排成一列横队.第一次从左到右1、2、3、4、5(1至5)名报数;第二次反过来从右到左1、2、3、4、5、6(1至6)报数,既报1又报6的士兵有多少名?4.试问,能否将由1至100这100个自然数排列在圆周上,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如果回答:“可以”,则只要举出一种排法;如果回答:“不能”
10、,则需给出说明.答案1.如果最小的数是1,则和1一起能符合“和被差整除”这一要求的数只有2和3两数,因此最小的数必须大于或等于2.我们先考察2、3、4、5这四个数,仍不符合要求,因为5+2=7,不能被5-2=3整除.再往下就是2、3、4、6,经试算,这四个数符合要求.所以,本题的答案是(3+4)=7.2.因为225=259,要使修改后的数能被25整除,就要既能被25整除,又能被9整除,被25整除不成问题,末两位数75不必修改,只要看前三个数字即可,根据某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则这个数能被9整除的特征,因为2+1+4+7+5=19,19=18+1,19=27-8,所以不难排出以下四种改法:
11、把1改为0;把4改为3;把1改为9;把2改为1.3.若将这500名士兵从右到左依次编号,则第一次报数时,编号能被5整除的士兵报1;第二次报数时,编号能被6整除的士兵报6,所以既报1又报6的士兵的编号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6整除,即能被30整除,在1至500这500个自然数中能被30整除的数共有16个,所以既报1又报6的士兵共有16名.4.不能.假设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在圆周上排列所述的100个数,我们来按所排列顺序将它们每5个分为一组,可得20组,其中每两组都没有共同的数,于是,在每一组的5个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是3 的倍数.从而一共有不少于40个数是3 的倍数.但事实上,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有33个
12、数是3的倍数,导致矛盾.(2) 数字谜小朋友们都玩过字谜吧,就是一种文字游戏,例如“空中码头”(打一城市名)。谜底你还记得吗?记不得也没关系,想想“空中”指什么?“天”。这个地名第1个字可能是天。“码头”指什么呢?码头又称渡口,联系这个地名开头是“天”字,容易想到“天津”这个地名,而“津”正好又是“渡口”的意思。这样谜底就出来了:天津。算式谜又被称为“虫食算”,意思是说一道算式中的某些数字被虫子吃掉了无法辨认,需要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判定被吃掉的数字,把算式还原。“虫食算”主要指横式算式谜和竖式算式谜,其中未知的数字常常用、等图形符号或字母表示。文字算式谜是前两种算式谜的延伸
13、,用文字或字母来代替未知的数字,在同一道算式中不同的文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数字或字母表示同一个数字。文字算式谜也是最难的一种算式谜。在数学里面,文字也可以组成许许多多的数学游戏,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横式字谜1、 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8,97在上面的3个方框内分别填入恰当的数字,可以使得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150。那么所填的3个数字之和是多少?思路导航:150*3-8-97-5=340所以3个数之和为3+4+5=12。例2 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等式成立:(1)64÷56=0,(2)78÷37=1,(3)33÷2=17,(4)8÷5
14、8=6。分析:(1) 6104/56=109 (2)7548/37=204(3) 3393/29=117(4)8468/58=146例3 在算式40796÷=9998的各个方框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后,就可以使其成为正确的等式。求其中的除数。分析:40796/102=399.98。例4 我学数学乐×我学数学乐=数数数学数数学学数学在上面的乘法算式中,“我、学、数、乐”分别代表的4个不同的数字。如果“乐”代表9,那么“我数学”代表的三位数是多少? 分析:学=1,我=8,数=6 ,81619*81619=例5 ÷(÷÷)=24在式中的4个方框内填入4个不
15、同的一位数,使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并且等式成立。思路导航:这样,我们可以先用字母代替数字,原等式写成:a/(b/c/d)=a/(b/c*d)=a*c*d/b,(a<b<c<d)当a=1时,有6*8/2=24,8*9/3=24;当a=2时,有4*9/3=12,6*8/4=12,8*9/6=12;所以,满足要求的等式有:1÷(2÷6÷8)=24,1÷(3÷8÷9)=24,2÷(3÷4÷9)=24,2÷(4÷6÷8)=24,2÷(6÷8
16、47;9)=24。例6 ×=5; 12+=,把1至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上面两个算式的各个方框中,使等式成立,这里有3个数字已经填好。分析:根据第一个等式,只有两种可能:7*8=56,6*9=54;如果为7*8=56,则余下的数字有:3、4、9,显然不行;而当6*9=54时,余下的数字有:3、7、8,那么,12+3-7=8或12+3-8=7都能满足。2、 训练巩固1. 迎迎×春春=杯迎迎杯,数数×学学=数赛赛数,春春×春春=迎迎赛赛在上面的3个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如果这3个等式都成立,那么,“迎+春+杯+数+学+赛”
17、等于多少?分析:考察上面三个等式,可以从最后一个等式入手:能够满足:春春×春春=迎迎赛赛 的只有88*88=7744,于是,春=8,迎=7,赛=4;这样,不难得到第一个为:77*88=6776,第二个为:55*99=5445;所以,迎+春+杯+数+学+赛=7+8+6+5+9+4=39。2. 迎+春×春=迎春,(迎+杯)×(迎+杯)=迎杯在上面的两个横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那么“迎+春+杯”等于多少?分析:同样可以从第二个算式入手,发现满足要求的只有(8+1)*(8+1)=81,于是,迎=8;这样,第一个算式显然只有:8+9*9=
18、89;所以,迎+春+杯=8+9+1=18。3、 拓展提升1.在下列各式的中分别填入相同的两位数:(1)5×=2;(2)6×3。2. 将39中的数填入下列各式,使算式成立,要求各式中无重复的数字:(1)÷=÷;(2)÷÷。3.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1)448÷=;(2)2822÷=;(3)13×= 46。4. 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1) ÷32831;(2)573÷3229;(3)4837÷7427。答案与提示 练习224.(1)287;(2)17;
19、()65。竖式字谜一、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在图4-1所示的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那么“喜欢”这两个汉字所代表的两位数是多少?分析: 首先看个位,可以得到“欢”是0或5,但是“欢”是第二个数的十位,所以“欢”不能是0,只能是5。 再看十位,“欢”是5,加上个位有进位1,那么,加起来后得到的“人”就应该是偶数,因为结果的百位也是“人”,所以“人”只能是2;由此可知,“喜”等于8。 所以,“喜欢”这两个汉字所代表的两位数就是85。例2 在图4-2所示的竖式中,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如果:巧+解+数+字+谜=30,那么“数字谜”所代表的三位
20、数是多少?分析:还是先看个位,5个“谜”相加的结果个位还是等于“谜”,“谜”必定是5(0显然可以排出); 接着看十位,四个“字”相加再加上进位2,结果尾数还是“字”,那说明“字”只能是6; 再看百位,三个“数”相加再加上进位2,结果尾数还是“数”,“数”可能是4或9; 再看千位,(1)如果“数”为4,两个“解”相加再加上进位1,结果尾数还是“解”,那说明“解”只能是9;5+6+4+9=24,30-24=6,“巧”等于6与“字”等于6重复,不能; (2)如果“数”为9,两个“解”相加再加上进位2,结果尾数还是“解”,那说明“解”只能是8;5+6+9+8=28,30-28=2,可以。 所以“数字谜
21、”代表的三位数是965。例3在图4-3所示的加法算式中,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请把这个竖式翻译成数字算式 分析:首先万位上“华”=1; 再看千位,“香”只能是8或9,那么“人”就相应的只能是0或1。但是“华”=1,所以,“人”就是0; 再看百位,“人”=0,那么,十位上必须有进位,否则“港”+“人”还是“港”。由此可知“回”比“港”大1,这样就说明“港”不是9,百位向千位也没有进位。于是可以确定“香”等于9的; 再看十位,“回”+“爱”=“港”要有进位的,而“回”比“港”大1,那么“爱”就等于8;同时,个位必须有进位; 再看个位,两数相加至少12,至多13,即只能是
22、5+7或6+7,显然“港”=5,“回”=6,“归”=7。 这样,整个算式就是:9567+1085=10652。例4 图4-4是一个加法竖式,其中E,F,I,N,O,R S,T,X,Y分别表示从0到9的不同数字,且F,S不等于零那么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分析:先看个位和十位,N应为0,E应为5;再看最高位上,S比F大1;千位上O最少是8;但因为N等于0,所以,I只能是1,O只能是9;由于百位向千位进位是2,且X不能是0,因此决定了T、R只能是7、8这两个;如果T=7,X=3,这是只剩下了2、4、6三个数,无法满足S、F是两个连续数的要求。所以,T=8、R=7;由此得到X=4;那么,F=2,S=
23、3,Y=6。所以,得到的算式结果是31486。2、 训练巩固1. 在图4-5所示的减法算式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那么D+G等于多少?分析:先从最高位看,显然A=1,B=0,E=9;接着看十位,因为E等于9,说明个位有借位,所以F只能是8;由F=8可知,C=7;这样,D、G有2、4,3、5和4、6三种可能。所以,DG就可以等于6,8或10。2.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把它前四位组成的数与后三位组成的数相加得9063,把它前三位数组成的数与后四位数组成的数相加得2529求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分析:我们可以用abcdefg来表示这个七位数电话号码。由题意知,ab
24、cd+efg=9063,abc+defg=2529;首先从第一个算式可以看出,a=8,从第二个算式可以看出,d=1;再回到第一个算式,g=2,掉到第二个算式,c=7;又回到第一个算式,f=9,掉到第二个算式,b=3;那么,e=6。所以,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3. 将一个四位数的各位顺序颠倒过来,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如果新数比原数大7902,那么在所有符合这样条件的四位数中,原数最大是多少?分析:用abcd来表示愿四位数,那么新四位数为dcba,dcba-abcd=7902;由最高为看起,a最大为2,则d=9;但个位上10+a-d=2,所以,a只能是1;接下来看百位,b最大是9,那么,c=8正好能
25、满足要求。所以,原四位数最大是1989。3、 拓展提升1.已知图4-6所示的乘法竖式成立那么ABCDE是多少? 分析:由1/7的特点易知,ABCDE=42857。*3=。2. 某个自然数的个位数字是4,将这个4移到左边首位数字的前面,所构成的新数恰好是原数的4倍问原数最小是多少? 分析:由个位起逐个递推:4*4=16,原十位为6;4*6+1=25,原百位为5;4*5+2=22,原千位为2;4*2+2=10,原万位为0; 1*4=4,正好。所以,原数最小是。3. 在图4-7所示的竖式中,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则符合题意的数“迎春杯竞赛赞”是多少? 分析:同第10题一样
26、,也是利用1/7的特点。因为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因此“好”只有3和6可选:好=3,则:*3=;好=6,则:*6=;两个都能满足,所以,符合题意的数“迎春杯竞赛赞”可能是或。(3) 定义新运算定义新运算通常是用特殊的符号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它的符号不同于课本上明确定义或已经约定的符号,例如“+、-、×、÷、>、<”等。表示运算意义的表达式,通常是使用四则运算符号,例如ab=3a-3b,新运算使用的符号是,而等号右边表示新运算意义的则是四则运算符号。正确解答定义新运算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切理解新运算的意义,严格按照规定的法则进行运算。如果没有给出用字母表示的规则
27、,则应通过给出的具体的数字表达式,先求出表示定义规则的一般表达式,方可进行运算。值得注意的是:定义新运算一般是不满足四则运算中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所以,不能盲目地运用定律和运算性质解题。1、 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设 ab都表示数,规定ab表示a的4倍减去b的3倍,即ab=4×a-3×b,试计算56,65。解56-5×4-6×3=20-18=2 65=6×4-5×3=24-15=9说明 例1定义的没有交换律,计算中不得将前后的数交换。例2.对于两个数a、b,规定ab表示3×a+2×b,试计算(56)7,5(67)。思
28、路导航:先做括号内的运算。解 (56)7=(5×3+6×2)7=277=27×3+7×2=95 5(67)=5(6×3+7×2)=532=5×3+32×2=79说明 本题定义的运算不满足结合律。这是与常规的运算有区别的。例3.已知23=2×3×4,42=4×5,一般地,对自然数a、b,ab 表示a×(a+1)×(a+b-1).计算(63)-(52)。思路导航:原式=6×7-5×6 =336-30规定:a=a+(a+1)+(a+2)+(a+b-1)
29、,其中a,b表示自然数。例4.求1100的值。已知x10=75,求x.思路导航:(1)原式=1+2+3+100=(1+100)×100÷2=5050(2)原式即x+(x+1)+(x+2)+(X+9)=75,所以10X+(1+2+3+9)=75 10x+45=75 10x=30 x=32、 巩固训练1.若对所有b,ab =a×x,x是一个与b无关的常数;ab=(a+b)÷2,且(13)3=1(33)。求(14)2的值。分析 注意本题有两种运算,由(13)3=1(33),可求出x.解 因为(13)3=1(33),所以(1×x)即(x+3)÷
30、;2=xx+3=2xx=3因为(14)2 =(1×4)2 =(4+2)÷2 =32. 如果规定:=2×3×4,=3×4×5,=4×5×6,=8×9×10,求+-+-+-的值。解题思路依题意可以看出:定义的新运算为连续三个数的乘积,而且,里的数就是三个连续数中的中间的哪个数,即是2,3,4三个连续的乘积,是3,4,5三个连续睡的乘积,从而不难求出+-+-+-的值。解:原式=8×9×10+7×8×9-6×7×8+5×6×
31、7-4×5×6+3×4×5-2×3×4=720+504+-339+210-120+60-24=10143、 能力提升答案(4)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 简单行程: 路程 = 速度 × 时间2
32、. 相遇问题: 路程和 = 速度和 × 时间3. 追击问题: 路程差 = 速度差 × 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追击及遇问题1、 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思路导航: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
33、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 (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例2.东西两地间有一条公路长217.5千米,甲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东到西地,1.5小时后,乙车从西地出发,再经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思路导航:
34、0;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键要知道乙车已经行了多少路程和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解:(1)甲车一共行多少小时?1.5+3=4.5(小时)(2)甲车一共行多少千米路程?25×4.5=112.5(千米)(3)乙车一共行多少千米路程?217.5-112.5=105(千米)(4)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5-15)÷3=30(千米)答: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例3.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家与学校相距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妹妹每分钟走8
35、0米。哥哥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在途中与妹妹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妹妹走了几分钟?相遇处离学校有多少米?思路导航: 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与妹妹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的和相当于从家到学校距离的2倍。因此本题可以转化为“哥哥妹妹相距2800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200米,妹妹每分钟行80米,经过几分钟相遇?”的问题,解答就容易了。解:(1)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1400×2=2800(米)(2)从出发到相遇所需的时间:2800÷(200+80)=10(分)(3)相遇处到学校的距离:1400-80×10=600(米) 答:从出发到相遇,妹妹走了10分钟,相遇
36、处离学校有600米。2、 巩固训练1.两城市相距32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8千米,乙每小时行22千米,乙在中途修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驶,与甲相遇,求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 分析:如果乙在中途不停车,那么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行路程的和:328+22×1=350(千米),两车的速度和:28+22=50(千米/小时),然后根据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得 350÷50=7(小时) 解:(328+22×1)÷(28+22) =350÷50=7(小时
37、)解法2:(328-22×1)÷(28+22) =300÷50=6(小时)6+1=7(小时) 答:从出发到相遇经过了7小时。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过中点12千米与慢车相遇,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 从图中可知:快车3小时行的路程40×3=120千米,比全程的一半多12千米,全程的一半是120-12=108千米。而慢车3小时行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还少12千米,所以慢车3小时行的路程是108-12=96千米,由此可以
38、求出慢车的速度。 解:甲乙两地路程的一半:40×3-12=108(千米) 慢车3小时行的路程:108-12=96(千米)慢车的速度:96÷3=32(千米)答:慢车每小时行32千米。3. 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向而行,在离甲城85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又在离甲城35千米处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华和小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行了一个全程,小华行了85千米。当小华和小明第二次
39、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小华共行了3个85千米,如果再加上35千米,相当于小华行了2个全程,甲乙两地全长也就可以求出来了。解:(1)甲乙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小华共行了多少千米? 85×3=255(千米)(2)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55+35)÷2=290÷2=145(千米)答:两城相距145千米。3、 拓展提升1.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客车到达乙站后立即返回,货车到达甲站后也立即返回,两车再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16千米。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40、0; 如图,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客车和货车共行3个全程,在这段时间里客车一共比货车多行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54-48=6千米,这样可以求出行3个全程的时间为216÷6=36小时,由此可求出行一个全程时间:36÷3=12小时,因而可以求出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从出发到第二次是两车行驶的时间:216÷(54-48)=36(小时) 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36÷3=12(小时) 甲乙两站的距离:(54+
41、48)×12=1224(千米) 答:求甲乙两站相距1224千米。2.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速度分别为每小时60千米和48千米,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6小时、7小时、8小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分析: 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卡车的速度,从图上明显看出,甲车6小时的行程与乙车7小时的行程差正好是卡车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出丙车速度。 解:(1)卡车的速度:( 60×6-48×7
42、)÷(7-6)=24÷1=24(千米)(2) AB两地之间的距离:(60+24)×6=504(千米)(3) 丙车与卡车的速度和:504÷8=64(千米)(4) 丙车的速度:64-24=40(千米/小时)答:丙车的速度每小时40千米。3. 两列火车从某站相背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先开出2小时后,车以每小时62千米才开出,乙车开出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火车过桥 过桥问题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首先要弄清列车通过一座桥是指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列车过桥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过桥问题也要用到
43、一般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因为:过桥的路程 = 桥长 + 车长 所以有:通过桥的时间 =(桥长 + 车长)÷车速车速 = (桥长 + 车长)÷过桥时间公式的变形: 桥长 = 车速×过桥时间 车长车长 = 车速×过桥时间 桥长后三个都是根据第二个关系式逆推出的。火车通过隧道的问题和过桥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上面的数量关系来解决。1、 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
44、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思路导航: 从火车头上桥,到火车尾离桥,这之间是火车通过这座大桥的过程,也就是过桥的路程是桥长 + 车长。通过“过桥的路程”和“车速”就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 (1)过桥路程:6700 + 100 = 6800(米)
45、; (2)过桥时间:6800÷400 = 17(分) 答:这列客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思路导航: 要想求火车过桥的速度,就要知道“过桥的路程”和过桥的时间。 (1)过桥的路程:160 + 440 = 600(米) (2)火车的速度:600÷30 = 20(米)
46、;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例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思路导航: 火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通过第二个隧道多用了8秒,为什么多用8秒呢?原因是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隧道长360216 = 144(米),这144米正好和8秒相对应,这样可以求出车速。火车24秒行进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减去已知的隧道长,就是火车长。 (1)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长多少米? 360216 = 144(米) &
47、#160; (2)火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多用几秒? 2416 = 8(秒) (3)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144÷8 = 18(米) (4)火车24秒行多少米? 18×24 = 432(米) (5)火车长多少米? 432360 = 72(米)答:这列火车长72米。2、 巩固训练 1.某列火车
48、通过342米的隧道用了23秒,接着通过234米的隧道用了17秒,这列火车与另一列长88米,速度为每秒22米的列车错车而过,问需要几秒钟?思路导航:通过前两个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求出火车的车速和火车的车身长。 (342234)÷(2317)= 18(米)车速 18×23342 = 72(米) 车身长 两车错车是从车头相遇开始,直到两车尾离开才是错车结束,两车错车的总路程是两个车身之和,两车是做相向运动,所以,根据“路程÷速度和 = 相遇时间”,可以求
49、出两车错车需要的时间。 (72 + 88)÷(18 + 22)= 4(秒) 答:两车错车而过,需要4秒钟。2. 一列火车全长265米,每秒行驶25米,全车要通过一座985米长的大桥,问需要多少秒钟? (265 + 985)÷25 = 50(秒) 答:需要50秒钟。3. 一列长50米的火车,穿过200米长的山洞用了25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200 + 50)÷25 = 10(米)
50、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10米。3、 拓展提升1.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1分钟,求这座桥长多少米? 1分 = 60秒 30×60240 = 1560(米)答:这座桥长1560米。2.一列货车全长240米,每秒行驶15米,全车连续通过一条隧道和一座桥,共用40秒钟,桥长150米,问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5×40240150 = 210(米)答:这条隧道长210米。3.一列火车开过一座长12
51、00米的大桥,需要75秒钟,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开过路旁的电线杆只需15秒钟,求火车长多少米? 1200÷(7515)= 20(米) 20×15 = 300(米)答:火车长300米。4.在上下行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来,一列火车长182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火车每秒行17米,两列火车错车而过用了10秒钟,求另一列火车长多少米? (18 + 17)×10182 = 168(米)答:另一列火车长168米。(5) 列方程解应用题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些数
52、量关系较复杂的,或较隐蔽的逆向问题。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困难,如果用方程解就简便得多。它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分为五步:(一)审题;(弄清已知数和未知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表示)(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五)验算并答题。一、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金台小学学生参加申奥植树活动,六年级共植树252棵,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倍少8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思路导航:六年级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倍少8棵,就是六年级的倍的数少8,等于六年级植树的总数。等量关系是:五年级的倍8六年级的植树总数。
53、解:设五年级植树x棵,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验算: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252 左边右边 是原方程的解。 答:五年级植树208棵。 例2. 一瓶农药700克,其中水比硫磺粉的6倍还多25克,含硫磺粉的重量是石灰的2倍,这瓶农药里,水、硫磺粉和石灰粉各多少克?思路导航:这是道比较复杂的“和倍应用题”,硫磺粉和水有直接关系,硫磺粉和石灰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设未知数硫磺粉为x克。水的重量是硫磺的6倍还多25克,也就是(6x25)克,石灰的重量就是硫磺粉的重量除以2,也就是克。等量关系式表示为: 水硫磺粉石灰农药重量 解:设硫磺粉的重量是x克,那么,水的重量是()克,石灰重量是克。根据题意
54、列方程,解。 验算: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700 左边右边 是原方程的解。 例3. 两袋米同样重,第一袋吃去18千克,第二袋吃去25千克,余下的第一袋刚好是第二袋的2倍,两袋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思路导航:题中告诉我们原来两袋大米同样重,解答时可以设两袋大米原来各重x千克,第一袋剩下的则是千克,第二袋剩下的则是千克。根据题意,第一袋剩下的大米是第二袋剩下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把第二袋剩下的扩大2倍就和第一袋剩下的相等。 解:设两袋大米原来的重量各为x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验算:左边 右边321814 左边右边 x32是原方程的解 答:两袋大米原来各重32千克。2、 巩固训练1.李
55、红看一本小说,上午看了60页,相当于下午看的页数的又4页,李红这天共看了多少页小说?思路导航:这道题和求的问题是这一天共看了多少页小说。题目中已知上午看了60页,所以,只要求出下午看的页数,就可以了。题目中明确告诉了我们等量关系即“上午看了60页,相当于下午看的页数的又4页”。 等量关系:下午看的页数×4上午看的页数 解:法(一):设下午看了x页。 6064124页 答:这天共看了124页。 解:解法(二):这一天共看了x页。 答:这一天共看了124页。 2.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米,如果把它的宽减少4米,新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想法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的,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56、?思路导航:这道题的所求问题是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而题目中明确告诉了我们等量关系即“新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如果没有原来长方形的宽为x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x平方米;新的长方形的宽就是(x4)米;新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平方米。 等量关系:原长方形面积×新长方形面积 解:设原长方形的宽是x米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68米。 3. 两根绳共长90米,已知第一根绳长的等于第二根绳长的,求两根绳各长多少米?思路导航:解答时,首先抓住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第一根绳长的等于第二根绳长的”再根据第一根绳长为(90x)米,就可以列出方程。 等量关系:第一根绳长
57、×第二根绳长× 解:设第一根绳长x米,第二根绳长()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905040 答:第一根绳长50米,第二根绳长40米。3、 拓展提升 1. 甲乙两个粮仓共有粮食55万千克,如果甲仓运出,乙仓运出6万千克,则甲乙两仓存粮相等,甲、乙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万千克? 解:设甲仓原有粮食有x万千克,则乙仓原有粮食()万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53520 答:甲仓原有35万千克,乙仓原有20万千克。 2. 用5千克含盐20%的盐水,如果把它稀释为含盐15%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加水x千克。 答:需要加水千克。 3. 有甲、乙两筐苹果,如果从甲筐取10千克放入乙筐,则两筐相等;如果从两筐中各取出10千克,这时甲筐余下的比乙筐余下的多5千克。求两筐苹果原来各多少千克? 解:设乙筐原有苹果x千克。 402060 答:甲筐原有苹果60千克,乙筐原有40千克。 4. 同学们到郊区野炊。一个同学到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作工工艺学精要
- 2025年山西省陵川第一中学校物理高一下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养老服务岗前培训课件
-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红河县一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中专升学数学试卷
- 广西柳州中考题数学试卷
- 航天分校初一上数学试卷
- JJG 875-2019数字压力计行业标准
- 创新型QC成果课件
- 公务用车定点维修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 柴油锤击桩施工方案样本
- 教师培训成果分享课件
- 罐区安全培训课件
- 大理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解读
-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检讨14篇
-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白中英课件
- 2023中国专利奖申报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