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西夏的威胁辽、西夏的威胁战事连年战事连年2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形成1 1、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集中军权、更戍法集中军权、更戍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物质基础地方物质基础薄弱薄弱冗官、冗兵、冗费冗官、冗兵、冗费增加财政
2、负担增加财政负担强化专制集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权加强统治3 3、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目的:目的:时间:时间:人物:人物:中心:中心:措施:措施:结果:结果:影响:影响:挽救统治挽救统治1043年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减轻徭役、厚农桑减轻徭役、厚农桑夭折夭折王安石变法的前奏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
3、加尖锐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失败的原因 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攻击 措施措施“太猛太猛”“”“更张无渐更张无渐” 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安置) 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农民无获明显好处议一议4 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1069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1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阶级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4、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 2、民族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激化,辽、西夏威胁3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三冗、两积)冗、两积)4 4、庆历新政失败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进行变法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小结小结二、王安石变法内容二、王安石变法内容富国之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取士之法1 1、目的:、目的:2 2、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富国
5、强兵富国强兵3 3、具体措施:、具体措施:(1 1)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矛盾(2 2)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 3)实现富国强兵)实现富国强兵(4 4)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富国、富国理财理财之法之法措施措施内容内容 青苗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市易法均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设市易务稳定市场稳定市场 以钱代役以钱代役开垦荒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按土地多少收税目目 的的为了改变为了改变积贫局面,积贫局面,调整国家、调整国家、地主与农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民的关系,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就贱
6、就近采购物资就贱就近采购物资作作 用用减轻人民负担,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 修建大量水利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工程 增加耕地增加耕地面积面积减轻人民负担,保证减轻人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有利于了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减轻人民负担,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打破大商人对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市场的垄断,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措施内容 作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政府低息贷款政府低息贷款政府低息贷款政府低息贷款以钱代役以钱代役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按土地大小收税按土地大小收税抑制抑制兼并兼并保障保障农业农业生产生产增加增加政府政府收入收入
7、“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理财以农事为先”目的改变积贫改变积贫局面,局面,调整国家、调整国家、地主与农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民的关系,发展生产发展生产 局限性强制强制借贷,借贷,利息利息偏高偏高农民农民负担负担依然依然沉重沉重强兵之法强兵之法措措 施施 作用和成效作用和成效 目的目的保甲法保甲法保马法保马法将兵法将兵法设置军设置军器监器监维护了社会治安;维护了社会治安;确保了兵源和提高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战斗力提高武器质量和提高武器质量和产量产量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大量养马费用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8、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内内 容容官马由农户保养官马由农户保养 监督制造兵器监督制造兵器, ,严严格管理格管理, ,提高武器提高武器质量质量由固定将官带由固定将官带军队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军 1 1、改、改变积弱变积弱的局的局面面2 2、巩、巩固封建固封建统治秩统治秩序序3 3、整、整顿加强顿加强军队军队措措 施施 作用和成效作用和成效3 3、取士之法、取士之法内内 容容废明经诸科,进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策,设明法科重编教科书,优秀重编教科书,优秀学生可直接为官。学生可直接为官。设武学、医学、律设
9、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学等专门学校提拔有志于改革提拔有志于改革的官员的官员目的目的关注人关注人才的选才的选拔、培拔、培养和使养和使用,为用,为变法造变法造舆论舆论1 1、培养和选、培养和选拔了大量能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事务的有用人才人才2 2、为变法制、为变法制造舆论造舆论3 3、使许多低、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的机会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一)变法的命运1 1、守旧势力阻扰变法、守旧势力阻扰变法2 2、王安石坚持变法的、王安石坚持变法的“三不足三不足”思想思想3 3、宋神宗
10、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4 4、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进步。(3)(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阔斧的改革,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精神值得肯定。史学界关于
11、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列宁梁启超把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看作近代
12、“文明国家文明国家”的银行,的银行,把把免役法免役法视作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还认为保甲法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梁启超王荆公王荆公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
13、,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的百年长计。钱穆钱穆国史大纲国史大纲下册下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也。 赵翼赵翼 二史札记二史札记 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
14、群奸肆虐,流毒四海。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局限性局限性: :1.1.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2.2.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从根本上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 3、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遭到强烈的反对。4 4、王安石认为增加政
15、府收入,就要、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扩大税源,要“取诸于民取诸于民”。可是。可是一旦执行不善,就加重了贫苦百姓一旦执行不善,就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产关系、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是社
16、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1 1)要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要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王安石变法的结局给我们的教训王安石变法的结局给我们的教训(2)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 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4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启示启示题目思路题目思路(
17、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背景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性质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地主阶级封建改革。结果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不同点不同点中心措施不同:庆中心措施不同:庆整顿吏治整顿吏治王王理财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王全面改革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
18、富国强兵;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 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变法明显具有偏激的特点,严重触动了变法明显具有偏激的特点,严重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个人命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个人命运都不佳;运都不佳; 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不同点:不同点:背景不同: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商鞅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封建新旧交替的社
19、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社会中期,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变法的程度:变法的程度: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对生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了部分调整。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了部分调整。性质不同: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局不同: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推动了秦国商鞅变法
20、是一场成功的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变法只在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变法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措施被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措施被废除,以失败告终。除,以失败告终。墙角数枝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王安石梅花梅花 王安石王安石“三不足三不足”学说学说:天变不足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人言不足恤。请你说说王安石感悟历史人
21、文精神感悟历史人文精神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你学习?忧国忧民精神忧国忧民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敢于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敢于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1 1(1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如有纠纷,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1027年)诏:年)诏:“江淮。两浙、荆湖、江淮。
22、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等(1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
23、的目的。(1010分)分)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摘编自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1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
24、定的目的。(制度规定的目的。(1010分)分)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井抑制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井抑制高利贷剥削,增加国家收入高利贷剥削,增加国家收入。 材料一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如有纠纷,“只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1027年)诏: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
25、(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论详。” 摘编自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等材料二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26、。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摘编自编自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2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史背景。(5 5) 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2 2、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精贡举”的基础上,
27、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 (范仲淹范仲淹) )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逮。 南宋南宋 李焘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请回答:(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
28、考试内容分别提出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了怎样的主张?(4?(4分分) )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材料二材料二 ( (苏轼苏轼)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 ( (王安石王安石)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变。今
29、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 (司马光司马光)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己者黜。 元元 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卷三十一请回答:(请回答:(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
30、、苏轼、)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张?(4?(4分分) )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王安石:主张考经义( (时务策时务策) );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材料二材料二 ( (司马光司马光)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但安石
31、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元 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卷三十一(2)(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么样的影响?4?4分分) ) 所指:所指: 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 ,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 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
32、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材料二材料二 ( (苏轼苏轼)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 ( (王安石王安石)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赋,及其入官,
33、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 (司马光司马光)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者取,异己者黜。 元元 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卷三十一(3)(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2分分) ) 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统一思想;为
34、改革培养人才。-3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14)材料一材料一 (王)安石曰:(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也。”(司马)光曰:(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箕敛尔。”安石曰: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赋而国用足。” 光曰: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宋史史司马光传司马光传 (1 1)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么主要观点?(4 4分)分)王安石认为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王安石认为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司马光认为所谓善于理财者盈;司马光认为所谓善于理财者, ,不过是巧立名目不过是巧立名目, ,在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百姓头上增加捐税。(4 4分)分)材料二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北市高三一模数学试卷
- 跨文化声音设计-洞察及研究
- 河南高二数学试卷
- 2024年重庆渝北区洛碛镇招录村专职干部笔试真题
- 2024年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沫阳分院招聘笔试真题
- 心理健康咨询宣讲汇报
- 2024年浙江台水科贸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内科肠癌的护理
- 昌都市第一儿童福利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购房房合同购车合同范本
- GB/T 4074.21-2018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1部分:耐高频脉冲电压性能
- GB/T 26323-2010色漆和清漆铝及铝合金表面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
- 逆向工程技术-课件
- 基于PLC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 高中新生入学教育课件
- 齐鲁医学健康知识-远离“三高”
- 2019-2020学年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卷(常用)
- 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竞赛题
- 消防设施移交及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培训和清单参考模板范本
- SLAP损伤的治疗课件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后勤服务项目检查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