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單元名稱:早期東亞地區的文明與互動主題名稱:唐宋時代的工商業與海上貿易撰寫教師:康才媛授課週次:第八週引言: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除朝貢制度與留學生派遣外 ,另有一重的原因便是海外貿易風氣的助長。中國自古以農立國 ,但唐宋以後隨著阿拉伯人來華通商 ,以及中國內部南方開發、人口增加、技術發達等因素 ,海外貿易逐漸興起 ,其中東南各省的絲與瓷最為重要。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有好市場 ,受皇室權貴青睞 ,同時也因朝貢制度的進行 ,當做禮物輸往東亞各王室 ;加以航海技術的精進 ,這些工藝品也做商品販售各國 ,貿易網除東亞外 ,另有回教世界各地。隨著中國的手工業產品輸出各國 ,中國的工藝、美感等文化成為各國上
2、層社會共同的生活品味 ,也提昇當地的工藝技術 ;當然中國商品的受歡迎也刺激中國商品經濟的繁榮與社會文化的發展。當今日世界各地 ,尤其是東亞海域與南海、印度洋海域不斷發現中國古沈船 ,船上的瓷器破片訴說這段貿易交通史 ,這段歷史讓我們思考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 ,但也不禁讓人思考中國文化的自我侷限。在中國海洋文明的發展上 ,台灣、澎湖是一值得注意的區域 ,許多考古資料顯示 ,在唐代台灣、澎湖已是中國海上貿易航道的據點 ,此一海洋發展的特點 ,增添我們對台灣歷史、文化、族群特點的認識。題綱:一、手工業 中國傳統手工業發展很早 ,代表物有絲織、刺繡、陶瓷、漆器、造紙、棉織、麻織 ,多數為中國早期貿
3、易的商品 ,在漢代與唐宋時期均有突出的發展 ,宋代夢溪筆談、明代天工開物兩書 ,是中國工業技術的代表作。傳統手工業之所以能夠成為商品 ,與其生產的性質有關 ,由於中國屬農業社會 ,多數農民均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 ,而農業為間歇性的勞動工作 ,因此手工業便以家庭副業的型態出現 ,人力在農閒時投入生產 ,如此不僅不影響農時 ,也可增加農民的收入。此一農村的副業 ,在宋代以後的南方最為普遍 ,產品以紡織業中的絲、麻、棉最普遍 ,這些手工業改善農村經濟結構 ,使農民在短期間累積財富 ,對農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與整體社會的流動有極深的影響。晚唐宋代以後 ,部份手工業蓬勃發展 ,逐漸脫離家庭手工業 ,形成作
4、坊 ,例如擁有織機百台以上的絲織工廠 ,或有數道窯爐的陶瓷廠出現。這些手工業的發達 ,直接促進商品經濟的形成 ,商品經濟的特徵 ,具有專業化與商品化的現象 ,唐代以前農業生產以自給自足為原則 ,宋代以後生產物品多不是為了自家的吃用 ,而是為了出售取利 ,因此各地因風土之宜有不同特產 ,如江南的山地盛行茶園 ,長江三角洲為米倉 ,浙江龍泉與江西景德鎮以陶瓷聞名 ,另有山東的絲織業與四川的蜀錦。這些特產的運銷工作帶動商業的繁榮 ,商業的繁榮又促進產業的勃興與城市的興起。 杜正勝主編 ,中國文化史 ,台北 ,三民書局 ,86年8月 ,頁174。整體而言 ,中國傳統手工業雖有蓬勃的發展 ,但仍無法形成
5、如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大規模生產形式 ,其原因在於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 ,傳統士大夫認為工藝乃奇技淫巧,因此對技術極輕視。且受儒家重道德、節儉觀念之影響 ,認為技術將刺激人的慾望 ,因此不主張發展技術 ,創造物資 ,改善生活品質。加以傳藝技術不公開 ,多為師徒、父子相傳 ,技術不僅無法累積 ,且容易造成中斷。這些都是中國工業發展雖曾輝煌 ,但無法持續成長 ,改善百姓生活的原因。二、城市與商業 杜正勝主編 ,中國文化史 ,台北 ,三民書局 ,86年8月 ,頁205-210。 手工業的發達 ,間接形成城鄉經濟的互惠結構 ,也促使城市興起與商業繁榮。上古至現代 ,城市經歷四個主要階段 ,一為祭祀、政治、軍
6、事三位一體的階段 ,此時約為西元前二千五百年至春秋晚期 ;二為統一帝國行政基礎的縣城 ,從春秋戰國蘊釀 ,秦漢成熟 ,至南北朝、隨唐五代均以市坊分離型態 ;三為晚唐以來市坊制破壞 ,因此宋至明清 ,發展為以商業、行政並重的城市 ;四為現代化城市出現 ,拆除以往的城牆 ,市區不斷擴大。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其商業活動規定在市內進行 ,市有坊牆 ,每面各開二門 ,市門有門吏管理 ,早晚隨街鼓聲關閉 ,商業活動只准在白天進行。此時商店只能沿街設店 ,因此市容景觀嚴整單調 ,加上晚上禁止商業活動 ,城市的生活也顯得平淡冷清(圖1)。但這種都市風貌在晚唐以後逐漸改變 ,五代以後 ,市坊分離的制度宣告崩潰 ,
7、沿街兩旁在一定範圍內均可設店居住 ,住商結合的居住形態出現 ;且打破晚間不得進行商業活動的規定 ,因此夜市、鬼市、黎明市、定期市的形態紛紛形成 ,整體而言 ,城市的景觀變得雜亂許多 ,但城市的生活則變得活潑、熱鬧(圖2)。宋代以後的城市發展 ,表現於市鎮增加、專業市鎮出現、城鄉關係緊密、城市人口流動等方面。唐宋以後 ,鄉村的定期市與州縣城外的草市 ,逐漸演變為固定的商業聚落 ,北宋時期此類非行政中心的市鎮便有一千五百個。市鎮的增加即是都市化的表徵 ,而都市化最明顯的區域為江南地區。在市鎮出現的趨勢中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市鎮的形成 ,例如江西景德鎮以瓷器著稱 ,廣東佛山以製鐵出名 ,漢口以販運業
8、著稱。其中江南的專業市鎮最密集 ,如絲織、棉織、米糧、製瓷、製壺、製筆、製硯、印刷等普遍存在。這些專業市鎮為達產品的專業化 ,與大量生產 ,均發明許多特殊的技術(圖3)。宋代以後市鎮的大量形成 ,促使市場發生結構變化 ,這種變化一方面表現於城鄉經濟的互惠 ,二方面加速江南已開發地區與其他開發中地區的交流 ,此一交流在原料、產品、人力等方面最明顯。其中鄉村生產手工業產品的原料透過收購商進入市鎮 ,市鎮加工的產品則流入市場 ,城鄉的分工 ,形成經濟的連鎖體。此外 ,江南地區生產的產品藉由大運河與長江流通各地 ,促使全國性的經濟交流。隨著城市商業活動的活躍 ,城市也吸引眾多外來人口 ,客商、傭工逐漸
9、增加 ,這些外地人口與農村的多餘勞動力成為城鎮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三、唐宋之際的社會經濟變動從手工業的蓬勃與城市興起兩特徵觀察 ,唐宋之間的變化非常巨大 ,整體變化涉及社會流動與農業生產力躍升兩大因素 ,由於此二因素的激盪 ,促使上述手工業興起、商品經濟發達 ,與城市興起等結果。1.社會流動 : 中國社會的特性 ,在唐代以前與唐代以後 ,有十分不同的面貌。唐代以前是門第士族為主體的社會 ,少數的士族長久擁有政治、社會、經濟、學術的特權 , 多數的百姓依附於其保護之下。加以均田制的實施 ,百姓土地雖受政府保護 ,但百姓必須付出遷徙與擇業的自由 ,因此社會呈現極端穩定的現象。然而 ,中唐開始 ,穩
10、定的社會逐漸瓦解 ,重要的原因 ,一為均田制破壞 ,二為科舉制度流行。均田制破壞後 ,百姓獲得遷徙與擇業的自由 ,士農工商四民有流動的機會 ,百姓可選擇為農 ,也可選擇為商、工 ,這是手工業或專業工匠之所以出現的原因。這種擇業自由不僅促使手工業的發達 ,也意味著社會地位流動的可能性。科舉制度的盛行 ,更加促使中國社會流動的加速 ,尤其北宋以後 ,科舉成為政府選才最重要的方式 ,因此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以及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價值觀應運而生 ,從宋代以後許多戲劇、小說描寫平民中舉仕進 ,光耀門楣的故事 ,均反映科舉制度對平民百姓的吸引力。2. 農業生產力躍升在農業生產力躍升方
11、面 ,唐末宋代也有重要進展 ,這種生產力的耀昇 ,部份學者稱為綠色革命,這種產業革命尤其表現於生產技術改革與作物品種改良兩方面。在生產技術改革上以稻麥兩穫的推廣最為重要 ,隨著唐末以來人口的南移 ,以及五代時期南方政權的相對穩定 ,政府積極推動江淮地區稻麥兩穫的技術 ,北宋政府甚至以免稅的方法吸引農民試種稻麥。此外 ,南方水車的運用也有貢獻 ,隨著東南丘陵的開發 ,為解決稻種灌溉水的需求 ,水車大量引用。在作物品種改良上 ,宋代也有重要貢獻 ,其中以水稻品種的改良與引進最重要 ,例如耐旱的冰水烏 ,耐旱的金成稻 ,生長期很短的六十日稻等。整體而言 ,宋代單位面積的生產量 ,較唐代增加一五倍 ,
12、全國的人口有急遽增加的趨勢。生產力的提昇 ,除表現於糧食作物上 ,另有替代性糧食 ,包括甘藷、玉米的引進與生產 ,這些作物不與稻作爭地 ,可生存於貧瘠的沙壤地 ,但對百姓糧食的增加具有重要的貢獻 ,也使傳統中國農民的糧食結構產生變化。另外 ,提供城市作坊手工業原料的經濟作物 ,包括茶、絲、棉、麻等 ,這些作物也不與糧食爭地 ,多可種植於丘陵與山地 ,其種植開拓了以往無法使用的土地 ,這也是宋代以後農業生產力大增的原因。宋代可耕地的增加也和梯田的開闢有關 ,尤其東南丘陵的開墾 ,梯田扮演重要角色。此外 ,太湖流域與長江三角洲圩田的開闢也很重要 ,這些土地的開闢 ,對農業生產量的增加有決定性的作用
13、。當然 ,宋元明清以來 ,隨著邊地的開發 ,尤其四川、西南、東北、台灣等地的拓殖 ,也為整體農業生產力的增加投入極大的貢獻。 宋代以後 ,隨著生產力的提昇 ,人口有大幅增長的趨勢 ,但農業仍然無法吸引全部的人口 ,因此農村剩餘的人口必須另謀出路 ,手工業的興起 ,便是此一現象的結果 ,因此宋代以後 ,農村人口轉移至手工業部門的情形益趨明顯 ,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便是上述商業繁榮、城市興起、社會變動的原因所在 ,而海外貿的發展也是手工業發展下的產物。四、海外貿易 中國雖為農業大國 ,但因手工技術精湛 ,因此自古便是商品輸出的出口國。早在漢代中國的絲綢便曾征服羅馬帝國的上層社會。綜觀中國歷史 ,
14、對外貿易若以路線劃分 ,漢唐以陸上絲路為主 ,晚唐宋代以後則流行海上絲路(圖4)。1. 陸上絲路漢代便十分發達 ,交通工具以駱駝為主 ,交通線由中國的洛陽、長安出發 ,經西域 ,達羅馬帝國 ,輸出的商品為絲、香料、漆器等 ,當時歐洲人曾稱中國為絲國。張騫通西域時 ,在大夏國曾見到中國四川產的布 ,西南地區出產的邛竹杖 ,可見中西貿易的開通在張騫通西域以前已經打開。至於西域輸入的貨品也有許多 ,胡麻、大蒜、胡桃、葡萄等 ,樂器有箜篌、琵琶、笛等。 韋政通 ,中國文化概論 ,台北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89年4月 ,頁323-324。唐代陸上絲路較漢代興盛 ,東起首都長安 ,西至東羅馬帝國
15、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交通空前通暢。中國生產的絲綢與瓷器經此運往西方 ,而西方的珠寶、藥材也不斷輸入中國。當時在華的波斯與西域商人很多 ,首都長安為國際色彩濃厚的大都會 ,食、衣、住、行、育、樂方面均呈現濃厚的多元文化色彩。(圖5)、(圖6)2.海上絲路:海上絲路的興起 ,始於中唐以後 ,宋元兩代更因朝廷的支持達於頂峰 ,中國的貿易船由東南城市出發 ,例揚州、寧波、泉州、廣州均為當時的國際大港。海上絲路的興起也與阿拉伯商人由海上來華貿易的因素有關 ,當時阿拉伯世界勢力興盛 ,購買力很強。加以航海技術 ,包含羅盤的發明與造船術的精進 ,都促使海上貿易的繁榮。隨著海上貿易的發達 ,中國貿易商也發展出獨
16、特的經營方式 ,由於每趟海上貿易 ,貿易商人必須準備貨品、船隻、人員 ,資金需求大 ,風險也很高 ,為解決資金困窘與分攤風險 ,貿易商人便採取集資的方式籌措資金 ,其形式類似現今的股份有限公司。且為了滿足海外貿易大量的商品需求 ,促使中國手工業的專業化與商品化 ,其中瓷業便是發展蓬勃的行業 ,晚唐以來 ,凡方便出海 ,又接近貿易大港的東南沿海各地 ,例如浙江的慈溪、寧波、紹興、龍泉 ,福建的漳州、泉州 ,以及廣東的惠州、潮州 ,甚至有藉運河運輸外銷的湖南長沙等地 ,均興起以海外貿易為主的瓷場 ,目前從窯場的考古調查可判斷當時生產量的龐大(圖7)。為達商品化的要求 ,商品也多符合輸入國各地不同的
17、風土需求(圖8)。在貿易地區方面 ,擴及歐亞非三洲 ,目前透過各地考古遺址的挖掘與海底沉船的出土 ,貿易範圍包括北非(圖9)、(圖10)、東非、中東、日本(圖11)、朝鮮、越南、東南亞各地 ,其中各地出土的陶瓷器破片勾勒出中國海上貿易的版圖。在貿易路線上 ,貿易船由中國的揚州、寧波、泉州、廣州等地出海後 ,經澎湖 ,南往蘇門答臘 ,進印度洋 ,繞道印度南端 ,再往波斯灣與紅海等回教國家 ;甚至西往北非與東非。此段貿易路線完全由中國商人經營 ,藉由季風往來 ,非洲的貿易來回航程將達一年半的時間。由於此段行程沿途海域均有沉船 ,出土許多瓷器碎片 ,有些考古學家稱此為瓷路。 海上貿易的商品 ,在回教
18、國家與東南亞諸國以瓷器最多 ,而東亞的日、韓等除瓷器外 ,各類絲、茶、樂器、漆器、文房具等各類奢侈用品也很重要。這些手工藝品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可謂最佳的文化使者 ,在回教世界多數產品使用與中國大不相同(圖12),但在亞州各地 ,尤其是日、韓等國 ,卻藉此文物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 ,因此貿易品的往來也是東亞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原因。當然 ,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 ,日韓也力圖模仿中國技術 ,例如日本學習中國唐三彩 ,創製奈良三彩,韓國則仿中國青瓷 ,創燒高麗青瓷,這些產品也都成為深具世界性價值的藝術品。在唐宋海外貿易的問題中 ,值得注意的是澎湖、台灣的角色 ,雖然較詳細的文獻記載 ,澎湖在宋元時代逐漸成為漢人往來的地區 ,但根據最新的考古資料証明 ,目前澎湖曾出土中唐八至九世紀的青瓷器(圖13) ,說明當時便有漢人至澎湖 ,這是目前澎湖出土的最早漢人遺物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澎湖內垵中屯歷史考古研究成果報告,台北 , 國立歷史博物館 ,92年8月 ,頁75-78。事實上 ,從澎湖沿海多有中國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破片 ,說明澎湖為中國貿易船南往航道的重要休息站。 陳信雄著 ,宋元的台澎 ,收錄宋元海外發展史研究 ,台南 ,甲乙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机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杂粮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考核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食品安全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综合英语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市港闸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伦理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中2025年初三中考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当代文学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配电箱验收记录表
- DB11-T1788-2020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课件讲解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废铂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 铂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宝宝生日祝福可爱卡通电子相册PPT模板
-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学设计
- 上海证券交易所(课堂PPT)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 80吨吊车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