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_第1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_第2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_第3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_第4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有机物。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调节代的Q2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 两重性,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素起 着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 虫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 器官的种类和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 果实和 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杆插枝条的生根 等。3 .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细胞分裂素的合 成部位主要是很经;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 根冠、萎要

2、的叶片等;乙烯的合成部位 是植物体各个部位。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举例(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可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可培育无子番茄等无子果 实;可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烟草“打顶”后于伤口处 施用生长素类物质,使腋芽积累生长素而抑制其生长,以保证烟草的产量和品质。(2)乙烯及其类似物:可用于瓜果的催熟。(3)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可用于瓜果、蔬菜和鲜花的保鲜;促进种子的 萌发。(4)赤霉素及其类似物:使产苇、茵苣等植株增高,产量增加;促进种子、 马铃薯块茎等的萌发。(5)脱落酸及其类似物: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脱 落酸随水流走而含量减少,可让水稻种子

3、早发芽。(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以调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用量比可以调控芽的分化 和根的形成,这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5易错点分析(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柏物激盍.动物谢春不同,相山楂q如体的一定坪也产生. 无专n的分e必爵营动物减求有专门的分泌器 官口内分番源、就步官 的内分泌细弛相1内点者B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含量极少,耐土物体的新陈代词1、生 长密百 等者日程堇富 的阿节,作用(2)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生长素生长激素归类植物激素动物激素本质呷咪乙酸蛋白质产生植物体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分泌腺:垂体作用促

4、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根;防止落花落果等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并不是一个概念。植物激素具有三个特征:生性,又称源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产物;移动性,移动速度和式随激素的种类和植物器官的特性而异; 微量性,在极低的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目前源激素公认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能称之为植物激素,但其在生产上使用 的效果比天然的植物激素使用的效果要好,而且能够长时间起作用(3)生长素作用的曲线与两重性分析曲线分析:图中曲线在A B 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 促进效

5、果,而且 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AA、BB、CC段表示促 进作用逐渐降低;A 6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 B C点的浓度,相应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千万不能把 AA、BB、CC段当作 抑制作用区段。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实例一一顶端优势概念: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根也具有顶端优 势,即植物的主根优先生长,而侧根受到抑制的现象,叫作根的顶端优势。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过多地积累在近顶端的侧芽部位,使近顶端的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解除:摘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了,侧芽受到的抑制解除,逐渐发 育成枝条。应用:如棉花摘心、果树整形

6、等。(4)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比较项目无子西瓜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染色体父异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无子原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正常的生殖细胞,但因没有受粉,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无子性状能否遗传能,结无子西瓜的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后,所结西瓜仍是无子不能,结无子番茄的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后,所结番茄有子二、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图解在膜外,兴奋的传导向与局部电流向相反 在膜,兴奋的传导向与局部电流向相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由于膜主要对 不有通透性,造成K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

7、膜,表现为外正负。电位差产生的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流, 使兴奋部位膜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正外负。静息电位时把膜外的正电位看成 0电位,当细胞外液浓度降低时,相当于 细胞膜增大,静息电位减小,如由一70可以升到一60。(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图解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这是因为兴 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 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 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

8、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2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图甲):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 生两次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点(bc=cd), 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 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图乙):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 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向 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 只发生一次偏转。3 .血糖

9、的调节Word文档:肾上腺素册*十)激素湖节底情升高皿精降低艇岛索 分泌由加胰高血物索 分泌增加胰岛A细胞“胰岛日班胞神经剧心下丘M某一区域(1)调节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又体现了反馈调节。(2)血糖浓度的高低是相对于人体血糖浓度的正常值而言,血糖浓度的变化是调节血糖的有关激素分泌量变化的原因。即为不平衡 (血糖浓度偏离正常值)一 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激素分泌量的变化)一平衡(血糖浓度在正常值围)。分析血 糖调节时,不能将因果关系颠倒。(3)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升血糖面具有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相互拮抗,血糖含量的稳定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4)人进食后血糖浓度

10、的升高,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的结果,不是开血糖激素作用的结果。人体的激素不可能到达消化道起作用。4.下丘脑的功能+抗血尿激素A水平霸与彘透压半横弹放下F7晒分篦抗利尿激京至府体大肺皮层一渴此一炊水行为5战岛H细胞一腕岛索降低1犍f胰部A细胭一肢高血惭索叁高亚荫 f肾上腺储质f肾上腺素促激素料放激就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厂促件脱激素1件腺1性激素体温恒品甲状服激东(1)调节水平衡: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 分泌抗利尿激素;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2)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3)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4)调节垂体的分泌: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

11、放激素作用于垂体。(5)传导兴奋:下丘脑能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等。总之,下丘脑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是调节分泌腺活动 的枢纽。5、易错分析1 .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低级中枢控制,不需要大 脑皮层参与。刺激肌肉,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 觉中枢产生,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2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电流的传导向应该分膜和膜外,在膜外电流向 与兴奋传导向相反,在膜电流向与兴奋传导向相同。离体神经元的轴突上兴奋的 传导向是双向的,但由于突触部位兴奋传递的单向性,故生物体兴奋传导向是单 向的。3 .反射弧在受到适宜刺激后不

12、一定会产生兴奋,实质上当兴奋传递到突触时,因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因此产生的结果也会表现出兴奋或者抑制两种。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外正负),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 应。4 .寒冷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属于负反馈调节;性激素分泌的调 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能影响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激素有甲状腺 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 .激素能有选择地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却不能有选择地运输到靶器官、 靶细胞。激素在完成调节作用后,即发生代性失活。含氮类激素与靶细胞表面受 体特异性结合而

13、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 效应。三、人体的稳态与免疫1 .人体环境的稳态(1)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如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 80120 mg/dL ,血浆中的水维持在90画右; 细胞外液的pH维持在7.357.45,血浆中的HCO3、HP。/等有利于pH的相对 稳定;而温度则维持在37 C左右;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相当于生理盐水 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蛆上来自Na+和Cl o(2)能在环境中发生的反应:血浆 pH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 合

14、;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常见不发生于环境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蛋白质、 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 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3)组织水月中的原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水分的渗出增多,组织液 增多;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等渗出,组织液增多;肾炎等疾病;组织细胞局部代旺盛。2 .环境稳态的调节模型分析(1)若该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

15、调节,则 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若该图表示人体水平衡的调节,则 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 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体液运输后, 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 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卜靶器官或靶细胞。(5)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已知a为抗原,则c、e分别表示记忆细胞、浆细胞。若已知 e为抗体,则a、c分别表示记忆细胞、 浆细胞。(6)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

16、程, 则a、c、e分别代表DNA、RNA、 多肽链(蛋白质),b、d分别代表转录和翻译。2、免疫调节(1)组成f免疫一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扁底根:家巴至、瓦积标;施牒:免疫系统吞噬细胞J免疫胞JT淋巴细胞 (胸腺中成发挥薮I作用的细胞I淋巴细胞L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落茵醯一(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施里如 ittaiB- T* -Al!8 、一场产)序那L涔配忸看至官j庭於卬臃瀛4 iff.ft “产饼助I?如打通卜酎等揖卜帔版融匚、里里脓1g忆制力骨盘”用重力心一臬人口的* L*UM昆Mn3易错分析1 .血红蛋白不属于环境成分,存在于红细胞部;血浆蛋白属于环境成分。糖尿病、水月中、尿毒症、小腿抽搐都是环境稳态失调造成的,而贫血不是。2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T细胞既参与体液 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裸鼠”缺少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 不能产生,体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3 .细胞免疫中,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 不死亡;释放出的抗原还需抗体作用后再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 .抗原与过敏原区别在于过敏原具个体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